悖论的成因 and 一些推论
悖论的成因 and 一些推论
By watch Li
前言:笔者不是哲学专业,但笔者对哲学略知一二,在此将自己对悖论的成因的研究发表,希望各位专业的哲学家轻拍。希望对各位哲学爱好者有所启发。
首先要说明的是,现实中不存在悖论,悖论只存在于人的思维中。
开门见山,笔者先说说研究后发现的悖论的成因。
笔者归纳了一个坐标轴。(先不论这个坐标轴正确不正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以上是笔者归纳的一个辩证体系坐标轴。
分别是三个维度:
虚 实--存在基础,即空间
先 后--变化基础,即时间
同 异--认识基础,即事物差异
横向轴笔者称之为同异轴:
异的一边是偏向理性、主观、逻辑的价值取向。理性本身就是一种人区别事物的本能,是主观,逻辑的。能通过最基本的区别对象,来渐渐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概念,理解一个又一个的事物。
同的一边是偏向感性、客观、集合的价值取向。感性本身就是一种人接受对象信息的本能,是客观,集合的。能逐层感受事物,一个事物是内部事物的整体,内部的一个事物又会是这个事物内部的内部事物组成的整体。
一次有认识的感受事物是需要感性和理性共同作用的,先有“同”的锁定对象范围,再有“异”的区别理解对象。
纵向轴笔者称之为虚实轴:
实的一边是偏向现实的物质的价值取向,适合物理学、数学等基于物质的学科。
虚的一边是偏向虚幻的精神的价值取向,适合艺术、宗教等基于精神的学科。
立于屏幕的一条轴,笔者称之为时间轴:
时间轴与异半轴、实半轴形成的三维区域,笔者称为对现实的知。
时间轴与同半轴、实半轴形成的三维区域,笔者称为对现实的感。
这两个空间的共同作用就是人的现实认识,即感知。
时间轴与异半轴、虚半轴形成的三维区域,笔者称为因果定律操作范围,记忆在此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剪辑。
时间轴与同半轴、虚半轴形成的三维区域,笔者称之为记忆储备范围,记忆储备包括图像、音乐、触感、气味等的储备。
这两个空间的共同作用就是人的想象力,或称电脑的递归空间。笔者称为人脑中的电影剪辑平台,有如特斯拉的大脑实验室。(另外,这区域干涉感知就成为幻觉。)
----------
辩证体系坐标轴介绍完毕。
笔者发现,通过将悖论放入这个坐标轴以后,能得出悖论形成的原因的结论假设:
悖论的出现是因为对象跨过了上面的任何一条坐标轴。形成对象整体的一部分为正,一部分为负。因此悖论来源于不同价值取向的人的主观之间的思维矛盾。
笔者称悖论的成因为【人格分裂叙述】,是价值观的辩证矛盾统一后造成的定义的逻辑矛盾。
悖论和辩证法一样是无法推翻的,因为辩证法正是对事物进行【极性区分定义】的认识论,是坐标轴。能够推翻定义的就只有改变定义。(即改变坐标轴的位置,等价于改变对象的位置,使对象离开正负共存的状态。)然而,改变定义就是诡辩了。
【悖论的本质就是不同价值观取向的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
【只要有极性区分定义一天(就算是0和1),人的思维就可能会存在悖论。但人如果不对事物进行极性区分定义,人就没有了认识。】
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是笔者自己设计的一个坐标轴的假设,这个悖论的成因的检验方法是否成立,还是需要验证给大家看的。
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
如果全部悖论的成因都能通过这个坐标轴得到检验的话,那么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就是正确的呢?
好,那么下面笔者拿一些悖论来进行论证。
----------
悖论1“我在说谎”。
首先,我们来把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展开:
“我在说谎”等价于“我说的是【真话】(实) 同时 也是【假话】(虚)”
那么,如下图: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
----------
悖论2“这句话是错的”。
同样,我们来把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展开:
“这句话是错的”等价于“我说【了】一句【话】(先、虚),【然后】这句话是【错的】(后、实)。”
那么,如下图: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
----------
悖论3“理发师悖论”。
悖论介绍: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这个悖论是罗素在一九○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故事情节的表述。显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这时我们要对这个悖论进行分析:
“理发师悖论”等价于“我不能给【自己】理发(异) 同时 我属于【哪一类人】,应该给自己理发(同)。”
那么,如下图: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
----------
悖论4“阿基里斯悖论”。
悖论介绍:
稍晚于毕达哥拉斯的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曾经提出过一些著名的悖论,对以后数学、物理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阿基里斯悖论是其中的一个。
阿基里斯(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芝诺讲:阿基里斯在赛跑中不可能追上起步稍微领先于他的乌龟,因为当他要到达乌龟出发的那一点,乌龟又向前爬动了。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距离可以无限地缩小,但永远追不上乌龟。
方励之先生曾经用物理语言描述过这个问题:在阿基里斯悖论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时间度量。一般度量方法是:假设阿基里斯与乌龟在开始时的距离为S,速度分别为V1和V2。当时间T=S/(V1-V2)时,阿基里斯就赶上了乌龟。
但是芝诺的测量方法不同:阿基里斯将逐次到达乌龟在前一次的出发点,这个时间为T'。对于任何T',可能无限缩短,但阿基里斯永远在乌龟的后面。关键是这个T'无法度量T=S/(V1-V2)以后的时间。
这时我们要对这个悖论进行分析:
“阿基里斯悖论”等价于“【首先】阿基里斯【追上了】乌龟(先、实),【然后】阿基里斯【没有追上】乌龟(后、虚)。”
那么,如下图: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和悖论2“这句话是错的”的成因是一样的。)
----------
悖论5“矢飞不动”。
悖论介绍:
在芝诺看来,由于飞箭在其飞行的每个瞬间都有一个瞬时的位置,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无限个静止位置的总和就等于运动了吗?或者无限重复的静止就是运动?
这时我们要对这个悖论进行分析:
“矢飞不动”等价于“看时间的【局部】时失不动(异),看时间的【整体】时失动(同)。”
那么,如下图: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和悖论3“理发师悖论”的成因是一样的。)
通过这个悖论,尼采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一切观念,只要其经验所与的、汲自这个直观世界的内容被当作“永恒真理”,就会陷入矛盾。如果有绝对运动,就不会有空间;如果有绝对空间,就不会有运动;如果有绝对存在,就不会有多样性;如果有绝对的多样性,就不会有统一性。”
尼采的这句话是让笔者想到辩证体系坐标轴的原因之一。尼采万岁!!
----------
悖论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悖论介绍:
这是《庄子•天下》中惠施的一句名言。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同样运用了无限的概念。
战国名家宋国人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曾任梁国的宰相,论辩奇才,是庄子的朋友,和公孙龙并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多已亡佚,只能从其他诸家的论述中看到他的言行片段。
惠施的学说强调万物的共相,因而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现存与惠施有关的奇怪命题,例如,“山与泽平”、“卵有毛”、“鸡三足”、“犬可以为牛”、“火不热”、“矩不方”、“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等,都可以说是悖论,但是大部份没有留下具体的争辩过程。惠施的悖论在西方也很有影响。
毛泽东从辩证法的角度基本接受惠施无限可分的观点。一九***年八月十八日,他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列宁讲过,凡事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又说:“电子本身到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
有人注意到,毛泽东十分偏爱这句话,如五十年代中期对家钱三强,一九***年八月同周培源、于光远,一九七三年、一九七四年接见杨振宁、李政道,等等,都提到这句话。
这时我们要对这个悖论进行分析: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价于“每天用有限物的【局部】(异),永远也用不完【全部】(同)。”
那么,如下图: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唉……重复犯错嘛……)
----------
因为发现很多悖论的成因都是同样的。接下来,只用文字来证明了。
----------
悖论6“自相矛盾”
悖论介绍:
《韩非子•势难》介绍了这个预言:有一个同时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最坚固,无论什么东西都戳不破;接着又夸他的矛最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刺透。旁人问他:如果用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有什么结果,他回答不上来,因为两者相互抵触。这是一个既不可以同时为真,也不可以同时为假的命题。前提出现矛盾,也就无法推出结论。
等价于“最强的矛和盾【存在】(实) 同时 也【不存在】(虚)。”
----------
悖论7“纸牌悖论”
悖论介绍:
纸牌悖论就是纸牌的一面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对的。”而另一面却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错的。”这是由英国数学家Jourdain提出来的。
等价于“【首先】 纸牌反面的句子是对的(先) 【然后】 纸牌反面的句子是错的(后)”
----------
悖论8“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等价于“【首先】鸡【存在】蛋不存在(先、实) 【然后】 鸡【不存在】蛋存在(后、虚)”
这个有点意思,附图:
----------
悖论9“如果说上帝是万能的,他能否创造一块他举不起来的大石头?”
等价于“万能的上帝【存在】(实) 同时 也【不存在】(虚)。”
----------
悖论10“秃头的定义”。
悖论介绍:
你可以把只有1根头发的叫秃头吗?能;你可以把只有2根头发的叫秃头吗?能;你可以把只有3根头发的叫秃头吗?也能。但是你不会把有一万根头发的人叫秃头。你从哪里区分他们?
等价于“3根头发这个【局部】(异) 同时 【整体】也叫秃头。(同)”
==============================
好了,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的检验方法的成功次数似乎已经够了。还有其他的悖论大家也可以尝试用这个方法去鉴别。有这么多的成功检验例子摆在眼前,那么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是否能成立呢?
如果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成立的话,那么笔者的大胆和没那么大胆的推论就有可能正确了。
以下的这些推论假设只要是在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为正确的前提下的话,是不证自明的。
笔者的大胆作推论:
1)辩证法绝对无敌,除了诡辩。
2)悖论也是无法破解的,除了诡辩。
3)通过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能检验一套理论是否是悖论。
4)科学理论只能处于于唯物(实)、同异轴、时间轴这三条线组成的上半部的三维空间中,而不能进入唯心(虚)、同异轴、时间轴三条线组成的下半部的三维空间,否则就成为悖论,用在现实中就会出毛病。
5)哥德尔定理正是虚实轴与时间轴所在的平面,阻止通过同异轴的悖论形成。
6)不可知论是不敢跨过哥德尔定理的那个分界面的无知理论。
7)诡辩的改变定义在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里面是等价于对象的坐标移动。而改变定义的主要方式是改变对象的状态。如“白马非马”,用“白”的状态来混淆“马”的定义,从个别的马连接上了整体的马的概念。但连接中间却是一个非字,于是诡辩就是没有跨过任何一条坐标轴,而是原定义在其他区域内的镜像。例如异半轴的“白马”这个定义(个性的马)就是在同半轴的镜像“马”(所有马)。
以下是没那么大胆的推论:
1)几何对研究哲学有很大帮助,或许会是未来哲学的新方向。
2)人脑分开两部分是有原因的。人脑中间的分界正如上面说的哥德尔定理的那个分界面,区分同、异半轴。电脑的递归算法正是这样。
3)电脑能够模拟人脑。通过制造一个像辩证体系坐标轴这样的定义不变的空间来协助电脑进行选择价值取向进而改变观点的人格换位思考。这样就能摆脱只遵循数学逻辑的局限。
==============================
嗯,笔者的介绍到此为止。大家如果觉得有哪些地方不正确的请之处,共同讨论提升。谢谢。^-^
Ps:辩论有两种,一种似舞,一种似斗。明白辩证为舞,不明白辩证为斗。
By watch Li
前言:笔者不是哲学专业,但笔者对哲学略知一二,在此将自己对悖论的成因的研究发表,希望各位专业的哲学家轻拍。希望对各位哲学爱好者有所启发。
首先要说明的是,现实中不存在悖论,悖论只存在于人的思维中。
开门见山,笔者先说说研究后发现的悖论的成因。
笔者归纳了一个坐标轴。(先不论这个坐标轴正确不正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
辩证体系立体图 |
以上是笔者归纳的一个辩证体系坐标轴。
分别是三个维度:
虚 实--存在基础,即空间
先 后--变化基础,即时间
同 异--认识基础,即事物差异
横向轴笔者称之为同异轴:
异的一边是偏向理性、主观、逻辑的价值取向。理性本身就是一种人区别事物的本能,是主观,逻辑的。能通过最基本的区别对象,来渐渐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概念,理解一个又一个的事物。
同的一边是偏向感性、客观、集合的价值取向。感性本身就是一种人接受对象信息的本能,是客观,集合的。能逐层感受事物,一个事物是内部事物的整体,内部的一个事物又会是这个事物内部的内部事物组成的整体。
一次有认识的感受事物是需要感性和理性共同作用的,先有“同”的锁定对象范围,再有“异”的区别理解对象。
纵向轴笔者称之为虚实轴:
实的一边是偏向现实的物质的价值取向,适合物理学、数学等基于物质的学科。
虚的一边是偏向虚幻的精神的价值取向,适合艺术、宗教等基于精神的学科。
立于屏幕的一条轴,笔者称之为时间轴:
时间轴与异半轴、实半轴形成的三维区域,笔者称为对现实的知。
时间轴与同半轴、实半轴形成的三维区域,笔者称为对现实的感。
这两个空间的共同作用就是人的现实认识,即感知。
时间轴与异半轴、虚半轴形成的三维区域,笔者称为因果定律操作范围,记忆在此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剪辑。
时间轴与同半轴、虚半轴形成的三维区域,笔者称之为记忆储备范围,记忆储备包括图像、音乐、触感、气味等的储备。
这两个空间的共同作用就是人的想象力,或称电脑的递归空间。笔者称为人脑中的电影剪辑平台,有如特斯拉的大脑实验室。(另外,这区域干涉感知就成为幻觉。)
----------
辩证体系坐标轴介绍完毕。
笔者发现,通过将悖论放入这个坐标轴以后,能得出悖论形成的原因的结论假设:
悖论的出现是因为对象跨过了上面的任何一条坐标轴。形成对象整体的一部分为正,一部分为负。因此悖论来源于不同价值取向的人的主观之间的思维矛盾。
笔者称悖论的成因为【人格分裂叙述】,是价值观的辩证矛盾统一后造成的定义的逻辑矛盾。
悖论和辩证法一样是无法推翻的,因为辩证法正是对事物进行【极性区分定义】的认识论,是坐标轴。能够推翻定义的就只有改变定义。(即改变坐标轴的位置,等价于改变对象的位置,使对象离开正负共存的状态。)然而,改变定义就是诡辩了。
【悖论的本质就是不同价值观取向的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
【只要有极性区分定义一天(就算是0和1),人的思维就可能会存在悖论。但人如果不对事物进行极性区分定义,人就没有了认识。】
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是笔者自己设计的一个坐标轴的假设,这个悖论的成因的检验方法是否成立,还是需要验证给大家看的。
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
如果全部悖论的成因都能通过这个坐标轴得到检验的话,那么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就是正确的呢?
好,那么下面笔者拿一些悖论来进行论证。
----------
悖论1“我在说谎”。
首先,我们来把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展开:
“我在说谎”等价于“我说的是【真话】(实) 同时 也是【假话】(虚)”
那么,如下图:
![]() |
悖论1“我在说谎”。 |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
----------
悖论2“这句话是错的”。
同样,我们来把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展开:
“这句话是错的”等价于“我说【了】一句【话】(先、虚),【然后】这句话是【错的】(后、实)。”
那么,如下图:
![]() |
悖论2“这句话是错的”。 |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
----------
悖论3“理发师悖论”。
悖论介绍: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这个悖论是罗素在一九○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故事情节的表述。显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这时我们要对这个悖论进行分析:
“理发师悖论”等价于“我不能给【自己】理发(异) 同时 我属于【哪一类人】,应该给自己理发(同)。”
那么,如下图:
![]() |
悖论3“理发师悖论”。 |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
----------
悖论4“阿基里斯悖论”。
悖论介绍:
稍晚于毕达哥拉斯的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曾经提出过一些著名的悖论,对以后数学、物理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阿基里斯悖论是其中的一个。
阿基里斯(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芝诺讲:阿基里斯在赛跑中不可能追上起步稍微领先于他的乌龟,因为当他要到达乌龟出发的那一点,乌龟又向前爬动了。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距离可以无限地缩小,但永远追不上乌龟。
方励之先生曾经用物理语言描述过这个问题:在阿基里斯悖论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时间度量。一般度量方法是:假设阿基里斯与乌龟在开始时的距离为S,速度分别为V1和V2。当时间T=S/(V1-V2)时,阿基里斯就赶上了乌龟。
但是芝诺的测量方法不同:阿基里斯将逐次到达乌龟在前一次的出发点,这个时间为T'。对于任何T',可能无限缩短,但阿基里斯永远在乌龟的后面。关键是这个T'无法度量T=S/(V1-V2)以后的时间。
这时我们要对这个悖论进行分析:
“阿基里斯悖论”等价于“【首先】阿基里斯【追上了】乌龟(先、实),【然后】阿基里斯【没有追上】乌龟(后、虚)。”
那么,如下图:
![]() |
悖论4“阿基里斯悖论”。 |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和悖论2“这句话是错的”的成因是一样的。)
----------
悖论5“矢飞不动”。
悖论介绍:
在芝诺看来,由于飞箭在其飞行的每个瞬间都有一个瞬时的位置,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无限个静止位置的总和就等于运动了吗?或者无限重复的静止就是运动?
这时我们要对这个悖论进行分析:
“矢飞不动”等价于“看时间的【局部】时失不动(异),看时间的【整体】时失动(同)。”
那么,如下图:
![]() |
悖论5“矢飞不动”。 |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和悖论3“理发师悖论”的成因是一样的。)
通过这个悖论,尼采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一切观念,只要其经验所与的、汲自这个直观世界的内容被当作“永恒真理”,就会陷入矛盾。如果有绝对运动,就不会有空间;如果有绝对空间,就不会有运动;如果有绝对存在,就不会有多样性;如果有绝对的多样性,就不会有统一性。”
尼采的这句话是让笔者想到辩证体系坐标轴的原因之一。尼采万岁!!
----------
悖论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悖论介绍:
这是《庄子•天下》中惠施的一句名言。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同样运用了无限的概念。
战国名家宋国人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曾任梁国的宰相,论辩奇才,是庄子的朋友,和公孙龙并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多已亡佚,只能从其他诸家的论述中看到他的言行片段。
惠施的学说强调万物的共相,因而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现存与惠施有关的奇怪命题,例如,“山与泽平”、“卵有毛”、“鸡三足”、“犬可以为牛”、“火不热”、“矩不方”、“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等,都可以说是悖论,但是大部份没有留下具体的争辩过程。惠施的悖论在西方也很有影响。
毛泽东从辩证法的角度基本接受惠施无限可分的观点。一九***年八月十八日,他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列宁讲过,凡事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又说:“电子本身到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
有人注意到,毛泽东十分偏爱这句话,如五十年代中期对家钱三强,一九***年八月同周培源、于光远,一九七三年、一九七四年接见杨振宁、李政道,等等,都提到这句话。
这时我们要对这个悖论进行分析: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价于“每天用有限物的【局部】(异),永远也用不完【全部】(同)。”
那么,如下图:
![]() |
悖论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结论:辩证体系坐标轴检验正确。(唉……重复犯错嘛……)
----------
因为发现很多悖论的成因都是同样的。接下来,只用文字来证明了。
----------
悖论6“自相矛盾”
悖论介绍:
《韩非子•势难》介绍了这个预言:有一个同时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最坚固,无论什么东西都戳不破;接着又夸他的矛最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刺透。旁人问他:如果用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有什么结果,他回答不上来,因为两者相互抵触。这是一个既不可以同时为真,也不可以同时为假的命题。前提出现矛盾,也就无法推出结论。
等价于“最强的矛和盾【存在】(实) 同时 也【不存在】(虚)。”
----------
悖论7“纸牌悖论”
悖论介绍:
纸牌悖论就是纸牌的一面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对的。”而另一面却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错的。”这是由英国数学家Jourdain提出来的。
等价于“【首先】 纸牌反面的句子是对的(先) 【然后】 纸牌反面的句子是错的(后)”
----------
悖论8“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等价于“【首先】鸡【存在】蛋不存在(先、实) 【然后】 鸡【不存在】蛋存在(后、虚)”
这个有点意思,附图:
![]() |
悖论8“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
悖论9“如果说上帝是万能的,他能否创造一块他举不起来的大石头?”
等价于“万能的上帝【存在】(实) 同时 也【不存在】(虚)。”
----------
悖论10“秃头的定义”。
悖论介绍:
你可以把只有1根头发的叫秃头吗?能;你可以把只有2根头发的叫秃头吗?能;你可以把只有3根头发的叫秃头吗?也能。但是你不会把有一万根头发的人叫秃头。你从哪里区分他们?
等价于“3根头发这个【局部】(异) 同时 【整体】也叫秃头。(同)”
==============================
好了,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的检验方法的成功次数似乎已经够了。还有其他的悖论大家也可以尝试用这个方法去鉴别。有这么多的成功检验例子摆在眼前,那么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是否能成立呢?
如果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成立的话,那么笔者的大胆和没那么大胆的推论就有可能正确了。
以下的这些推论假设只要是在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为正确的前提下的话,是不证自明的。
笔者的大胆作推论:
1)辩证法绝对无敌,除了诡辩。
2)悖论也是无法破解的,除了诡辩。
3)通过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能检验一套理论是否是悖论。
4)科学理论只能处于于唯物(实)、同异轴、时间轴这三条线组成的上半部的三维空间中,而不能进入唯心(虚)、同异轴、时间轴三条线组成的下半部的三维空间,否则就成为悖论,用在现实中就会出毛病。
5)哥德尔定理正是虚实轴与时间轴所在的平面,阻止通过同异轴的悖论形成。
6)不可知论是不敢跨过哥德尔定理的那个分界面的无知理论。
7)诡辩的改变定义在这个辩证体系坐标轴里面是等价于对象的坐标移动。而改变定义的主要方式是改变对象的状态。如“白马非马”,用“白”的状态来混淆“马”的定义,从个别的马连接上了整体的马的概念。但连接中间却是一个非字,于是诡辩就是没有跨过任何一条坐标轴,而是原定义在其他区域内的镜像。例如异半轴的“白马”这个定义(个性的马)就是在同半轴的镜像“马”(所有马)。
以下是没那么大胆的推论:
1)几何对研究哲学有很大帮助,或许会是未来哲学的新方向。
2)人脑分开两部分是有原因的。人脑中间的分界正如上面说的哥德尔定理的那个分界面,区分同、异半轴。电脑的递归算法正是这样。
3)电脑能够模拟人脑。通过制造一个像辩证体系坐标轴这样的定义不变的空间来协助电脑进行选择价值取向进而改变观点的人格换位思考。这样就能摆脱只遵循数学逻辑的局限。
==============================
嗯,笔者的介绍到此为止。大家如果觉得有哪些地方不正确的请之处,共同讨论提升。谢谢。^-^
Ps:辩论有两种,一种似舞,一种似斗。明白辩证为舞,不明白辩证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