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特
总的来说我认为阿伦特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哲学家,这部分因为我本人看重“体系”、“逻辑”并希望它们深刻的洞见结合起来。阿伦特并不乏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或者按她自己说法,判断力)。但是这些判断力是支离破碎、散见于各处的,时不时的还自相矛盾、不知所云。与其说是现象学的训练让他具备了这种洞察力,不如说是与生俱来的女人天性给予了她这种敏感。我认为《论革命》与《人的条件》比那本著名的《极权主义的起源》要来的优秀。阿伦特试图把后者编成一本“实用极权主义辨别指南”,结果却认为毛的中国不具有极权主义的特征。当然,说《论革命》比《极权主义起源》优秀,主要原因并不在此。阿伦特擅长在比较中把握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更多凭借直觉而不是理性。这种运思方法决定性地限制了她可能达到的高度,但并不妨碍她在有些地方的感觉极其深刻,尤其是通过“比较”来达成目的时。所以旨在考察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之间区别的《论革命》也就不枉为一本不错的书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觉得她不去做文学家,真的挺可惜。比如下面这句话
“只有通过对行为这样持续不断的解脱,人们才能够保持自由行动者的身份;只有怀着不断改变思路,重头再来的意志,人们才能获得巨大的权力来重新开始某种生活。”
看得很有感触。
所谓过去不去,未来不来。羁绊和跌倒本来是一个词来着。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觉得她不去做文学家,真的挺可惜。比如下面这句话
“只有通过对行为这样持续不断的解脱,人们才能够保持自由行动者的身份;只有怀着不断改变思路,重头再来的意志,人们才能获得巨大的权力来重新开始某种生活。”
看得很有感触。
所谓过去不去,未来不来。羁绊和跌倒本来是一个词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