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之城日记【四—A brief introduction of RIG】Laputa on the sea
海上之城正如其名。
一个24小时不断运作的地方,灯火通明,四季常温,食物饮料照常供应。
钻井平台,又叫做RIG, 是开采石油及天然气的海上作业区。
像是一艘大船,但看外形就像是稳稳扎在海上的一个大桌子,有4条腿,桌子上堆了很多机械而已。
上来才知道,RIG是可以航行的,并不是扎跟在海里,而是因为它腿很长,底下有浮筒如前几天,说是有3个台风过来,便开到海南岛三亚附近去避雨,坐在上面都能感觉到浪的颠簸和船的倾斜。
这艘船是在南韩制造的,上面还保有一些韩国文字,我问老外中国劳动力那么便宜为什么不在中国造,老外说南韩那边技术了得,钻井平台好像没有是MADE IN CHINA的,呃令人不爽的是只要是遇到了不好的货品如用了几次就烂掉的手套时,老外就说,U SEE, MAKE IN CHINA!!!
OK, LET'S START THE ORIENTATION ON THE RIG.
1. 楼层
上面一共有8层楼,内有电梯,但楼层的名字不是按照俺们常规的1、2、3..........等阿拉伯数字来命名,而是按照船上的专用术语命名,如deck和navigation deck等。
各层的功能也不同。
8楼,驾驶室和观察室,24小时运作,很像阿凡达里面的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的控制室,360°都是方形的窗口,仪器都是卫星定位、雷达测试.......俺看不懂的图示。桌面上也是摊着许多地图,呃也可能是航海图吧。
7楼,忘了,好像是机房,反正不常上去。
6楼,直接连着直升机平台,咱们上下直升机的必经之路,也是我每天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在这里虽然属于户外甲板,但因为不属于作业区,所以不用穿戴安全帽、护目镜、安全鞋等PPE[劳保用品]。此楼层也是领导住的房间,船长德国人一间房,大副一间房,还有一间不晓得。我们当时一下直升机就进房间看关于平台安全急救逃生的录像。此外,这层楼还有平台公司员工使用的电话间,以及唯二的复印室。钻井公司的广播室也在此层。当然,领导在的地方也有茶水间滴~
5楼,俺住的楼层,我和另外2个女孩子住在紧挨的三个单间里,她们一位是上面的老师(不晓得是中文还是英文也有可能是中英文),其他的五名女孩都是我们公司的,住在3楼。
4楼,照样是住人的宿舍楼层。
3楼,洗衣房,工人房,吸烟室休息室,非吸烟室休息室,茶水间,洗衣房,医生诊所...。还有就是我们公司除我外的所有人都住在这里啊......囧........但这里的房间大多数是双人房,而自个儿有单人房觉得很幸福了~只是因为女孩子少所以去洗手间觉得很不方便,因为没有垃圾桶放大姨妈巾,只有在三楼的杂物房里才有一个带盖儿的垃圾桶,我除了在自己房间换外,只能去3楼同事的房间然后将其扔去那点儿。
2楼则是公共区域最多的地方,也是咱们的娱乐放松的地儿~厨房[俺的工作区域~]和厨房的仓库相连,厨房的仓库再过去就是钻井平台的仓库,上司办公室也在此;然后有许多电视机房,内有舒服的沙发,电视机全是国外电视台...俺从来没有好好坐下来看过....;也有电脑房、健身房、电话房等等,俺现在就是在电脑房上网的;还有一个小小的士多店,俺直接上司每天午饭和晚饭后就会各开半小时店,内有日常杂物如洗漱用品,零食香烟等,也有许多DVD和外文原版书籍能借,免费的哦~反正就是,如果各位是像俺日常没啥约会,很会自个儿跟自个儿玩的话,在这里应该不觉得闷,只是有时候受到委屈不晓得怎么诉说而已。
1楼几乎没人会去,因为楼层太低,且客房少没啥公共区域,多是流动的老外们住。
除了工作区域外只要有人住的楼层,都十分十分地安静,因为这里“24小时都有人在睡觉”,尤其是1楼,安静的你会觉得这里空空如也,很像希区柯克的惊悚片里常出现的酒店无人的走廊。
2.我的工作
我是store keeper, 仓管员是也,仓库是我工作的地方。
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assistant campboss 或者 campboss trainee, 即助理管事。
呃,但凡经历过投快餐业或者中小型不靠谱外企的trainee“管理培训生”招募的童鞋应该都知道,
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忽悠人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领导有长远的人才库规划或者恰逢企业需要人才,
你才有机会升至管理层级,否则,注定了你是长期的打杂工。
OK, 我不是抱怨,只是在陈述现实而已。
每天早七点-晚七点,早晚上下班时分别和早晚班的员工开一次会,
当然开会的人是老外,俺是一个翻译而已。
会后就是收集每天要写的OBS卡,翻译前一天的货物提取表格,打扫俺的小仓库,检查各楼层的房间与公共区域,检查厨房的冷冻柜等的温度情况如有无过高温等;
还有就是,帮忙切芝士、香肠、火腿肉,然后吃饭时帮着厨师一起派餐,每餐前测食品温度留下食品样本保证食物的食品安全等。
这些事情,其实半天的时间都够了,
但是因为就餐时间的固定性,和老外的磨叽,
不得不把这些事情摊成10多个小时的工作。【老外很喜欢全场巡逻~无论是苏格兰鬼还是法兰西鬼】
另外就是早上5~7点是早餐时段,11点~下午1点为午餐,晚上5点~7点为晚餐时段,晚上11点至1点为午夜餐时段。
早上9:00~9:30点和下午3:00~3:30点各有半小时的tea break,像我们后勤的通常坐在tween deck的餐厅里,吹吹水,吃吃水果喝喝茶。
因为有人说话,且一直在做事儿,所以还是很充实的。
但时间安排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则对比起做研究员时非常小。
且一下班,自己的惰性就完全出来了。
洗澡后,去直升机平台吹吹风,然后再去厨房和晚班师傅们聊聊天[前几天两个较好的白班师傅换班下去了,上来的另外两个很不靠我的谱,我还是比较喜欢晚班的师傅们,没那么多废话讲,觉得可靠一些~~],之后就是上网。
自个儿的每日看书、写日记计划又全部被搁置脑后,
不行不行,再这样下去,我的心理学社会学市场研究市场营销的知识就全部都丢掉了。
千万不能成为懒人哦~
3.安全
从在珠海搭乘直升飞机开始,
就意识到公司非常重视安全问题,难怪这些公司都会有HSE公司。
到了平台,下了直升飞机,连行李都不能放会CABIN,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安全录像,
呃即怎么逃命,放完了英文的放中文的,我想溜开一下都被安全管事给拎了回来。
录像后,安全管事一个大胖子叫SHELDON的还带我们几个新丁做实地讲解~
俺做小翻译,听他介绍几种逃生方法(请参见平台逃生方法)。
平常演练的,就是如何搭乘救生艇离开。
从我们一上平台起,每人就按房间号安排在一个特定的救生艇里,如我是3号救生艇,在3号救生艇的旁边,就会有一栏类似插信封的箱子,全部插着我们搭乘3号艇的人名(又称“T型卡”)地上则画了60个方格上面标明数字,按到达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好不做硬性规定。
演练时,需要将房间配有的救生衣随身携带,然后按照特定逃生路线到救生艇放置的地方集中,将自己的T型卡反过来,表示自己已经到达。
前甲板一共有3艘救生艇,后甲板也有3艘,是为后备。
1对应4号艇,2对应5号艇,3号对应6号。
即我是3号的,同时也是坐在6号上面的。
老外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一套备份方案,未雨绸缪。
也是俺爹常常对我说的:“凡事想3个方案,如果事情还不成,那就说明这不是你做的了。”
认真,负责,对人命的重视,无论是从企业形象还是企业成本来看都是必须的。
RIG上面的安全规定也是随处可见的,
楼梯墙角、墙壁上,都密集地贴着逃生的标志、方向,生怕人迷路。
出去甲板一定要穿戴PPE安全帽和安全眼镜,
然后要不时往上空害怕别人高空作业一不小心物品下坠。
又因为户外作业区较多易燃易爆气体,且都是高度自动化作业,
所以禁止使用一切私人小电器,包括手机、相机、MP3等。
实在需要还要向船长打申请。
在平台上工作时要穿厚重防滑的安全鞋,
休闲时有不成文的规定不能穿露脚趾的鞋就算穿也要套袜子,
所以丑鞋当道,CROSS,男的几乎都穿CROSS,还要是深蓝色的,一个洞一个洞,不好看,
但保护脚趾;有一天晚上我就是大力打开电梯门时一不小心就将自己的脚趾碰了,立即紫青了,唯有自己注意。
还有很多很多的注意事项!光是这些就有一本厚厚的英文书,俺没咋看~但安全意识一定要有的。
毕竟生命攸关!~
【TO BE CONTINUED...............待续,好困..........困觉去了】
一个24小时不断运作的地方,灯火通明,四季常温,食物饮料照常供应。
钻井平台,又叫做RIG, 是开采石油及天然气的海上作业区。
像是一艘大船,但看外形就像是稳稳扎在海上的一个大桌子,有4条腿,桌子上堆了很多机械而已。
上来才知道,RIG是可以航行的,并不是扎跟在海里,而是因为它腿很长,底下有浮筒如前几天,说是有3个台风过来,便开到海南岛三亚附近去避雨,坐在上面都能感觉到浪的颠簸和船的倾斜。
这艘船是在南韩制造的,上面还保有一些韩国文字,我问老外中国劳动力那么便宜为什么不在中国造,老外说南韩那边技术了得,钻井平台好像没有是MADE IN CHINA的,呃令人不爽的是只要是遇到了不好的货品如用了几次就烂掉的手套时,老外就说,U SEE, MAKE IN CHINA!!!
OK, LET'S START THE ORIENTATION ON THE RIG.
1. 楼层
上面一共有8层楼,内有电梯,但楼层的名字不是按照俺们常规的1、2、3..........等阿拉伯数字来命名,而是按照船上的专用术语命名,如deck和navigation deck等。
各层的功能也不同。
8楼,驾驶室和观察室,24小时运作,很像阿凡达里面的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的控制室,360°都是方形的窗口,仪器都是卫星定位、雷达测试.......俺看不懂的图示。桌面上也是摊着许多地图,呃也可能是航海图吧。
7楼,忘了,好像是机房,反正不常上去。
6楼,直接连着直升机平台,咱们上下直升机的必经之路,也是我每天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在这里虽然属于户外甲板,但因为不属于作业区,所以不用穿戴安全帽、护目镜、安全鞋等PPE[劳保用品]。此楼层也是领导住的房间,船长德国人一间房,大副一间房,还有一间不晓得。我们当时一下直升机就进房间看关于平台安全急救逃生的录像。此外,这层楼还有平台公司员工使用的电话间,以及唯二的复印室。钻井公司的广播室也在此层。当然,领导在的地方也有茶水间滴~
5楼,俺住的楼层,我和另外2个女孩子住在紧挨的三个单间里,她们一位是上面的老师(不晓得是中文还是英文也有可能是中英文),其他的五名女孩都是我们公司的,住在3楼。
4楼,照样是住人的宿舍楼层。
3楼,洗衣房,工人房,吸烟室休息室,非吸烟室休息室,茶水间,洗衣房,医生诊所...。还有就是我们公司除我外的所有人都住在这里啊......囧........但这里的房间大多数是双人房,而自个儿有单人房觉得很幸福了~只是因为女孩子少所以去洗手间觉得很不方便,因为没有垃圾桶放大姨妈巾,只有在三楼的杂物房里才有一个带盖儿的垃圾桶,我除了在自己房间换外,只能去3楼同事的房间然后将其扔去那点儿。
2楼则是公共区域最多的地方,也是咱们的娱乐放松的地儿~厨房[俺的工作区域~]和厨房的仓库相连,厨房的仓库再过去就是钻井平台的仓库,上司办公室也在此;然后有许多电视机房,内有舒服的沙发,电视机全是国外电视台...俺从来没有好好坐下来看过....;也有电脑房、健身房、电话房等等,俺现在就是在电脑房上网的;还有一个小小的士多店,俺直接上司每天午饭和晚饭后就会各开半小时店,内有日常杂物如洗漱用品,零食香烟等,也有许多DVD和外文原版书籍能借,免费的哦~反正就是,如果各位是像俺日常没啥约会,很会自个儿跟自个儿玩的话,在这里应该不觉得闷,只是有时候受到委屈不晓得怎么诉说而已。
1楼几乎没人会去,因为楼层太低,且客房少没啥公共区域,多是流动的老外们住。
除了工作区域外只要有人住的楼层,都十分十分地安静,因为这里“24小时都有人在睡觉”,尤其是1楼,安静的你会觉得这里空空如也,很像希区柯克的惊悚片里常出现的酒店无人的走廊。
2.我的工作
我是store keeper, 仓管员是也,仓库是我工作的地方。
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assistant campboss 或者 campboss trainee, 即助理管事。
呃,但凡经历过投快餐业或者中小型不靠谱外企的trainee“管理培训生”招募的童鞋应该都知道,
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忽悠人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领导有长远的人才库规划或者恰逢企业需要人才,
你才有机会升至管理层级,否则,注定了你是长期的打杂工。
OK, 我不是抱怨,只是在陈述现实而已。
每天早七点-晚七点,早晚上下班时分别和早晚班的员工开一次会,
当然开会的人是老外,俺是一个翻译而已。
会后就是收集每天要写的OBS卡,翻译前一天的货物提取表格,打扫俺的小仓库,检查各楼层的房间与公共区域,检查厨房的冷冻柜等的温度情况如有无过高温等;
还有就是,帮忙切芝士、香肠、火腿肉,然后吃饭时帮着厨师一起派餐,每餐前测食品温度留下食品样本保证食物的食品安全等。
这些事情,其实半天的时间都够了,
但是因为就餐时间的固定性,和老外的磨叽,
不得不把这些事情摊成10多个小时的工作。【老外很喜欢全场巡逻~无论是苏格兰鬼还是法兰西鬼】
另外就是早上5~7点是早餐时段,11点~下午1点为午餐,晚上5点~7点为晚餐时段,晚上11点至1点为午夜餐时段。
早上9:00~9:30点和下午3:00~3:30点各有半小时的tea break,像我们后勤的通常坐在tween deck的餐厅里,吹吹水,吃吃水果喝喝茶。
因为有人说话,且一直在做事儿,所以还是很充实的。
但时间安排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则对比起做研究员时非常小。
且一下班,自己的惰性就完全出来了。
洗澡后,去直升机平台吹吹风,然后再去厨房和晚班师傅们聊聊天[前几天两个较好的白班师傅换班下去了,上来的另外两个很不靠我的谱,我还是比较喜欢晚班的师傅们,没那么多废话讲,觉得可靠一些~~],之后就是上网。
自个儿的每日看书、写日记计划又全部被搁置脑后,
不行不行,再这样下去,我的心理学社会学市场研究市场营销的知识就全部都丢掉了。
千万不能成为懒人哦~
3.安全
从在珠海搭乘直升飞机开始,
就意识到公司非常重视安全问题,难怪这些公司都会有HSE公司。
到了平台,下了直升飞机,连行李都不能放会CABIN,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安全录像,
呃即怎么逃命,放完了英文的放中文的,我想溜开一下都被安全管事给拎了回来。
录像后,安全管事一个大胖子叫SHELDON的还带我们几个新丁做实地讲解~
俺做小翻译,听他介绍几种逃生方法(请参见平台逃生方法)。
平常演练的,就是如何搭乘救生艇离开。
从我们一上平台起,每人就按房间号安排在一个特定的救生艇里,如我是3号救生艇,在3号救生艇的旁边,就会有一栏类似插信封的箱子,全部插着我们搭乘3号艇的人名(又称“T型卡”)地上则画了60个方格上面标明数字,按到达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好不做硬性规定。
演练时,需要将房间配有的救生衣随身携带,然后按照特定逃生路线到救生艇放置的地方集中,将自己的T型卡反过来,表示自己已经到达。
前甲板一共有3艘救生艇,后甲板也有3艘,是为后备。
1对应4号艇,2对应5号艇,3号对应6号。
即我是3号的,同时也是坐在6号上面的。
老外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一套备份方案,未雨绸缪。
也是俺爹常常对我说的:“凡事想3个方案,如果事情还不成,那就说明这不是你做的了。”
认真,负责,对人命的重视,无论是从企业形象还是企业成本来看都是必须的。
RIG上面的安全规定也是随处可见的,
楼梯墙角、墙壁上,都密集地贴着逃生的标志、方向,生怕人迷路。
出去甲板一定要穿戴PPE安全帽和安全眼镜,
然后要不时往上空害怕别人高空作业一不小心物品下坠。
又因为户外作业区较多易燃易爆气体,且都是高度自动化作业,
所以禁止使用一切私人小电器,包括手机、相机、MP3等。
实在需要还要向船长打申请。
在平台上工作时要穿厚重防滑的安全鞋,
休闲时有不成文的规定不能穿露脚趾的鞋就算穿也要套袜子,
所以丑鞋当道,CROSS,男的几乎都穿CROSS,还要是深蓝色的,一个洞一个洞,不好看,
但保护脚趾;有一天晚上我就是大力打开电梯门时一不小心就将自己的脚趾碰了,立即紫青了,唯有自己注意。
还有很多很多的注意事项!光是这些就有一本厚厚的英文书,俺没咋看~但安全意识一定要有的。
毕竟生命攸关!~
【TO BE CONTINUED...............待续,好困..........困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