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ert A.Simon的“学习”与“解决问题”思想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一、学术研究的“沉默十年”理论
1、感性认识:
“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差不多都能识别5万到10万个不同词汇,并回想起它们的含义。”这些词汇会形成辨识网络。“在任何专门知识领域里,正是由于有了一张十分精致的辨识网络,人们才能够从千万种不同事物、不同情境当中,判别出其中任一事物或情境,这种网络是专家的基本工具之一,是其直觉的主要源泉。”(《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P124)
“为达到世界水平的成就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领域里大致相同。因为,人生的长短是竞争中的一个控制参数。我们可以花掉一生的很大一部分分时间,用以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精熟程度,但时间不能更长。由于这个原因,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做准备的时间,在不同的活动领域里,应当大致相同。”“我的同事哈耶斯所收集的有关象棋大师和作曲家生平经历的实际资料表明,这个神奇的数字是10年。他所收集的有关画家和数学家生平经历的资料,虽然不那么系统,也表明了同一数字。在这些专业领域,差不多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是首先经过了至少10年光景的紧张学习和勤奋实践,才有可能达到世界水平的成就。”(《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P124)
2、经验研究
“成为完成任何一种复杂任务的专家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因为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构建5万个信息块的语义网络,这是达到真正的专家标准所必需的临界信息量。”
“司马贺认为,该结论适用于所有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和所有人,无论他们的天分如何”。“即使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也是在做了10年音乐家后才变成专家的;按司马贺的话来说,莫扎特早期的音乐之所以有价值只不过是因为那是莫扎特写的而已。只有他十几岁以后创作的音乐才是‘世界级’的。”(《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57)
“司马贺知道,他在各个层次上都要‘比他的同学聪明’,但他从未把自己的任何成就当作天分或其他任何独特的个人品质的产物。因此,在《我的生命模式》中,司马贺给人的印象不过是一个能在没有‘强’启发法的领域中熟练利用一般性‘弱方法’的人而已”。(《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70)
3、西蒙本人的例子
西蒙一直认为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有一个他自己的例子:“一位学英国文学的学生(我幸而忘掉了他的名字)从不停止嘲笑我的保守,特别是关于我的音乐、艺术和文学口味。他向我保证说我一生决不会做出有任何创造性的事来。”
“为了自卫,我不得不花时间听斯特拉文斯基,看毕加索,并且读詹姆斯•乔伊斯的书,当然,后来我完全哲学它们了。我想甚至没有别人的刺激,那一切也会发生的,但我们并没有做受控实验。”(《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57)
西蒙旅行定理:一个普通的美国成年人在一次国外旅行(逗留短于一年)所学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更迅速、更省钱、更容易地通过造访圣地亚哥公共图书馆学到。(《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394)
4、瓣主评论:这有点象《哪来的天才?》一书作者所说的“很多天才的成就来自于刻意练习”。另外注意熊彼特曾提出学术研究的“神圣十年”理论。
延伸阅读:
1、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58923/
2、哪来的天才?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04104/
http://www.douban.com/note/78866616/
3、开门: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12473/
4、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好象是维塞尔的传记中提到过神圣十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37572/
5、学习的艺术: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45548/
6、studies of scientific discovery(英文文献):http://www.psy.cmu.edu/faculty/klahr/personal/pdf/klahr&simon99.pdf
7、高效学习法--之”西蒙学习法”:http://www.read.org.cn/html/220-simon-learning.html
8、我生活的种种模式: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5156/,其中“苹果:迷宫的故事”P232-242(理解西蒙的重要文章)
9、17天搞定GRE单词——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03504/
10、一万小时天才理论: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726323/
11、异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688489/
12、学习的经济学分析和3个高效学习建议: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664289/
附:西蒙学习法
“西蒙学习法”是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的一个理论:“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分钟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记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为了形象地说明,把西蒙学习法比做一把锥子。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 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 这种“锥形学习法”的高效原理在于,连续的长时间学习本身包涵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应用,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复习时间。如果用烧水来做比喻,“锥形学习法”是连续的加热,所以热量散失的少;普通的间断学习是烧一会儿就停止加热,一段时间以后再继续加热,这样许多热量就白白散失了。两相比较,自然是持续“加热”效果显著了。(感谢网友brakejoke提供信息线索:http://baike.baidu.com/view/1973734.html?fromTaglist)
二、解决问题
1、发展概论
(1)“人类有意识地适应环境的过程”(《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79)
(2)《我生活的种种模式》是可以看作西蒙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对“解决问题”进行的案例研究。(《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70)
(3)弱方法:无领域特殊性的、普遍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产生与测试(试错法)、爬山法(测度实现目标的进度,采取措施以最快速度接近目标)、手段—目的分析(比较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采取某些措施缩小差距)、规划(构建问题空间的抽象简化版;在此简单化的问题空间中解决问题并将解决方案反馈回原空间)、类比(同上,P362)
(4)当哈罗德•格茨科夫把他关于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成果介绍给这些会议时,我们开始越来越清楚决策过程与问题解决过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我正在从事的创立经济学理论的工作也朝类似的方向引导着我。因此早在1951年,问题解决的说法就开始慢慢出现在我们工作会议的会议录中了。(《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212)
(5)我作为科学家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年月是1955年和1956年,那时迷宫已经以最意外的方式分叉了。前20年中,我主要研究组织以及管理这类组织的人们如何决策。我以经验为根据的研究工作把我带进现实世界的组织去观察它们,还偶尔对它们做些实验。我用日常语言或那时通常用于经济学的各种数学来建立理论。(《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243)
(6)1955年的最后几个月彻底改变了所有这一切。在我还没来得及把所有的关注投入到管理学和经济学上时,我的注意力和努力的焦点已急剧地转到“人类问题解决”的心理学上,特别是转到发现人们用于思维过程的符号处理上了。(《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243)
(7)我认为《人工科学》的第3和第4章是一个较短和较少技术的概述。(《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297)(有关解决问题)
(8)计算机理念的发明者:西蒙曾提出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足以让他成为处于计算技术核心的基本原理发现者”。(《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83)
2、把无法处理的决策问题转变成为可以处理的问题的方法
在具体的刺激环境和先前经验背景下,一个人究竟如何将其复杂的信息集合体,组织到一个便于求解的问题模式当中去?
(1)以满意抉择取代最优抉择;
(2)用可以观察和测量出其实现程度的有形的子目标,来取代抽象的全面目标;
(3)按照信息沟通与权威关系的结构,给许多专家分配决策决策制定任务,协调他们的工作。(《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P76-79)
延伸阅读:
1、How to Solve It: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56890/
2、怎样解题: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24114/
3、如何求解问题:现代启发式方法: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32071/
4、Human Problem Solving: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34923/
(此贴会不断更新、修改,感谢网友们提供的信息)
一、学术研究的“沉默十年”理论
1、感性认识:
“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差不多都能识别5万到10万个不同词汇,并回想起它们的含义。”这些词汇会形成辨识网络。“在任何专门知识领域里,正是由于有了一张十分精致的辨识网络,人们才能够从千万种不同事物、不同情境当中,判别出其中任一事物或情境,这种网络是专家的基本工具之一,是其直觉的主要源泉。”(《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P124)
“为达到世界水平的成就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领域里大致相同。因为,人生的长短是竞争中的一个控制参数。我们可以花掉一生的很大一部分分时间,用以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精熟程度,但时间不能更长。由于这个原因,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做准备的时间,在不同的活动领域里,应当大致相同。”“我的同事哈耶斯所收集的有关象棋大师和作曲家生平经历的实际资料表明,这个神奇的数字是10年。他所收集的有关画家和数学家生平经历的资料,虽然不那么系统,也表明了同一数字。在这些专业领域,差不多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是首先经过了至少10年光景的紧张学习和勤奋实践,才有可能达到世界水平的成就。”(《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P124)
2、经验研究
“成为完成任何一种复杂任务的专家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因为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构建5万个信息块的语义网络,这是达到真正的专家标准所必需的临界信息量。”
“司马贺认为,该结论适用于所有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和所有人,无论他们的天分如何”。“即使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也是在做了10年音乐家后才变成专家的;按司马贺的话来说,莫扎特早期的音乐之所以有价值只不过是因为那是莫扎特写的而已。只有他十几岁以后创作的音乐才是‘世界级’的。”(《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57)
“司马贺知道,他在各个层次上都要‘比他的同学聪明’,但他从未把自己的任何成就当作天分或其他任何独特的个人品质的产物。因此,在《我的生命模式》中,司马贺给人的印象不过是一个能在没有‘强’启发法的领域中熟练利用一般性‘弱方法’的人而已”。(《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70)
3、西蒙本人的例子
西蒙一直认为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有一个他自己的例子:“一位学英国文学的学生(我幸而忘掉了他的名字)从不停止嘲笑我的保守,特别是关于我的音乐、艺术和文学口味。他向我保证说我一生决不会做出有任何创造性的事来。”
“为了自卫,我不得不花时间听斯特拉文斯基,看毕加索,并且读詹姆斯•乔伊斯的书,当然,后来我完全哲学它们了。我想甚至没有别人的刺激,那一切也会发生的,但我们并没有做受控实验。”(《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57)
西蒙旅行定理:一个普通的美国成年人在一次国外旅行(逗留短于一年)所学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更迅速、更省钱、更容易地通过造访圣地亚哥公共图书馆学到。(《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394)
4、瓣主评论:这有点象《哪来的天才?》一书作者所说的“很多天才的成就来自于刻意练习”。另外注意熊彼特曾提出学术研究的“神圣十年”理论。
延伸阅读:
1、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58923/
2、哪来的天才?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04104/
http://www.douban.com/note/78866616/
3、开门: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12473/
4、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好象是维塞尔的传记中提到过神圣十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37572/
5、学习的艺术: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45548/
6、studies of scientific discovery(英文文献):http://www.psy.cmu.edu/faculty/klahr/personal/pdf/klahr&simon99.pdf
7、高效学习法--之”西蒙学习法”:http://www.read.org.cn/html/220-simon-learning.html
8、我生活的种种模式: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5156/,其中“苹果:迷宫的故事”P232-242(理解西蒙的重要文章)
9、17天搞定GRE单词——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03504/
10、一万小时天才理论: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726323/
11、异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688489/
12、学习的经济学分析和3个高效学习建议: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664289/
附:西蒙学习法
“西蒙学习法”是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的一个理论:“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分钟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记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为了形象地说明,把西蒙学习法比做一把锥子。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 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 这种“锥形学习法”的高效原理在于,连续的长时间学习本身包涵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应用,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复习时间。如果用烧水来做比喻,“锥形学习法”是连续的加热,所以热量散失的少;普通的间断学习是烧一会儿就停止加热,一段时间以后再继续加热,这样许多热量就白白散失了。两相比较,自然是持续“加热”效果显著了。(感谢网友brakejoke提供信息线索:http://baike.baidu.com/view/1973734.html?fromTaglist)
二、解决问题
1、发展概论
(1)“人类有意识地适应环境的过程”(《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79)
(2)《我生活的种种模式》是可以看作西蒙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对“解决问题”进行的案例研究。(《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70)
(3)弱方法:无领域特殊性的、普遍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产生与测试(试错法)、爬山法(测度实现目标的进度,采取措施以最快速度接近目标)、手段—目的分析(比较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采取某些措施缩小差距)、规划(构建问题空间的抽象简化版;在此简单化的问题空间中解决问题并将解决方案反馈回原空间)、类比(同上,P362)
(4)当哈罗德•格茨科夫把他关于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成果介绍给这些会议时,我们开始越来越清楚决策过程与问题解决过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我正在从事的创立经济学理论的工作也朝类似的方向引导着我。因此早在1951年,问题解决的说法就开始慢慢出现在我们工作会议的会议录中了。(《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212)
(5)我作为科学家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年月是1955年和1956年,那时迷宫已经以最意外的方式分叉了。前20年中,我主要研究组织以及管理这类组织的人们如何决策。我以经验为根据的研究工作把我带进现实世界的组织去观察它们,还偶尔对它们做些实验。我用日常语言或那时通常用于经济学的各种数学来建立理论。(《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243)
(6)1955年的最后几个月彻底改变了所有这一切。在我还没来得及把所有的关注投入到管理学和经济学上时,我的注意力和努力的焦点已急剧地转到“人类问题解决”的心理学上,特别是转到发现人们用于思维过程的符号处理上了。(《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243)
(7)我认为《人工科学》的第3和第4章是一个较短和较少技术的概述。(《我生活的种种模式》P297)(有关解决问题)
(8)计算机理念的发明者:西蒙曾提出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足以让他成为处于计算技术核心的基本原理发现者”。(《穿越岐路花园:司马贺传》P383)
2、把无法处理的决策问题转变成为可以处理的问题的方法
在具体的刺激环境和先前经验背景下,一个人究竟如何将其复杂的信息集合体,组织到一个便于求解的问题模式当中去?
(1)以满意抉择取代最优抉择;
(2)用可以观察和测量出其实现程度的有形的子目标,来取代抽象的全面目标;
(3)按照信息沟通与权威关系的结构,给许多专家分配决策决策制定任务,协调他们的工作。(《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P76-79)
延伸阅读:
1、How to Solve It: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56890/
2、怎样解题: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24114/
3、如何求解问题:现代启发式方法: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32071/
4、Human Problem Solving: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34923/
(此贴会不断更新、修改,感谢网友们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