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太不同之——清迈佛寺最in
![]() |
![]() |
据说,在清迈最in的玩儿法是“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报个短期的烹饪班学煮泰国菜;住进某个寺院,上几天清修课。
泰国是全民信佛的国度,每个男子都必须入寺为僧,连国王也不例外。长则终生,短则数周。这是个必然的的学习过程,就像每个公民都要接受义务教育。
僧侣受到尊敬体现在很多方面:车站里有专门的monks候车席位,排在最前面;博物馆和很多景点对僧侣免费;清晨化缘的托钵僧总能得到最洁净的饭食;富丽堂皇的寺院显现出供养人奉献财富的心意……在一些简单的交谈和意外的遇见中,我得知,除了学习佛教经典,僧人们还有语言课可选:英语、中文,有些寺院甚至专门开设了艺术课。
清迈是lanna王朝的首都,300多座寺庙,分布在古城、新城,还有些在远郊山上,它们是清迈人精神的栖息地。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进入寺院,在佛前打坐、冥想、祈愿……对游客,寺院也是完全开放的,不收门票钱。和国内很多寺院对入寺俗家的种种约束不同,清迈的寺院是可以随便拍照的——拍佛像,拍建筑都不受限制,如果某位僧人对镜头不太喜欢,他会轻轻扭过头去,但大部分僧侣会善意地让你拍个痛快。我曾遇到清晨出来化缘的托钵僧,远远见我举起相机,竟站下来,方便我拍下他和他的小狗,然后慢慢走近,用英语问:where are you from?再寒暄两句,微笑着离去。
![]() |
当然,有些礼仪是必须遵守的。比如,不能穿太过暴露的衣服进入供奉着佛像的大殿,肩膀和腿要遮住。如果有女生恰巧穿了件吊带,可以在进入殿前花点儿钱租条沙龙(一块花布)披住肩膀;另外,在佛前坐下时,脚一定要盘向身后,呈美人鱼状。在泰国,脚被视为不洁,用脚底指向佛陀是极度不敬。
连续三天,我们都在寺院间逡巡。松松散散地瞧瞧建筑,看看人,随意地和僧侣们聊聊天。我鼓足勇气,用英文向一位中年僧侣提问,关于传说中的镇寺之宝、清迈的象征,他给予了详细的解答,还透露了一些在旅游书上看不到的秘密信息。也是在这座寺庙,一位面容俏皮的小和尚用中文提醒我们“小心狗”,幽默地和我们讨论了中国熊猫在清迈的生活;在另一座用柚木建成的大寺,大和尚很耐心地聆听我的好奇,显然我们的英语都不够好,妨碍了彼此的交谈,为了表示对远来游客这份好奇心的鼓励,大和尚送了几张佛塔画报和记录寺院历史和佛事活动的DVD。
我喜欢这些寺院的气氛。它们分明是学校,是好学者探寻般若的殿堂。
在鸡蛋花铺陈的草地上,我忍不住念想起亲爱的祖国,为什么我们放弃了原有的信仰转投另一种信仰的怀抱?这另一种信仰叫做“钱”。身处一个全民信钱的时代,是我们每个人的大不幸吧。
清迈。寺院储存起民众的梦想和信念。
几乎每个寺院里都有很多小狗,下午课钟声响起时,小狗们会跟着钟声呜咽。很多游客流露出诧异的神情,走近去看。是的,小狗们围在大钟边,跟着钟鸣呜呜喊。为了让流浪狗们得到更好的照顾,有些寺庙甚至专门给它们开设了募捐箱。
![]() |
下面几座寺院是我去过的。
古城区的清迈寺(Wat Chiang Man)、蟠桃寺(音译,英文名字忘了)和查帝朗(Wat Chedi Luang)寺,分别是清迈最old、最beautiful和最tall的建筑。想了解清迈的建城史,可以去看清迈寺;想欣赏柚木大寺,蟠桃寺必去;30多米高(地震前90多米)的查帝龙大砖塔能让人窥探到当年帝王的雄心。
三层金光灿烂的大屋檐(LP上称为华盖)一定是寺院建筑最争夺眼球的地方:屋檐直披下来,几乎到地,一盖罩着一盖,瓦片是金色的,装饰山墙的琉璃、小镜子在光线下光华烁烁,给人以绝对富丽堂皇的印象,和中国深山古刹的清雅、幽静不同。
![]() |
![]() |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大小通常以两柱之间的“开间”衡量,以柱子的高度决定建筑之高度。为了显示房子的高度,还要加上宏大的台基。清迈佛寺也有高大台基,进入主殿前先脱掉鞋子,拾级而上,每一栋大殿都是个长宽比例超大的矩形(高度和宽度的比例也超大),进门如同进到了一个细长的盒子,佛像面朝我们,位居盒子的最里面。清迈佛寺用柱子的多寡决定纵向长度(老建筑有很多承重的木柱,新建筑看不到多少柱子)。
从门口走到佛像脚下需要很长时间。
斜披到底的大屋顶以木构一截一截撑起,柱子在狭长空间的两侧依次排列。细长地面铺着由不同颜色拼合成指引方向的方块瓷砖,接近佛祖的地面有时变作席子。表现深度的两侧墙壁对开通常不止一扇侧边门和缎带型窗子。
![]() |
![]() |
地面很干净。
狭长的地面是给礼佛人席地而坐的。
坐下来,原本就和大殿同高的佛陀变得更加高耸。
功课时间,僧人们坐在前面,香客坐在后面。每次在凉瓷砖上坐几分钟,在清迈奥热天气里流出的汗水都会慢慢消退。
![]() |
我一直搞不清如此大角度倾斜的屋檐,瓦片是一片一片相互压住的吗?中间是否有粘合?为什么不会滑落?研究了好几座寺庙的细部,才看出点门道:瓦片上有凹槽,可以互相咬合,并且它们是卡在细密檩木上的,彼此之间还有粘合,就算角度再大也不会滑落。
![]() |
清迈寺有间铁栏杆围住的佛龛,里面供奉着全清迈最宝贵的两尊佛像,其中一尊坐佛只有十多厘米,用水晶雕成,寺里的僧人告诉我,他叫克瑞斯塔,属于一位王后,有1800年历史;另一尊叫麦莫若,也很小,用大理石雕成。据说,克瑞斯塔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被老挝用战争夺去,后又被夺回。
这两尊佛像象征着清迈城的历史。
每年4月,水晶小佛会被请出寺庙,在整个清迈绕城巡游,表达庇护土地和人民的意味,当地人会隆重庆祝。
查帝朗寺(大佛塔寺)最让人惊讶的是它因地震倒塌的大佛塔,剩余部分是整塔的三分之一,有三十多米高,巨大的台阶、巨大的拱卫着阶梯的神兽、巨大的拱门……从寺院角门靠近佛塔时,它从蓝天顶端压下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慑。我猜,它完整时的气势,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吧?修建大佛塔的国王是不是想向人民昭示佛教的威力和伟大?
![]() |
![]() |
![]() |
相比清迈寺和大佛塔,全柚木的蟠桃寺小巧得多。柚木来自缅甸。
![]() |
在古城中连逛了两天,第三天,我们决定走远些。
骑摩托车去素帖山脚下。
在清迈西北角靠近博物馆的地方,有一座游客不多的寺庙,叫杰雅(Wat Jet Yot)。和前面几座金光闪闪的寺庙不同,它雄壮的砖塔塔基上布满青苔,塔身上或站或坐了一些残破的浮雕佛像。
据说,寺院是为了迎接某次盛大的佛事活动专门修建的。
![]() |
![]() |
![]() |
![]() |
![]() |
我们去时,僧人们正在上艺术课:泥雕人像头部。他们说,这样的学习是为以后的塑佛做准备。一位眼镜僧人说,他到过云南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在那里担任泰语老师。
![]() |
![]() |
我们交谈。也静默。什么都不说。
离开寺庙时,上课的僧侣们走在去吃午饭的路上,问我们:你们吃饭了吗?
用杰雅寺作为清迈寺庙之旅的句号,有种意犹未尽的劲儿。
我喜欢清迈,想再花点笔墨赞美这座小城。
很舒适。人不多,街道不宽。
既有管护灵魂的精神家园,也有物资丰富、充满世俗感的夜市。
有平价、味美的小吃,也有适合旅行者的青年旅馆。
摩托车、皮卡是流行的代步工具,几乎没有人鸣笛。几次,一回头,车子已经在身后了,正慢慢地跟着你,等你让开,再从容加速、离去。所有转弯的车必定让主干道上的车。等再久也会等,绝不会猛地转过来先占住位置。
在清迈,车子只是用来代步的工具,并不是财富标志。
清迈人,没有成为工具的奴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