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回向
七月十六日离开长沙。兰州,临夏,定西,西宁,格尔木,拉萨,林芝。这一路走来,兜兜转转,行程六千多公里,说不上曲折,但算是迄今为止经历的最远的距离。一个人的路,恨不能走到尽处,看尽所有风景,因为知道可能不会回头。两个人的路,风景看过一半,知道有人还会再陪你来,可以反复。来路方长,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在这之间我总是智勇难两全。而世界的折远,像是信仰的秘密,不容许质疑。细水长流,又是谁人的风景。
一路走,一路留念。难改的积习,慢慢变成了自然。或许是觉得所谓的经验总会有靠外物提醒印证的一天,所以乐此不疲。直到有人说会陪我一起看风景,也不能顺畅地收起隔岸灯火。还记得在纳木错看见的一位女子,盘腿坐在湖边,独自面对天水绝色的蓝,想到一种决然。起程,赶路,短暂的休整,然后继续上路。天下的好都成了私情,难以叙述和分享。“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有人说,这诗是轻薄的。我想,应是执着地贪恋。清坚决绝。像孩子一般在湖边捡了些小石头,不过与其说捡不如说是等。你蹲在湖边,看着浅水边的石子,水浪的每一次进退都会把它们翻动一遍,中意的自然会看见。这是偷懒的办法,可能也算是一种回报。
从决定去拉萨,他就在问我的信仰。看佛寺、偶尔听些佛教音乐,读《圣经》,对一些有关宗教的常识感兴趣,但我知道这不是要寻找、建立信仰。我以为我只是个流人,不会为自己生下上帝一样的人物。确定答案,是在看过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之后。
布达拉宫在城市中心的上方,如佛祖低眉视人,所有的繁华世相都有世俗的热闹,也包涵了所有形而上的、直见性命的启示。大昭寺却低到了芸芸众生的生活里,朝圣者修行者居住者游玩者路过者,人人都可以自以为是地与它亲近。不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宗教或者信仰亦如此。妹妹说,她以为布达拉宫会建在深山里。我觉得,或许佛就应该生在百花丛中。色相,世相,众生相... ...“有相非相,有常无常”,他只拈花示人。在大昭寺里的功德箱旁看到“祈福回向”四个字,身旁送佛的人在吟诵古老的经文,一时恍然。后来在从拉萨去往林芝的路上,导游开始传递经幡,让我们写下想祝福的人的名字,说返程时会把经幡挂在米拉山口。车上颠簸,草草写下“烟花世人”,这是小蔡误听来的词。如果当时她在,或许就不会动笔了。因着这些见闻和所做,思想到我应该也是有信仰的人,它无关乎宗教对于教徒的终极关怀,仅仅是生命,是现世的安好。
二十岁生日那天,在右肩做了纹身。是只黑色的蝴蝶,旁边特意加了小篆的“水”字。某一天听老师讲到吴太伯“断发文身”的事,心里悲凉。因为大仁大义,还是因为自己彼时的选择所给我的可以预知的艰辛。针带着墨刺入皮肤,连贯成图案,慢慢等所有微小的伤口愈合,它会变得光滑。抚摸时已没有最初的质感,用力也不疼痛。如果不是有时照镜看见,会以为它不存在。母亲问过缘由,很想告诉她——曾有人问我蛹该怎样过河,我说找片叶子飘过去。“就不会等它化成蝴蝶飞过去?”“就算化成蝴蝶,我也要顺流而下,总会到对岸的。”她问我可不可以洗掉,我说洗纹身比文纹身还疼,于是再没有提过,只是告诉我她不喜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若为一个理想得以成全,是可以原谅的吧。若遇良人,再痛一次,是值得的吧。
翻下唐古拉山口时,小雨初停。云还厚重地叠在天上,有一些丝丝黏黏,正慢慢生起。像面对着天地初开,第一次感受到苍茫。在此看到生长在海拔四千八百多米的野花,天涯近,人亦在身旁。
一路走,一路留念。难改的积习,慢慢变成了自然。或许是觉得所谓的经验总会有靠外物提醒印证的一天,所以乐此不疲。直到有人说会陪我一起看风景,也不能顺畅地收起隔岸灯火。还记得在纳木错看见的一位女子,盘腿坐在湖边,独自面对天水绝色的蓝,想到一种决然。起程,赶路,短暂的休整,然后继续上路。天下的好都成了私情,难以叙述和分享。“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有人说,这诗是轻薄的。我想,应是执着地贪恋。清坚决绝。像孩子一般在湖边捡了些小石头,不过与其说捡不如说是等。你蹲在湖边,看着浅水边的石子,水浪的每一次进退都会把它们翻动一遍,中意的自然会看见。这是偷懒的办法,可能也算是一种回报。
从决定去拉萨,他就在问我的信仰。看佛寺、偶尔听些佛教音乐,读《圣经》,对一些有关宗教的常识感兴趣,但我知道这不是要寻找、建立信仰。我以为我只是个流人,不会为自己生下上帝一样的人物。确定答案,是在看过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之后。
布达拉宫在城市中心的上方,如佛祖低眉视人,所有的繁华世相都有世俗的热闹,也包涵了所有形而上的、直见性命的启示。大昭寺却低到了芸芸众生的生活里,朝圣者修行者居住者游玩者路过者,人人都可以自以为是地与它亲近。不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宗教或者信仰亦如此。妹妹说,她以为布达拉宫会建在深山里。我觉得,或许佛就应该生在百花丛中。色相,世相,众生相... ...“有相非相,有常无常”,他只拈花示人。在大昭寺里的功德箱旁看到“祈福回向”四个字,身旁送佛的人在吟诵古老的经文,一时恍然。后来在从拉萨去往林芝的路上,导游开始传递经幡,让我们写下想祝福的人的名字,说返程时会把经幡挂在米拉山口。车上颠簸,草草写下“烟花世人”,这是小蔡误听来的词。如果当时她在,或许就不会动笔了。因着这些见闻和所做,思想到我应该也是有信仰的人,它无关乎宗教对于教徒的终极关怀,仅仅是生命,是现世的安好。
二十岁生日那天,在右肩做了纹身。是只黑色的蝴蝶,旁边特意加了小篆的“水”字。某一天听老师讲到吴太伯“断发文身”的事,心里悲凉。因为大仁大义,还是因为自己彼时的选择所给我的可以预知的艰辛。针带着墨刺入皮肤,连贯成图案,慢慢等所有微小的伤口愈合,它会变得光滑。抚摸时已没有最初的质感,用力也不疼痛。如果不是有时照镜看见,会以为它不存在。母亲问过缘由,很想告诉她——曾有人问我蛹该怎样过河,我说找片叶子飘过去。“就不会等它化成蝴蝶飞过去?”“就算化成蝴蝶,我也要顺流而下,总会到对岸的。”她问我可不可以洗掉,我说洗纹身比文纹身还疼,于是再没有提过,只是告诉我她不喜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若为一个理想得以成全,是可以原谅的吧。若遇良人,再痛一次,是值得的吧。
翻下唐古拉山口时,小雨初停。云还厚重地叠在天上,有一些丝丝黏黏,正慢慢生起。像面对着天地初开,第一次感受到苍茫。在此看到生长在海拔四千八百多米的野花,天涯近,人亦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