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微博
9月8日微博
一早收到《钱塘风》杂志,里面选用了我的一篇关于世博会的文章和一些照片,还有新书推荐。另外影评和采访稿都没用我的,只不过回老家几日,编辑就立即委托别人去采访了,且用了别人的影评稿,令我难免有些失落。
昨日出版社编辑问我12日是否有空参与他们组织的与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谈话的一个活动。可惜正巧这一天要回老家,且没有读过这位美国女作家的小说,争取以后补读。
今天早上在车上读完阿兰·德波顿的《机场里的小旅行》,并要在今天完成两个书评,此为一,另一个是拖欠已久的《黄昏时出发》。德波顿的文字不失讥诮,但想象触角绵密严谨仿若全知视角,个人认为做媒体和当记者的朋友倒可以读一读他的书,从冷冰冰的体制架构和俗套场景中发现新鲜的人文官感。
今日听邓丽君《但愿人长久》15周年纪念集,《北国之春》一在办公室响起,感觉仿若宝光四溅、空气都变得玲珑起来。这真是邓丽君的魔力所在,就算开得再大声,也无人反对。因为老板也爱听。
其实邓丽君的歌为广大民众熟知的以民间小调居多,倒让我想到黄沾创作的一系列民间小调,最爱的有《晚风》等,那日听周璇《花好月圆》,同事问我这是何处戏曲?我说这是歌曲,有人能将其当作戏曲,可见其民间风的确撩人。而且我发现大多男性老板都爱邓丽君。
昨晚到书市专翻几米画集,他的特性是繁杂与简约的对比,色彩烂漫、童趣、想象、巨与小的构图均衡,在乎个创的独立性、自在性,因此色块及线条的运用常追求自由和内在的平衡感,那种细节的极限追求和图案的斑驳重复,似在竭力服从内心某种愿望:对耐性的臣服、对生活的追崇、对艺术的渴求……
邓丽君的歌真是多,听了一上午还没听完一张专辑。刚才听到一首歌,瞥了一眼浏览器,因为开的窗口太多,看到播放器上这首歌名竟然是“卖肉”。打开后才发现,原来是“卖肉粽”。
没想到有这种记恨的女编辑,上次因余秋雨的文章跟她辩论,闹得她不开心。此次发文给她,还未看文章,就直接回复:“文章太长,发不了”,大概还记着上次的恨。我挺火的,没见过编辑选文是嫌长短的,又非男人生殖器,你大可让我修改。后她解释说我文章太水,拧一拧没有干货。我回骂,她说要保存聊天记录
倒并非是要求她一定登我的文章,你拒绝可以,能否说得委婉一些啊?太长,登不了!这是什么话?好像在说:你的太长,上不了我的床。——我相信此时此刻有很多人都在看我的笑话,文人真没什么,彼此看不起对方的东西,但这样的编辑实在让人受不了,反驳了她的观点就一直怀恨在心。还反过来指责我态度恶劣
趁中午休息时间哭了一下,隐形眼镜湿润多了。回想《岁月神偷》中的话:难一步,佳一步。让别人笑吧,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的。不说了。好久没流眼泪,哭一哭也好。
下午看杜拉斯《成天上树的日子》,刚巧手上有本借来的《外面的世界:杜拉斯传》,可以对照着看。挺喜欢杜拉斯的小说,可是她的书怎么那么多啊?源源不断。我至今看过的有《琴声如诉》、《情人》、《劳儿之劫》、《广岛之恋》,如果我读完了她的书,大概文笔也会变得跟安妮宝贝一样吧。
今天的事影响心情,原来计划写的书评先暂时搁下,明天再写。先看书吧。一生气,眉心处立即冒出颗痘痘来。可喜的是,那篇被报社编辑指责水货的文章发给该书出版社编辑,他看后说:“不是恭维你,这文章写得真不错。文笔好,而且没有奉承我们社的书,客观作评。”谢谢他这么中肯的点评。编辑也有好坏之分
转:
@詹海玉:【今天是“地藏王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他代表“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处在恶苦的地狱中能保持自己不退的菩提心,莲花处处开,至今仍在循声救苦。祈求好运的朋友来拜一下吧!
@历史上的今天001:#历史上的今天#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发现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其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加以研究。
@东坡月:关于教师节送礼,这是每年家长们纠结的难题。就像住院送大夫红包,办事贿赂领导一样,这是社会的病,没人来医不说,反而助纣为虐。作为普通人,我了解普通人的无奈。纠正这些不良风气,究竟是谁之责,形成这种不良风气,究竟是谁之过?我很迷茫。管不了别人,只好自律些,别自己犯错得了。
@黄小邪在芝大:早晨听NPR。奥巴马宣布自伊拉克撤军消息并未引起媒体特别多关注。NPR采访一位伊拉克人,他长期与美国媒体合作,换来家庭丰裕生活条件,但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每日出门都像与父母永别;不敢结婚,怕连累妻子儿女;开车时总要看有无被跟踪…最后痛心疾首说,真的不值得去做那些…主持人轻描淡写祝他好运
@Sonatina:《赞!用瓶盖做成的饰品》来自以色列设计师YoavKotik的创意,用回收的金属瓶盖精心处理打磨制作出如此独特的首饰,这些金属瓶盖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生产的饮料或啤酒的包装,你是否看到了你所熟悉的品牌?[via]... http://sinaurl.cn/h4PFwg
![]() |
一早收到《钱塘风》杂志,里面选用了我的一篇关于世博会的文章和一些照片,还有新书推荐。另外影评和采访稿都没用我的,只不过回老家几日,编辑就立即委托别人去采访了,且用了别人的影评稿,令我难免有些失落。
昨日出版社编辑问我12日是否有空参与他们组织的与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谈话的一个活动。可惜正巧这一天要回老家,且没有读过这位美国女作家的小说,争取以后补读。
今天早上在车上读完阿兰·德波顿的《机场里的小旅行》,并要在今天完成两个书评,此为一,另一个是拖欠已久的《黄昏时出发》。德波顿的文字不失讥诮,但想象触角绵密严谨仿若全知视角,个人认为做媒体和当记者的朋友倒可以读一读他的书,从冷冰冰的体制架构和俗套场景中发现新鲜的人文官感。
今日听邓丽君《但愿人长久》15周年纪念集,《北国之春》一在办公室响起,感觉仿若宝光四溅、空气都变得玲珑起来。这真是邓丽君的魔力所在,就算开得再大声,也无人反对。因为老板也爱听。
其实邓丽君的歌为广大民众熟知的以民间小调居多,倒让我想到黄沾创作的一系列民间小调,最爱的有《晚风》等,那日听周璇《花好月圆》,同事问我这是何处戏曲?我说这是歌曲,有人能将其当作戏曲,可见其民间风的确撩人。而且我发现大多男性老板都爱邓丽君。
昨晚到书市专翻几米画集,他的特性是繁杂与简约的对比,色彩烂漫、童趣、想象、巨与小的构图均衡,在乎个创的独立性、自在性,因此色块及线条的运用常追求自由和内在的平衡感,那种细节的极限追求和图案的斑驳重复,似在竭力服从内心某种愿望:对耐性的臣服、对生活的追崇、对艺术的渴求……
邓丽君的歌真是多,听了一上午还没听完一张专辑。刚才听到一首歌,瞥了一眼浏览器,因为开的窗口太多,看到播放器上这首歌名竟然是“卖肉”。打开后才发现,原来是“卖肉粽”。
没想到有这种记恨的女编辑,上次因余秋雨的文章跟她辩论,闹得她不开心。此次发文给她,还未看文章,就直接回复:“文章太长,发不了”,大概还记着上次的恨。我挺火的,没见过编辑选文是嫌长短的,又非男人生殖器,你大可让我修改。后她解释说我文章太水,拧一拧没有干货。我回骂,她说要保存聊天记录
倒并非是要求她一定登我的文章,你拒绝可以,能否说得委婉一些啊?太长,登不了!这是什么话?好像在说:你的太长,上不了我的床。——我相信此时此刻有很多人都在看我的笑话,文人真没什么,彼此看不起对方的东西,但这样的编辑实在让人受不了,反驳了她的观点就一直怀恨在心。还反过来指责我态度恶劣
趁中午休息时间哭了一下,隐形眼镜湿润多了。回想《岁月神偷》中的话:难一步,佳一步。让别人笑吧,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的。不说了。好久没流眼泪,哭一哭也好。
下午看杜拉斯《成天上树的日子》,刚巧手上有本借来的《外面的世界:杜拉斯传》,可以对照着看。挺喜欢杜拉斯的小说,可是她的书怎么那么多啊?源源不断。我至今看过的有《琴声如诉》、《情人》、《劳儿之劫》、《广岛之恋》,如果我读完了她的书,大概文笔也会变得跟安妮宝贝一样吧。
今天的事影响心情,原来计划写的书评先暂时搁下,明天再写。先看书吧。一生气,眉心处立即冒出颗痘痘来。可喜的是,那篇被报社编辑指责水货的文章发给该书出版社编辑,他看后说:“不是恭维你,这文章写得真不错。文笔好,而且没有奉承我们社的书,客观作评。”谢谢他这么中肯的点评。编辑也有好坏之分
转:
@詹海玉:【今天是“地藏王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他代表“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处在恶苦的地狱中能保持自己不退的菩提心,莲花处处开,至今仍在循声救苦。祈求好运的朋友来拜一下吧!
@历史上的今天001:#历史上的今天#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发现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其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加以研究。
@东坡月:关于教师节送礼,这是每年家长们纠结的难题。就像住院送大夫红包,办事贿赂领导一样,这是社会的病,没人来医不说,反而助纣为虐。作为普通人,我了解普通人的无奈。纠正这些不良风气,究竟是谁之责,形成这种不良风气,究竟是谁之过?我很迷茫。管不了别人,只好自律些,别自己犯错得了。
@黄小邪在芝大:早晨听NPR。奥巴马宣布自伊拉克撤军消息并未引起媒体特别多关注。NPR采访一位伊拉克人,他长期与美国媒体合作,换来家庭丰裕生活条件,但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每日出门都像与父母永别;不敢结婚,怕连累妻子儿女;开车时总要看有无被跟踪…最后痛心疾首说,真的不值得去做那些…主持人轻描淡写祝他好运
@Sonatina:《赞!用瓶盖做成的饰品》来自以色列设计师YoavKotik的创意,用回收的金属瓶盖精心处理打磨制作出如此独特的首饰,这些金属瓶盖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生产的饮料或啤酒的包装,你是否看到了你所熟悉的品牌?[via]... http://sinaurl.cn/h4PFwg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范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清明忆往 (4人喜欢)
- 放过自己 (1人喜欢)
- 国庆五日海南游 游记+攻略(老婆整理版) (1人喜欢)
- 提名即获奖是“黑幕”?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