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ition 1
最近比较多的感悟其实可以总结成一个词-position。记得研究生第一学期的时候,一本必修的教材叫做architecture position. 当时糊涂,这本建筑师思想综汇何以叫做position?
所谓position, 你可谓之位置,又可解读为姿态,定位,立场。
现在终于明白,很多时候,人们都在不断寻找以及平衡着自己的positions. 我们不断纠结的问题,关于自身关于世界关于职业关于感情,无不是在权衡着摸索着定义着迷惑着憧憬着回忆着how to locate myself,? what is my position? What are my positions?
Lulu在荷兰的时候曾经跟我谈起西班牙建筑界的种种事情。有一条是关于西班牙建筑教育, 关于老师的来源。他说大部分有经验的实践建筑师都在学校任教。我想为何他们要用生命中一半的时间来传授知识给学生。其实这关乎建筑师对于自身position的理解。
前两天看到城市笔记人老师很早的一篇关于 siza 的评论文章,我想里面一幅图片可以诠释siza眼中建筑师的position. 这是一张草图,描绘了建筑师像天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俯瞰着广袤大地上的雄伟建筑。这说明他认为建筑师是需要置身高处的,但同时建筑师不是造物主,是以一个执行者甚至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的。
在大多数siza的其他速写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将自己正在画速写的手,笔,以及速写本都画在速写中。这里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可以联系到最近很热门的电影inception的,就是如果他执着于真实记录所看到的景象,那么他就应该将速写中的速写本上的那个其中也有速写本的速写也画出来,这样,就会达到镜中镜的效果,或者电视里的电视的悖论。那么一个更加有趣的问题同时涌现了-他如何下笔呢?他在下笔的一刹那,他要画的东西就已经改变,所以他永远也不能画出他想画的东西,甚至都得不到下笔的机会。也许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为何我们永远无法客观的描述世界。因为我们受到语言的限制,当然速写也可看做一种语言。我们从来都是表达我们想表达的。这些有关于现象学的问题这里不再继续深入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 稍后我会详细谈谈关于这部电影的事情,现在回到速写中,所以可以看到siza在画速写的时候,绝对不是客观的描述现实世界,而是很有意识的主动通过速写这种途径将建筑师的意识和作为环境的肉身剥离开来。他作为一个思想体的position就如同一个游魂在空间中肆意的游荡。理解了这种position,也就应该能理解siza建筑中空间的品质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
再次回到建筑教育的问题上来,西班牙的建筑师可以完全将自己置于两个positions一个是面对现实的建筑师角色,一个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角色,相互促进却又彼此独立。我想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建筑师时常需要认清自己的position. 通过position的变化,不断提醒着他们的权利义务,所处的位置,是否需要走的更远还是越界应该停下了。
同样的道理适用在studio的身上,选择了什么样的studio,也就等于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position. 如果你还没有将自己置于这样的立场中,可能进行下去就比较困难。有趣的是一般的teamwork中,组员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position. 有leader必然有follower. System迅速的建立起来,容不得你纠结与反省。
设计也是这样的,最后决定成败的往往是你的position而不是design, 当我们建立了以剖面图(上帝的视角)为基础的构造建筑的制图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然限定了我们的position,就是在无限远的位置纵览着建筑。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的靠近建筑,我们已经甚至看不到真实的建筑。最终,设计变成了只关乎于persvasion的游戏。当你试图说服你自己说服别人的时候,抬起头你发现你只是坐在无聊小镇某一小咖啡厅的一个凉凉的板凳上。
待续
所谓position, 你可谓之位置,又可解读为姿态,定位,立场。
现在终于明白,很多时候,人们都在不断寻找以及平衡着自己的positions. 我们不断纠结的问题,关于自身关于世界关于职业关于感情,无不是在权衡着摸索着定义着迷惑着憧憬着回忆着how to locate myself,? what is my position? What are my positions?
Lulu在荷兰的时候曾经跟我谈起西班牙建筑界的种种事情。有一条是关于西班牙建筑教育, 关于老师的来源。他说大部分有经验的实践建筑师都在学校任教。我想为何他们要用生命中一半的时间来传授知识给学生。其实这关乎建筑师对于自身position的理解。
前两天看到城市笔记人老师很早的一篇关于 siza 的评论文章,我想里面一幅图片可以诠释siza眼中建筑师的position. 这是一张草图,描绘了建筑师像天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俯瞰着广袤大地上的雄伟建筑。这说明他认为建筑师是需要置身高处的,但同时建筑师不是造物主,是以一个执行者甚至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的。
在大多数siza的其他速写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将自己正在画速写的手,笔,以及速写本都画在速写中。这里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可以联系到最近很热门的电影inception的,就是如果他执着于真实记录所看到的景象,那么他就应该将速写中的速写本上的那个其中也有速写本的速写也画出来,这样,就会达到镜中镜的效果,或者电视里的电视的悖论。那么一个更加有趣的问题同时涌现了-他如何下笔呢?他在下笔的一刹那,他要画的东西就已经改变,所以他永远也不能画出他想画的东西,甚至都得不到下笔的机会。也许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为何我们永远无法客观的描述世界。因为我们受到语言的限制,当然速写也可看做一种语言。我们从来都是表达我们想表达的。这些有关于现象学的问题这里不再继续深入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 稍后我会详细谈谈关于这部电影的事情,现在回到速写中,所以可以看到siza在画速写的时候,绝对不是客观的描述现实世界,而是很有意识的主动通过速写这种途径将建筑师的意识和作为环境的肉身剥离开来。他作为一个思想体的position就如同一个游魂在空间中肆意的游荡。理解了这种position,也就应该能理解siza建筑中空间的品质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
再次回到建筑教育的问题上来,西班牙的建筑师可以完全将自己置于两个positions一个是面对现实的建筑师角色,一个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角色,相互促进却又彼此独立。我想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建筑师时常需要认清自己的position. 通过position的变化,不断提醒着他们的权利义务,所处的位置,是否需要走的更远还是越界应该停下了。
同样的道理适用在studio的身上,选择了什么样的studio,也就等于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position. 如果你还没有将自己置于这样的立场中,可能进行下去就比较困难。有趣的是一般的teamwork中,组员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position. 有leader必然有follower. System迅速的建立起来,容不得你纠结与反省。
设计也是这样的,最后决定成败的往往是你的position而不是design, 当我们建立了以剖面图(上帝的视角)为基础的构造建筑的制图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然限定了我们的position,就是在无限远的位置纵览着建筑。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的靠近建筑,我们已经甚至看不到真实的建筑。最终,设计变成了只关乎于persvasion的游戏。当你试图说服你自己说服别人的时候,抬起头你发现你只是坐在无聊小镇某一小咖啡厅的一个凉凉的板凳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