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第一印象
首先,原谅我在仅看一遍的情况下写下以下凌乱文字。有机会,我会再看两三遍,那时再做其他议论。
当今世界,能把一个复杂的多线故事叙述得如此清晰明了、让人回味无穷的,只有诺兰。
此君酷爱在故事框架上下功夫,所以才有了记忆碎片、两部蝙蝠侠、致命魔术。
整个故事比我想象的要容易理解得多,或者说是诺兰讲故事的本领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好导演,最重要的就是能把一个好故事讲得更好。
很多人都在谈论梦境、盗梦、植入、图腾这些事情,我也不可避免了。
我觉得吧,整个事件就是个梦,从来没有现实,整个任务都是假的,很可能是Cobb的父亲Miles(就是迈克尔.凯恩演的那个)为了解救迷失于梦境的Cobb而组织的一次行动,他本人派出的Ariadne(Ellen Page演的那小姑娘,Page真是越来越可爱了。。。)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是个造梦师。顺便带一句,Ariadne本来就是个神话人物,曾给忒修斯一个线头,帮助他走出迷宫。这么看起来,Ariadne的任务就是奉命把Cobb从迷失中解救出来。
至于影片最后,那完全就是个梦境了。Miles亲自把Cobb带回了家,但Cobb的图腾仍在转动,Cobb的穿着和他的两个孩子都是原先的样子,证明了这绝对是个梦。
说到那个图腾,Cobb说每个盗梦者都有自己的图腾,可Cobb的图腾来自他的妻子Mal,因此那个小陀螺根本无法使Cobb意识到他究竟是在现实还是梦境。所以说整个片子都在梦中,只是Cobb“误”以为他在现实中。另一个证据是,Cobb前往肯尼亚蒙巴萨,诺兰没有交代Cobb是如何前去的,而一个通缉犯,从日本飞到蒙巴萨,这真是发生概率很低的事情。而Cobb自己说过,做梦的人是说不出如何到达那个地点的。另外,Cobb在逃命时被两堵慢慢靠近的墙卡住(大家想想,这在梦中才会发生,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等一脱身,Saito(渡边谦演的那日本人)坐着轿车出现了。这在现实中也是非常荒唐的事情,但在梦中却显得相当真实。
至于盗梦、植入思想的手段等等,都是噱头,都是噱头。
就好像你看变脸,吴宇森将整个故事搭建在一个换脸皮手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平台上。诺兰也是,他将整个故事搭建在一个“盗梦”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之上,其中的细节,我们大可不必追究。
但植入的过程中,有串数字引起了注意:528491。
在这类电影里,这样非常显眼的数字记号往往是关键点。这个数字其实是由盗梦者强行植入Fisher脑中的,之后Fisher在潜意识里认定这个数字的关键性,因此才会把它作为开保险箱的密码。但问题是:这个数字究竟代表了什么?
求解。。。
电影的最大问题是:诺兰讲这样一个故事,究竟想要说明什么?
如果按我自己想的,那就是老牌盗梦高手Miles为拯救迷失在梦境中的Cobb所策划的一次行动,最后也成功了。
在这儿让我想起四部片子:穆赫兰道,睁开你的双眼,Repo Man,灵异第六感。
穆赫兰道讲述的是梦之悲与现实之喜的对比,片子比盗梦空间难懂得多,估计看十遍都不一定全能摸索清楚。
睁开你的双眼,也是个看着让人犯晕的片子,再加上是西班牙语,受众群体更狭小。
灵异第六感是个披着鬼片外皮的家庭伦理道德电影,盗梦空间有些像了:披着“盗梦”外皮的家庭爱情亲情电影。不过这样想,又会把诺兰想得太简单了。
Repo Man很接近,同样是让主角做梦,脱离现实,只在梦境中享受生活。盗梦空间里,Miles一定让Cobb从此生活在梦境中,和孩子们在一起,只是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前两天分享了个帖子,说盗梦空间是诺兰的自传,是讲电影艺术的。觉得颇有道理。
但每个观众看电影,都该有自己的思想,都该从导演的思想中挖掘些什么(性质类似盗梦)。
一部让人思考、而且还让每个观众都能思考出不同东西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
盗梦空间,也许和《2001:太空漫游》这类电影比不算神作,但绝对称得上伟大。
《阿凡达》开拓了视觉艺术的新领域,《盗梦空间》则打开了人们的思维。
当今世界,能把一个复杂的多线故事叙述得如此清晰明了、让人回味无穷的,只有诺兰。
此君酷爱在故事框架上下功夫,所以才有了记忆碎片、两部蝙蝠侠、致命魔术。
整个故事比我想象的要容易理解得多,或者说是诺兰讲故事的本领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好导演,最重要的就是能把一个好故事讲得更好。
很多人都在谈论梦境、盗梦、植入、图腾这些事情,我也不可避免了。
我觉得吧,整个事件就是个梦,从来没有现实,整个任务都是假的,很可能是Cobb的父亲Miles(就是迈克尔.凯恩演的那个)为了解救迷失于梦境的Cobb而组织的一次行动,他本人派出的Ariadne(Ellen Page演的那小姑娘,Page真是越来越可爱了。。。)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是个造梦师。顺便带一句,Ariadne本来就是个神话人物,曾给忒修斯一个线头,帮助他走出迷宫。这么看起来,Ariadne的任务就是奉命把Cobb从迷失中解救出来。
至于影片最后,那完全就是个梦境了。Miles亲自把Cobb带回了家,但Cobb的图腾仍在转动,Cobb的穿着和他的两个孩子都是原先的样子,证明了这绝对是个梦。
说到那个图腾,Cobb说每个盗梦者都有自己的图腾,可Cobb的图腾来自他的妻子Mal,因此那个小陀螺根本无法使Cobb意识到他究竟是在现实还是梦境。所以说整个片子都在梦中,只是Cobb“误”以为他在现实中。另一个证据是,Cobb前往肯尼亚蒙巴萨,诺兰没有交代Cobb是如何前去的,而一个通缉犯,从日本飞到蒙巴萨,这真是发生概率很低的事情。而Cobb自己说过,做梦的人是说不出如何到达那个地点的。另外,Cobb在逃命时被两堵慢慢靠近的墙卡住(大家想想,这在梦中才会发生,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等一脱身,Saito(渡边谦演的那日本人)坐着轿车出现了。这在现实中也是非常荒唐的事情,但在梦中却显得相当真实。
至于盗梦、植入思想的手段等等,都是噱头,都是噱头。
就好像你看变脸,吴宇森将整个故事搭建在一个换脸皮手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平台上。诺兰也是,他将整个故事搭建在一个“盗梦”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之上,其中的细节,我们大可不必追究。
但植入的过程中,有串数字引起了注意:528491。
在这类电影里,这样非常显眼的数字记号往往是关键点。这个数字其实是由盗梦者强行植入Fisher脑中的,之后Fisher在潜意识里认定这个数字的关键性,因此才会把它作为开保险箱的密码。但问题是:这个数字究竟代表了什么?
求解。。。
电影的最大问题是:诺兰讲这样一个故事,究竟想要说明什么?
如果按我自己想的,那就是老牌盗梦高手Miles为拯救迷失在梦境中的Cobb所策划的一次行动,最后也成功了。
在这儿让我想起四部片子:穆赫兰道,睁开你的双眼,Repo Man,灵异第六感。
穆赫兰道讲述的是梦之悲与现实之喜的对比,片子比盗梦空间难懂得多,估计看十遍都不一定全能摸索清楚。
睁开你的双眼,也是个看着让人犯晕的片子,再加上是西班牙语,受众群体更狭小。
灵异第六感是个披着鬼片外皮的家庭伦理道德电影,盗梦空间有些像了:披着“盗梦”外皮的家庭爱情亲情电影。不过这样想,又会把诺兰想得太简单了。
Repo Man很接近,同样是让主角做梦,脱离现实,只在梦境中享受生活。盗梦空间里,Miles一定让Cobb从此生活在梦境中,和孩子们在一起,只是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前两天分享了个帖子,说盗梦空间是诺兰的自传,是讲电影艺术的。觉得颇有道理。
但每个观众看电影,都该有自己的思想,都该从导演的思想中挖掘些什么(性质类似盗梦)。
一部让人思考、而且还让每个观众都能思考出不同东西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
盗梦空间,也许和《2001:太空漫游》这类电影比不算神作,但绝对称得上伟大。
《阿凡达》开拓了视觉艺术的新领域,《盗梦空间》则打开了人们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