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星期天
等了一下午,大巴还在继续抽风,那我就写到这里来。
北京的秋天,如期的来。
昨天去国图借书。换了新的借书卡,办证处的工作人员很和善,我又投机取巧没排队。国图封了南门,现在要从正对大门的东门进,存包处也换了地方,很多都变了,我已经有5年时间没去那里,时间是很可怕的吧,它最拿手的本领是温水煮青蛙。中文外借室还是老地方,我好胆小地站在自助借还书的机器前,不知道怎么用,偷偷看了前面姑娘的动作,轮到我的时候发现原来屏幕上都有介绍,害我担心半天。令我不解的是,那个扫描图书码的机器是怎么运作的?书全部摞在一起也都能扫出来。
在借阅室不由自主被历史类架子吸过去,拿到一本张广达先生的《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我在卓越看到这本书,没舍得买。然后很艰难地移到金融类,挑了两本工具书回来。借阅室里的阳光真好,点点光斑散落在旧的木头书架上,让人想到岁月静好这样的词。
去新馆,见识了广受好评的宽大阅览室。我站在最高一层的玻璃扶栏前看了好一会,想起我泡在阅览室的日子,是那么久之前的事了。我记得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买过一只黄色的荧光笔,那时我对妈妈说,我好想用这支笔再去读书呐。在命运里我多数随波逐流,漂到现在的位置和角色,但是当我又站在国图时,那支黄色荧光笔仿若又回来了。
去学校逛了一圈,还是老样子,连树荫的样子都没改变。
晚上到朋友家吃饭,受到很好的款待。是我喜欢的家庭氛围和妈妈的样子。
今天中午我啃了从日昌打包回来的黑椒鸡爪,找出诺兰的旧电影看,他现在可真是红。还没有去看盗梦空间,如果没有朋友一起去,我准备哪天一人去看个午夜场。但是我已经知道了结局,说实话,对于一个稍有些悲观的怀疑论者,看到日常的戏剧性生活和比电影远远不圆满的真实生活,如果在电影院里还是要接受一个黑色的结局,那真是整个世界都没有出口了。虽然也知道现实的艰难以及种种不尽人意,我还是愿意相信有终有金色阳光洒下的一刻。所以,是不是还是不要一个人去看了……
最近的日子我保持一天看一部电影的速度,看了些片子。我稍爱有些惊悚的剧情片。连一些在我的“不敢看名单”上的电影也都看了,是在中午的寂静的有人陪伴的……办公室,在这样的场合,即使难过也不会持续很久,还不错。
据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向自己的上升星座靠拢。我最近发现某些情况下我是个犹豫不决的人,比如说在uniqlo的店里,我竟然为了两条裙子拿来换去。我不喜欢这个样子,我不喜欢天秤座。
天气预报说下周会有降温,对于北京来讲,距离冬季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了。最近我常常想起刚搬到这里时房间里阴冷的空气和从没住过人的房间的空荡感。有一次我晚上在这边奋力擦厨房的柜子和地板,开着屋子里所有的灯,电视里HBO播着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中年妇女为富人家做管家养家却常年受丈夫虐待,后来她杀了她丈夫,好像也杀了一直服侍的富家老太婆,结局我忘记了,但电影的灰色调、冬天呵气成冰的冷空气、肃杀的海滩和女主角洗床单冻的通红的手指一并被我收进了关于那个十月的我的记忆,那天我擦完地坐最后一班公车回单位宿舍,路上是深秋北京的浓雾。(刚才查了一下,这电影是KATHY BATES主演的Dolores Claiborne)那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不太喜欢十月,至今无能为力。我希望我能不断学习,尽力完整,来抵消那种无力感。
那是任何排满日程的工作、一程接一程的飞行、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酒店旅舍、一群一群陌生人的party都不能充满的空荡感,任何自我催眠都不能消除的无力感。有生之年,我都不想再尝试。我也祈祷,我珍爱的朋友们永没有机会知道个中滋味。
我还常想到,那一年在重庆,被招待的一壶热普洱。在江边,潮湿阴冷的空气,点了一盏灯的中午时分,连喝两杯热普洱,全身的血液才又流动起来。那天我丢了手机,心里决定换掉用了快十年的手机号码,认为这是命运的暗示。
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是一部电影。结局很出人意料,那种感觉是好比正在刷碗时脑子里回想电影情节,忽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电影很好看,里面有个镜头是关于眼神,为了那个眼神,我看了好几遍这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像我一样被这样的点击中。
另外,《当我谈跑步时我谈写什么》真好看。里面的好些想法都是我思考过的,并深以为是。当然,我写不了那么好,甚至有时我觉得我简直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我自己。
北京的秋天,如期的来。
昨天去国图借书。换了新的借书卡,办证处的工作人员很和善,我又投机取巧没排队。国图封了南门,现在要从正对大门的东门进,存包处也换了地方,很多都变了,我已经有5年时间没去那里,时间是很可怕的吧,它最拿手的本领是温水煮青蛙。中文外借室还是老地方,我好胆小地站在自助借还书的机器前,不知道怎么用,偷偷看了前面姑娘的动作,轮到我的时候发现原来屏幕上都有介绍,害我担心半天。令我不解的是,那个扫描图书码的机器是怎么运作的?书全部摞在一起也都能扫出来。
在借阅室不由自主被历史类架子吸过去,拿到一本张广达先生的《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我在卓越看到这本书,没舍得买。然后很艰难地移到金融类,挑了两本工具书回来。借阅室里的阳光真好,点点光斑散落在旧的木头书架上,让人想到岁月静好这样的词。
去新馆,见识了广受好评的宽大阅览室。我站在最高一层的玻璃扶栏前看了好一会,想起我泡在阅览室的日子,是那么久之前的事了。我记得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买过一只黄色的荧光笔,那时我对妈妈说,我好想用这支笔再去读书呐。在命运里我多数随波逐流,漂到现在的位置和角色,但是当我又站在国图时,那支黄色荧光笔仿若又回来了。
去学校逛了一圈,还是老样子,连树荫的样子都没改变。
晚上到朋友家吃饭,受到很好的款待。是我喜欢的家庭氛围和妈妈的样子。
今天中午我啃了从日昌打包回来的黑椒鸡爪,找出诺兰的旧电影看,他现在可真是红。还没有去看盗梦空间,如果没有朋友一起去,我准备哪天一人去看个午夜场。但是我已经知道了结局,说实话,对于一个稍有些悲观的怀疑论者,看到日常的戏剧性生活和比电影远远不圆满的真实生活,如果在电影院里还是要接受一个黑色的结局,那真是整个世界都没有出口了。虽然也知道现实的艰难以及种种不尽人意,我还是愿意相信有终有金色阳光洒下的一刻。所以,是不是还是不要一个人去看了……
最近的日子我保持一天看一部电影的速度,看了些片子。我稍爱有些惊悚的剧情片。连一些在我的“不敢看名单”上的电影也都看了,是在中午的寂静的有人陪伴的……办公室,在这样的场合,即使难过也不会持续很久,还不错。
据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向自己的上升星座靠拢。我最近发现某些情况下我是个犹豫不决的人,比如说在uniqlo的店里,我竟然为了两条裙子拿来换去。我不喜欢这个样子,我不喜欢天秤座。
天气预报说下周会有降温,对于北京来讲,距离冬季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了。最近我常常想起刚搬到这里时房间里阴冷的空气和从没住过人的房间的空荡感。有一次我晚上在这边奋力擦厨房的柜子和地板,开着屋子里所有的灯,电视里HBO播着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中年妇女为富人家做管家养家却常年受丈夫虐待,后来她杀了她丈夫,好像也杀了一直服侍的富家老太婆,结局我忘记了,但电影的灰色调、冬天呵气成冰的冷空气、肃杀的海滩和女主角洗床单冻的通红的手指一并被我收进了关于那个十月的我的记忆,那天我擦完地坐最后一班公车回单位宿舍,路上是深秋北京的浓雾。(刚才查了一下,这电影是KATHY BATES主演的Dolores Claiborne)那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不太喜欢十月,至今无能为力。我希望我能不断学习,尽力完整,来抵消那种无力感。
那是任何排满日程的工作、一程接一程的飞行、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酒店旅舍、一群一群陌生人的party都不能充满的空荡感,任何自我催眠都不能消除的无力感。有生之年,我都不想再尝试。我也祈祷,我珍爱的朋友们永没有机会知道个中滋味。
我还常想到,那一年在重庆,被招待的一壶热普洱。在江边,潮湿阴冷的空气,点了一盏灯的中午时分,连喝两杯热普洱,全身的血液才又流动起来。那天我丢了手机,心里决定换掉用了快十年的手机号码,认为这是命运的暗示。
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是一部电影。结局很出人意料,那种感觉是好比正在刷碗时脑子里回想电影情节,忽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电影很好看,里面有个镜头是关于眼神,为了那个眼神,我看了好几遍这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像我一样被这样的点击中。
另外,《当我谈跑步时我谈写什么》真好看。里面的好些想法都是我思考过的,并深以为是。当然,我写不了那么好,甚至有时我觉得我简直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