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记忆3-"花花世界":裹布的艺术
常说一白遮百丑,穿什么颜色都好看, 但到了非洲,不得不感叹黑肤色人们对颜色的大胆运用,可真是个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
Kanga 是当地最为大众的服饰,其实就是块布,同类别的还有Kitenge, Wax Nigena, Kigomal, 其中Kanga 是最为便宜,质地也较为柔软, 但最大不同是Kanga上有文字. 这些文字大多与上帝有关,或赞颂或感恩或祈祷. 有次跟一位穆斯林朋友去清真寺,她给了我两块Kanga遮盖全身,上面的文字是"Mungu Ndiye Atakuongoz", 意为上帝是你的守护者.
这些布的图案很丰富,花草,动物,几何图形大拼图,色彩运用也张扬,大红大绿, 或许多色彩齐聚一堂,好不绚丽.也许在我们眼中有些俗土,但穿于她们身上却也觉得漂亮.
女人们根据自己的体形,购买相对大小的布块. 这些布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找街头的裁缝量体剪裁成各式裙子,但裙子一定会过膝盖.另一种是不做剪裁,分成两大块,一小块.上下身各裹一块大的,较小的留给头.后一种方法很实用,可以做家务时防脏,洗澡后做浴巾,坐车时包住头防尘,天冷时防寒,天热时放太阳,也可以背裹小孩,且起装饰作用. 每个女人都有好几套Kanga, 这也是最为传统的穿着.
穿过几次,起步走的感觉如日本女子,两腿相挨,不敢迈大步,但当地女人走的自如. Kanga是裹着穿的,一边贴身,另一边扰身一周,最终将余角塞进裹边便完成,有些松散,因此常见一些妇女边行走边用两手各拽一角,轻松裹起,好不潇洒.
如我们穿衣的风向一样,坦桑尼亚的年轻人不太穿着Kanga, 更为偏爱时装衣.当地大学里的女子吊带,低腰裤,紧身衣比比皆是,高中的男子裤档隐约掉到后膝盖. 我曾问那些男孩是因为上身太短,才将裤子降低来拉长上半身.他们答曰:我们是年轻人. 当地也有报纸对女子的穿着做了批评"站着看似正常,但弯腰或坐下,则春光乍泄,与其如此隐约遮掩,不如不穿".曾有位老人将这样的女子勒令下车.亚健康的时尚好似年轻的一个组成部分,仅献给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也许是因为工业的薄弱,当地很少有时装衣的商铺,如有价格也不菲. 一般人家如要买时装衣,多去每周一次的二手衣市场,5角,1元,2元,3元一件.,便宜到让我有点不可思议. 于是也去市场淘几件,买给村里认识的老人们,带有中文字的衣服不少.
经常去村子走,还是有很多小孩不穿鞋子,听说鞋子很贵;常看到很多小孩子的衣服破烂不堪,兄弟姐妹共用一件衣.看着并没有太多的心酸,也许是他们源于内心的笑容让我没有留太多视角给外在的包裹.
在坦桑尼亚的6个月里,2条裤子,4件T恤,2件外套就是所有的行囊,穿得简单且单调. 没了那么多选择,反而省事许多,日子也就那般快乐过活了.
Kanga 是当地最为大众的服饰,其实就是块布,同类别的还有Kitenge, Wax Nigena, Kigomal, 其中Kanga 是最为便宜,质地也较为柔软, 但最大不同是Kanga上有文字. 这些文字大多与上帝有关,或赞颂或感恩或祈祷. 有次跟一位穆斯林朋友去清真寺,她给了我两块Kanga遮盖全身,上面的文字是"Mungu Ndiye Atakuongoz", 意为上帝是你的守护者.
这些布的图案很丰富,花草,动物,几何图形大拼图,色彩运用也张扬,大红大绿, 或许多色彩齐聚一堂,好不绚丽.也许在我们眼中有些俗土,但穿于她们身上却也觉得漂亮.
女人们根据自己的体形,购买相对大小的布块. 这些布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找街头的裁缝量体剪裁成各式裙子,但裙子一定会过膝盖.另一种是不做剪裁,分成两大块,一小块.上下身各裹一块大的,较小的留给头.后一种方法很实用,可以做家务时防脏,洗澡后做浴巾,坐车时包住头防尘,天冷时防寒,天热时放太阳,也可以背裹小孩,且起装饰作用. 每个女人都有好几套Kanga, 这也是最为传统的穿着.
![]() |
年长妇女最多的装扮 |
![]() |
邀他们一起逛街,女孩子穿戴一新 |
![]() |
带孩子的妇女如此用Kanga |
穿过几次,起步走的感觉如日本女子,两腿相挨,不敢迈大步,但当地女人走的自如. Kanga是裹着穿的,一边贴身,另一边扰身一周,最终将余角塞进裹边便完成,有些松散,因此常见一些妇女边行走边用两手各拽一角,轻松裹起,好不潇洒.
如我们穿衣的风向一样,坦桑尼亚的年轻人不太穿着Kanga, 更为偏爱时装衣.当地大学里的女子吊带,低腰裤,紧身衣比比皆是,高中的男子裤档隐约掉到后膝盖. 我曾问那些男孩是因为上身太短,才将裤子降低来拉长上半身.他们答曰:我们是年轻人. 当地也有报纸对女子的穿着做了批评"站着看似正常,但弯腰或坐下,则春光乍泄,与其如此隐约遮掩,不如不穿".曾有位老人将这样的女子勒令下车.亚健康的时尚好似年轻的一个组成部分,仅献给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 |
衣服根据女子的体形,将臀部撑大 |
也许是因为工业的薄弱,当地很少有时装衣的商铺,如有价格也不菲. 一般人家如要买时装衣,多去每周一次的二手衣市场,5角,1元,2元,3元一件.,便宜到让我有点不可思议. 于是也去市场淘几件,买给村里认识的老人们,带有中文字的衣服不少.
经常去村子走,还是有很多小孩不穿鞋子,听说鞋子很贵;常看到很多小孩子的衣服破烂不堪,兄弟姐妹共用一件衣.看着并没有太多的心酸,也许是他们源于内心的笑容让我没有留太多视角给外在的包裹.
![]() |
在村子随处可见的小孩 |
在坦桑尼亚的6个月里,2条裤子,4件T恤,2件外套就是所有的行囊,穿得简单且单调. 没了那么多选择,反而省事许多,日子也就那般快乐过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