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岛
话说我好久没有听过大师的讲座了,大学里面听了不少,大半觉得无聊,只有祖尼斯和文丘里的让我激动不已。
这次妹岛来上海了,她又是普利兹最新的得奖者,我就付了90块去追随她了。
妹岛的作品几乎都在纠缠反射和透射这两个问题,其实整个世界可以用无数的方法来切成对立的两块,像这个反射和透射,其实又代表了私密和公共,反射的是内敛,透射的是奔放。
妹岛开始还是甚有趣味,因为她把一群玻璃叠在了一起,这样原来透明的玻璃也就慢慢不透明,反射和透射的游戏就更加错综了。
妹岛后来那些曲里拐弯的平面都是出于人为增加发射透射变化的手段,那些相近且相离,忽大忽小的缝隙都是为了改变玻璃对世界的反映。接着她又在剖面上做文章,把标高改得上上下下,这样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忽而能看到,忽然又不能看到了。
再后来,对于反射的语言,妹岛就抛弃了微妙的玻璃,而选用铝板,因为铝板只有反射,因此玻璃就只承担透射的功能了。
其实这些反射透射的手段到后来都被归纳为了一种内外的处理关系,套用亚历山大就是模糊两者的边界。希腊的神庙用了柱廊创造出灰空间,现代建筑用转角窗打破隔阂,到了妹岛就在转角窗的玻璃上大做文章,用玻璃的一种二象性来分合这个世界。
但是我总觉得她越到后期手法越绝望,人为的痕迹越重,建筑也就越不聪明了。其实有时候忽然在街上擦身过一辆大巴,由于内外光线的反差你能交互看见自己的脸和大巴里的脸。如果妹岛用这种光来玩玻璃的游戏,岂不比闪亮的铝板和起伏的剖面更有趣些?
这次妹岛来上海了,她又是普利兹最新的得奖者,我就付了90块去追随她了。
妹岛的作品几乎都在纠缠反射和透射这两个问题,其实整个世界可以用无数的方法来切成对立的两块,像这个反射和透射,其实又代表了私密和公共,反射的是内敛,透射的是奔放。
妹岛开始还是甚有趣味,因为她把一群玻璃叠在了一起,这样原来透明的玻璃也就慢慢不透明,反射和透射的游戏就更加错综了。
妹岛后来那些曲里拐弯的平面都是出于人为增加发射透射变化的手段,那些相近且相离,忽大忽小的缝隙都是为了改变玻璃对世界的反映。接着她又在剖面上做文章,把标高改得上上下下,这样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忽而能看到,忽然又不能看到了。
再后来,对于反射的语言,妹岛就抛弃了微妙的玻璃,而选用铝板,因为铝板只有反射,因此玻璃就只承担透射的功能了。
其实这些反射透射的手段到后来都被归纳为了一种内外的处理关系,套用亚历山大就是模糊两者的边界。希腊的神庙用了柱廊创造出灰空间,现代建筑用转角窗打破隔阂,到了妹岛就在转角窗的玻璃上大做文章,用玻璃的一种二象性来分合这个世界。
但是我总觉得她越到后期手法越绝望,人为的痕迹越重,建筑也就越不聪明了。其实有时候忽然在街上擦身过一辆大巴,由于内外光线的反差你能交互看见自己的脸和大巴里的脸。如果妹岛用这种光来玩玻璃的游戏,岂不比闪亮的铝板和起伏的剖面更有趣些?
-
desperad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7 1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