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去凤凰“看人”了,就去沅陵吧,另一个凤凰。
清明,正是绵绵的人间四月天,灰色的天空下,一切都弥漫着淡淡的思念。当细雨如愁,再次笼上心头,我踏上北上的列车,在一个蒙蒙的清晨,到达了长沙,来不及打量这座曾经是我度过最好年华的城市,又匆匆坐上了去沅陵的汽车,车窗玻璃上凝结着水汽,看不清窗外景色,在半梦半醒之间,却感到家的距离,越来越短,故土的气息,越来越浓。而往事渐渐清晰,在破碎的时光里……
今年清明,是早计划要回去看看的,给父亲扫墓,也要看看伯母一家,曾经热闹的大家庭,逐渐冷清,新的一辈都各奔他方,回家,不仅仅是为了探望,也是为了守候一份传统的情怀,不管身在何方,游子就像风筝,长长的线的那头,就是故乡。不禁想起了余光中那首著名的《乡愁》。只是光阴虚度,那风中飘落的窄窄的船票,没能让我迎来梦中的新娘。 父亲走了,母亲老了,妹妹远嫁他乡,在这孤寂的旅程里,想到那熟悉的老家,心底止不住的呼唤——故乡,我回来了!
由于常德到吉首的高速公路的启用,从长沙到沅陵如今交通十分便捷,三个半小时即到达了沅陵县城,当我抹去车窗上的水汽,看到高速公路穿过群山之间,依稀望见那条弯弯的盘山公路的时候,忽然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想起12岁那年夏天,父母带着我和妹妹去旅游,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漫长,恍若隔世。
春寒料峭,清明期间,雨一直在下,很冷。那天,和几个多年不见的同学叙旧,如今他们跟我一样,人近中年,在酒酣耳热之间,不禁油生感慨,在酒吧里,我们不停唱着老歌,同桌的你、老狼、乌溜溜的黑眼珠……那是一个无比青葱而充满理想的年代,而我们渐渐老去,归于平淡。只有彼此的话语,还诉说着从前,一直温暖到心里。其实,张楚早就为我们写好了一首歌:
没人知道我们去哪儿
你要寂寞就来参加
你还年轻 他们老了
你想表现自己吧
太阳照到你的肩上
露出你腼腆的脸庞
你还新鲜 他们熟了
你担扰你的童贞吧
青春含在你的眼睛
幸福写在我背上
尽管不能心花怒放
嘿 嘿 嘿 别沮丧
就当我们只是去送葬
但愿,青春和美好的记忆永恒。
扫墓挂清,要走过长长的泥泞道路,在墓区寻找亲人的名字,眼前的画面都变得犹如电影般有着半色调和颗粒。我拔去坟头上的杂草,把五颜六色的彩纸挂满竹枝——家乡称作“挂清”,鞭炮声和燃香的青烟中,在望见燃烧的冥纸的瞬间,时光的利剑,顿时穿透了我的心。下山的时候,看到母亲的白发在风中拂动,心一下变得潮湿,我想,没有什么比现在更值得珍惜了。
在家乡的每一天,我都没有停止脚步,带着相机到处转,这座熟悉而亲切的县城,如今经历着巨变,20年来,沿江古城早不复存在,奔腾的沅江因为下游的水电站成为了水库, 逐渐失去了活力,但山城人民却似乎过着沸腾的生活。现代化的脚步,踏碎了这里的古朴,吊脚楼消失了,城内遗留的一些老建筑破败不堪等待拆迁,商品房越来越离谱,居然炒到2000多一平米,还修建了高层建筑,美名曰提高沅陵品味……青石板路越来越少,马路越修越宽,“慢慢游”换成了2元起步价的的士汽车,以前纯朴的人们,被时尚的年轻人接替,满大街都是高档名牌,消费级别甚至超过深圳!我都不敢在县城商店买东西了。其实沅陵还顶着贫困县的帽子,每年接受国家和社会的支助。蜕变的古城,在现代和传统、矛盾和浮躁中踉跄前进,她的前程是鲜花绽放还是烟雨凄迷?她依然如此沉默。
所幸沅陵城还有着我童年时喜欢的小吃、古老的文化习俗依然保存。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每年的龙舟赛了,沅陵的龙舟赛有着非常独特的湘西特色,是沅陵盛事。小时候,我就经常和小伙伴在河边看五颜六色的龙舟激烈竞渡。沅陵的龙舟其实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了,是为祭巫活动,据说有五千年历史。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节目中,我才知道,2004年,沅陵被中国龙舟协会评为“中国龙舟之乡”。虽然很多在过去看来很普通的习俗,为了开发旅游而有了商业因素,但让更多的人认识古城沅陵,却又未尝不是好事。沅陵那些浓香得像陈年老酒的人文印记,沉淀着千年的悲喜,用心去体会发现,会让人感到这座千年古城饱含的深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走访了沅陵大山深处的溪谷和村庄,第一次见识到作为湖南省行政面积最大的县的沅陵,它的掩藏最深、最美丽而纯朴一面。在氤氲的山中居住的几天,犹如身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生活在山清水秀之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虽然没有什么活钱,但怡然自乐,仿佛与外界无关。这不正是我曾经想要的生活么?只是,我现在的勇气还不足以放开自己现在的所谓现代生活,只有期待某一天,大彻大悟,再次回到老家,找个好地方当个只求温饱的农夫,平淡的过一辈子吧。
告别家乡的那天,放晴了,我坐上去吉首的汽车,开始了新的旅程,从湘西到武当山,从岳阳到南京、扬州,半个月他乡的漂泊,让我时刻常常魂牵梦绕的,却是家乡沅陵。本以为回家乡,会近乡情怯,却不料一离开,顿觉路漫漫!所谓距离产生美,大概如此,更因为是远离嘈杂深入大山的那些记忆,那些朴实的人们的话语和笑脸,比纷乱的外面世界更让人怀念!
在路上,我常常思考,幸福是什么? 奔波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人们都想象着自己过上所谓的时尚前沿生活,在欲望和浮躁里挣扎, 以为辛苦就可以换来幸福,可近几年来,很多人和我一样,幸福指数却不断降低,当离不开高楼大厦、离不开看似富裕的城市生活时候,心理和身体健康都进入一种并不舒适却又难以名状的状态,想要逃离,却又难以挣脱,偶尔的旅行,换来的是下一次的挣扎,就这样循环着,美梦未醒,噩梦难消。幸福就像肥皂泡,越升越高,美丽而脆弱,逃不脱破裂的命运。
后来我渐渐明白,幸福其实就是简单,正如歌词中所唱:放下渴望收获的心,总不能忧心焦虑到天明。常言道,顺其自然,清心寡欲,方百病不生。如此一来,倒是有了道家的味道了,清净无为,细水长流。于是我想起了中华千古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上的一段对话:
黄帝问歧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但愿我的故乡,穿越万年的时光,永远保持她的美丽和纯朴,但愿家乡的人民,都能过好每一天!但愿我的亲人和朋友,都能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
故乡,依然路漫漫,我们,生生不息。
介绍 沅陵、
沅陵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在这一带繁衍;夏、商、周时,少数民族在此生息,史称“南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沅陵为黔中郡郡治。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县,迄今两千多年。秦汉以后,沅陵历为州、路、府、道、省府、行署、专署治所。 沅陵资源丰富。一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可供开发的景点有400多个,在全国颇负 沅陵县
盛名的主要有唐太宗李世民赦建的千年佛学院龙兴讲寺、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处大秦藏书洞、惊世之谜的黔中郡郡址和战国至汉代山型巨墓群、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西汉顷侯吴阳墓、元代知州黄澄存夫妇合葬墓(男尸保存完好)、囚禁张学良将军的凤凰山、明代辰州三塔、教派齐全建筑各异的宗教一条街、辛亥革命后全国三所新式学校之一的百年老校沅陵一中、借母溪原始次森林、电站大坝群、千岛湖风光等等。二是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有天然林国之称,盛产“辰杉”,是南方商品材的主要供应基地。全县有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桐油、晒烟、花生等。驰名中外的“碣滩茶”、“官庄毛尖”“辰杉”久享盛名,誉满神州;板栗年产量5000吨左右,占全省总产量的30%,素有“板栗之乡”美称;蜂蜜、桐油、松脂年产量均在万担以上。沅陵县是全国14个退耕还林示范试点县之一,同时又是湖南省四个林业基本建设重点县之一,至2003年底止,森林覆盖率达71.19%,活立木蓄积量为1506万立方米,年商品材采伐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除松、杉优势外,还有樟、梓、楠、稠、柏、银杏等百种珍稀树种,楠竹储量在500万根以上。沅陵有各种药材1968种,初具经营规模的有黄姜、白术、茯苓、玄湖、天麻、杜仲、黄柏、银杏、五倍子、山苍子等百余种。三是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沅水、酉水交汇,大小溪河90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300万千瓦,国家、省先后在此修建包括五强溪电站在内的大中型水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达40种,其中黄金、铅、锌、钨等有色金属储量居全省第—。百年老矿湘西金矿(现为辰州矿业)就在境内。 沅陵交通便利。千里沅水、319国道、G56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08年12月18日竣工通车的G56杭瑞(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常吉段穿越境内100多公里,并在县内开设官庄、马底驿、沅陵、筲箕湾(辰溪)4个出口。拟建中的张桂高速(张家界至桂林)亦将穿县境西南而过,并将经过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旁边,利于游人旅行。 沅陵经济落后。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沅陵长期服从国家重大建设,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加快沅陵的绍济发展,省委省政府、怀化市委市政府、沅陵县委县政府已形成共识,决定充分开发利用好沅陵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沅陵打造成湖南继张家界之后的第二张国际旅游品牌,使张家界、沅陵、凤凰、永顺、桃花源资源互补,连成一体,形成新的旅游经济环线。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综述
沅陵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沅水中游。与常德桃源、益阳安化、溆浦、辰溪、泸溪、古丈、永顺、张家界接壤。沅水由西南入境,向东注入洞庭湖,横贯县境中央, 沅陵县
将全县分成南、北两部分,沅水以北属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属雪峰山系。地势由南、北山岭向沅江倾斜,南部凸起,东西稍低,中间陷落,构成沿河谷地。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沅水以北属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属雪峰山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县。
雪峰山脉
自越城岭佛顶山以北为起点,向北经城步、黔阳、溆浦至安化等县,长200多公里。呈弧线状。山体主脊海拔在1000—1500米,最高峰二宝顶山海拔2021米。雪峰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成为湖南东西两半部自然呈现的天然分界线,也是资水与沅水的分水岭。 武陵山脉 武陵山脉属云贵高原云雾山分支的东延部分。呈北向东,分布于湘西北。海拔多在800—1200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多座,最高峰壶瓶山海拔2098.7米,山势高大,气势雄伟。其山脉北支分布于湘川鄂边界的有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龙山、东山峰、壶瓶山等,中支沿澧水干流之北有天星山、红星山、朝天关、张家界、白云山等,南支从贵州省境内延伸过来进入省内有腊尔山、羊峰山、天门山、大龙山、六台山等。上述三支山脉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 沅陵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沅水、酉水交汇,大小溪河90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300万千瓦,国家、省先后在此修建包括五强溪电站在内的大中型水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
沅 江
沅江又称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源自贵州省都匀的云雾山,北源重安江,源于贵州省麻江县平月间的大山,两源汇合后称清水江,至銮山入湖南省芷江县,东流至黔城与舞水汇合处称沅江,流经会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县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
酉 水
酉水是沅水支流中最大者,又名更始河、北河。其源头之水有二支(中源出自重庆酉阳县 沅陵县
酉源山犀水潭,北源出自湖北宣恩县之忠洞里,南源称秀山河,出于贵州松桃平溪),三源于重庆石堤汇合后始称酉水。酉水流经鄂、渝、黔、湘4省市县,贯穿我省龙山、保靖、永顺、古丈4县,至沅陵溪子口注入沅水,干流总长477公里,流域面积1.8530万平方米公里。石堤以上两岸高山峡峙,河宽10-50米,石堤至保靖拔茅54公里,河道渐宽,一般在100米左右。拔茅至凤滩107公里,系水库航道,可通航20-50吨船只;泗溪河口以下则终年水深在3米以上,水面宽,常年可能50-100吨船舶。酉水干流在湘西境内流程为146公里,在保靖境内流程为71公里。酉水支流颇多,较大者有16条,总长74.8公里,其中以花垣河为最,猛洞河流域因天下第一漂而 为旅游胜地。酉水为湘西物资流通、旅客往来的交通要道,沿河码头甚多,名镇比比皆是。
编辑本段资源情况
综述
沅陵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矿区和新开发的旅游区。境内矿藏已探明的有煤、硫铁矿、重晶石、铅、锌、金、铜、锑、锰、金刚石等,其中硫铁矿属大型矿床。沅陵县是全国重点黄金产区和十大水电基地之一。随着五强溪电站的竣工,该县形成了170平方公里的库区,有近千座岛屿。
山地资源
沅陵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的72.7%,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和禽畜的饲养,为该县发展林业、农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森林资源
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类型多样,40.8%的山地土壤由板页岩风化而成,自然肥力较高,酸碱度适中,含有机质较多,保水保肥力较强,海拔400-600 米的山地面积大,发展林业条件优越。树种繁多,有乔、灌、木质藤本植物111科, 310 属1004种森林植物种群,并拥有 沅陵县
一批有待开发的经济价值很高的特有树种。全县拥有松脂资源2000多吨/年,栓皮栎、芳香油类、木本野生药材等林副产品丰富。有各种野生动物100多种。
饲草、水面资源
全县有大面积可利用山地、农林隙地草场,理论载畜量可达41.7万个单位。 五强溪库区水面开发潜力巨大,全县可利用水面达上万公顷,水产品5000余吨。
水能资源
全县水能资源丰富,居湖南省第一,国家八五重点工程- -五强溪水电站修建在该县境内,使全县拥有五强溪、凤滩、高滩等3座大型水电站,
矿产资源
已探明金、钨、铜、锑、 铅锌、 硫铁等20余种。
旅游资源
沅陵旅游风景区位于湖南西北部,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交汇地,处沅水中游,面积210 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景区沟壑纵横,悬崖绝壁,峰俊石奇,直刺云天,形成多处罕见的峰林异景。五强溪电站的兴建,给崇山峻岭的大山区筑起了一座烟波浩瀚、仅次于洞庭湖的高峡平湖--五溪湖。五溪湖融湖光山色于一体,嵌以久负名胜的古刹、山寨、茶园等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旅游景观,尤以二酉山、凤凰山、河涨洲、壶头山、夸父山等更为瑰丽。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县,属武陵郡.以沅江及周边的高地(陵)命名(此说有争论)。 沅陵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境内已有先民渔猎、农耕、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属楚巫中地,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故城在县内太常乡窑头村。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沅陵县,属武陵郡。高后元年(前187年)封长沙王子吴阳为沅陵顷侯。新莽时改沅陵县为沅陆县。东汉时,县属荆州武陵郡。三国时,县随武陵郡,先属蜀,后属吴。齐置武陵都尉府于沅陵。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县改属沅州通宁郡。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宁郡为沅陵郡,治沅陵,县属沅州沅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辰州,治沅陵。大业二年(606年),复改辰州为沅陵郡,隶荆州。隋末沅陵郡为梁萧铣所据。 唐武德二年(619年),萧铣部将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为辰州,县属辰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10道,县属辰州,隶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为15道,县属辰州 沅陵县
,隶黔中道。天宝元年(742年),改辰州为卢溪郡,县属卢溪郡。乾元元年(758年)改卢溪郡为辰州,县属辰州。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马殷据湖南,受封楚王,县、州地随属马楚,历后唐、后晋、后汉无变。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南唐灭马楚,三年县地隶武平军节度使(治武陵),先后为刘言、王进逵、周行逢所据。宋乾德元年(963年),辰、锦、叙等州归顺,立辰州卢溪郡军事,治沅陵,隶荆湖北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五月,宋知辰州吕文兴降元,改辰州为辰州路,治沅陵,属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隶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吴王朱元璋遣徐达克辰州路,改辰州路为辰州府,治沅陵。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元行中书省,置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县属辰州府,隶湖广布政使司。宣德八年(1433年),封辽简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贵谲为沅陵王,传122年无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年)湖北分守道驻沅陵,历134年。清康熙三年(1664),分设湖南布政使司于长沙,县属辰州府,隶湖南布政使司.雍正八年(1730年),县属辰永靖道,十三年(1735年)改为辰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1736年),改称辰沅永靖兵备道,县仍属辰州府,隶辰沅永靖兵备道.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封建王朝结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沅陵县存辰州府,府仅辖沅陵县地。3年裁府恢复沅陵县,属辰沅道。10年废辰沅道,县直属湖南省。民国24年7月,设湘西绥靖处于沅陵。辖19县,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县属沅泸辰溆区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治沅陵。 民国25年,湘西绥靖处改为湘西绥靖公署。绥靖区增至25县,分置4个督察区,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26年,全省划分9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民国27年,县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署。民国29年,全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民国31年,置省府湘西行署于沅陵,辖第八(驻永顺)、第九(驻沅陵)、第十{驻洪江)3个督察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湘西行署。 1949年9月8日,沅陵县人民政府成立,王振宗任书记,张子祥任县长。1950年1月1日,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在沅陵设置湘西行政公署,辖沅陵、会同、永顺3个专区,县属沅陵专区。1952年8月,撤销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辖3个专区,沅陵县改属芷江专区。12月,芷江专区迁驻黔阳县安江镇,改名黔阳专区,县属黔阳专区。1968年,黔阳专区改称黔阳地区,1981年,黔阳地区改称怀化地区行政公署,县属怀化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改属怀化市至今。 2000年,沅陵县辖7个镇、42个乡、3个民族乡:沅陵镇、沃溪镇、五强溪镇、明溪口镇、麻溪铺镇、凉水井镇、官庄镇、太常乡、白田乡、沙金滩乡、丑溪口乡、栗坡乡、舒溪口乡、乌宿乡、清水坪苗族乡、棋坪苗族乡、落鹤坪乡、高砌头乡、筲箕湾乡、用坪乡、池坪乡、坳坪乡、竹园乡、苦藤铺乡、郑家村乡、张家坪乡、张家滩乡、渭溪乡、荔枝溪乡、杜家坪乡、马底驿乡、楠木铺乡、长界乡、黄壤坪乡、北溶乡、深溪口乡、肖家桥乡、落坪乡、大合坪乡、七甲溪乡、火场土家族乡、军大坪乡、筒车坪乡、枫香坪乡、高坪乡、清浪乡、洞溪乡、陈家滩乡、七甲坪乡、蚕忙乡、楠木乡、柳林汊乡。总人口599680人,其中: 沅陵镇 58107 明溪口镇 11342 麻溪铺镇 15911 凉水井镇 14889 官庄镇 20558 五强溪镇 17899 沃溪镇 11978 柳林汉乡 9240 太常乡 11770 白田乡 13483 沙金滩乡 4837 丑溪口乡 9674 栗坡乡 6859 舒溪口乡 13855 乌宿乡 10095 清水坪苗族乡 7977 棋坪苗族乡 11631 落鹤坪乡 7240 高砌头乡 10154 筲箕湾乡 16826 用坪乡 9511 池坪乡 14075 坳坪乡 8770 竹园乡 7160 苦藤铺乡 9479 郑家村乡 8802 张家坪乡 17397 张家滩乡 10006 渭溪乡 9347 荔枝溪乡 10978 杜家坪乡 6994 楠木铺乡 14357 马底驿乡 14711 长界乡 5841 黄壤坪乡 7877 北溶乡 13418 深溪口乡 10286 肖家桥乡 11317 落坪乡 6526 大合坪乡 11229 七甲溪乡 6567 火场土家族乡 6230 军大坪乡 6513 筒车坪乡 6748 枫香坪乡 6011 陈家滩乡 9985 清浪乡 14043 桐溪乡 9285 高坪乡 11407 七甲坪乡 12390 蚕忙乡 11087 楠木乡 700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04年,全县原辖60个区乡镇,650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县域面积5852平方千米,是湖南省版图最大的县。4月,报经省民政厅批准,沅陵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部分乡镇实行区划调整,全县撤并18个乡镇,乡镇由52个精简到42个:将官庄、军大坪等18个乡镇撤并调整为8个乡镇(其中,蚕忙乡并于七甲坪镇)。 2004年底,沅陵县辖8个镇、31个乡、3个民族乡。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龙船
提起龙船,沅陵人就像喝了几碗烧洒,吞下几腿狗肉,头就热,口就痒,血就腾,浑身胀起一股股的“包谷子”劲。每年农历四月下旬,那些船迷们再也忍不住心头之痒,提起一面大铜锣到处游说,招兵买马。然后将一只只龙船从龙船亭抬出,刮了又刮,油了又油,那些油船用的猪板油和 沅陵县
韭菜顿时成了市场的俏贷。看那些船迷们油船的样子,恨不得龙船长出脚来,不划自走。四月二十八,各“龙”纷纷戏水,从此,本来就热闹的古城更加拥挤了,像一根筑多了肉的香肠。船迷们少不得要八个一群,十个一堆地品尝去年大赛之韵味,预测今年大赛这前景,往往争得面红耳赤。那些心宽体胖的胡子们更是以“无敌龙舟”之“引水”。一堆龙船经居然五杯浓茶还不能相陪到底,难怪外地人说:“沅陵人额外一条经”。在众多的龙船经中,“偷料”只怕是沅陵人额外多出来的一条经。其理由是买的料笨,偷的料灵,龙船要灵不要笨。因此,那些迷船的汉子平时就注意了存放好料的地方。每逢龙船时节,汉子们便半夜去偷料。好一群偷料汉子,几十米长的木料,三、四人一抬便去,高一脚,低一脚的不知哪来的劲!如若木料的主人能在他们脱离“危险区”时追上一程,骂上一通,那是偷料者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偷料者跑在前,失料者在后,那就意味着龙船在比赛时也会被别人追着跑,自然会羸。虽然刚偷来的料有时也会被别人偷走,但他们却喜欢这种热闹,不厌其烦地又到处去偷工。有时失料者告到官方,官方也最多说不得一句:“偷龙船料我有什么办法呢?”因此,偷料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所以,沅陵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龙船料要偷,十赛羸九头”。
关头
龙船做好后,都要举行下水仪式,人们称这种仪式叫“关头”。关头时,全船划手手执桡片按顺序站立在船厂的两旁,像等待出征的将士。旗手、锣鼓手骑在船缆之上,像战场上的元帅。还有数挂鞭炮、数筒黄烟助兴,掌墨师傅跪在船头,面朝江水,神情严肃,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拿雄鸡,一手提利斧,在众人一声吆喝下,一斧将鸡头剁掉,旋即将猪头、鱼、粽子抛入江中。此刻,鞭炮齐呜,黄烟弥漫,八位童男赤身摇动火把,围着龙船奔跑,当地人称之为“炮火“,说是驱赶邪恶,迎来光明。而后,划手们齐声呐喊,将船连边同旗手、锣鼓手一同举起,冲向江水。龙船在燃烧般的气氛中飞一样地划向江心,这便是沅陵龙船的”关头”。
清桡
五月初,各村的码头上都有聚集着一群扛着桡片的划手,任凭有了几十年船龄的胡子们调遣。胡子们老了,做农活着不起力,平日少人问津,自然有些寂寞。此时此刻,他们的身价提高百倍。他们在众人面前显示出惊人的眼力和天平般的公正,将划手们放在恰当的位置之上。 俗话说:“菜老茎多,人老话多”。胡子们摆事实出龙船权威的架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划手们应分成七个部分,即“头桡”、“引水”、“前羊角”、“鼓仓”、“后羊角”、“夹艄”、“艄公”。头桡必须有跪劲、腰劲,还要能坚“阳雀”(倒立)。“引水”分“头引”、“二引”、“三引”、这三对桡必须有十年以上的船龄。他们是全船划手的引导、楷模。“前羊角”位在撑缆的前木架前后,仅次于引水,力气要好,要有推劲,前拉后推,船才起势。划“夹艄”(艄公前的两对桡)者,最主要的任务是协助艄公掌好艄,其次才是划船,俗称二艄公。艄公就不用多说了,他是全船的核心,要是比赛时走了艄,就是在好的划手也一定会输。至于鼓仓者,比较而言就要次人一等。所以,被胡子们点作引水者则神气十足,被点作划前、后羊角者则不卑不亢,被点作划鼓仓者当然有点不高兴了。可是当它们看到还有许多小伙子未被点上,扛着桡片站在岸上时,也就心满意足了。龙船一次又一次地在胡子们眼里试划,每划一次,划手都有被重新调动位置或另外换人的可能。难怪在清桡阶段谁也不敢怠慢。否则,一旦被“清洗”出来,不仅自己的脸没地方放,就边亲朋戚友就会招人嘲弄。更可怕的是已经爱上他的姑娘脸上至少的半年开不起花。
赏红 抢红
龙船别乡“下海”,除了去彭家湾试水外,主要目的还是去城里“抢红”。每到大赛前夕,沅陵人大发慷慨之气,他们除了给龙船捐现款外,还要去商店买回红布(绸)、鞭炮、香烟。有钱的扯咽一匹匹整“红”(二十丈),各请书法高手在上面写上什么“帅”、“天”、“百战百胜”、“天上第一龙”等一类奉承话,悬挂在大江两岸,等着心中的龙船来抢红。穷的也要从牙缝里省出些钱,买回红布,丝成两条系在竹竿上,表示好事成双。再带上两挂鞭子,一条好香烟去江边凑凑热闹。他们把荣誉和希望都寄托在“红”上,象在赌场上下了赌注。如果心中的龙船赢了,自觉有一份功劳,少不得要在大街小巷多走动几回,等着别人说几声中听的话,倘若输了,只好少出头露面,怕的是让人嘲弄。五月初五到十一,沅水两岸成了彩色的世界,到处是“赏红”的人,到处是“抢红”的船。 赏红者看到自己的目标一出现在江面上,便挥篙摇红。龙船得到信号,飞一般地划向岸边,询问赏红的有何要求。老实的怕划手累了就直接将“红”送上,而弯子多的人则不那么简单。他们一定要抢红的给他来一次、两次、三次表演赛后,才点燃爆竹,连同他心里的激情一起炸开。划头的一手夺下红绸,包在头上,象戴起一顶皇冠,续而又去“抢”另一条红。直到将全船人的头上,桡片上,甚至整个船身都缠上了红,方才罢休。 赏红的得到龙船在众目之下给他单独表演,自然也是出人头地的事,虽说花了钱财,心里却十分舒服。
砸船
五月十二日至十四日,赤、橙、黄、绿、蓝、白各色龙船汇集在古城之下,大战几日,总有胜负。然而在众多划手和数百万名观众之中,很难找到心服口服的认输者。他们总会为自己输了的船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终点线有欺假!”“划上水吃亏些!”“不走艄试下家伙罗!”“船差!”有的输船者硬是咽不下那口气,一怒之下,打碎桡片、砸烂龙船,以示输船没输人,然后连夜偷料赶做新船,气势不凡地去找昨日对手报“仇”。于是有人说:沅陵人的可爱之处全在于此-------砸船!
傩戏
傩戏是沅陵县内最最的戏剧。 清康熙《辰州府志》即有傩戏演出的记载。乾隆年间,已演出《孟姜女》连台大本戏。县内保留的傩戏剧目有《孟姜女》、《七仙女》、《龙王女》、《鲍三娘》四大本和《蛮八郎卖猪》、《三妈土地》、《观花教子》等小本戏。演出时戴面具,一唱众和,锣鼓帮腔。曲调有姜女调、开山调、师娘调、梅香阁等,由于傩戏与酬神同时演出,艺人附于坛门。近几年来,七甲坪、蚕忙一带的傩戏老艺人恢复演出活动,促成了1998年全国巫傩戏研讨会在沅陵圆满召开。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综合
沅陵县是湖南省的资源大县,林业大县,也是水资源面积较大的县。全县总水面近1.67万公 顷,是水产业、畜牧养殖业的主战场,是农业的“半壁河山”。肉食水产加工、优质板栗、 木材及加工系列产品、红薯淀粉、系列名茶、麻辣系列产品、黄葛粉、黄葛饮料、中药材、 矿产品等十多种产业已成为全县的拳头产品,广销省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沅陵县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出了突出产品抓质量,名优项目上规格,产品流通重效益的基本决策,同时决不放松粮油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突出“四个加快”发展重点,顽强拼搏,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15.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4%,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3%,下降0.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2259元,增长14.9%。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791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4211人,增长3.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 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水电、矿产、医药保健、农林产品加工,电化学等五大支柱工业快速发展,规模工业由67家增加到71家,实现利税4.3亿元,增长13.1%。畜牧水产、茶叶、林木、板栗、中药材等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新上和改扩建2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完成林权发证651.3万亩,林业规费供养人员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全面推行涉农保险,水稻种植、能繁母猪和农民住房等各种农业保险力度加大,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得到提高。全县水稻保险实行统保,保面达41.9万亩,落实保费703万元,受灾的稻田面积已全部理赔到位,兑付理赔款达480万元;完成农户住房保险104586户,面达83.78%,农户缴纳保费418632元,兑付理赔款47万元;全县能繁母猪参保数量达19886头,共办理赔450余起,赔偿金额达35万元。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对生资公司等企业依法实行破产改制,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 城镇管理迈上新台阶。城市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和实施。清扫保洁率均达100%,完善了环卫设施,提升了环卫综合水平。彻底整治了荷花街等路街市容市貌;街道绿化完成春季植树216株,辰州街绿化带补植矮灌木5万余株。完成新建、改建管网投资42.7万元,惠及居民近5000人。开通了3路公交车(黄草尾至白田),公交增车12台,达到35台。
农业
农业平稳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5.0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1.36 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 0.02千公顷,减少 0.02 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62千公顷,增加0.8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0.02千公顷,减少0.03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3.20万吨,比上年增加9218吨,增产4.1%。其中水稻产量17.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豆类产量1.0万吨,增产2.0%。茶叶产量672吨,增产2.0%。全年肉类总产量3.5万吨,比上年减少1.6%。其中,猪肉产量2.49万吨,减少3.0%;禽蛋产量2241吨,增长2.0%。全年水产品产量8946吨,增长8.7%。全年完成工业原料林造林4.6万亩,超额完成0.81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21%;全年木材产量24.5万立方米,增长8.0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县完成了19处饮水安全工程,涉及15个乡镇,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4200人,工程项目总投资561.4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4.19万元,省、市、县配套和群众自筹327.25万元。完成县乡公路改造425公里,通畅工程430公里,通达工程178公里。完成农网改造14个村,修建35KV输变电工程1处,建设移动基站40个。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程35处,完成土地“三项整治”3000亩。 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完成了第二轮47个“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任务,争取扶贫资金1252.09万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62个,实现920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了7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 推广太阳能 400台。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扶贫劳务培训”、“新型农民培训‘111’工程”等富民工程,举办计算机、电脑文秘、家政保安、餐饮、机修等各类专业培训班520期,培训人数达3.8万次,输出农村劳动力14.7万人。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增长 12.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3.23亿元;集体企业增加值0.1亿元,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5.73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0.054亿元;其他经济类型1.42亿元。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1.13亿元,重工业39.4亿元。 全县发电量77.68亿千瓦小时,下降5.29%,其中县属4.1亿千瓦小时,增长2.8%;水泥8.4万吨,增长21.58%;金属锌56045吨,增长47.04%;锌选矿含锌量27117.3吨,增长2.98%;锑13552吨,下降5.7%;黄金4077.6千克,下降6.06%,其中县属1490.6千克,增长46.5%;工业硅6875吨,下降4.79%;人造板51892立方米,增长16.1%,机制纸2741吨,下降45.85%;大米7439吨,下降3.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19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分城乡看,城镇投资6.6亿元,增长31.96%;农村投资4.6亿元,增长42%。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67万元;第二产业投资4.6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2.0万元,增长48.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486万元,比上年增长52.36%。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1778万元,增长76.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072万元,增长21%。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分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0.33亿元,增长23.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62亿元,增长20.3%。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13.71亿元,增长20.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74亿元,增长 29.8%;其他行业零售额5010万元,增长1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2.4%,肉禽蛋类增长194%,服装类增长61.9%,日用品类增长164.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9.3%,通讯器材类增长10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1%,化妆品类增长12.0%,中西药品类增长33.6%。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县全年客货运周转量28711.2万吨公里,其中货运周转量23000.2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57106.1万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27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11万元,增长52.4%;电信业务总量9416万元,增长2.3%。全年交换机总容量6万门。固定电话年末用户70598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861户,农村电话用户5.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0968户,年末达到10.8万户。小灵通用户9000户,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8.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8.6部/百人。互联网上网户数7055户。 旅游事业较快发展。全年过境客流量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地接人数2370万人次,下降19.7%;门票收入142万元,增长4.0%;旅游行业收入610万元,增长3.9%;旅游总收入1462万元,增长4.1%。
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11亿元,增长4.1%;其中居民储蓄余额33.43亿元,同比增长17.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30亿元,下降7.9%。其中农村信用社年末贷款余额47512万元,比年初增加9663万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3.80亿元,增长7.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00.3亿元,增长7.5%。 全年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9176万元,比上年增长48.1%,保险业务支出4466万元,增长12%。
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拥有高中完中6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9所,小学15所(中心小学)。全县各级学校在校学生54359人,其中高中学生7724人,初中学生14814人,小学学生31821人。社会力量办学(含幼儿园)55所,其中民办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2183人。民办初中、高中、补习学校3所,在校人数2295人,民办培训机构3所,在校人数3051人,民办幼儿园45所,在园幼儿3893人。 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76人,其中高级职称251人,中级职称3056人,初级职称3180人。全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20万元。全年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其中科技推广4项,科研计划4项,其他4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42530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5%。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1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79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39人,注册护士428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28张。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1224例,报告死亡人数5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48.5人/10万,死亡率0.33%。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6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34人,年出生人口8437人,出生率为12.8‰;死亡人口4154人,死亡率为5.64‰;自然增长率为6.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9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比上年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3元,实际增长14.3%。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 62.9 %,城镇居民家庭为50.7%。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9303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为15095人,机关社保参保人数14208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4395人,增加3439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9695人,增加226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9176人,增加3087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1985人,增加1614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2.5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3.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2747.4万元,累积受益7.7万人次。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200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200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 100 %。四旁植树46.1万株。 环保工作扎实推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双下降”,削减二氧化硫826吨,排放量3120吨,削减化学需氧量(COD) 1224吨,排放量4231吨,完成了全年减排工作目标任务。重点企业污染减排进展顺利。沅陵县泰兴纸业和五强溪特种造纸厂所有8个制浆蒸球已全部拆除到位、实现减排COD近千吨;湖南金石矿业、湖南辰州矿业、沅陵长青化工公司、武陵山木业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SO2、COD和AS的排放量均大幅度的下降。着力消减生活污染源存量。对城区139家使用锅炉的单位进行了集中治理,拆除不符合要求的锅炉42台,改烧清洁能源81家,锅炉改造11家,新上治理设施的4家,我县削减生活型SO2400吨。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31起,同比下降45%;死亡15人,同比下降44%,直接经济损失91.92万元,同比下降44%;亿元GDP死亡率为0.22人/亿元,下降50%;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从业人员死亡率为1人/10万从业人员,下降8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8起,下降37%,死亡人数10人,同比下降52%,重伤2人,同比下降88%,直接经济损失16.2万元,同比下降1%。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市交界。 Yuanling Xian 431222 419600 县人民政府驻沅陵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沅陵县辖8个镇、13个乡、2个民族乡:沅陵镇、明溪口镇、麻溪铺镇、凉水井镇、官庄镇、五强溪镇、筲箕湾镇、七甲坪镇、太常乡、盘古乡、杜家坪乡、楠木铺乡、马底驿乡、北溶乡、深溪口乡、萧家桥乡、大合坪乡、火场土家族乡、陈家滩乡、清浪乡、借母溪乡、二酉苗族乡、荔溪乡。
今年清明,是早计划要回去看看的,给父亲扫墓,也要看看伯母一家,曾经热闹的大家庭,逐渐冷清,新的一辈都各奔他方,回家,不仅仅是为了探望,也是为了守候一份传统的情怀,不管身在何方,游子就像风筝,长长的线的那头,就是故乡。不禁想起了余光中那首著名的《乡愁》。只是光阴虚度,那风中飘落的窄窄的船票,没能让我迎来梦中的新娘。 父亲走了,母亲老了,妹妹远嫁他乡,在这孤寂的旅程里,想到那熟悉的老家,心底止不住的呼唤——故乡,我回来了!
由于常德到吉首的高速公路的启用,从长沙到沅陵如今交通十分便捷,三个半小时即到达了沅陵县城,当我抹去车窗上的水汽,看到高速公路穿过群山之间,依稀望见那条弯弯的盘山公路的时候,忽然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想起12岁那年夏天,父母带着我和妹妹去旅游,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漫长,恍若隔世。
春寒料峭,清明期间,雨一直在下,很冷。那天,和几个多年不见的同学叙旧,如今他们跟我一样,人近中年,在酒酣耳热之间,不禁油生感慨,在酒吧里,我们不停唱着老歌,同桌的你、老狼、乌溜溜的黑眼珠……那是一个无比青葱而充满理想的年代,而我们渐渐老去,归于平淡。只有彼此的话语,还诉说着从前,一直温暖到心里。其实,张楚早就为我们写好了一首歌:
没人知道我们去哪儿
你要寂寞就来参加
你还年轻 他们老了
你想表现自己吧
太阳照到你的肩上
露出你腼腆的脸庞
你还新鲜 他们熟了
你担扰你的童贞吧
青春含在你的眼睛
幸福写在我背上
尽管不能心花怒放
嘿 嘿 嘿 别沮丧
就当我们只是去送葬
但愿,青春和美好的记忆永恒。
扫墓挂清,要走过长长的泥泞道路,在墓区寻找亲人的名字,眼前的画面都变得犹如电影般有着半色调和颗粒。我拔去坟头上的杂草,把五颜六色的彩纸挂满竹枝——家乡称作“挂清”,鞭炮声和燃香的青烟中,在望见燃烧的冥纸的瞬间,时光的利剑,顿时穿透了我的心。下山的时候,看到母亲的白发在风中拂动,心一下变得潮湿,我想,没有什么比现在更值得珍惜了。
在家乡的每一天,我都没有停止脚步,带着相机到处转,这座熟悉而亲切的县城,如今经历着巨变,20年来,沿江古城早不复存在,奔腾的沅江因为下游的水电站成为了水库, 逐渐失去了活力,但山城人民却似乎过着沸腾的生活。现代化的脚步,踏碎了这里的古朴,吊脚楼消失了,城内遗留的一些老建筑破败不堪等待拆迁,商品房越来越离谱,居然炒到2000多一平米,还修建了高层建筑,美名曰提高沅陵品味……青石板路越来越少,马路越修越宽,“慢慢游”换成了2元起步价的的士汽车,以前纯朴的人们,被时尚的年轻人接替,满大街都是高档名牌,消费级别甚至超过深圳!我都不敢在县城商店买东西了。其实沅陵还顶着贫困县的帽子,每年接受国家和社会的支助。蜕变的古城,在现代和传统、矛盾和浮躁中踉跄前进,她的前程是鲜花绽放还是烟雨凄迷?她依然如此沉默。
所幸沅陵城还有着我童年时喜欢的小吃、古老的文化习俗依然保存。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每年的龙舟赛了,沅陵的龙舟赛有着非常独特的湘西特色,是沅陵盛事。小时候,我就经常和小伙伴在河边看五颜六色的龙舟激烈竞渡。沅陵的龙舟其实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了,是为祭巫活动,据说有五千年历史。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节目中,我才知道,2004年,沅陵被中国龙舟协会评为“中国龙舟之乡”。虽然很多在过去看来很普通的习俗,为了开发旅游而有了商业因素,但让更多的人认识古城沅陵,却又未尝不是好事。沅陵那些浓香得像陈年老酒的人文印记,沉淀着千年的悲喜,用心去体会发现,会让人感到这座千年古城饱含的深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走访了沅陵大山深处的溪谷和村庄,第一次见识到作为湖南省行政面积最大的县的沅陵,它的掩藏最深、最美丽而纯朴一面。在氤氲的山中居住的几天,犹如身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生活在山清水秀之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虽然没有什么活钱,但怡然自乐,仿佛与外界无关。这不正是我曾经想要的生活么?只是,我现在的勇气还不足以放开自己现在的所谓现代生活,只有期待某一天,大彻大悟,再次回到老家,找个好地方当个只求温饱的农夫,平淡的过一辈子吧。
告别家乡的那天,放晴了,我坐上去吉首的汽车,开始了新的旅程,从湘西到武当山,从岳阳到南京、扬州,半个月他乡的漂泊,让我时刻常常魂牵梦绕的,却是家乡沅陵。本以为回家乡,会近乡情怯,却不料一离开,顿觉路漫漫!所谓距离产生美,大概如此,更因为是远离嘈杂深入大山的那些记忆,那些朴实的人们的话语和笑脸,比纷乱的外面世界更让人怀念!
在路上,我常常思考,幸福是什么? 奔波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人们都想象着自己过上所谓的时尚前沿生活,在欲望和浮躁里挣扎, 以为辛苦就可以换来幸福,可近几年来,很多人和我一样,幸福指数却不断降低,当离不开高楼大厦、离不开看似富裕的城市生活时候,心理和身体健康都进入一种并不舒适却又难以名状的状态,想要逃离,却又难以挣脱,偶尔的旅行,换来的是下一次的挣扎,就这样循环着,美梦未醒,噩梦难消。幸福就像肥皂泡,越升越高,美丽而脆弱,逃不脱破裂的命运。
后来我渐渐明白,幸福其实就是简单,正如歌词中所唱:放下渴望收获的心,总不能忧心焦虑到天明。常言道,顺其自然,清心寡欲,方百病不生。如此一来,倒是有了道家的味道了,清净无为,细水长流。于是我想起了中华千古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上的一段对话:
黄帝问歧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但愿我的故乡,穿越万年的时光,永远保持她的美丽和纯朴,但愿家乡的人民,都能过好每一天!但愿我的亲人和朋友,都能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
故乡,依然路漫漫,我们,生生不息。
介绍 沅陵、
沅陵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在这一带繁衍;夏、商、周时,少数民族在此生息,史称“南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沅陵为黔中郡郡治。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县,迄今两千多年。秦汉以后,沅陵历为州、路、府、道、省府、行署、专署治所。 沅陵资源丰富。一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可供开发的景点有400多个,在全国颇负 沅陵县
盛名的主要有唐太宗李世民赦建的千年佛学院龙兴讲寺、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处大秦藏书洞、惊世之谜的黔中郡郡址和战国至汉代山型巨墓群、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西汉顷侯吴阳墓、元代知州黄澄存夫妇合葬墓(男尸保存完好)、囚禁张学良将军的凤凰山、明代辰州三塔、教派齐全建筑各异的宗教一条街、辛亥革命后全国三所新式学校之一的百年老校沅陵一中、借母溪原始次森林、电站大坝群、千岛湖风光等等。二是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有天然林国之称,盛产“辰杉”,是南方商品材的主要供应基地。全县有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桐油、晒烟、花生等。驰名中外的“碣滩茶”、“官庄毛尖”“辰杉”久享盛名,誉满神州;板栗年产量5000吨左右,占全省总产量的30%,素有“板栗之乡”美称;蜂蜜、桐油、松脂年产量均在万担以上。沅陵县是全国14个退耕还林示范试点县之一,同时又是湖南省四个林业基本建设重点县之一,至2003年底止,森林覆盖率达71.19%,活立木蓄积量为1506万立方米,年商品材采伐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除松、杉优势外,还有樟、梓、楠、稠、柏、银杏等百种珍稀树种,楠竹储量在500万根以上。沅陵有各种药材1968种,初具经营规模的有黄姜、白术、茯苓、玄湖、天麻、杜仲、黄柏、银杏、五倍子、山苍子等百余种。三是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沅水、酉水交汇,大小溪河90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300万千瓦,国家、省先后在此修建包括五强溪电站在内的大中型水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达40种,其中黄金、铅、锌、钨等有色金属储量居全省第—。百年老矿湘西金矿(现为辰州矿业)就在境内。 沅陵交通便利。千里沅水、319国道、G56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08年12月18日竣工通车的G56杭瑞(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常吉段穿越境内100多公里,并在县内开设官庄、马底驿、沅陵、筲箕湾(辰溪)4个出口。拟建中的张桂高速(张家界至桂林)亦将穿县境西南而过,并将经过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旁边,利于游人旅行。 沅陵经济落后。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沅陵长期服从国家重大建设,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加快沅陵的绍济发展,省委省政府、怀化市委市政府、沅陵县委县政府已形成共识,决定充分开发利用好沅陵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沅陵打造成湖南继张家界之后的第二张国际旅游品牌,使张家界、沅陵、凤凰、永顺、桃花源资源互补,连成一体,形成新的旅游经济环线。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综述
沅陵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沅水中游。与常德桃源、益阳安化、溆浦、辰溪、泸溪、古丈、永顺、张家界接壤。沅水由西南入境,向东注入洞庭湖,横贯县境中央, 沅陵县
将全县分成南、北两部分,沅水以北属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属雪峰山系。地势由南、北山岭向沅江倾斜,南部凸起,东西稍低,中间陷落,构成沿河谷地。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沅水以北属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属雪峰山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县。
雪峰山脉
自越城岭佛顶山以北为起点,向北经城步、黔阳、溆浦至安化等县,长200多公里。呈弧线状。山体主脊海拔在1000—1500米,最高峰二宝顶山海拔2021米。雪峰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成为湖南东西两半部自然呈现的天然分界线,也是资水与沅水的分水岭。 武陵山脉 武陵山脉属云贵高原云雾山分支的东延部分。呈北向东,分布于湘西北。海拔多在800—1200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多座,最高峰壶瓶山海拔2098.7米,山势高大,气势雄伟。其山脉北支分布于湘川鄂边界的有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龙山、东山峰、壶瓶山等,中支沿澧水干流之北有天星山、红星山、朝天关、张家界、白云山等,南支从贵州省境内延伸过来进入省内有腊尔山、羊峰山、天门山、大龙山、六台山等。上述三支山脉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 沅陵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沅水、酉水交汇,大小溪河90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300万千瓦,国家、省先后在此修建包括五强溪电站在内的大中型水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
沅 江
沅江又称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源自贵州省都匀的云雾山,北源重安江,源于贵州省麻江县平月间的大山,两源汇合后称清水江,至銮山入湖南省芷江县,东流至黔城与舞水汇合处称沅江,流经会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县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
酉 水
酉水是沅水支流中最大者,又名更始河、北河。其源头之水有二支(中源出自重庆酉阳县 沅陵县
酉源山犀水潭,北源出自湖北宣恩县之忠洞里,南源称秀山河,出于贵州松桃平溪),三源于重庆石堤汇合后始称酉水。酉水流经鄂、渝、黔、湘4省市县,贯穿我省龙山、保靖、永顺、古丈4县,至沅陵溪子口注入沅水,干流总长477公里,流域面积1.8530万平方米公里。石堤以上两岸高山峡峙,河宽10-50米,石堤至保靖拔茅54公里,河道渐宽,一般在100米左右。拔茅至凤滩107公里,系水库航道,可通航20-50吨船只;泗溪河口以下则终年水深在3米以上,水面宽,常年可能50-100吨船舶。酉水干流在湘西境内流程为146公里,在保靖境内流程为71公里。酉水支流颇多,较大者有16条,总长74.8公里,其中以花垣河为最,猛洞河流域因天下第一漂而 为旅游胜地。酉水为湘西物资流通、旅客往来的交通要道,沿河码头甚多,名镇比比皆是。
编辑本段资源情况
综述
沅陵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矿区和新开发的旅游区。境内矿藏已探明的有煤、硫铁矿、重晶石、铅、锌、金、铜、锑、锰、金刚石等,其中硫铁矿属大型矿床。沅陵县是全国重点黄金产区和十大水电基地之一。随着五强溪电站的竣工,该县形成了170平方公里的库区,有近千座岛屿。
山地资源
沅陵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的72.7%,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和禽畜的饲养,为该县发展林业、农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森林资源
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类型多样,40.8%的山地土壤由板页岩风化而成,自然肥力较高,酸碱度适中,含有机质较多,保水保肥力较强,海拔400-600 米的山地面积大,发展林业条件优越。树种繁多,有乔、灌、木质藤本植物111科, 310 属1004种森林植物种群,并拥有 沅陵县
一批有待开发的经济价值很高的特有树种。全县拥有松脂资源2000多吨/年,栓皮栎、芳香油类、木本野生药材等林副产品丰富。有各种野生动物100多种。
饲草、水面资源
全县有大面积可利用山地、农林隙地草场,理论载畜量可达41.7万个单位。 五强溪库区水面开发潜力巨大,全县可利用水面达上万公顷,水产品5000余吨。
水能资源
全县水能资源丰富,居湖南省第一,国家八五重点工程- -五强溪水电站修建在该县境内,使全县拥有五强溪、凤滩、高滩等3座大型水电站,
矿产资源
已探明金、钨、铜、锑、 铅锌、 硫铁等20余种。
旅游资源
沅陵旅游风景区位于湖南西北部,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交汇地,处沅水中游,面积210 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景区沟壑纵横,悬崖绝壁,峰俊石奇,直刺云天,形成多处罕见的峰林异景。五强溪电站的兴建,给崇山峻岭的大山区筑起了一座烟波浩瀚、仅次于洞庭湖的高峡平湖--五溪湖。五溪湖融湖光山色于一体,嵌以久负名胜的古刹、山寨、茶园等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旅游景观,尤以二酉山、凤凰山、河涨洲、壶头山、夸父山等更为瑰丽。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县,属武陵郡.以沅江及周边的高地(陵)命名(此说有争论)。 沅陵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境内已有先民渔猎、农耕、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属楚巫中地,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故城在县内太常乡窑头村。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沅陵县,属武陵郡。高后元年(前187年)封长沙王子吴阳为沅陵顷侯。新莽时改沅陵县为沅陆县。东汉时,县属荆州武陵郡。三国时,县随武陵郡,先属蜀,后属吴。齐置武陵都尉府于沅陵。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县改属沅州通宁郡。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宁郡为沅陵郡,治沅陵,县属沅州沅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辰州,治沅陵。大业二年(606年),复改辰州为沅陵郡,隶荆州。隋末沅陵郡为梁萧铣所据。 唐武德二年(619年),萧铣部将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为辰州,县属辰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10道,县属辰州,隶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为15道,县属辰州 沅陵县
,隶黔中道。天宝元年(742年),改辰州为卢溪郡,县属卢溪郡。乾元元年(758年)改卢溪郡为辰州,县属辰州。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马殷据湖南,受封楚王,县、州地随属马楚,历后唐、后晋、后汉无变。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南唐灭马楚,三年县地隶武平军节度使(治武陵),先后为刘言、王进逵、周行逢所据。宋乾德元年(963年),辰、锦、叙等州归顺,立辰州卢溪郡军事,治沅陵,隶荆湖北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五月,宋知辰州吕文兴降元,改辰州为辰州路,治沅陵,属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隶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吴王朱元璋遣徐达克辰州路,改辰州路为辰州府,治沅陵。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元行中书省,置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县属辰州府,隶湖广布政使司。宣德八年(1433年),封辽简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贵谲为沅陵王,传122年无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年)湖北分守道驻沅陵,历134年。清康熙三年(1664),分设湖南布政使司于长沙,县属辰州府,隶湖南布政使司.雍正八年(1730年),县属辰永靖道,十三年(1735年)改为辰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1736年),改称辰沅永靖兵备道,县仍属辰州府,隶辰沅永靖兵备道.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封建王朝结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沅陵县存辰州府,府仅辖沅陵县地。3年裁府恢复沅陵县,属辰沅道。10年废辰沅道,县直属湖南省。民国24年7月,设湘西绥靖处于沅陵。辖19县,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县属沅泸辰溆区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治沅陵。 民国25年,湘西绥靖处改为湘西绥靖公署。绥靖区增至25县,分置4个督察区,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26年,全省划分9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民国27年,县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署。民国29年,全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沅陵。民国31年,置省府湘西行署于沅陵,辖第八(驻永顺)、第九(驻沅陵)、第十{驻洪江)3个督察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湘西行署。 1949年9月8日,沅陵县人民政府成立,王振宗任书记,张子祥任县长。1950年1月1日,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在沅陵设置湘西行政公署,辖沅陵、会同、永顺3个专区,县属沅陵专区。1952年8月,撤销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辖3个专区,沅陵县改属芷江专区。12月,芷江专区迁驻黔阳县安江镇,改名黔阳专区,县属黔阳专区。1968年,黔阳专区改称黔阳地区,1981年,黔阳地区改称怀化地区行政公署,县属怀化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改属怀化市至今。 2000年,沅陵县辖7个镇、42个乡、3个民族乡:沅陵镇、沃溪镇、五强溪镇、明溪口镇、麻溪铺镇、凉水井镇、官庄镇、太常乡、白田乡、沙金滩乡、丑溪口乡、栗坡乡、舒溪口乡、乌宿乡、清水坪苗族乡、棋坪苗族乡、落鹤坪乡、高砌头乡、筲箕湾乡、用坪乡、池坪乡、坳坪乡、竹园乡、苦藤铺乡、郑家村乡、张家坪乡、张家滩乡、渭溪乡、荔枝溪乡、杜家坪乡、马底驿乡、楠木铺乡、长界乡、黄壤坪乡、北溶乡、深溪口乡、肖家桥乡、落坪乡、大合坪乡、七甲溪乡、火场土家族乡、军大坪乡、筒车坪乡、枫香坪乡、高坪乡、清浪乡、洞溪乡、陈家滩乡、七甲坪乡、蚕忙乡、楠木乡、柳林汊乡。总人口599680人,其中: 沅陵镇 58107 明溪口镇 11342 麻溪铺镇 15911 凉水井镇 14889 官庄镇 20558 五强溪镇 17899 沃溪镇 11978 柳林汉乡 9240 太常乡 11770 白田乡 13483 沙金滩乡 4837 丑溪口乡 9674 栗坡乡 6859 舒溪口乡 13855 乌宿乡 10095 清水坪苗族乡 7977 棋坪苗族乡 11631 落鹤坪乡 7240 高砌头乡 10154 筲箕湾乡 16826 用坪乡 9511 池坪乡 14075 坳坪乡 8770 竹园乡 7160 苦藤铺乡 9479 郑家村乡 8802 张家坪乡 17397 张家滩乡 10006 渭溪乡 9347 荔枝溪乡 10978 杜家坪乡 6994 楠木铺乡 14357 马底驿乡 14711 长界乡 5841 黄壤坪乡 7877 北溶乡 13418 深溪口乡 10286 肖家桥乡 11317 落坪乡 6526 大合坪乡 11229 七甲溪乡 6567 火场土家族乡 6230 军大坪乡 6513 筒车坪乡 6748 枫香坪乡 6011 陈家滩乡 9985 清浪乡 14043 桐溪乡 9285 高坪乡 11407 七甲坪乡 12390 蚕忙乡 11087 楠木乡 700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04年,全县原辖60个区乡镇,650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县域面积5852平方千米,是湖南省版图最大的县。4月,报经省民政厅批准,沅陵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部分乡镇实行区划调整,全县撤并18个乡镇,乡镇由52个精简到42个:将官庄、军大坪等18个乡镇撤并调整为8个乡镇(其中,蚕忙乡并于七甲坪镇)。 2004年底,沅陵县辖8个镇、31个乡、3个民族乡。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龙船
提起龙船,沅陵人就像喝了几碗烧洒,吞下几腿狗肉,头就热,口就痒,血就腾,浑身胀起一股股的“包谷子”劲。每年农历四月下旬,那些船迷们再也忍不住心头之痒,提起一面大铜锣到处游说,招兵买马。然后将一只只龙船从龙船亭抬出,刮了又刮,油了又油,那些油船用的猪板油和 沅陵县
韭菜顿时成了市场的俏贷。看那些船迷们油船的样子,恨不得龙船长出脚来,不划自走。四月二十八,各“龙”纷纷戏水,从此,本来就热闹的古城更加拥挤了,像一根筑多了肉的香肠。船迷们少不得要八个一群,十个一堆地品尝去年大赛之韵味,预测今年大赛这前景,往往争得面红耳赤。那些心宽体胖的胡子们更是以“无敌龙舟”之“引水”。一堆龙船经居然五杯浓茶还不能相陪到底,难怪外地人说:“沅陵人额外一条经”。在众多的龙船经中,“偷料”只怕是沅陵人额外多出来的一条经。其理由是买的料笨,偷的料灵,龙船要灵不要笨。因此,那些迷船的汉子平时就注意了存放好料的地方。每逢龙船时节,汉子们便半夜去偷料。好一群偷料汉子,几十米长的木料,三、四人一抬便去,高一脚,低一脚的不知哪来的劲!如若木料的主人能在他们脱离“危险区”时追上一程,骂上一通,那是偷料者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偷料者跑在前,失料者在后,那就意味着龙船在比赛时也会被别人追着跑,自然会羸。虽然刚偷来的料有时也会被别人偷走,但他们却喜欢这种热闹,不厌其烦地又到处去偷工。有时失料者告到官方,官方也最多说不得一句:“偷龙船料我有什么办法呢?”因此,偷料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所以,沅陵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龙船料要偷,十赛羸九头”。
关头
龙船做好后,都要举行下水仪式,人们称这种仪式叫“关头”。关头时,全船划手手执桡片按顺序站立在船厂的两旁,像等待出征的将士。旗手、锣鼓手骑在船缆之上,像战场上的元帅。还有数挂鞭炮、数筒黄烟助兴,掌墨师傅跪在船头,面朝江水,神情严肃,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拿雄鸡,一手提利斧,在众人一声吆喝下,一斧将鸡头剁掉,旋即将猪头、鱼、粽子抛入江中。此刻,鞭炮齐呜,黄烟弥漫,八位童男赤身摇动火把,围着龙船奔跑,当地人称之为“炮火“,说是驱赶邪恶,迎来光明。而后,划手们齐声呐喊,将船连边同旗手、锣鼓手一同举起,冲向江水。龙船在燃烧般的气氛中飞一样地划向江心,这便是沅陵龙船的”关头”。
清桡
五月初,各村的码头上都有聚集着一群扛着桡片的划手,任凭有了几十年船龄的胡子们调遣。胡子们老了,做农活着不起力,平日少人问津,自然有些寂寞。此时此刻,他们的身价提高百倍。他们在众人面前显示出惊人的眼力和天平般的公正,将划手们放在恰当的位置之上。 俗话说:“菜老茎多,人老话多”。胡子们摆事实出龙船权威的架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划手们应分成七个部分,即“头桡”、“引水”、“前羊角”、“鼓仓”、“后羊角”、“夹艄”、“艄公”。头桡必须有跪劲、腰劲,还要能坚“阳雀”(倒立)。“引水”分“头引”、“二引”、“三引”、这三对桡必须有十年以上的船龄。他们是全船划手的引导、楷模。“前羊角”位在撑缆的前木架前后,仅次于引水,力气要好,要有推劲,前拉后推,船才起势。划“夹艄”(艄公前的两对桡)者,最主要的任务是协助艄公掌好艄,其次才是划船,俗称二艄公。艄公就不用多说了,他是全船的核心,要是比赛时走了艄,就是在好的划手也一定会输。至于鼓仓者,比较而言就要次人一等。所以,被胡子们点作引水者则神气十足,被点作划前、后羊角者则不卑不亢,被点作划鼓仓者当然有点不高兴了。可是当它们看到还有许多小伙子未被点上,扛着桡片站在岸上时,也就心满意足了。龙船一次又一次地在胡子们眼里试划,每划一次,划手都有被重新调动位置或另外换人的可能。难怪在清桡阶段谁也不敢怠慢。否则,一旦被“清洗”出来,不仅自己的脸没地方放,就边亲朋戚友就会招人嘲弄。更可怕的是已经爱上他的姑娘脸上至少的半年开不起花。
赏红 抢红
龙船别乡“下海”,除了去彭家湾试水外,主要目的还是去城里“抢红”。每到大赛前夕,沅陵人大发慷慨之气,他们除了给龙船捐现款外,还要去商店买回红布(绸)、鞭炮、香烟。有钱的扯咽一匹匹整“红”(二十丈),各请书法高手在上面写上什么“帅”、“天”、“百战百胜”、“天上第一龙”等一类奉承话,悬挂在大江两岸,等着心中的龙船来抢红。穷的也要从牙缝里省出些钱,买回红布,丝成两条系在竹竿上,表示好事成双。再带上两挂鞭子,一条好香烟去江边凑凑热闹。他们把荣誉和希望都寄托在“红”上,象在赌场上下了赌注。如果心中的龙船赢了,自觉有一份功劳,少不得要在大街小巷多走动几回,等着别人说几声中听的话,倘若输了,只好少出头露面,怕的是让人嘲弄。五月初五到十一,沅水两岸成了彩色的世界,到处是“赏红”的人,到处是“抢红”的船。 赏红者看到自己的目标一出现在江面上,便挥篙摇红。龙船得到信号,飞一般地划向岸边,询问赏红的有何要求。老实的怕划手累了就直接将“红”送上,而弯子多的人则不那么简单。他们一定要抢红的给他来一次、两次、三次表演赛后,才点燃爆竹,连同他心里的激情一起炸开。划头的一手夺下红绸,包在头上,象戴起一顶皇冠,续而又去“抢”另一条红。直到将全船人的头上,桡片上,甚至整个船身都缠上了红,方才罢休。 赏红的得到龙船在众目之下给他单独表演,自然也是出人头地的事,虽说花了钱财,心里却十分舒服。
砸船
五月十二日至十四日,赤、橙、黄、绿、蓝、白各色龙船汇集在古城之下,大战几日,总有胜负。然而在众多划手和数百万名观众之中,很难找到心服口服的认输者。他们总会为自己输了的船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终点线有欺假!”“划上水吃亏些!”“不走艄试下家伙罗!”“船差!”有的输船者硬是咽不下那口气,一怒之下,打碎桡片、砸烂龙船,以示输船没输人,然后连夜偷料赶做新船,气势不凡地去找昨日对手报“仇”。于是有人说:沅陵人的可爱之处全在于此-------砸船!
傩戏
傩戏是沅陵县内最最的戏剧。 清康熙《辰州府志》即有傩戏演出的记载。乾隆年间,已演出《孟姜女》连台大本戏。县内保留的傩戏剧目有《孟姜女》、《七仙女》、《龙王女》、《鲍三娘》四大本和《蛮八郎卖猪》、《三妈土地》、《观花教子》等小本戏。演出时戴面具,一唱众和,锣鼓帮腔。曲调有姜女调、开山调、师娘调、梅香阁等,由于傩戏与酬神同时演出,艺人附于坛门。近几年来,七甲坪、蚕忙一带的傩戏老艺人恢复演出活动,促成了1998年全国巫傩戏研讨会在沅陵圆满召开。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综合
沅陵县是湖南省的资源大县,林业大县,也是水资源面积较大的县。全县总水面近1.67万公 顷,是水产业、畜牧养殖业的主战场,是农业的“半壁河山”。肉食水产加工、优质板栗、 木材及加工系列产品、红薯淀粉、系列名茶、麻辣系列产品、黄葛粉、黄葛饮料、中药材、 矿产品等十多种产业已成为全县的拳头产品,广销省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沅陵县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出了突出产品抓质量,名优项目上规格,产品流通重效益的基本决策,同时决不放松粮油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突出“四个加快”发展重点,顽强拼搏,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15.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4%,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3%,下降0.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2259元,增长14.9%。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791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4211人,增长3.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 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水电、矿产、医药保健、农林产品加工,电化学等五大支柱工业快速发展,规模工业由67家增加到71家,实现利税4.3亿元,增长13.1%。畜牧水产、茶叶、林木、板栗、中药材等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新上和改扩建2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完成林权发证651.3万亩,林业规费供养人员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全面推行涉农保险,水稻种植、能繁母猪和农民住房等各种农业保险力度加大,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得到提高。全县水稻保险实行统保,保面达41.9万亩,落实保费703万元,受灾的稻田面积已全部理赔到位,兑付理赔款达480万元;完成农户住房保险104586户,面达83.78%,农户缴纳保费418632元,兑付理赔款47万元;全县能繁母猪参保数量达19886头,共办理赔450余起,赔偿金额达35万元。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对生资公司等企业依法实行破产改制,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 城镇管理迈上新台阶。城市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和实施。清扫保洁率均达100%,完善了环卫设施,提升了环卫综合水平。彻底整治了荷花街等路街市容市貌;街道绿化完成春季植树216株,辰州街绿化带补植矮灌木5万余株。完成新建、改建管网投资42.7万元,惠及居民近5000人。开通了3路公交车(黄草尾至白田),公交增车12台,达到35台。
农业
农业平稳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5.0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1.36 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 0.02千公顷,减少 0.02 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62千公顷,增加0.8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0.02千公顷,减少0.03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3.20万吨,比上年增加9218吨,增产4.1%。其中水稻产量17.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豆类产量1.0万吨,增产2.0%。茶叶产量672吨,增产2.0%。全年肉类总产量3.5万吨,比上年减少1.6%。其中,猪肉产量2.49万吨,减少3.0%;禽蛋产量2241吨,增长2.0%。全年水产品产量8946吨,增长8.7%。全年完成工业原料林造林4.6万亩,超额完成0.81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21%;全年木材产量24.5万立方米,增长8.0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县完成了19处饮水安全工程,涉及15个乡镇,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4200人,工程项目总投资561.4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4.19万元,省、市、县配套和群众自筹327.25万元。完成县乡公路改造425公里,通畅工程430公里,通达工程178公里。完成农网改造14个村,修建35KV输变电工程1处,建设移动基站40个。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程35处,完成土地“三项整治”3000亩。 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完成了第二轮47个“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任务,争取扶贫资金1252.09万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62个,实现920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了7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 推广太阳能 400台。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扶贫劳务培训”、“新型农民培训‘111’工程”等富民工程,举办计算机、电脑文秘、家政保安、餐饮、机修等各类专业培训班520期,培训人数达3.8万次,输出农村劳动力14.7万人。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增长 12.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3.23亿元;集体企业增加值0.1亿元,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5.73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0.054亿元;其他经济类型1.42亿元。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1.13亿元,重工业39.4亿元。 全县发电量77.68亿千瓦小时,下降5.29%,其中县属4.1亿千瓦小时,增长2.8%;水泥8.4万吨,增长21.58%;金属锌56045吨,增长47.04%;锌选矿含锌量27117.3吨,增长2.98%;锑13552吨,下降5.7%;黄金4077.6千克,下降6.06%,其中县属1490.6千克,增长46.5%;工业硅6875吨,下降4.79%;人造板51892立方米,增长16.1%,机制纸2741吨,下降45.85%;大米7439吨,下降3.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19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分城乡看,城镇投资6.6亿元,增长31.96%;农村投资4.6亿元,增长42%。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67万元;第二产业投资4.6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2.0万元,增长48.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486万元,比上年增长52.36%。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21778万元,增长76.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072万元,增长21%。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分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0.33亿元,增长23.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62亿元,增长20.3%。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13.71亿元,增长20.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74亿元,增长 29.8%;其他行业零售额5010万元,增长1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2.4%,肉禽蛋类增长194%,服装类增长61.9%,日用品类增长164.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9.3%,通讯器材类增长10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1%,化妆品类增长12.0%,中西药品类增长33.6%。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县全年客货运周转量28711.2万吨公里,其中货运周转量23000.2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57106.1万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27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11万元,增长52.4%;电信业务总量9416万元,增长2.3%。全年交换机总容量6万门。固定电话年末用户70598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861户,农村电话用户5.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0968户,年末达到10.8万户。小灵通用户9000户,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8.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8.6部/百人。互联网上网户数7055户。 旅游事业较快发展。全年过境客流量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地接人数2370万人次,下降19.7%;门票收入142万元,增长4.0%;旅游行业收入610万元,增长3.9%;旅游总收入1462万元,增长4.1%。
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11亿元,增长4.1%;其中居民储蓄余额33.43亿元,同比增长17.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30亿元,下降7.9%。其中农村信用社年末贷款余额47512万元,比年初增加9663万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3.80亿元,增长7.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00.3亿元,增长7.5%。 全年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9176万元,比上年增长48.1%,保险业务支出4466万元,增长12%。
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拥有高中完中6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9所,小学15所(中心小学)。全县各级学校在校学生54359人,其中高中学生7724人,初中学生14814人,小学学生31821人。社会力量办学(含幼儿园)55所,其中民办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2183人。民办初中、高中、补习学校3所,在校人数2295人,民办培训机构3所,在校人数3051人,民办幼儿园45所,在园幼儿3893人。 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76人,其中高级职称251人,中级职称3056人,初级职称3180人。全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20万元。全年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其中科技推广4项,科研计划4项,其他4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42530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5%。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61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79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39人,注册护士428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28张。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1224例,报告死亡人数5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48.5人/10万,死亡率0.33%。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6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34人,年出生人口8437人,出生率为12.8‰;死亡人口4154人,死亡率为5.64‰;自然增长率为6.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9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比上年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3元,实际增长14.3%。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 62.9 %,城镇居民家庭为50.7%。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9303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为15095人,机关社保参保人数14208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4395人,增加3439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9695人,增加226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9176人,增加3087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1985人,增加1614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2.5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3.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2747.4万元,累积受益7.7万人次。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200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200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 100 %。四旁植树46.1万株。 环保工作扎实推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双下降”,削减二氧化硫826吨,排放量3120吨,削减化学需氧量(COD) 1224吨,排放量4231吨,完成了全年减排工作目标任务。重点企业污染减排进展顺利。沅陵县泰兴纸业和五强溪特种造纸厂所有8个制浆蒸球已全部拆除到位、实现减排COD近千吨;湖南金石矿业、湖南辰州矿业、沅陵长青化工公司、武陵山木业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SO2、COD和AS的排放量均大幅度的下降。着力消减生活污染源存量。对城区139家使用锅炉的单位进行了集中治理,拆除不符合要求的锅炉42台,改烧清洁能源81家,锅炉改造11家,新上治理设施的4家,我县削减生活型SO2400吨。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31起,同比下降45%;死亡15人,同比下降44%,直接经济损失91.92万元,同比下降44%;亿元GDP死亡率为0.22人/亿元,下降50%;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从业人员死亡率为1人/10万从业人员,下降80%;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8起,下降37%,死亡人数10人,同比下降52%,重伤2人,同比下降88%,直接经济损失16.2万元,同比下降1%。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市交界。 Yuanling Xian 431222 419600 县人民政府驻沅陵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沅陵县辖8个镇、13个乡、2个民族乡:沅陵镇、明溪口镇、麻溪铺镇、凉水井镇、官庄镇、五强溪镇、筲箕湾镇、七甲坪镇、太常乡、盘古乡、杜家坪乡、楠木铺乡、马底驿乡、北溶乡、深溪口乡、萧家桥乡、大合坪乡、火场土家族乡、陈家滩乡、清浪乡、借母溪乡、二酉苗族乡、荔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