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卿家不恼》
文/东东枪
我曾因老美剧《Get Smart》里的86号特工麦克斯韦•精明而抒情说“只有一根筋才值得热爱”。后来就发现,这话其实还可以用在很多人身上,比如最近刚刚得了艾美奖的那小伙子所扮演的Sheldon Cooper博士。
这类人物固然是美国电影电视剧里常见的类型。一本美国人写的编剧教材里就在喜剧这一章节明白无误地写着“喜剧人物的显著特征就是盲目执迷。”没隔几段就又说“几乎任何执迷不悟都可以成为喜剧。”仿佛生怕读者错过这一重要信息。
佛法上说,“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无论是对外物还是对自我,凡有此种执迷,都是该消灭才可得自由智慧的。可是,偏偏又正是这些执迷者的痛苦,为我们外人所见,就成了滑稽,就作了笑话。
冯梦龙所编的《笑府》中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
一家父子僮仆专说大话,每每以朝廷名色自呼。一日,友人来望,其父出外,遇其长子,曰:“父王驾出了。”问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后花园饮宴。”友见说话僭分,含怒而去。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父曰:“是谁说的?”仆在后云:“这是太子与庶子说的。”其友愈恼,扭仆便打。其父忙劝曰:“卿家不恼。看寡人面上。”
游戏主人的《笑林广记》里也有一则痴人笑话,与此类似——
一痴人闻盗入门,急写“各有内外”四字,贴于堂上。闻盗已登堂,又写“此路不通”四字,贴于内室。闻盗复至,乃逃入厕中。盗踪迹及之,乃掩厕门咳嗽曰:“有人在此。”
执迷而近痴,由痴而近愚,因愚而生谑。自古至今都有无数这样的痴人在这样的段子中登场,他们的执著化作成百上千年后的嘲讽和哄笑。当然,有的人是痴而近乎愚,也有的是愚而近乎痴,只不过是先痴还是先愚,是更近痴还是更近愚,有时还真是难以明辨。最现成的分辨法可能是看他们所执迷的东西究是何物,倘若坚守的是真理、是正义、是理想、是爱情,也会被算作正面人物的杰出事迹,比如王羲之吃了一嘴墨汁,比如陈景润撞电线杆子,甚至比如何勇在歌里唱“姑娘姑娘,漂亮漂亮,你钻进了汽车,你住进了洋房,你抱着娃娃,我还把你想”。
“你抱着娃娃我还把你想”固然是痴情动人,但我却常想为那些坚守于各类并不崇高的鸡毛蒜皮,也并没人赞扬歌颂过的一根筋们打抱不平。
比如麦兜。就是那个一遍遍向食肆老板执著发问,似乎这样一直问下去就真的可以有他所盼望的鱼丸、粗面上桌的笨蛋。鱼丸粗面有什么崇高呢?但我却总是在看到这一段时眼眶发湿。厦门鼓浪屿上有一家制卖鱼丸的老店,店主有心,在菜单上加了一道名叫“麦兜鱼丸粗面”的吃食,我前一段时间路过,进店点了一份。吃的时候想,麦兜没有白问,鱼丸粗面的配搭果然有了。麦兜如果知道,一定很高兴。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样的痴与愚。但幸好,还是有的。
《古今谭概》一书中说,唐朝时有一人名叫李文礼,在扬州做官。某日,一名下吏从京城回来,给扬州长史捎来一封家信,说是其姐亡故。李文礼只听说是姐姐亡故,顿时号啕大哭。小吏懵了,只好等他哭完,再说:“大人,是长史的姐姐……”这位李大人听罢沉思片刻,乃徐徐开言道:“难怪我刚才也觉得有点儿不对劲!我哪有姐姐啊……”
那书中,在这段事迹之后,有一则批语。批语中说:“无姊且哭,况有姊乎?李公定多情者!”——能看出这痴愚背后的“多情”来的,才算是古今世间这无数痴人的知音吧?“我执”的源头,不是“我爱”、“我信”,又是什么呢?
美国人安波罗斯•比尔斯所著的《魔鬼辞典》一书中,对于“愚人”(fool)这个词条的解释里有这样的话——“从创世的黎明至今日,他一直在施展他的威力。鸿蒙初开之晨,他在蛮荒的山顶上歌唱。世界鼎盛的正午,他带领万物阔步向前。是他用老祖母一般的手指温柔地抚摸文明的夕阳,在昏黄的日光之下为人类准备牛奶与道德的晚餐,然后他揭开坟墓的被褥让人类安息。当我们在永恒的遗忘之乡长眠之后,他将会挑灯夜战,写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这是我见过的对于愚人最辉煌的赞颂。虽然是出自美国人笔下,但我相信,那移山的愚公、填海的精卫、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孔二爷,以及麦兜麦唛,都在他的褒扬之列。
而老舍也曾说过——“世上最伟大的人,最有理想的人,也许正是最愚而可笑的人。吉珂德先生即一好例。幽默的写家会同情于一个满街追帽子的大胖子,也同情——因为他明白——那攻打风磨的愚人的真诚与伟大。”
老舍先生说的真好。一切执迷者都自有其可爱之处,有人以一生追问鱼丸粗面,有人四处高喊“你抱着娃娃我还把你想”, 但那真诚与伟大并无不同。其行动举止固然常现痴愚之态,却是天性所至情难自禁。所以,无论是那满身铠甲的堂吉诃德,还是满街追帽子的大胖子,诸位倘若遇见了——卿家不恼。看寡人面上。
文/东东枪
我曾因老美剧《Get Smart》里的86号特工麦克斯韦•精明而抒情说“只有一根筋才值得热爱”。后来就发现,这话其实还可以用在很多人身上,比如最近刚刚得了艾美奖的那小伙子所扮演的Sheldon Cooper博士。
这类人物固然是美国电影电视剧里常见的类型。一本美国人写的编剧教材里就在喜剧这一章节明白无误地写着“喜剧人物的显著特征就是盲目执迷。”没隔几段就又说“几乎任何执迷不悟都可以成为喜剧。”仿佛生怕读者错过这一重要信息。
佛法上说,“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无论是对外物还是对自我,凡有此种执迷,都是该消灭才可得自由智慧的。可是,偏偏又正是这些执迷者的痛苦,为我们外人所见,就成了滑稽,就作了笑话。
冯梦龙所编的《笑府》中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
一家父子僮仆专说大话,每每以朝廷名色自呼。一日,友人来望,其父出外,遇其长子,曰:“父王驾出了。”问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后花园饮宴。”友见说话僭分,含怒而去。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父曰:“是谁说的?”仆在后云:“这是太子与庶子说的。”其友愈恼,扭仆便打。其父忙劝曰:“卿家不恼。看寡人面上。”
游戏主人的《笑林广记》里也有一则痴人笑话,与此类似——
一痴人闻盗入门,急写“各有内外”四字,贴于堂上。闻盗已登堂,又写“此路不通”四字,贴于内室。闻盗复至,乃逃入厕中。盗踪迹及之,乃掩厕门咳嗽曰:“有人在此。”
执迷而近痴,由痴而近愚,因愚而生谑。自古至今都有无数这样的痴人在这样的段子中登场,他们的执著化作成百上千年后的嘲讽和哄笑。当然,有的人是痴而近乎愚,也有的是愚而近乎痴,只不过是先痴还是先愚,是更近痴还是更近愚,有时还真是难以明辨。最现成的分辨法可能是看他们所执迷的东西究是何物,倘若坚守的是真理、是正义、是理想、是爱情,也会被算作正面人物的杰出事迹,比如王羲之吃了一嘴墨汁,比如陈景润撞电线杆子,甚至比如何勇在歌里唱“姑娘姑娘,漂亮漂亮,你钻进了汽车,你住进了洋房,你抱着娃娃,我还把你想”。
“你抱着娃娃我还把你想”固然是痴情动人,但我却常想为那些坚守于各类并不崇高的鸡毛蒜皮,也并没人赞扬歌颂过的一根筋们打抱不平。
比如麦兜。就是那个一遍遍向食肆老板执著发问,似乎这样一直问下去就真的可以有他所盼望的鱼丸、粗面上桌的笨蛋。鱼丸粗面有什么崇高呢?但我却总是在看到这一段时眼眶发湿。厦门鼓浪屿上有一家制卖鱼丸的老店,店主有心,在菜单上加了一道名叫“麦兜鱼丸粗面”的吃食,我前一段时间路过,进店点了一份。吃的时候想,麦兜没有白问,鱼丸粗面的配搭果然有了。麦兜如果知道,一定很高兴。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样的痴与愚。但幸好,还是有的。
《古今谭概》一书中说,唐朝时有一人名叫李文礼,在扬州做官。某日,一名下吏从京城回来,给扬州长史捎来一封家信,说是其姐亡故。李文礼只听说是姐姐亡故,顿时号啕大哭。小吏懵了,只好等他哭完,再说:“大人,是长史的姐姐……”这位李大人听罢沉思片刻,乃徐徐开言道:“难怪我刚才也觉得有点儿不对劲!我哪有姐姐啊……”
那书中,在这段事迹之后,有一则批语。批语中说:“无姊且哭,况有姊乎?李公定多情者!”——能看出这痴愚背后的“多情”来的,才算是古今世间这无数痴人的知音吧?“我执”的源头,不是“我爱”、“我信”,又是什么呢?
美国人安波罗斯•比尔斯所著的《魔鬼辞典》一书中,对于“愚人”(fool)这个词条的解释里有这样的话——“从创世的黎明至今日,他一直在施展他的威力。鸿蒙初开之晨,他在蛮荒的山顶上歌唱。世界鼎盛的正午,他带领万物阔步向前。是他用老祖母一般的手指温柔地抚摸文明的夕阳,在昏黄的日光之下为人类准备牛奶与道德的晚餐,然后他揭开坟墓的被褥让人类安息。当我们在永恒的遗忘之乡长眠之后,他将会挑灯夜战,写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这是我见过的对于愚人最辉煌的赞颂。虽然是出自美国人笔下,但我相信,那移山的愚公、填海的精卫、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孔二爷,以及麦兜麦唛,都在他的褒扬之列。
而老舍也曾说过——“世上最伟大的人,最有理想的人,也许正是最愚而可笑的人。吉珂德先生即一好例。幽默的写家会同情于一个满街追帽子的大胖子,也同情——因为他明白——那攻打风磨的愚人的真诚与伟大。”
老舍先生说的真好。一切执迷者都自有其可爱之处,有人以一生追问鱼丸粗面,有人四处高喊“你抱着娃娃我还把你想”, 但那真诚与伟大并无不同。其行动举止固然常现痴愚之态,却是天性所至情难自禁。所以,无论是那满身铠甲的堂吉诃德,还是满街追帽子的大胖子,诸位倘若遇见了——卿家不恼。看寡人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