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祖外传
2002年时我在家上了两个月休闲班,早上八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中午休息两个半小时。基本上无事可干,我在家中书柜里翻出以前看过的我祖祖的自传,在学校电脑上录入后打印出来,趁我弟结婚之机,为族中每个家庭发了一本,让他们很是感动,我也自认为总算为家族做了件好事,祖祖自传有大半个32开笔记本那么多,很多字、地名、人名我不认识,于是我前去采访了我祖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姑婆,她很高兴地帮我解答了一些问题,但说起我祖祖年轻时的经历,就无人知晓。
基本上,我祖祖是个很体面的人。他五官严肃端正、剃着光头,在各种照片上不苛言笑。身裁应该不太高,但从照片看来很是高大威风,象个将军。我姑婆和我姑姑告诉我他一顿要吃半钵肉,具体是什么肉?我想不外是红烧肉、回锅肉之类,油很多很香。我姑婆是个灵巧的人,回锅肉炒得不错,没嫁人前都和我祖祖住在一起。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恍我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这是我祖祖自传开头的一句,他当时用的本子是单位发给他的一个奖品,上书奖给医院先进工作者任明德同志几个毛笔字,封面灰色,上印毛主席头像,包边是红色塑料皮,缝间有红色细丝绦,在1963年应该比较高档。祖祖表示这是党给他的奖励,他一直不知用来做什么好,考虑再三还是写自传,将自己的生平写下来给后人阅读,并教给后世做人的道理。
为了方便后面的叙述,我决定给我祖祖写段个人简历。我祖祖生于1902年左右(因为他的自传不在手边,所以姑且这样认为),其父是地主,后来纠集一帮人,拉兄弟做起了匪头,1912年左右被枪毙,剩下我祖祖的妈妈、我祖祖、他妹妹三人,由于我祖祖的父亲脾气不好,得罪人太多,所以孤儿寡母日子很难过,受尽欺凌长大,小时帮人放牛,16岁当了道士,博闻强记,很快成为当地道士中的中流砥柱人物,21岁时突然对道士的工作感到厌倦,身在其中而明白迷信都是骗人的鬼事,并且想要真正有一技之长傍身。当时有个医生,派头很大,往往出一次诊要派滑杆接不说,出诊费还很多。再加上我祖祖的母亲因为长年心情郁闷, 习惯抽鸦片,患严重的风湿,每夜要用中药泡脚及腿才能行走(她是地主小姐,应该是小脚),我祖祖希望有办法可以减免她的痛苦。总之,原因颇多,于是我祖祖弃道从医,由于努力竟然越做名气越大,解放以后就调到遵义县医院去做医师去了,然后一直为党兢兢业业工作,据我姑婆说他当时是名气很大的医师,受病人景仰,有很多治病传奇,政府给的待遇不错(1963年他有那么多肉吃),他一直说政府给的工资太多了,他用不完。当然我祖祖是很相信党的人,因为他成长在非常动乱的年代,受够了战乱、土匪、封建礼教的欺凌,所以他非常享受五十年代的和平景象,而且三年自然灾难时他并没有饿饭,只是少吃点肉。所以他放心的将一生托付给了党,又因为他在内战时帮助过解放军,那解放军还给他写了条子证明他帮助过他,所以无论划地主、右派什么都对我祖祖没有大的影响和冲击,而文化大革命时他已经去世了。活过,医过,吃过肉,所以他算是有后福的人。
如你所知,大部分有文化的人都愿意为自己的一生写个自传,因为大部分的人生都比较波澜起伏,只是幅度问题。个别人还因为写自传而出了名,比如胡兰成,另外他写的一本《禅是一枝花》也附带着在大陆出版了。评价已故老年人的性生活,的确大不敬,但胡兰成的出名和他的性生活还是有很大关系。
县医院是我姑婆、我父亲、我姑姑常驻的地方,我父亲五岁后到那里上学,随我祖祖长大成人。我高考体检,居然有位女老医师认出我,问我是否我父亲的女儿,因我长得和父亲很象,而据她说她看着我父亲长大。我父亲是我祖祖最疼爱的孙儿,也是长孙,五岁后由我祖祖从乡下带到县医院,也吃上了糟辣椒炒的回锅肉,上学成绩十分了得。
想到我家族里的直系男性血亲都已先后离我而去:我祖祖、我父亲、我祖父,而随着我年纪越来越大,能够疼爱我的人将越来越少,时常感到心酸。
我虽与祖祖从未谋面,但心内一直很敬仰他,以前回乡下祖父家,洗脸架上挂着我祖祖威严的遗像,淡眉大眼,目光锐利,高鼻梁,光头,中山装。他的相貌和神情在老人中是比较少见的,威风凛凛、浩然正气,如果他救解放军时扔下家里人去参军,也许会有另一番成就了。
不过据说我祖祖有点重男轻女,当然他对自己的母亲是非常孝敬的,每晚要为她烧水洗脚、按摩,对她的话也很听从,是出名的孝子。不过对自己的老婆就不怎么样,据说会打他的夫人,理由是她对自己的母亲不好。我的女祖祖终年哭泣,后来眼睛瞎了,于是我姑婆每日服侍她,为她端屎尿。
我祖祖对我姑婆是很好的,几乎没有打过她,她是幺女,乖巧勤快,长得也不错。在这里我简短的介绍一下我姑婆。关于我祖祖和我父亲的故事大部分是从她那里得知的,她出生在1937年,行四,除了裁缝外没有很特殊的本领,心灵手巧,个性固执,因为一辈子只嫁了一个男人,所以不太理解因为命运不济而再婚的男女,由于饿饭年间及文化大革命等时期吃了些苦头,所以对金钱看得很重,很节约,抠有些出名。
谈起吝啬,又是一道家族奇观,我祖祖为人慷慨,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帮助治不起病的穷人,我父亲对钱没有太多概念,参加工作后工资很低,但是却拿出部分来供我四叔上中专,而且一向好吃和喜欢请客,和吝啬也没有关系,所以吝啬不是我家的祖传。但我爷爷、我二爷爷、我大姑婆、我姑婆四兄妹却都比较吝啬,对金钱、物质等看得很重,家族中年轻一辈的媳妇凑在一起,免不得要说一些他们四人的笑话。关于他们的吝啬笑话我可以另写一篇。
我小时候经常在我姑婆家里玩,她对我极好,给我做了一些乡下少有的花裙子,我大约在她家也吃过不少好吃的东西。她对我的深远影响是经常说做人没有意思,死了算了。我小时候,三岁时,她应该已经四十多了,却经常哀叹生不如死,可能只是个习惯吧。我姑公对她一向言听计从,年轻时也一表人才,并且是个技术高超的司机,一辈子没辗死人,工资稳定。但她孩子太多,一女四男,除女儿外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整天打打闹闹,长大后为他们结婚的事又操碎了心,好容易都结完婚,一个个孙子孙女就来了,虽然都很活泼可爱,但儿子们又说她偏心,个个都认为自己亏了,她又操碎了心。不管她怎么哀叹,她现在仍然生活得还算健康,经常打打小麻将,也不缺钱,逃离了儿子们去昆明和我姑姑住在一起,在我看来她的人生还算比较幸福。据我现在的观察,她只是每当有烦恼的事时就习惯性哀叹活着没意思,但她的哀叹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在很小的年纪就背上了思想包袱,替她思考活着为什么这个巨大的问题。 数字化我祖祖的生活,活了六十三岁,结了一次婚,生了二男二女,留下了十多个子孙,医好病人无数,吃红烧肉大约两百碗,回锅肉两百碗,受党表彰二十次以上(每年他都是先进工作者)。
我祖祖的一生是有价值的一生,我祖祖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基本上,我祖祖是个很体面的人。他五官严肃端正、剃着光头,在各种照片上不苛言笑。身裁应该不太高,但从照片看来很是高大威风,象个将军。我姑婆和我姑姑告诉我他一顿要吃半钵肉,具体是什么肉?我想不外是红烧肉、回锅肉之类,油很多很香。我姑婆是个灵巧的人,回锅肉炒得不错,没嫁人前都和我祖祖住在一起。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恍我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这是我祖祖自传开头的一句,他当时用的本子是单位发给他的一个奖品,上书奖给医院先进工作者任明德同志几个毛笔字,封面灰色,上印毛主席头像,包边是红色塑料皮,缝间有红色细丝绦,在1963年应该比较高档。祖祖表示这是党给他的奖励,他一直不知用来做什么好,考虑再三还是写自传,将自己的生平写下来给后人阅读,并教给后世做人的道理。
为了方便后面的叙述,我决定给我祖祖写段个人简历。我祖祖生于1902年左右(因为他的自传不在手边,所以姑且这样认为),其父是地主,后来纠集一帮人,拉兄弟做起了匪头,1912年左右被枪毙,剩下我祖祖的妈妈、我祖祖、他妹妹三人,由于我祖祖的父亲脾气不好,得罪人太多,所以孤儿寡母日子很难过,受尽欺凌长大,小时帮人放牛,16岁当了道士,博闻强记,很快成为当地道士中的中流砥柱人物,21岁时突然对道士的工作感到厌倦,身在其中而明白迷信都是骗人的鬼事,并且想要真正有一技之长傍身。当时有个医生,派头很大,往往出一次诊要派滑杆接不说,出诊费还很多。再加上我祖祖的母亲因为长年心情郁闷, 习惯抽鸦片,患严重的风湿,每夜要用中药泡脚及腿才能行走(她是地主小姐,应该是小脚),我祖祖希望有办法可以减免她的痛苦。总之,原因颇多,于是我祖祖弃道从医,由于努力竟然越做名气越大,解放以后就调到遵义县医院去做医师去了,然后一直为党兢兢业业工作,据我姑婆说他当时是名气很大的医师,受病人景仰,有很多治病传奇,政府给的待遇不错(1963年他有那么多肉吃),他一直说政府给的工资太多了,他用不完。当然我祖祖是很相信党的人,因为他成长在非常动乱的年代,受够了战乱、土匪、封建礼教的欺凌,所以他非常享受五十年代的和平景象,而且三年自然灾难时他并没有饿饭,只是少吃点肉。所以他放心的将一生托付给了党,又因为他在内战时帮助过解放军,那解放军还给他写了条子证明他帮助过他,所以无论划地主、右派什么都对我祖祖没有大的影响和冲击,而文化大革命时他已经去世了。活过,医过,吃过肉,所以他算是有后福的人。
如你所知,大部分有文化的人都愿意为自己的一生写个自传,因为大部分的人生都比较波澜起伏,只是幅度问题。个别人还因为写自传而出了名,比如胡兰成,另外他写的一本《禅是一枝花》也附带着在大陆出版了。评价已故老年人的性生活,的确大不敬,但胡兰成的出名和他的性生活还是有很大关系。
县医院是我姑婆、我父亲、我姑姑常驻的地方,我父亲五岁后到那里上学,随我祖祖长大成人。我高考体检,居然有位女老医师认出我,问我是否我父亲的女儿,因我长得和父亲很象,而据她说她看着我父亲长大。我父亲是我祖祖最疼爱的孙儿,也是长孙,五岁后由我祖祖从乡下带到县医院,也吃上了糟辣椒炒的回锅肉,上学成绩十分了得。
想到我家族里的直系男性血亲都已先后离我而去:我祖祖、我父亲、我祖父,而随着我年纪越来越大,能够疼爱我的人将越来越少,时常感到心酸。
我虽与祖祖从未谋面,但心内一直很敬仰他,以前回乡下祖父家,洗脸架上挂着我祖祖威严的遗像,淡眉大眼,目光锐利,高鼻梁,光头,中山装。他的相貌和神情在老人中是比较少见的,威风凛凛、浩然正气,如果他救解放军时扔下家里人去参军,也许会有另一番成就了。
不过据说我祖祖有点重男轻女,当然他对自己的母亲是非常孝敬的,每晚要为她烧水洗脚、按摩,对她的话也很听从,是出名的孝子。不过对自己的老婆就不怎么样,据说会打他的夫人,理由是她对自己的母亲不好。我的女祖祖终年哭泣,后来眼睛瞎了,于是我姑婆每日服侍她,为她端屎尿。
我祖祖对我姑婆是很好的,几乎没有打过她,她是幺女,乖巧勤快,长得也不错。在这里我简短的介绍一下我姑婆。关于我祖祖和我父亲的故事大部分是从她那里得知的,她出生在1937年,行四,除了裁缝外没有很特殊的本领,心灵手巧,个性固执,因为一辈子只嫁了一个男人,所以不太理解因为命运不济而再婚的男女,由于饿饭年间及文化大革命等时期吃了些苦头,所以对金钱看得很重,很节约,抠有些出名。
谈起吝啬,又是一道家族奇观,我祖祖为人慷慨,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帮助治不起病的穷人,我父亲对钱没有太多概念,参加工作后工资很低,但是却拿出部分来供我四叔上中专,而且一向好吃和喜欢请客,和吝啬也没有关系,所以吝啬不是我家的祖传。但我爷爷、我二爷爷、我大姑婆、我姑婆四兄妹却都比较吝啬,对金钱、物质等看得很重,家族中年轻一辈的媳妇凑在一起,免不得要说一些他们四人的笑话。关于他们的吝啬笑话我可以另写一篇。
我小时候经常在我姑婆家里玩,她对我极好,给我做了一些乡下少有的花裙子,我大约在她家也吃过不少好吃的东西。她对我的深远影响是经常说做人没有意思,死了算了。我小时候,三岁时,她应该已经四十多了,却经常哀叹生不如死,可能只是个习惯吧。我姑公对她一向言听计从,年轻时也一表人才,并且是个技术高超的司机,一辈子没辗死人,工资稳定。但她孩子太多,一女四男,除女儿外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整天打打闹闹,长大后为他们结婚的事又操碎了心,好容易都结完婚,一个个孙子孙女就来了,虽然都很活泼可爱,但儿子们又说她偏心,个个都认为自己亏了,她又操碎了心。不管她怎么哀叹,她现在仍然生活得还算健康,经常打打小麻将,也不缺钱,逃离了儿子们去昆明和我姑姑住在一起,在我看来她的人生还算比较幸福。据我现在的观察,她只是每当有烦恼的事时就习惯性哀叹活着没意思,但她的哀叹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在很小的年纪就背上了思想包袱,替她思考活着为什么这个巨大的问题。 数字化我祖祖的生活,活了六十三岁,结了一次婚,生了二男二女,留下了十多个子孙,医好病人无数,吃红烧肉大约两百碗,回锅肉两百碗,受党表彰二十次以上(每年他都是先进工作者)。
我祖祖的一生是有价值的一生,我祖祖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