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记(五)——丽江~成都
飞机降落在成都机场的时候,天已是微微的暗。可想到这时候在丽江还是亮敞敞的,就会感叹,我们可爱的祖国果然称得上幅员辽阔,只是一个半小时的飞机,便是两个全然不同的天下。
提行李,出门等出租,Check in 酒店,洗澡,睡觉。几乎是在惯性里一气呵成,唯一不爽的是,等行李和等车的时候花了点时间。我早说过的,我极其,非常,格外,特别的,讨!厌!等!
好在第二天的晴空万里一扫我前日的不爽。我给自己定的行程极为轻松。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后慢悠悠的到酒店附近吃了中饭,是一家隐在高楼大厦间的小吃铺,我点了一碗小份的酸辣粉,4块钱,不贵,却美味得令我大快朵颐。然后又去书报亭买了份地图,打算看哪块顺眼就去哪里。
第一站去的是杜甫草堂。
这个地方是在给“堂哥”打了个电话,听过他的推荐后,立马定下的。只因为他说,像我这样的,这个地儿必须去!我没明白我是什么样的,但是觉得身在异乡为异客,而他多年前来过,他推荐的相对于我的随性更加有说服力。
放弃了做公交车,直接打的去了目的地。门票60,是有些贵的。当时已是下午的2点,为了对得起这60块,二话不说就赶紧跟在一个团后面进去了。杜甫何许人?诗人是也。这是我仅有的了解。当然他还当了官的,官到几品我是不得而知,只是喜欢他的诗,尤其是那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我早年的写作中被引用了很多次。
进园的第一印象,就是到处都是竹子,而且是我最喜欢的窝竹,就是几十根竹子长在一窝的那种。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我自己发明的叫法,仿佛了叫了几十年,也没人纠正过我。我喜欢这样的竹子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虽不是树,也没有树的粗壮,但是团团长在一处也能成大树参天林荫遮蔽之感,而同时丝毫不损他们各自葆有的清丽,节气,和姿态。有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也有类似的怪癖。当初决定买那个房子的时候,也是因为小区里种着大片的竹子,虽然并不是窝竹。
第二个印象,是随处可见荷塘。我也喜欢与荷有关的事物,比如莲藕,莲花,荷叶,荷塘。我外婆家就在一个随处可见荷塘的地方。我搬去那边的时候,差不多11岁的样子。正是有些难以适应新家新学校新同学新邻居的年纪。甚至心里是微微有些怨恨父母搬迁至此的。在无处排解那些怨念的时候,常去的地方便是村边的一处荷塘,坐在池塘边,闻一闻荷花香,兴起时摘个成熟了的莲蓬一个一个的掰开莲子吃,有点点苦涩,又有些清甜。一个莲蓬吃完,心里也好受了很多。然后回家。我想我那时就学会了不与人倾诉了。更多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想想心事什么的。心里的苦和时光一样,便会飞逝。我也揣测,是否当年的杜甫也是如我一样过呢,在有烦忧的时候,何以解忧,唯有荷塘,月色。我用相机记录着我愿意记录的一切,连同设在荷塘边的茶馆以及围坐着喝茶的人们。
说到,茶馆,则是我第三个印象,这个印象不单单是对杜甫草堂的,更是对整个成都的。在公园里,弄堂里,居民的小院里,总是不难看到摆着的茶桌和围坐着茶座喝茶聊天的人。这里的茶馆甚至还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是如别处的茶馆,早已演变为棋牌室的别称。我羡慕那些喝茶人的悠闲自在。如果不是我现在的待业状态,恐怕是无法想象人还可以这么活的。以前听见过世面的人说起成都,或者整个四川,多半会流露向往羡慕之意。记得在去昆明的火车上因为无聊便跟一个操着川普的大哥聊了会,他跟我总结着说,你们可能在赚了一百块之后是想着如何把这一百块变成两百块,而我们成都人则是如何把这一百块高高兴兴的花出去。他说话的表情很悠然自得,慢条斯理的,仿佛没什么事能让他着急。我很自然的把他当成了成都人的典型,更坚定了我去成都一探究竟的决心,去看看成都人如何美美的把钱花在吃上,喝上和摆龙门阵上。
于是出了杜甫草堂,趁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便乘公交车去了锦里。
锦里,很容易让我想到“锦鲤”。我并不知晓他们之前是否有联系,但是在锦里的小桥流水之中是看到了成群结队游来游去的锦鲤的。它们的悠闲和他们的悠闲,正是相得益彰了。再去锦里之前,我一直在猜想,它是个什么地方,是如同北京的胡同般古朴而弯弯绕,还是如乌镇那般一半水来一半屋。这个名字太好听,两个都是发第三声,在舌尖吐露的时候,有点小缠绵的感觉。事实上成都很多地方的名字都给我这种感觉,比如我住的酒店在金照壁路,而转身就是文翁路。貌似都不像别处的地名如同一胞所生的兄弟姐妹般让第一个字相同。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像是父母悉心为每个孩子根据性格取好的名字。绝不分伯仲,绝不有偏颇。事实上锦里也就是个有点类似乌镇的地方,但是多了西南地区的特色。比如,糖画,皮影戏,面塑和各种各样名堂百出的成都特有的美食。在没太饿的时候,我在一家叫Lotus palace的地方坐下来喝茶。选那里,是因为那里是露天的,可以看来来往往的人,也因为那里有无线,可以让我安下心里更新还没来得及写的香格里拉游记。一杯竹叶青,一个续水的壶,一个笔记本,和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的我,很容易让两个小时kill掉。等我终于写完,关了电脑起身的时候,正好是七点一刻的样子。肚子也饿了。于是拐到之前看到的那条美食街大快朵颐了一番。我基本是走一路吃一路,串烤,麻辣烫,担担面,夫妻肺面,凉粉,龙抄手。。。每种量都不大,正是可以浅尝辄止的程度,吃的很是得意开心。
我是喜欢热闹的。而锦里给我了热闹。
我是喜欢吃吃喝喝的。而锦里也满足了我。
关键,那里的人也热心。至少在我打车的时候,师傅很热心了告诉我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至少在我跟路边人打听路线的时候,不是冷冷的看我一眼然后什么都不说的走开;至少在我经历了好多天的雨水天气之后,这里让我感受了阳光的温暖,甚至是有些炽热的。
回到酒店,晚上9点半。
很合适的时间。
我没有走丢
我完全按自己的心意安排了自己一天
我吃到了一直垂涎不已的正宗川系美食
更重要的,我睡了两个美美的觉,就在那个位于红照壁的宾馆里,并且在第二天要离开的时候才恍然发现,这个地方竟是成都的中心地带,门口林立着古驰,LV等奢侈品店。
我想这次是真的赚到了!!
明天飞北京!并且和某人汇合!
继续期待。。。。
提行李,出门等出租,Check in 酒店,洗澡,睡觉。几乎是在惯性里一气呵成,唯一不爽的是,等行李和等车的时候花了点时间。我早说过的,我极其,非常,格外,特别的,讨!厌!等!
好在第二天的晴空万里一扫我前日的不爽。我给自己定的行程极为轻松。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后慢悠悠的到酒店附近吃了中饭,是一家隐在高楼大厦间的小吃铺,我点了一碗小份的酸辣粉,4块钱,不贵,却美味得令我大快朵颐。然后又去书报亭买了份地图,打算看哪块顺眼就去哪里。
第一站去的是杜甫草堂。
这个地方是在给“堂哥”打了个电话,听过他的推荐后,立马定下的。只因为他说,像我这样的,这个地儿必须去!我没明白我是什么样的,但是觉得身在异乡为异客,而他多年前来过,他推荐的相对于我的随性更加有说服力。
放弃了做公交车,直接打的去了目的地。门票60,是有些贵的。当时已是下午的2点,为了对得起这60块,二话不说就赶紧跟在一个团后面进去了。杜甫何许人?诗人是也。这是我仅有的了解。当然他还当了官的,官到几品我是不得而知,只是喜欢他的诗,尤其是那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我早年的写作中被引用了很多次。
进园的第一印象,就是到处都是竹子,而且是我最喜欢的窝竹,就是几十根竹子长在一窝的那种。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我自己发明的叫法,仿佛了叫了几十年,也没人纠正过我。我喜欢这样的竹子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虽不是树,也没有树的粗壮,但是团团长在一处也能成大树参天林荫遮蔽之感,而同时丝毫不损他们各自葆有的清丽,节气,和姿态。有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也有类似的怪癖。当初决定买那个房子的时候,也是因为小区里种着大片的竹子,虽然并不是窝竹。
第二个印象,是随处可见荷塘。我也喜欢与荷有关的事物,比如莲藕,莲花,荷叶,荷塘。我外婆家就在一个随处可见荷塘的地方。我搬去那边的时候,差不多11岁的样子。正是有些难以适应新家新学校新同学新邻居的年纪。甚至心里是微微有些怨恨父母搬迁至此的。在无处排解那些怨念的时候,常去的地方便是村边的一处荷塘,坐在池塘边,闻一闻荷花香,兴起时摘个成熟了的莲蓬一个一个的掰开莲子吃,有点点苦涩,又有些清甜。一个莲蓬吃完,心里也好受了很多。然后回家。我想我那时就学会了不与人倾诉了。更多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想想心事什么的。心里的苦和时光一样,便会飞逝。我也揣测,是否当年的杜甫也是如我一样过呢,在有烦忧的时候,何以解忧,唯有荷塘,月色。我用相机记录着我愿意记录的一切,连同设在荷塘边的茶馆以及围坐着喝茶的人们。
说到,茶馆,则是我第三个印象,这个印象不单单是对杜甫草堂的,更是对整个成都的。在公园里,弄堂里,居民的小院里,总是不难看到摆着的茶桌和围坐着茶座喝茶聊天的人。这里的茶馆甚至还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是如别处的茶馆,早已演变为棋牌室的别称。我羡慕那些喝茶人的悠闲自在。如果不是我现在的待业状态,恐怕是无法想象人还可以这么活的。以前听见过世面的人说起成都,或者整个四川,多半会流露向往羡慕之意。记得在去昆明的火车上因为无聊便跟一个操着川普的大哥聊了会,他跟我总结着说,你们可能在赚了一百块之后是想着如何把这一百块变成两百块,而我们成都人则是如何把这一百块高高兴兴的花出去。他说话的表情很悠然自得,慢条斯理的,仿佛没什么事能让他着急。我很自然的把他当成了成都人的典型,更坚定了我去成都一探究竟的决心,去看看成都人如何美美的把钱花在吃上,喝上和摆龙门阵上。
于是出了杜甫草堂,趁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便乘公交车去了锦里。
锦里,很容易让我想到“锦鲤”。我并不知晓他们之前是否有联系,但是在锦里的小桥流水之中是看到了成群结队游来游去的锦鲤的。它们的悠闲和他们的悠闲,正是相得益彰了。再去锦里之前,我一直在猜想,它是个什么地方,是如同北京的胡同般古朴而弯弯绕,还是如乌镇那般一半水来一半屋。这个名字太好听,两个都是发第三声,在舌尖吐露的时候,有点小缠绵的感觉。事实上成都很多地方的名字都给我这种感觉,比如我住的酒店在金照壁路,而转身就是文翁路。貌似都不像别处的地名如同一胞所生的兄弟姐妹般让第一个字相同。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像是父母悉心为每个孩子根据性格取好的名字。绝不分伯仲,绝不有偏颇。事实上锦里也就是个有点类似乌镇的地方,但是多了西南地区的特色。比如,糖画,皮影戏,面塑和各种各样名堂百出的成都特有的美食。在没太饿的时候,我在一家叫Lotus palace的地方坐下来喝茶。选那里,是因为那里是露天的,可以看来来往往的人,也因为那里有无线,可以让我安下心里更新还没来得及写的香格里拉游记。一杯竹叶青,一个续水的壶,一个笔记本,和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的我,很容易让两个小时kill掉。等我终于写完,关了电脑起身的时候,正好是七点一刻的样子。肚子也饿了。于是拐到之前看到的那条美食街大快朵颐了一番。我基本是走一路吃一路,串烤,麻辣烫,担担面,夫妻肺面,凉粉,龙抄手。。。每种量都不大,正是可以浅尝辄止的程度,吃的很是得意开心。
我是喜欢热闹的。而锦里给我了热闹。
我是喜欢吃吃喝喝的。而锦里也满足了我。
关键,那里的人也热心。至少在我打车的时候,师傅很热心了告诉我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至少在我跟路边人打听路线的时候,不是冷冷的看我一眼然后什么都不说的走开;至少在我经历了好多天的雨水天气之后,这里让我感受了阳光的温暖,甚至是有些炽热的。
回到酒店,晚上9点半。
很合适的时间。
我没有走丢
我完全按自己的心意安排了自己一天
我吃到了一直垂涎不已的正宗川系美食
更重要的,我睡了两个美美的觉,就在那个位于红照壁的宾馆里,并且在第二天要离开的时候才恍然发现,这个地方竟是成都的中心地带,门口林立着古驰,LV等奢侈品店。
我想这次是真的赚到了!!
明天飞北京!并且和某人汇合!
继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