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广州美术馆之行
来广州五年多了,一直想去美术馆看看。愿望最强烈的时候是毕业刚来那会。那时想去美术馆可能是自己做为一个文艺青年(自封)的小爱好,也可认为是离开北京对自己的补偿。我总想验证同学说过话:“广东就是他妈的文化沙漠”是错的——怎么说广州也是千年古城。我也不愿意自己被抛弃在荒漠中,即孤独又希望渺茫。好的是我并没有朝悲观的方向走去,我比想象中要坚强。就这么过了五年我依然前行,我从文艺青年开始步入文艺中年,我竟然还有去美术馆的愿望。我不知道是悲伤还是为自己庆祝。我想无论如何我的愿望并没有随着岁月变成灰尘,仍然存在我就该庆祝。
这次去不是去证明什么,我只是想看看。去之前,我上网查了路线以及展览信息,功课做足,相机电池两块都充满。满怀憧憬的跑去美术馆。我不得不说美术馆在的位置很好,建筑没有想象的富有特色,作为纪念我在进去之前拍了照。
门票还算可以,这还在中秋假期档,结果里面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大部分还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的。我没有看到期望的作品,看到的全是失望和悲观。广东做为经济大省,艺术气氛竟是那么的荒漠化让我感到不理解。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熏陶?我们满怀对艺术的尊重和憧憬来着里接受熏陶,结果是空空的三层楼,只有寥寥无几的作品,基本不适合孩子看,即使像我这样的也看着难受。那些作为未来的孩子看到的是什么?巨大的裸体,苍白的面孔,凶恶的眼神;所谓工艺大师的粗制滥造,不知所云的相片;再就是紧闭的大门和空洞的房子。
看到有些母亲带着孩子,在迷茫的转着,以及在美术馆内的小书店急切寻找适合孩子学习所用之书的眼神。我才知道我们缺失太多的东西。我们在这里生活并不能信心满满的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难道我们就天天让他们看,用金钱和自大堆砌起来的高楼大厦吗?我们能快速的建造那高高的电视塔,以及巨大而拥挤的城市。却不能给我们的公民,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这难道不是悲哀么?
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工的服务机构,如果不给大家带来美的熏陶和感悟,难道不感到羞愧么。我们生活中很多人觉得拥有了一定的物质和小权利即开始自大,目空一切。其实是徒有虚名罢了,可怜的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历史,没有沉淀,没有丰富文化艺术,即使经济再发达总是不被人看起的,如同美丽的肥皂泡——那毕竟是肥皂泡会迅速破裂的。人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文化的熏陶,只有这样我们不但坚硬而且柔软,这种人性才是完整的。城市也是如此,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始终是个残疾。
这次去不是去证明什么,我只是想看看。去之前,我上网查了路线以及展览信息,功课做足,相机电池两块都充满。满怀憧憬的跑去美术馆。我不得不说美术馆在的位置很好,建筑没有想象的富有特色,作为纪念我在进去之前拍了照。
门票还算可以,这还在中秋假期档,结果里面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大部分还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的。我没有看到期望的作品,看到的全是失望和悲观。广东做为经济大省,艺术气氛竟是那么的荒漠化让我感到不理解。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熏陶?我们满怀对艺术的尊重和憧憬来着里接受熏陶,结果是空空的三层楼,只有寥寥无几的作品,基本不适合孩子看,即使像我这样的也看着难受。那些作为未来的孩子看到的是什么?巨大的裸体,苍白的面孔,凶恶的眼神;所谓工艺大师的粗制滥造,不知所云的相片;再就是紧闭的大门和空洞的房子。
看到有些母亲带着孩子,在迷茫的转着,以及在美术馆内的小书店急切寻找适合孩子学习所用之书的眼神。我才知道我们缺失太多的东西。我们在这里生活并不能信心满满的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难道我们就天天让他们看,用金钱和自大堆砌起来的高楼大厦吗?我们能快速的建造那高高的电视塔,以及巨大而拥挤的城市。却不能给我们的公民,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这难道不是悲哀么?
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工的服务机构,如果不给大家带来美的熏陶和感悟,难道不感到羞愧么。我们生活中很多人觉得拥有了一定的物质和小权利即开始自大,目空一切。其实是徒有虚名罢了,可怜的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历史,没有沉淀,没有丰富文化艺术,即使经济再发达总是不被人看起的,如同美丽的肥皂泡——那毕竟是肥皂泡会迅速破裂的。人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文化的熏陶,只有这样我们不但坚硬而且柔软,这种人性才是完整的。城市也是如此,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始终是个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