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
![]() |
七号 活跃型
核心价值观:我觉得这世界充满刺激的事物和体验,人生的目的在于快乐,而“刺激”更是我做事的动力。开心,快乐,新鲜,刺激,好玩
注意力焦点:我如何才能寻求开心、快乐?
情绪反应:时间及空间受到限制时会有情绪 快乐,贪多。
行为习惯:经常关注我们可以选择什么?能否有更多选择?
气质形态:活力充沛,神采飞扬,笑容亲切,容易为大家接受,没有压迫感的个性令人际关系保持和谐。
行为动机:外向主动,活泼开朗,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时常想办法去满足自己想要得,爱而怕承诺,贪玩而怕作承诺,渴望拥有更多,倾向逃避烦恼,痛苦和焦虑。
性格倾向:外向、主动、乐观、贪玩;关注什么是未来可能的;乐于探索,多种选择;不喜欢接受规范,不想被约束;对有兴趣的事很入迷;不善于处理繁琐和细节的任务;贪图经历和享受,经历比成功更重要;头脑灵活,变通快,多计,勇于尝试,富有冒险精神;总是放任自己,喜欢我行我素,认为『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讨厌无聊,喜欢尽可能忙碌,认识很多朋友,每天活动都排得满满的;喜欢刺激和紧张的关系,而不喜欢稳定和依赖的关系;很少用心去聆听别人的感受,所以很难了解别人的内心感受;喜欢上餐馆、娱乐、旅行或同朋友谈天说地的美好享受;是一个快乐、热心、思想正面的人。
精力浪费处:他们只要有人邀约,提供快乐、口欲及享乐的事,往往是来者不拒,甚至已经筋疲力尽时,居然能立刻重燃热情,所以他们的时间、体力和精力就这样做无聊地浪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有目标、有计划的行动,为社会造福。
早年认同-- 性格形成的可能性原因:可能在小时候曾经拥有最快乐、最安逸的生活,享受过甜美愉悦的日子,却因为某种原因家中突然状况改变,使他们从幸福的美梦中敲醒,而觉得挫折、沮丧,所以他们害怕再失去快乐,只要抓住快乐就不放,而变成最会享受拥有的人。
四号 自我型
核心价值观:我时常觉得自己和别人不同,我是不平凡和独特的。自我感觉,内心的感受是否能被人了解
注意力焦点:我如何才能特别及与众不同?
情绪反应:无法遵从自己的感觉时会有情绪 忧伤,嫉妒
行为习惯:经常关注遗漏了什么?缺少什么重要而又美好的东西?
气质形态:感性迷人,富有艺术家的气质,有时会十分突出而令人震惊,他们通常会有一双柔情似水的眼神,目光永远是有所憧憬的凝视远方。
行为动机:渴望自我了解和他们的内心感受被人认同,喜欢我行我素,不媚俗,感情丰富,思想浪漫有创意,拥有敏锐的触角和审美眼光。
性格倾向:内向,被动,多愁善感、感情丰富;关注什么是重大损失;特别被人生哀愁、悲剧所触动;认为被他人误解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把焦点放在关系和感觉上;和不熟的人交往时,会表现沉默和冷淡;不开心时,喜欢独自一人来处理不开心的情绪;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人,会表出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态度;对别人的痛苦具有深层且天赋的同情心,会立刻抛开自己的烦恼,去支持帮助在痛苦中的人;创造力、热情和丰富的感情很多时吸引了其他人;当遭到拒绝、挫折时,便会退缩,变得沉默、害羞;有时会感到忧郁,心中有很多梦想和理想,可总是很难实现他们;比一般人感受更深并怀疑那些总是很快乐的人;是一个直觉、敏感、有创造力及理想化的人。
精力浪费处:自怜、 幻想 、多疑、骄傲,浪费掉他们所有的精力。
早年认同--性格形成的可能性原因:不管他们早年的家庭如何,艺术型的人总览得生活孤单,因此他们把自己放在幻想的象牙塔里过日子,久而久之,他们靠幻想的内在讯息与自己的感情认同,因此长大后也一直由内在的感情世界与妄想的世界结合,去寻求自我讯息,而脱离真正实际生活的轨道,并让人们不了解他们。
五号 理智型
核心价值观:
喜欢思考、追求知识、要了解这个充满疑惑的世界。有了知识,我才不会焦虑,才敢行动。渴望全知
注意力焦点:
我如何才能获得更多数据和知识?
情绪反应:
自己看书思考受到干扰时会有情绪 轻视,贪求
行为习惯:
经常关注我们需要哪些数据才客观?
气质形态:
冷静、木讷和不拘言笑,息怒不形于色,深沉而有书生气。
行为动机:
渴望比人知得多,懂得快,喜欢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理论去驾驭他人,他们冷静,机智,分析力强,好学不倦,善于思考,有理性地去处理问题并将情感控制。
性格倾向:
内向,被动,自我,喜欢思考;
关注探究,思考代替行动;
与感觉相分离,讨厌情绪激动;
自我满足和简单化;
贪求或积攒时间、空间、知识;
不擅长对他人说好听的话;
喜欢别人扮演自己的学问和知识;
很难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不喜欢娱乐活动,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比较木讷和保持理性的状态;
寻求独自感觉,不喜欢自己的空间受到骚扰;
喜欢自己解决问题或制定计划并执行一项计划;
不喜欢过度计划的生活和每周一次的例会;
是一个理解力强、重分析、好奇心强、有洞察力的人。
精力浪费处:
他们将自己投入思考,拙于行动,所以工程浩大的收集分析,到头来一切束之高阁,不付出实行,变成只会自己做文章自己看,对人类的文明没有贡献,所有的智慧结晶,只跟着自己带入棺材里,变成完全的浪费,可惜。
早年认同--性格形成的可能性原因:
早年就没有从父母或长辈处得到稳定的感情,他们好希望得到可以值得信任的关爱及安全感,但得不到,长期下来,失望之余,他们的心理开始害怕,为了求生存,他们研究如何跟环境妥协,所以他们要收集资料。
碰到困难会说我有智慧,逃避空虚,守住知识,思考重于行动是伟大的观望者,收集资料者,像吸尘器一样有多少资料就收多少,怕自己知道得不够多不敢公开发表自己的想法,避免自己有贫乏、空的感觉,有很多资料但不愿拿出来,自我防卫是要分门别类,把每件事分类,分的愈细,就愈感充实。在广大的世界面前无法与世界在一起,十分畏缩,到末了只有孤单,和人有很大的距离,在团体活动中习惯坐在门口方便于逃离。另一模式的﹁分门别类﹂是客观的收集资料,分析每件事情,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变成一门学问,如此做便无意间把事件从情境中抽离出来,失去了对整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