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女优的人格隐喻
在日系AV里面,女优的肉体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躯壳。一种不容易察觉的虚拟背景让肉欲对角色的人格进行了全面的殖民。我们因此放下自省和戒心,道德失效。这就是为什么在看AV的时候,不管是娇弱无力的小萝莉,还是英姿飒爽的女警,都不再能激起你的喜爱,而只会激起你的性兴奋。因为她们已经通过镜头的语境结构变成了一台从各个方位加强刺激的按摩椅。这些角色扮演不过是一些特别的小功能而已。你必须认识到,AV里只有角色扮演,但没有角色人格的扮演。因为色情片是抵制故事的,就好像罗马角斗场是抵制哀痛的一样,这都是为了纯粹的娱乐,而不给任何可以引起观众同情的人性有丝毫展示的机会。情节和上下文被抹掉。在摄影机和AV剧组的共同策划下,肉欲不仅在这个断片中主宰了剧中的男女优,同时通过意象的催眠作用主宰了场外看片的你——一个暂时的秘密的色情狂。看完A片的人无疑都会产生一种荒谬感。你不知道那种你自认为是统一于自我中的人格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被偷偷换成了纯粹肉欲。你甚至开始怀疑你原来就没有过这种东西。更有偏激如处女座的人,甚至会认为这是人的邪恶本质。这不过是个小戏法。希腊人就远比这些批量生产出来的脑残更精通人性。所以他们才会在悲剧中强调情节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不是通过美丽的脸蛋、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和销魂的身段打动你的,而是通过有关联和转折的情节表达人性并且唤起同情的。那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吸引。换言之,如果没有这样的情节,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就没有道德意义,只有潜伏于情节中(当然也可以是身边的故事)的认知、偏见和意图才会激发情感。最终只有整个剧组可以利用这一点剔除掉人格对于性欲唤醒的障碍,就可以很轻易地利用女友的无比性感强迫你认同它。日本AV用极端的色情强迫我们变成一个暂时的色情钟点工,相呼应的,又用动漫这种极端煽情的作品强迫我们变成一个软弱的幻想狂。
都是虚幻。一种日本的美学戏法。在人体实验方面,日本人擅长的极限求证让这种戏法的轮廓变得特别清晰。但有很多神志不清的人,一旦长期沉浸其中,习惯性地刺激就会像一个跟隐藏的丝线捆绑住你真正的人格。在人的大脑结构中,这些部位会加速生长,产生畸变,同时挤占别的人格区间。在脑内的版图中正在发生着一场暗潮汹涌的殖民战争。早已经腐败的脑内反省机制彻底当机。
没有反省,这种殖民会很顺利地蔓延,变得不可收拾。只是看着AV里的妹妹被哥哥强奸的小色狼,也许很快就会扑向真实生活中的亲妹妹。只是被单纯的漫画人物感动地痛哭流涕的乖孩子,很快会发现自己已经不能使用正常的交际语言,并且对生活中的人态度冷淡。这是肉体的形而下和精神的形而上在新时期的变种。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我们在反对一切的时候,恰恰正是在被最无能最恶心的东西所控制的时候。
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却很典型,而且日本人对于美学的极端追求为这种共谋关系,为这场人格的殖民提供了最有杀伤力的武器。无与伦比的美感将携带着细小的病毒将人们麻醉。在这方面,韩剧就是一个很滑稽的反面例证了。太虚假,以至于在观看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把其中的人物当真。这种货色反而是没有什么威胁的。
问题是这种情况很少见,大多数情况我们的人格健在。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段人格缺失的色情狂症状是不是值得那些纯爱主义者、唯美主义者、自渎者、人性邪恶论者、阴谋论者大肆渲染、大惊小怪?实际上从看A片的问题上我们就能发现一个在十八世纪的德国就早就有人提出的问题,人格也未必是,或者从来也不用是始终连续的。人格可以是一种相对关系。正因为如此,罗马贵族关在角斗场里面看血腥武打片的时候不会有丝毫同情,正因为如此,一个对爱情有着美好幻想的少年在看着A片里的性虐场面时不会有丝毫怜惜。种种皆如是。人格可以是一种相对的关系,甚至可以在特定的虚拟场景中被隐藏。一个人之所以有相对稳定的人格,只因为它的系统芯片有着整合功能。这种功能即不伟大,也不容忽视。当然从来没有说过这块叫做灵魂或者心或者人格的芯片不可以走神,甚至中毒、崩溃。
总之,不必那么死心眼。
都是虚幻。一种日本的美学戏法。在人体实验方面,日本人擅长的极限求证让这种戏法的轮廓变得特别清晰。但有很多神志不清的人,一旦长期沉浸其中,习惯性地刺激就会像一个跟隐藏的丝线捆绑住你真正的人格。在人的大脑结构中,这些部位会加速生长,产生畸变,同时挤占别的人格区间。在脑内的版图中正在发生着一场暗潮汹涌的殖民战争。早已经腐败的脑内反省机制彻底当机。
没有反省,这种殖民会很顺利地蔓延,变得不可收拾。只是看着AV里的妹妹被哥哥强奸的小色狼,也许很快就会扑向真实生活中的亲妹妹。只是被单纯的漫画人物感动地痛哭流涕的乖孩子,很快会发现自己已经不能使用正常的交际语言,并且对生活中的人态度冷淡。这是肉体的形而下和精神的形而上在新时期的变种。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我们在反对一切的时候,恰恰正是在被最无能最恶心的东西所控制的时候。
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却很典型,而且日本人对于美学的极端追求为这种共谋关系,为这场人格的殖民提供了最有杀伤力的武器。无与伦比的美感将携带着细小的病毒将人们麻醉。在这方面,韩剧就是一个很滑稽的反面例证了。太虚假,以至于在观看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把其中的人物当真。这种货色反而是没有什么威胁的。
问题是这种情况很少见,大多数情况我们的人格健在。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段人格缺失的色情狂症状是不是值得那些纯爱主义者、唯美主义者、自渎者、人性邪恶论者、阴谋论者大肆渲染、大惊小怪?实际上从看A片的问题上我们就能发现一个在十八世纪的德国就早就有人提出的问题,人格也未必是,或者从来也不用是始终连续的。人格可以是一种相对关系。正因为如此,罗马贵族关在角斗场里面看血腥武打片的时候不会有丝毫同情,正因为如此,一个对爱情有着美好幻想的少年在看着A片里的性虐场面时不会有丝毫怜惜。种种皆如是。人格可以是一种相对的关系,甚至可以在特定的虚拟场景中被隐藏。一个人之所以有相对稳定的人格,只因为它的系统芯片有着整合功能。这种功能即不伟大,也不容忽视。当然从来没有说过这块叫做灵魂或者心或者人格的芯片不可以走神,甚至中毒、崩溃。
总之,不必那么死心眼。
14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魔法小镇[限时放送]
- 【译】马丁·海德格尔对现代哲学的巨大影响与特拉克尔诗歌的解读(尼克·兰德) (3人喜欢)
- 内在性回归的世纪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