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地理(一)
开篇:
我是一个浪子,喜欢这个花花世界。
——三毛
三毛的一生,就像那本她挚爱的《三毛流浪记》书名般,迁徙,就象是她的生活。随家人从重庆、南京到台北,独自到西班牙、德国、美国流浪,在非洲撒哈拉、加纳利群岛……
三毛没有浪费她理想和生活,她有幻想,也有实践它的勇气,所以一生都有灿烂的回忆。
【牵挂徘徊——台湾】
三毛,这个有着美丽传奇的女子。走遍千山万水,却把牵挂留在台湾。她从不掩饰自己对台湾的依恋:但愿在台湾的年年月月,就这么永远地过下去(三毛《闹学记》)。对台湾的依恋,让三毛在流浪行走与居停台湾中徘徊。
台湾保存着三毛的梦想,她曾在小学作文里写“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最初的拾荒始于每日往返的田间小路,当她穿着学生装忙碌地分辨和收集路边的纽扣和玻璃瓶时,也许已经预见到她今生的拾荒历程。一路走一路拣,从撒哈拉沙漠的棺材箱到asIslasCanarias的石头,从西班牙的大胡子荷西到东柏林的英气军人,她的“破烂”丰富一生。
台湾关照着她的孤独,当她在学校被疏远的时候,有哑巴“吹兵”陪伴,那个老实木讷的军人带着最淳朴的对孩子的关爱,走近了一个走投无路的女孩的心灵世界。她在这里发表第一篇作品《惑》,走出自闭。她在这里成名,1991年1月4日凌晨,她的灵魂从这里出走。
台湾对于三毛来说,又是一个伤心地,这里曾带给过她最艰难的少年时光,还有初恋的苦涩。甚至29岁恋爱的那场背叛,还有与45岁德国教师没有来得及发出的结婚卡片……
【台湾书市:买书寻宝】
三毛小时候很独立,也很冷淡。她的父亲陈嗣庆曾说:“在她20岁以前,无论健康、脾气、观念以及敏感、任性和自弃,都是少见的。她少年的时候,她的母亲和我这个做父亲的……过的是心灵上备受欺凌的苦日子。那些年,三毛常常要出事,使得我们日日夜夜生活在恐惧里。”尽管如此,他们给予三毛的仍然是无尽的关爱。
而如果没有读书这惟一的“玩乐”和“游戏”,迷失与痛苦将占据她童年生活的全部。三毛一生爱书成痴,多年后她在《逃学为读书》一文中写道,望着架上又在逐渐加多的书籍,一丝甜蜜和些微的怅然交错地流过我的全身……是多少年的书本,才化为今日这份顿悟和宁静。我的心里,悄悄的有声音在对我说:“这就是了!这就是一切了。”
她的作品还多次提到当时在家旁边有间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商店——建国书店。这家租书店令三毛如痴如醉,一度“跌入这一道洪流里去,痴迷忘返。”
也许天生她就是一个思想者。尚是童年,便开始将自己高悬在这个尘世的上空,冷眼看生命之轻,看芸芸众生如何舍家弃子而追逐名利,执拗着不肯“入乡随俗”,打下一点一滴的文学底子。
这样猛看课外书,她最后还是考上了省立女中。
数学课受辱事件以后,她经常逃学。父母不知,每天一样给饭钱。三毛把钱存起来,或者到省立图书馆看一整天的书,或者到牯岭街当时的旧书店买书。
爱书之人到台湾一定会对书市留恋不舍。牯岭街是台湾最早让读书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当年日本人把一些带不走的古董、字画和书籍拿到那里去卖,后来渐渐成风,成了台湾人买书寻宝的好地方,几十年长盛不衰。后来,新式书店越来越多,牯岭街也就变得门前冷落了。 1973年,因此街拓宽,58家书摊大迁移,搬到了八德路一段的光华商场集中营业。这里的藏书不仅包罗万象,而且书价低廉,只要肯花时间,常能淘到需要的旧书。
在台北,无论哪条商业街上都少不了书店。位于老城的重庆南路,更是一条闻名的书店街。你可以把台大附近的古原轩作为起点。古原轩是一家二手书店,店主乃台大历史系毕业,搜书精准,店面虽小,藏书颇丰,旧书铺内常有珍宝藏匿其中,引得不少淘书客频频光顾。出了古原轩,顺道就进了台湾第一家生活文学书店——“我的文学书房”。这是金石堂旗下加盟的生活文学专门店,除出大量的文学书籍及杂志外,书房内还附设了文学咖啡馆。值得一提的是咖啡馆内有一道作家咖啡杯墙,陈列了五十余位台湾作家的咖啡杯,细看下来,蔡康永居然也在其中。幸运的话,还会遇有作家驻店与读者共享阅读时光。这条书店街一直是全台湾爱书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也是国外爱书的观光客指定必游的重要观光区。
新生南路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书店街。有专营女性主义书籍及女性相关出版物的女书店,经营及出版英文书籍的书林书店,诚品儿童书店,坚持理想和人文精神的唐山书店,经营绝版书旧书为主的小高的店,提供宗教性灵阅读的校园书房,以及茉莉二手书店等等。
不能不提的是位于敦化南路一段的诚品书局敦南店。据说是全世界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大型连锁书店,所谓“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诚品书局”并没多大,远比不上北京的图书大厦,但布局的确精致,在其他书店里经常闲置不用的角落,这里总安排了一些喝咖啡和聊天的地方。一进门就是优美的轻音乐,富有弹性的木地板,和摆放得体的书架,连鹅黄灯管散发出的光也是柔柔淡淡的,让人觉得特别自在、安逸,就像到了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朋友家。 在这里,书店不仅是报刊亭,而且还成了阅览室。可以坐下来喝咖啡,没有钱也没关系,坐在地上看书,很慵懒,也很舒适。
台湾人爱读书闻名,除了出版业发达,书店多,图书馆也多。台湾的各高校也十分重视图书馆,他们认为: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的心脏,一个大学文化环境的营造,唯以图书馆为中心方显其本。
【台湾旧建筑:老厝】
“十三岁到二十岁这七年是我最痛苦的时候。”三毛在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简称北一女)念初二,由于数学老师一次体罚,她“一进教室,看到桌椅就昏倒,从此我就得了自闭症。”
受教于顾福生之前,三毛已经在家关了三年多,外界如何春去秋来,已是全然不想知觉了。“我的天地,只是那幢日式的房子,父亲母亲。放学时归来的姐弟。向街的大门是没有意义的,对我,街上没有可走的路。”
十六岁时,三毛只跟三个人讲话,爸爸、妈妈和画家顾福生,每星期出门两次,跟顾福生学画。
顾福生是“五月画会”的画家。他安静、诚恳,为人可亲善良。学画的短短十个月时间,竟是三毛一生的重要转折期,“在直觉上,我便接受了他,一种温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半生流逝之后,三毛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 “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因为这次机缘,她告别自卑和封闭,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走向自我的开放。顾福生肯定三毛的人格,尊重她的个人选择,引领她走向了文学道路。由于顾福生向白先勇的推荐,1962年12月号《现代文学》上,三毛平生第一篇小说《惑》发表了。
顾福生出国后,画家韩湘宁、彭万墀先后做过三毛的老师。从三位艺术家老师到白先勇、陈若曦这些亦师亦友的写作同行,三毛这样一个失学少年,成为最有才华的一批人所教出来的作者,是命运的安排!
“当年的那间画室,将一个不愿开口,不会走路,也不能握笔,更不关心自己是否美丽的少年,滋润灌溉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
当年三毛随父母去台湾住在台北市松江路的日式平房里。后来搬到合江街36巷32号,住的也是日式房屋,那时的台北城内全是低矮的日式木造平房。随着台北成为台湾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如今的松江路满是写字楼。当年三毛住的松江路的家已改建成四层楼的公寓。
三毛曾说她住过的房子叫“朱仑厝”。学画和走出自闭的日子,三毛来回于台北的老式建筑城中。三毛后来经常开车去郊区,去看“乡间红瓦黑墙的台湾老厝零零落落地隐在竹林田野的远处。”
三毛所说的老厝是台湾的传统建筑。坐落于台北新生公园旁的林安泰古厝,是台北市现存古厝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厝为仿明清时代的闽南单层二进四合院建筑,前埕有月眉池,池前广场铺设压船舱用的红普石,防滑又防苔;正屋采前低后高的燕尾式屋脊,不但冬暖夏凉、日晒通风良好,而且象征步步高升。整座大宅格局严谨,主从分明、配置均齐,以祭祀祖先的正厅为中轴,对称延展,左右各有两层护龙,前有垂门花厅(又称加冠晋禄门),两旁各设一耳房,左侧还有一丛书房,全部共34间。整幢建物的选料及做工都极为考究,充分展现二百年前台湾富商家庭的生活状态,值得探访。
【阳明山和文化大学】
失学多年, 三毛在女作家陈若曦的鼓励下,向当时文化学院的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申请,顺利成为文化学院的选读生。那个忧郁自闭的灰姑娘仿佛成了上辈子的事情。
读文化学院,三毛开始轰轰烈烈地恋爱,舍命地读书,做家教,写《雨季不再来》。这里,三毛经历了一场恋爱,算得上是真正的初恋。那时候,她总是讲一句话:“我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结局,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尽情的去,一切后果,都是成长的经历,让我去——。”
三毛说自己对文化学院这个才子——舒凡,“如同耶稣的门徒跟从耶稣一样,他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我的心第一次受到爱情的煎熬。其实,现在想想,那不能称之为爱情,而只是一种单相思,蛮痛苦也蛮甜蜜的。”三毛想一毕业就结婚,但男孩却没有给她答案,三毛逼急了,于是办起出国手续来。坚持远走——她放弃了:不能缠死对方,而如果继续住台湾,情难自禁,还是走吧。
远离的理由也许不止一个,那时的三毛,整个人已经丰富起来,志向非常澎湃,需要释放,在台湾的生活无法满足她的心灵,她需要出国寻找。
三毛曾就读的文化大学坐落在阳明山一带的山岗之上,海拔460米,云山环抱,居高临下,因而被戏称为全台的最“高”学府。每年三至四月,阳明山的花季闻名海内外,游人如织,从文化大学往山上走,一条幽静的小路旁有一间阳明书屋,为蒋介石生前挚爱的度假与避暑之地。阳明山这片山岗又称华岗,后来华岗就衍变成该校的别名。文化大学1963年由张其钧创办,现已发展为台湾最大的私立大学,下设 9个学院61个系24个研究所,学生1.8万人。校区具山林之美,风景秀丽,校舍都是传统中国式的风格,红墙、绿瓦、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再加上经年不散的云雾,远远望去,宛如图画中的山水一般,美丽且富诗意,是一个亲师乐友、悠游研读的理想环境。
校舍兼顾典雅美与现代化,原有大成馆、大仁馆与大义馆等饶富中国特色的教学大楼,新建的“晓峰纪念馆”在设计上更结合古典与现代,包含校史室、图书馆、博物馆、国际会议厅与信息中心。
图书馆藏书七十五万余册,是一座现代化的信息图书馆。大学博物馆收藏文物五万余件,以书画为主,经常举办展览与专门学习班,为喜爱艺术的同学提供多方面的学习机会。
台北为台湾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地方。高等学校超过25所,占全省高校数的1/4左右,大学生不下十几万人。这些学校中,台湾大学是全台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声誉最盛、人气最旺的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值得一游。
【台北的咖啡文化】
在国外流浪三年后,1970年三毛返回台北,在母校文化学院教德语。重回台湾的三毛认识了第二位让她动了结婚念头的男人,并很快论及婚嫁,三毛甚至把家从文化学院搬到了山下的民生社区,她还在台湾当时颇有派头的欣欣餐厅请朋友吃饭,被认为是结婚宴。然而不久就发现这位画家已有家室。
后来三毛在网球场认识了一名在台湾工作的德裔中年男子,当这位年长十几岁的男友向她求婚时,三毛对他的依恋让她产生了与之共度一生的念头,两人还一起到重庆南路印了名片,然而就在当晚,德裔未婚夫突然心脏病发,死在她的怀里。
初恋受挫,感情受骗,未婚夫暴死,三毛无力承受,吞下大量安眠药……获救的三毛已无法继续留在台湾,1973年7月,再赴西班牙。这一去也成就了她与荷西的重逢。
这一段时间,工作之余,三毛总爱到位于台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馆坐坐。
当年千百惠“每次走进这间咖啡屋,忍不住停下了脚步……”那散发着氤氲咖啡香气的旋律尤在耳畔回响。有人说台湾是最适合咖啡生长的地方,而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咖啡文化。漫步台北街头,咖啡馆三步一家,五步一店,除大型连锁咖啡店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独具风情的小咖啡馆隐藏在巷弄之中。咖啡文化迅速延烧整个台湾,不过是短短十多年间的事。上岛、名典、老树咖啡等连锁店遍地开花。
90年代,随着35元的“丹堤”、“怡客”咖啡出现,日式“真锅”美式的“星巴克”、“咖啡共和国”连锁咖啡店纷纷开张,咖啡除了强调“别无分号”,也可以主张“统一规格、品质稳定”。异国美食风行,除了意大利的 Cappuccino Latte、法国的Cafe Au Lait随处可见,即使是较冷门的希腊、越南咖啡……沿街沿巷去寻问,总不难发现它们的身影。活在这样的年代,对于嗜咖啡成瘾的人来说,他们印象中台湾的城市地图,不是生冷的”某街某巷某号”,而是一家家温存记忆的咖啡馆。
明星咖啡馆是台湾文学史上首见的文学沙龙,更号称“文坛永远的沙龙”。这里邻近当时的闹市西门町,又与台北的书店街重庆南路相连,形成特殊的人文与历史定位,也成为上流社会、明星文人的据点。明星咖啡屋的炭烤面包、罗宋汤、俄罗期软糖和糕点十分地道,蒋经国和蒋方良早年也是这里的常客。
台湾著名作家周梦蝶、陈映真、黄春明、陈若曦、季季、隐地、罗门,以及已经去世的乡土文学作家王祯和等,都曾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占据明星咖啡馆桌子的一角,奋笔写下一个个文学传奇。当台湾文学史记录这段黄金年代时,这里就是不会被遗忘的故事。
歇业15年后,2004年7月,外观很不起眼,营业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明星咖啡馆重张,成为旅游景点。桌椅还是过去的桌椅,灯饰还是过去的灯饰,当年白俄罗斯画家的画作也都回到了老位置。老板会提醒你墙上挂着前白俄老板的油画,哪张桌子是现代文学编辑们开会时喜欢坐的。作家的身影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观光客,他们拿着一本最新出版的台北吃喝玩乐指南,知道了这家咖啡馆的身世,然后他们开始拍照。
【台北西门町】
如果你到台北,一定不能错过台北的西门町!这里是全台湾最潮流的地点。不管老少,只要一有空,就会来到西门町,吃热呼呼的阿宗面线,喝道地的珍珠奶茶,玩尽所有的大头贴机,享受各样各式的购物乐趣!
西门町融合了日式,美式,中式的风格,聚集了五花八门的店面,也因此吸引各新鲜人类的到来。这里有适合走庞克调调的年轻人的纹身街,有吸引小孩子的可爱精品万年大楼和家家户户都必看的电影戏院!
拥挤在人潮里,你会看到所有台湾最道地最有名的小吃摊位!卤味,牛肉面,咸酥鸡,糖葫芦……琳琅满目,不仅品尝视觉餐宴,肚子也会填得满满的!
西门町已化为年轻人表现自我风格的中心。在这儿,你可看到各种有形有色的穿着,从梦幻的cosplay到独特的街头舞者。只要你看到的,路旁的商店,就一定会有卖!周末还有机会看到一些亚洲最红的明星们搞的宣传活动!
【乡镇小调:沙仑海滩】
三毛终于安定下来。1981年5月9日,她结束流浪,返台定居,并与父母住在南京东路133巷。因为荷西的死,这时的三毛个性有很大变化,虽然她天生的一份纯真、对生活周遭的敏锐反应还在,但或许经过这样的悲痛,已经将以前较稚气的一面收敛了起来。她的作品从此没有了阳光。
重回台北的三毛喜欢去海边,已成习惯,而且 “常常去,无人的海边,那种只有海防部队守着寂寂的地方。阿兵哥棕黑色的笑脸,是黑人牙膏最好的活动广告——他们是阳光。 ”(《狼来了》)
有乡镇小调的沙仑海滩是三毛经常去的。
著名的沙仑海滩位于台北西北20公里处的淡水,是一个曾受欧风洗礼的渔港,至今港内还保留着好些西方建筑,给淡水涂上一抹欧陆风采。高耸于淡水河口的圣多明哥堡垒,是一座具有350年历史的建筑物,由西班牙人兴建,它也是台湾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现在这里已成名为旅游景点。淡江中学大门边有个卖辣味饭和面的小摊子,据说已有将近100年历史。在那里用餐,说不定还可发思古幽情呢,该摊子中午时分收市,要吃得提早!淡水以大学、海滨、海鲜和日落闻名。
到淡水去一定要品尝那里的美食,海鲜尤其出名。在中正路和淡水河边就有好几家著名的海鲜馆子。此外,码头也是品尝美食的好去处,在那里可以吃到淡水著名的小吃鱼丸汤和铁蛋。
今天,在台湾北海岸,还有一处三毛回国定居后买的另一幢二手屋——海边小屋。三毛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曾提到这幢小屋:“我很喜欢这小房,对着大海,但不吵,因在远坡上,没有花树,光秃秃的一片,请爹爹、姆妈等我们买下房子了来住,你们肯来,将来车也换大的。”这幢楼一直鲜为人知。一排沿着小山坡的海边度假社区,三毛的小屋位于四楼,只有30平方米,一扇窗面海,里面的装饰全是三毛喜欢的原木色。墙上挂着卓别林的海报,床下方的书柜还留着三毛带来的皇冠杂志,屋内的味道仿如三毛家书中提及的加纳利岛小屋。但房子已经有些破败。三毛的家人有心维护三毛的小屋,这么多年水电费照缴,就当女主人只是再次出门远行。
【游学漂泊——欧美】
世界之大,何处可以忘情?与舒凡没有结果的苦恋,促使三毛四方游学,在西班牙读书,去德国做导游、做德文教师,离开德国,又漂泊至美国。 求学期间,三毛变得愈加幸福和快乐,作为难得一见的中国女子,她比其他女生受到更多的注意,受到更多男生的欢迎。半工半读的生活,又同时上演她恋爱的多幕剧,使她很快克服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从孤独中走出来。
【西班牙】
我决定来西班牙,事实上还是一个浪漫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比较我过去所到过、住过的几个国家,我心里对西班牙总有一份特别的挚爱,近乎乡愁的感情将我拉了回来。事实上,七年前离家的我尚是个孩子,我这次再出来,所要找寻的已不是学生王子似的生活了——三毛《赴欧旅途见闻录》
【马德里】
西班牙马德里,三毛的欢笑与泪水,都从这里开始。因为,她认识了让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荷西。
那年,他还不到十八岁。
那是一个圣诞节的晚上,三毛在朋友家里,而荷西也恰巧来向朋友祝贺圣诞节。西班牙有一个风俗,平安夜十二点一过,邻居们就要向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一家家地恭贺说:“平安。”
那时荷西刚好从楼上跑下来,三毛第一眼看见他时,触电了一般,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就这样,霎那的一眼,成就了三毛一生的永恒爱情,也成就了三毛对这个男人故乡的永久思念,以至于在多少年后,还时时挂念着这“梦中的橄榄树”。
后来,爱情的屡次受挫,三毛再次从台湾前往马德里。这次“心情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样,不仅没有离乡背井的伤感,想家的哀愁,反而有一份归乡的喜悦和辛酸。”
二到马德里,她与荷西重逢。他们有六年的时间没有互通消息,但荷西守着一个爱她的承诺。
【广场、皇宫与花园】
在马德里,有一日,天已经很冷了。荷西很认真地跟三毛说:“再等我六年,让我四年念大学,二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们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想望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当三毛听到他这个梦想的时候,突然有一股要流泪的冲动,但六年时间太长了,三毛对这个模糊的未来有些怯意,甚至是有些害怕。接着,他们一齐走到马德里皇宫的一个公园里,园里有个小坡,在这里,三毛看着荷西孩子似的边跑边回头,一面回头,脸上还挂着笑,口中喊着:“Echo 再见!Echo 再见!”很少下雪的马德里开始下雪了,荷西在那片大草坡上跑着,一手挥着法国帽,渐渐地消失在黑茫茫的夜色与皑皑的雪花里。
这样一别,就是六年。
马德里有300多个广场,太阳门广场是全城的中心,7条街道由此呈放射状向四面延伸。广场中央花坛树立着一座独特的雕塑——一只攀扶着小树的棕熊,它是马德里的城徽。
另一个有名的广场是西班牙广场,又叫塞万提斯广场。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Cervantes)的纪念碑就是西班牙广场的标志。
西班牙广场的对面,就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皇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马德里皇宫。它始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这里可说是波旁王朝(the Bourbon)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其豪华壮丽的程度,曾让拿破仑由衷感叹巴黎皇宫的黯然失色。
皇宫是一幢白色的建筑物,2800多个房间,有870扇窗,240个阳台,44套楼梯和1100道门户,一天最多也只能参观50个,足可想象其规模。
皇宫里面极尽奢华富贵之气,圆形的屋顶流金溢彩,巨型的吊灯富丽堂皇,甚至一张地毡,一挂窗帘,一件小摆设都是精品。
国王早就举家迁出皇宫,因此宫内的大多数空间都已向公众开放。议事厅、起居室、宴会厅、卧室、书房……这里既是全马德里最整洁、最豪华的角落,也是夏日避暑、小憩的最佳选择。尤其是皇宫中庭,一个椭圆形的大型广场,可以俯瞰全市市容,甚是养眼。
绕到皇宫背后,就绕过了所有富贵奢华,率性浪漫的欧式民风扑面而来。这里的花园,是情侣们最爱的约会地点,三毛和荷西就是在这儿告别的。
马德里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公园——RITIRO公园。RITIRO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快乐地隐退”。午后,偌大的公园非常宁静,前后只有几个行人,像是在自家的私家花园里流连。有数百座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雕像陪伴,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西班牙历代国王和王后的白色雕像,他们在世时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能在如此仙境中“快乐地隐退”。
在这儿,一坐、一走,甚至在广场的草坪上小睡,都是体验马德里情调的重要方式。
【旧货市场】
三毛也常常去逛马德里的旧货市场:星期天,正好可以早起,走个半小时多路,去逛只有星期日才有的市集——大得占住十数条街的旧货市场。然后,去教堂静静的坐着,闭上眼睛,享受那古老教堂的管风琴演奏。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日子。——《星石》
作为毕加索与高迪的故乡,马德里从来不缺设计与创意,包括购物。
旧货市场 EI Rastro,占据了整个La Ribera de Curtidores大道和旁边的街道,新货旧货一应俱全,同时可以感受到商场中无法觅得的浓郁人气和轻松氛围。在这里,你可以用亲民的价格,买到生僻而又充满设计感的衣服配饰,以及各色的小东小西,用耳目一新来妆扮自己。
这里是西班牙最负盛名的露天市场之一,不过记得是在周末才有哦!
【Gran Via,马德里风格】
马德里最繁华的商业街叫Gran Vía大街。似乎西班牙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叫“Gran Via”的大街,就好像在中国,好多城市都有“中山路”一样。这里是马德里少有的热闹非凡的地方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西班牙著名时尚评论家杰维尔?马汀斯(Javier Martinez Reverte)是这样的描述Gran Via大街的:“假如有人在Gran Via大街漫步,他很快会发现这里充满着一种拓荒者的空气,因为这里有一个完整的灵魂在他心中激荡。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传统与多民族的风格并存,一种流浪的精神与时尚性格相融合。”
不错,这里分布着很多西班牙银行和邮政大楼,各种时代风格的古建筑,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哥特的、巴洛克的、新古典的,都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整条街简直就是一个建筑博物馆。
夜晚的Gran Via大街上到处是人流,一派繁华景象。电影院和戏院有很多夜间场,一些恋人在等着看戏。临街的地方有不少网吧,一些年轻人在这里冲浪。走在街上,现代的、古典的、优雅的、前卫的,都会让你感到时尚从四面八方迎面而来。
这就是马德里的风格。
流浪的橄榄树
记得齐豫那天籁般的声音穿过夜空么?还记得三毛的《橄榄树》么?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
为什么梦中的是橄榄树,而不是胡杨树、柳树之类的,大概是因为这个“有少见的英俊的外表又有可贵的童心的男孩”——荷西就是西班牙人,而橄榄树则是她永远的情结吧。
西班牙橄榄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0%,并且一直保持着世界橄榄油第一大出口国地位。西班牙种植橄榄历史悠久。据载,远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橄榄树就移到西班牙。这种橄榄树属木本科油料植物,耐寒喜暖,生命力极为旺盛,可以结果实达数百年而不衰。在西班牙各地,不少百年“高龄”的橄榄树林至今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
马德里的郊外就有很多橄榄树。来到这儿,你一定要去细细地看看。橄榄树树干不是很高,圆球型的树冠,远远看去仿佛冬青树一般。叶子像柳树叶,微微发白,只是不长条下垂而已,一阵风过,每一片细叶都在兴奋得发抖。
或许是因为三毛的缘故,看到橄榄树枝叶婆娑,觉得优雅清和,又有些流浪的风情与美丽。
橄榄树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你更能随时随地享受到马德里的美味橄榄。马德里人通常拿浸渍的橄榄作为开胃点心,佐以美酒,再同朋友一起聊天,共度美好时光。
【塞哥维亚】
1972年冬, 三毛“决定去塞哥维亚城,看望老友夏米叶·葛罗,是一时的决定。”
车到塞哥维亚时,已是夜间十一点多了。这个在雪山附近的小城,是西班牙所有美的小城中,以罗马式建筑及古迹著称于世的。过了快七天在塞哥维亚的日子。我除了夜间跟大伙一起听音乐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做长长的散步。乌苏拉跟我,成了很好的朋友,其他的人也是一样。在这个没有国籍没有年纪分别的家里,我第一次觉得安定,第一次没有浪子的心情了。——三毛《去年的冬天》
【罗马渡槽】
塞哥维亚有一条西班牙最大的由罗马人修建的高架引水桥——罗马渡槽。就是三毛所称的罗马人运水道。这个运水道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代,至今完好。全长728米,最高处28.9米,共有167孔,分二层。
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按他们的方式,惟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尔河。为了跨过这一天堑到达城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修建输管道,输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撑着的双层拱洞构成。输水道顶端是水渠,到现在还在引导流水。
这座令人惊叹的双拱建筑镶嵌在壮丽的古城之中,成为塞哥维亚的象征。
【阿尔卡萨尔城堡】
到塞哥维亚当然不能错过那座美丽的古堡阿尔卡萨尔,这里就是传说中睡美人的城堡的原型。
建于13世纪的阿尔卡萨尔城堡是西班牙上千个城堡中的佼佼者,也是最古老、雄伟和壮观的一座。城垣高而厚,尖塔高耸。进入城堡必须通过吊桥。大使厅的精致浮雕、优美的回文刻字及墙壁、石柱、屋檐的雕花相当考究。从偶人小院、使节大厅到少女庭园,众多陶瓷装饰和彩绘瓷砖会令人目不暇接。
城堡城堡又是西班牙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147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在这里即位;1570年之前,城堡曾是西班牙国王的行宫之一;费利佩二世国王与史娜在这里举行婚礼……
塞哥维亚总是那些想在西班牙寻找美丽历史遗迹和真正风俗的浪漫旅行者的首选之地。广阔的自然界差异,小而迷人的田园风光住宿地,还有选质优良,风味各样的特色美食,美妙的音乐,剧院和舞蹈,特别是漫步在历史地点,可以静静地体味这一珍贵遗产。
【马约卡岛】
我跟你说,马约卡岛简直太美了,真是一座风景如画的海岛。
在那儿当导游根本就是美差,不仅免费旅游,而且还有钱可赚,那样的地方,就是多花点钱也是很值得的。刚见到她的那一刻,如同见着了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我被惊得喘不过气来,嘴巴张得大大的,呆呆地,竟忘了笑,解说词也半天才想起来。那篇又长又臭的解说词里惟有一句能表现马约卡的动人:‘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和波兰钢琴诗人肖邦,曾在这里度过一段浪漫的生活。’妙就妙在‘浪漫’上,马约卡把这个词诠释得相当丰富。——三毛《倾城》
乔治·桑和肖邦生活过的岛
位于南欧和北非苍穹之间的马约卡岛确是如三毛所说的,就像百宝箱一样,为人类带来无数的惊奇与财富。
在这个每年有300天以上日照充足的海岛上,有欧洲惟一的哥特式圆形城堡——贝尔佛堡,有最具盛名的帕尔玛大教堂。在全世界哥特式天主教教堂中,此教堂不仅以尖塔高度居第三位而又因其曾接纳和见证了无数名人的婚礼而闻名于世。
岛上到处是美丽的沙滩,陡峭的悬崖、种植橄榄或是橘子树的田野。
再走远点儿,还会看到很多美丽的小山村散落在岛屿各处。肖邦和乔治?桑所生活过的瓦尔德莫萨以及像风景一般美丽的迪亚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诗人和艺术家所梦想的一切,造物主都在这里创造了出来。”160多年前,乔治?桑与肖邦在马约卡居住时对这里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远离尘嚣的马约卡岛为肖邦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工作环境,一首首华尔兹、马祖卡、小夜曲源源不断地寄到了出版商普莱耶尔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雨滴》序曲。在乔治?桑的作品《我生活中的故事》中曾详细记录了那次马约卡岛之旅。如今的瓦尔德莫萨村修道院的主要建筑改成了博物馆,肖邦和乔治?桑生活过的房间陈列了一些文物。
【德国】
在西班牙两年,日子久了,习惯了。她感染了周围人热情的天性,不知不觉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她庆幸在西班牙有这样一个宽阔的起步,另方面,又感到前途茫茫。考虑良久,她选择了德国。
三毛在马约卡岛上做导游赚了点旅费后,一张机票,就到了德国,进入歌德学院,专攻德文。一天念十六小时的德文。九个月后,连“早安”都不会讲的三毛取得德文教师资格。对一个外国人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成绩,“但也是我留学生活最贫乏的一段”。
三毛对于德国留学的印象远不如西班牙,她曾说,情愿没有拿到什么证书,情愿说不好德文(她学的德文,有“正统”的柏林口音),而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
过了一年,和她交往一段时间的德国人约根在西柏林机场送三毛去美国。上机的时候,他说,“等我做了领事时,嫁给我好不好?我可以等。”这算是求婚了,三毛日后提到这个男友,说是他等了二十二年,一直做到大使,还在等。
在德国,三毛与一位军官的倾城一顾,令多少读者也“一下子有了落水的无力和悲伤”。
【歌德学院】
歌德学院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校,那种性质,大半以文化交流为主,当然也可学习德文。在德国境内的“歌德”,不但学费极为昂贵,同时教学也采取密集快速方法,每日上课五六小时之外,回家的功课与背诵,在别的同学要花多少时间并不晓得,起码我个人大约得钉在书桌前十小时。——三毛《倾城》
建立于1951年的歌德学院,总部位于慕尼黑,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文化活动的机构,目前已遍布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个,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
歌德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开设的各种级别的德语课程班,以其优良的品质,不仅促进了德语的推广,也成为外国留学生进入德国大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柏林歌德学院位于柏林老城中心,设在一座1912年建立、现已精心改造过的工厂建筑中。歌德学院的四周是新柏林最令人心动的城区之一,画廊、小剧院、电影剧院、餐馆、酒吧以及内院咖啡交织成独特的气氛。歌德学院的交通方便,学院门口就是地铁站,最近一个城市轻铁车站步行也只有四分钟。
如今的歌德学院,依旧如三毛当年一样,学费惊人。一期两个月收费在3030-3400马克不等。可谓是用马克铺出的德语路呀!
就在歌德学院在德语文化推广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同时,近来面对全球“汉语热”,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文化也推广到了德国。巧的是,德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就正建在三毛当年宿舍所在的柏林自由大学里。
孔子学院以孔子为海外推广汉语语言文化机构的名称,与歌德学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柏林墙,历史的遗迹】
很多读者都愿意相信,1969年的三毛在穿越柏林墙的时候,与那个陌生军官之间的倾城一顾,相信她那种绝望至死的心情。
欧洲土地上,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1990年柏林墙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今天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残墙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这段残墙伫立在腓特烈大街十字路口的一角,比邻历史上著名的查理检查站,紧挨着查理检查站博物馆的外墙。
查理检查站由美国与其盟国共同设立,是当年东西柏林的关口。“你看,那边再过去,红砖公寓再过去,就是围墙。东柏林,在墙的后面,你去过那个城吗?”一个西德老太太曾这样问过三毛(《倾城》)。
查理检查站博物馆离著名的检查站不远。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昔日柏林墙的资料,也展出了当时一些东德人逃越柏林墙的离奇方法,包括热气球,带秘密隔间的轿车等。十多年后,当初沉痛的历史,却有了一些幽默的元素。严肃的德国人也开始轻松地生活起来。
在德国,长靴不是时髦,它是生活的必需品,穿着它踏着厚厚的积雪去学校,在教室休息时,双脚往暖气管上一放,搁着烘干,跟同学们谈天说地,那份舒适,女皇来了也不换。——三毛《永远的夏娃》
那时学校在闹区最繁华的KURFURSTEDAMM大道的转角处,这条美丽的大道长三公里半,不但是商业的中心,也是艺术家们工作游乐的街头,在这条街上西柏林最大的数家百货公司差不多都是排着来的。(三毛《永远的夏娃》)
说是糜烂的生活吧,倒也不见得,不过是逛逛学生区,旧货市场,上上小馆子,跳跳不交际的舞。我又多了一个单人节目,借了别人机车,深夜里飞驰空旷大街,将自己假想成史提夫麦昆演第三集中营大逃亡。——三毛《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
许多年过去了,西柏林展出了毕加索“性爱素描”的全部作品。我一趟一趟的去展览会场流连,方知性爱的极美可以达到画中的那个深度。那不只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本书教给我唯一的感动,那又是毕加索的另一次教化。今生再见一次惊心动魄,如同小学时操场上那个睁大了眼睛的孩子。过了又几年,西班牙巴塞罗纳城成立了“毕卡索美术馆”,我又去了那儿,在一幅又一幅名画真迹面前徘徊不舍。——三毛《一生的爱》
【美国】
德国生活一年后,三毛又转移目标了。她得到一个机会,到美国伊利诺大学主修陶瓷。于是提着两口大皮箱,走出芝加哥机场。
三毛在伊利诺大学法律系图书馆勤工俭学,负责英美法分类。第一天上班,她就闹了笑话,在两百本书页上盖了两百枚错误的图章,日期是:十月三十六日!
美国一年,父母最关心的是她的婚姻——有不少博士找她,但是,她坚持要嫁一个自己所爱的人。
【蓝色芝加哥】
一提起芝加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公牛队、五大湖、西尔斯大厦,这些美好的印象已经被人们无数次津津乐道。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位于美国中部密歇根湖与芝加哥河交汇处那片蓝色的湖边。
芝加哥有个别名叫“风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的高楼效应,芝加哥整个冬季都被寒冷的风包围着。风从四面来,辨不清方向,是那种立体的、无法抵御的凛冽的风。
芝加哥还有一个别名——“万国建筑博物馆”。100多年前,芝加哥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大火,几乎把整座城市吞噬。在这之后重建的过程中,设计师们第一次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到城市建设中。从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到园林、绿化、城市交通,全都布局有致,至今仍不落后。芝加哥的建筑并不注重外表的华丽。大到曾经世界第一的西尔斯大厦,小到一幢幢别墅,各种形状新奇、色彩各异的建筑使其成为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同时还十分注重建筑物自身的功能,以人为本,舒适自然,随心所欲,乃至最终形成世界建筑学界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走在密歇根湖边,你会惊叹上帝对美国这片土地的恩赐。密歇根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这五大湖连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区。这里的淡水几乎占了全世界淡水的1/4。历经几百年,湖水未受到污染。深蓝的湖水,清新的空气,成群的海鸟和一望无际的湖滨大道已经成为芝加哥人最引以自豪的城市象征。
【西雅图,春之都】
进入美国移民局时,有位移民官问三毛:“你做什么来美国?”她说:“我来等待华盛顿州的春天。”那个移民官笑了一笑,说:“现在正是隆冬。”三毛笑说:“所以我用了等待两字。”
——三毛《你从哪里来》
哈敏的小店挤在西雅图的“PIKEPLACEMARKET”,里面并不起眼。相信每一个去过西雅图的旅客对于这一个必游之地是一定会去的。
市场就在码头的对街,上百家各色各样不同的摊位和商店挤在一起,逛上一天都不会厌。光凭着这个市场,西雅图的可游性就高出洛杉矶太多,比较起旧金山来,稍稍又少了些气氛。——三毛《?阿富汗人哈敏妻子的项链?》
三毛走后,这个城市的浪漫形象又因为电影《西雅图不眠夜》而更加声名大噪。但在西雅图市区根本找不到相关的产品或是电影海报的图像标志。他所散发出来的浪漫味道是一股自然的呈现,没有经过媒体包装,也没有刻意炒作。
西雅图位于华盛顿州普捷湾(Puget Sound),海岸线和湖岸线总长80公里。面积共有218平方公里,人口54万,而距离美国加拿大边境182公里。
在西雅图,最受欢迎的城市观光娱乐点包括有西雅图中心和太空针、帕克市场、开拓者广场,著名的Nordstorm百货公司、星巴克咖啡等。
喝咖啡,对于西雅图的人而言,是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就好像是阳光、空气、花和水一般,是自然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不必赘述的一件事。
西雅图这个浪漫的咖啡之都,平均每一百公尺就会看到一个Cafe这样的字眼,多到数不清的咖啡店,让游客也看到傻眼。
在西雅图购物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小设计师精品店与Nordstrom、Bon Marche 这样的大百货公司并存,另外更有不得不提的帕克市场(PIKEPLACEMARKET) 。
三毛文中哈敏小店所在的帕克市场就屹立在西雅图市中心。
这个由当地渔民自发组织的市场,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不仅保持了原来的特色,而且由于规划完善、商品齐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销售方式,现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有近九百万的游客会到此观光。
帕克市场建筑简单平凡,从外表看来一点儿也不像TOP 1的景点。
当你走进这座有顶市场,晕黄的灯光投射在各类新鲜的鱼虾蟹,一阵阵问价报价的吵杂声不时钻进你的双耳,你会认为不过尔尔。但你可能会突然发现有什么异样:年轻有力的鱼贩正抓起一条大肥鱼往后面柜台扔去,空中接鱼的年轻鱼贩若是心情好,会做出乔丹跳篮式的拉鱼英姿。这空中抛接鱼的营业技巧正是享誉全球的西雅图飞鱼秀。
帕克市场还有各式各样的新鲜海鲜、水果、蔬菜、鲜花、异国美食及特殊商店。这里还群聚着艺术家及街头表演者。
在这里,你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快乐。这里的商人们、表演者、艺术家、游客,都是面带笑容,充满活力的。这里和其它市场一样忙碌,人山人海,但是却多了一种其它市场没有的活力与乐趣。
【转】
我是一个浪子,喜欢这个花花世界。
——三毛
![]() |
三毛的一生,就像那本她挚爱的《三毛流浪记》书名般,迁徙,就象是她的生活。随家人从重庆、南京到台北,独自到西班牙、德国、美国流浪,在非洲撒哈拉、加纳利群岛……
三毛没有浪费她理想和生活,她有幻想,也有实践它的勇气,所以一生都有灿烂的回忆。
【牵挂徘徊——台湾】
三毛,这个有着美丽传奇的女子。走遍千山万水,却把牵挂留在台湾。她从不掩饰自己对台湾的依恋:但愿在台湾的年年月月,就这么永远地过下去(三毛《闹学记》)。对台湾的依恋,让三毛在流浪行走与居停台湾中徘徊。
台湾保存着三毛的梦想,她曾在小学作文里写“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最初的拾荒始于每日往返的田间小路,当她穿着学生装忙碌地分辨和收集路边的纽扣和玻璃瓶时,也许已经预见到她今生的拾荒历程。一路走一路拣,从撒哈拉沙漠的棺材箱到asIslasCanarias的石头,从西班牙的大胡子荷西到东柏林的英气军人,她的“破烂”丰富一生。
台湾关照着她的孤独,当她在学校被疏远的时候,有哑巴“吹兵”陪伴,那个老实木讷的军人带着最淳朴的对孩子的关爱,走近了一个走投无路的女孩的心灵世界。她在这里发表第一篇作品《惑》,走出自闭。她在这里成名,1991年1月4日凌晨,她的灵魂从这里出走。
台湾对于三毛来说,又是一个伤心地,这里曾带给过她最艰难的少年时光,还有初恋的苦涩。甚至29岁恋爱的那场背叛,还有与45岁德国教师没有来得及发出的结婚卡片……
【台湾书市:买书寻宝】
三毛小时候很独立,也很冷淡。她的父亲陈嗣庆曾说:“在她20岁以前,无论健康、脾气、观念以及敏感、任性和自弃,都是少见的。她少年的时候,她的母亲和我这个做父亲的……过的是心灵上备受欺凌的苦日子。那些年,三毛常常要出事,使得我们日日夜夜生活在恐惧里。”尽管如此,他们给予三毛的仍然是无尽的关爱。
而如果没有读书这惟一的“玩乐”和“游戏”,迷失与痛苦将占据她童年生活的全部。三毛一生爱书成痴,多年后她在《逃学为读书》一文中写道,望着架上又在逐渐加多的书籍,一丝甜蜜和些微的怅然交错地流过我的全身……是多少年的书本,才化为今日这份顿悟和宁静。我的心里,悄悄的有声音在对我说:“这就是了!这就是一切了。”
她的作品还多次提到当时在家旁边有间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商店——建国书店。这家租书店令三毛如痴如醉,一度“跌入这一道洪流里去,痴迷忘返。”
也许天生她就是一个思想者。尚是童年,便开始将自己高悬在这个尘世的上空,冷眼看生命之轻,看芸芸众生如何舍家弃子而追逐名利,执拗着不肯“入乡随俗”,打下一点一滴的文学底子。
这样猛看课外书,她最后还是考上了省立女中。
数学课受辱事件以后,她经常逃学。父母不知,每天一样给饭钱。三毛把钱存起来,或者到省立图书馆看一整天的书,或者到牯岭街当时的旧书店买书。
爱书之人到台湾一定会对书市留恋不舍。牯岭街是台湾最早让读书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当年日本人把一些带不走的古董、字画和书籍拿到那里去卖,后来渐渐成风,成了台湾人买书寻宝的好地方,几十年长盛不衰。后来,新式书店越来越多,牯岭街也就变得门前冷落了。 1973年,因此街拓宽,58家书摊大迁移,搬到了八德路一段的光华商场集中营业。这里的藏书不仅包罗万象,而且书价低廉,只要肯花时间,常能淘到需要的旧书。
在台北,无论哪条商业街上都少不了书店。位于老城的重庆南路,更是一条闻名的书店街。你可以把台大附近的古原轩作为起点。古原轩是一家二手书店,店主乃台大历史系毕业,搜书精准,店面虽小,藏书颇丰,旧书铺内常有珍宝藏匿其中,引得不少淘书客频频光顾。出了古原轩,顺道就进了台湾第一家生活文学书店——“我的文学书房”。这是金石堂旗下加盟的生活文学专门店,除出大量的文学书籍及杂志外,书房内还附设了文学咖啡馆。值得一提的是咖啡馆内有一道作家咖啡杯墙,陈列了五十余位台湾作家的咖啡杯,细看下来,蔡康永居然也在其中。幸运的话,还会遇有作家驻店与读者共享阅读时光。这条书店街一直是全台湾爱书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也是国外爱书的观光客指定必游的重要观光区。
新生南路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书店街。有专营女性主义书籍及女性相关出版物的女书店,经营及出版英文书籍的书林书店,诚品儿童书店,坚持理想和人文精神的唐山书店,经营绝版书旧书为主的小高的店,提供宗教性灵阅读的校园书房,以及茉莉二手书店等等。
不能不提的是位于敦化南路一段的诚品书局敦南店。据说是全世界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大型连锁书店,所谓“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诚品书局”并没多大,远比不上北京的图书大厦,但布局的确精致,在其他书店里经常闲置不用的角落,这里总安排了一些喝咖啡和聊天的地方。一进门就是优美的轻音乐,富有弹性的木地板,和摆放得体的书架,连鹅黄灯管散发出的光也是柔柔淡淡的,让人觉得特别自在、安逸,就像到了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朋友家。 在这里,书店不仅是报刊亭,而且还成了阅览室。可以坐下来喝咖啡,没有钱也没关系,坐在地上看书,很慵懒,也很舒适。
台湾人爱读书闻名,除了出版业发达,书店多,图书馆也多。台湾的各高校也十分重视图书馆,他们认为: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的心脏,一个大学文化环境的营造,唯以图书馆为中心方显其本。
【台湾旧建筑:老厝】
“十三岁到二十岁这七年是我最痛苦的时候。”三毛在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简称北一女)念初二,由于数学老师一次体罚,她“一进教室,看到桌椅就昏倒,从此我就得了自闭症。”
受教于顾福生之前,三毛已经在家关了三年多,外界如何春去秋来,已是全然不想知觉了。“我的天地,只是那幢日式的房子,父亲母亲。放学时归来的姐弟。向街的大门是没有意义的,对我,街上没有可走的路。”
十六岁时,三毛只跟三个人讲话,爸爸、妈妈和画家顾福生,每星期出门两次,跟顾福生学画。
顾福生是“五月画会”的画家。他安静、诚恳,为人可亲善良。学画的短短十个月时间,竟是三毛一生的重要转折期,“在直觉上,我便接受了他,一种温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半生流逝之后,三毛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 “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因为这次机缘,她告别自卑和封闭,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走向自我的开放。顾福生肯定三毛的人格,尊重她的个人选择,引领她走向了文学道路。由于顾福生向白先勇的推荐,1962年12月号《现代文学》上,三毛平生第一篇小说《惑》发表了。
顾福生出国后,画家韩湘宁、彭万墀先后做过三毛的老师。从三位艺术家老师到白先勇、陈若曦这些亦师亦友的写作同行,三毛这样一个失学少年,成为最有才华的一批人所教出来的作者,是命运的安排!
“当年的那间画室,将一个不愿开口,不会走路,也不能握笔,更不关心自己是否美丽的少年,滋润灌溉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
当年三毛随父母去台湾住在台北市松江路的日式平房里。后来搬到合江街36巷32号,住的也是日式房屋,那时的台北城内全是低矮的日式木造平房。随着台北成为台湾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如今的松江路满是写字楼。当年三毛住的松江路的家已改建成四层楼的公寓。
三毛曾说她住过的房子叫“朱仑厝”。学画和走出自闭的日子,三毛来回于台北的老式建筑城中。三毛后来经常开车去郊区,去看“乡间红瓦黑墙的台湾老厝零零落落地隐在竹林田野的远处。”
三毛所说的老厝是台湾的传统建筑。坐落于台北新生公园旁的林安泰古厝,是台北市现存古厝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厝为仿明清时代的闽南单层二进四合院建筑,前埕有月眉池,池前广场铺设压船舱用的红普石,防滑又防苔;正屋采前低后高的燕尾式屋脊,不但冬暖夏凉、日晒通风良好,而且象征步步高升。整座大宅格局严谨,主从分明、配置均齐,以祭祀祖先的正厅为中轴,对称延展,左右各有两层护龙,前有垂门花厅(又称加冠晋禄门),两旁各设一耳房,左侧还有一丛书房,全部共34间。整幢建物的选料及做工都极为考究,充分展现二百年前台湾富商家庭的生活状态,值得探访。
【阳明山和文化大学】
失学多年, 三毛在女作家陈若曦的鼓励下,向当时文化学院的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申请,顺利成为文化学院的选读生。那个忧郁自闭的灰姑娘仿佛成了上辈子的事情。
读文化学院,三毛开始轰轰烈烈地恋爱,舍命地读书,做家教,写《雨季不再来》。这里,三毛经历了一场恋爱,算得上是真正的初恋。那时候,她总是讲一句话:“我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结局,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尽情的去,一切后果,都是成长的经历,让我去——。”
三毛说自己对文化学院这个才子——舒凡,“如同耶稣的门徒跟从耶稣一样,他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我的心第一次受到爱情的煎熬。其实,现在想想,那不能称之为爱情,而只是一种单相思,蛮痛苦也蛮甜蜜的。”三毛想一毕业就结婚,但男孩却没有给她答案,三毛逼急了,于是办起出国手续来。坚持远走——她放弃了:不能缠死对方,而如果继续住台湾,情难自禁,还是走吧。
远离的理由也许不止一个,那时的三毛,整个人已经丰富起来,志向非常澎湃,需要释放,在台湾的生活无法满足她的心灵,她需要出国寻找。
三毛曾就读的文化大学坐落在阳明山一带的山岗之上,海拔460米,云山环抱,居高临下,因而被戏称为全台的最“高”学府。每年三至四月,阳明山的花季闻名海内外,游人如织,从文化大学往山上走,一条幽静的小路旁有一间阳明书屋,为蒋介石生前挚爱的度假与避暑之地。阳明山这片山岗又称华岗,后来华岗就衍变成该校的别名。文化大学1963年由张其钧创办,现已发展为台湾最大的私立大学,下设 9个学院61个系24个研究所,学生1.8万人。校区具山林之美,风景秀丽,校舍都是传统中国式的风格,红墙、绿瓦、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再加上经年不散的云雾,远远望去,宛如图画中的山水一般,美丽且富诗意,是一个亲师乐友、悠游研读的理想环境。
校舍兼顾典雅美与现代化,原有大成馆、大仁馆与大义馆等饶富中国特色的教学大楼,新建的“晓峰纪念馆”在设计上更结合古典与现代,包含校史室、图书馆、博物馆、国际会议厅与信息中心。
图书馆藏书七十五万余册,是一座现代化的信息图书馆。大学博物馆收藏文物五万余件,以书画为主,经常举办展览与专门学习班,为喜爱艺术的同学提供多方面的学习机会。
台北为台湾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地方。高等学校超过25所,占全省高校数的1/4左右,大学生不下十几万人。这些学校中,台湾大学是全台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声誉最盛、人气最旺的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值得一游。
【台北的咖啡文化】
在国外流浪三年后,1970年三毛返回台北,在母校文化学院教德语。重回台湾的三毛认识了第二位让她动了结婚念头的男人,并很快论及婚嫁,三毛甚至把家从文化学院搬到了山下的民生社区,她还在台湾当时颇有派头的欣欣餐厅请朋友吃饭,被认为是结婚宴。然而不久就发现这位画家已有家室。
后来三毛在网球场认识了一名在台湾工作的德裔中年男子,当这位年长十几岁的男友向她求婚时,三毛对他的依恋让她产生了与之共度一生的念头,两人还一起到重庆南路印了名片,然而就在当晚,德裔未婚夫突然心脏病发,死在她的怀里。
初恋受挫,感情受骗,未婚夫暴死,三毛无力承受,吞下大量安眠药……获救的三毛已无法继续留在台湾,1973年7月,再赴西班牙。这一去也成就了她与荷西的重逢。
这一段时间,工作之余,三毛总爱到位于台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馆坐坐。
当年千百惠“每次走进这间咖啡屋,忍不住停下了脚步……”那散发着氤氲咖啡香气的旋律尤在耳畔回响。有人说台湾是最适合咖啡生长的地方,而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咖啡文化。漫步台北街头,咖啡馆三步一家,五步一店,除大型连锁咖啡店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独具风情的小咖啡馆隐藏在巷弄之中。咖啡文化迅速延烧整个台湾,不过是短短十多年间的事。上岛、名典、老树咖啡等连锁店遍地开花。
90年代,随着35元的“丹堤”、“怡客”咖啡出现,日式“真锅”美式的“星巴克”、“咖啡共和国”连锁咖啡店纷纷开张,咖啡除了强调“别无分号”,也可以主张“统一规格、品质稳定”。异国美食风行,除了意大利的 Cappuccino Latte、法国的Cafe Au Lait随处可见,即使是较冷门的希腊、越南咖啡……沿街沿巷去寻问,总不难发现它们的身影。活在这样的年代,对于嗜咖啡成瘾的人来说,他们印象中台湾的城市地图,不是生冷的”某街某巷某号”,而是一家家温存记忆的咖啡馆。
明星咖啡馆是台湾文学史上首见的文学沙龙,更号称“文坛永远的沙龙”。这里邻近当时的闹市西门町,又与台北的书店街重庆南路相连,形成特殊的人文与历史定位,也成为上流社会、明星文人的据点。明星咖啡屋的炭烤面包、罗宋汤、俄罗期软糖和糕点十分地道,蒋经国和蒋方良早年也是这里的常客。
台湾著名作家周梦蝶、陈映真、黄春明、陈若曦、季季、隐地、罗门,以及已经去世的乡土文学作家王祯和等,都曾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占据明星咖啡馆桌子的一角,奋笔写下一个个文学传奇。当台湾文学史记录这段黄金年代时,这里就是不会被遗忘的故事。
歇业15年后,2004年7月,外观很不起眼,营业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明星咖啡馆重张,成为旅游景点。桌椅还是过去的桌椅,灯饰还是过去的灯饰,当年白俄罗斯画家的画作也都回到了老位置。老板会提醒你墙上挂着前白俄老板的油画,哪张桌子是现代文学编辑们开会时喜欢坐的。作家的身影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观光客,他们拿着一本最新出版的台北吃喝玩乐指南,知道了这家咖啡馆的身世,然后他们开始拍照。
【台北西门町】
如果你到台北,一定不能错过台北的西门町!这里是全台湾最潮流的地点。不管老少,只要一有空,就会来到西门町,吃热呼呼的阿宗面线,喝道地的珍珠奶茶,玩尽所有的大头贴机,享受各样各式的购物乐趣!
西门町融合了日式,美式,中式的风格,聚集了五花八门的店面,也因此吸引各新鲜人类的到来。这里有适合走庞克调调的年轻人的纹身街,有吸引小孩子的可爱精品万年大楼和家家户户都必看的电影戏院!
拥挤在人潮里,你会看到所有台湾最道地最有名的小吃摊位!卤味,牛肉面,咸酥鸡,糖葫芦……琳琅满目,不仅品尝视觉餐宴,肚子也会填得满满的!
西门町已化为年轻人表现自我风格的中心。在这儿,你可看到各种有形有色的穿着,从梦幻的cosplay到独特的街头舞者。只要你看到的,路旁的商店,就一定会有卖!周末还有机会看到一些亚洲最红的明星们搞的宣传活动!
【乡镇小调:沙仑海滩】
三毛终于安定下来。1981年5月9日,她结束流浪,返台定居,并与父母住在南京东路133巷。因为荷西的死,这时的三毛个性有很大变化,虽然她天生的一份纯真、对生活周遭的敏锐反应还在,但或许经过这样的悲痛,已经将以前较稚气的一面收敛了起来。她的作品从此没有了阳光。
重回台北的三毛喜欢去海边,已成习惯,而且 “常常去,无人的海边,那种只有海防部队守着寂寂的地方。阿兵哥棕黑色的笑脸,是黑人牙膏最好的活动广告——他们是阳光。 ”(《狼来了》)
有乡镇小调的沙仑海滩是三毛经常去的。
著名的沙仑海滩位于台北西北20公里处的淡水,是一个曾受欧风洗礼的渔港,至今港内还保留着好些西方建筑,给淡水涂上一抹欧陆风采。高耸于淡水河口的圣多明哥堡垒,是一座具有350年历史的建筑物,由西班牙人兴建,它也是台湾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现在这里已成名为旅游景点。淡江中学大门边有个卖辣味饭和面的小摊子,据说已有将近100年历史。在那里用餐,说不定还可发思古幽情呢,该摊子中午时分收市,要吃得提早!淡水以大学、海滨、海鲜和日落闻名。
到淡水去一定要品尝那里的美食,海鲜尤其出名。在中正路和淡水河边就有好几家著名的海鲜馆子。此外,码头也是品尝美食的好去处,在那里可以吃到淡水著名的小吃鱼丸汤和铁蛋。
今天,在台湾北海岸,还有一处三毛回国定居后买的另一幢二手屋——海边小屋。三毛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曾提到这幢小屋:“我很喜欢这小房,对着大海,但不吵,因在远坡上,没有花树,光秃秃的一片,请爹爹、姆妈等我们买下房子了来住,你们肯来,将来车也换大的。”这幢楼一直鲜为人知。一排沿着小山坡的海边度假社区,三毛的小屋位于四楼,只有30平方米,一扇窗面海,里面的装饰全是三毛喜欢的原木色。墙上挂着卓别林的海报,床下方的书柜还留着三毛带来的皇冠杂志,屋内的味道仿如三毛家书中提及的加纳利岛小屋。但房子已经有些破败。三毛的家人有心维护三毛的小屋,这么多年水电费照缴,就当女主人只是再次出门远行。
【游学漂泊——欧美】
世界之大,何处可以忘情?与舒凡没有结果的苦恋,促使三毛四方游学,在西班牙读书,去德国做导游、做德文教师,离开德国,又漂泊至美国。 求学期间,三毛变得愈加幸福和快乐,作为难得一见的中国女子,她比其他女生受到更多的注意,受到更多男生的欢迎。半工半读的生活,又同时上演她恋爱的多幕剧,使她很快克服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从孤独中走出来。
【西班牙】
我决定来西班牙,事实上还是一个浪漫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比较我过去所到过、住过的几个国家,我心里对西班牙总有一份特别的挚爱,近乎乡愁的感情将我拉了回来。事实上,七年前离家的我尚是个孩子,我这次再出来,所要找寻的已不是学生王子似的生活了——三毛《赴欧旅途见闻录》
【马德里】
西班牙马德里,三毛的欢笑与泪水,都从这里开始。因为,她认识了让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荷西。
那年,他还不到十八岁。
那是一个圣诞节的晚上,三毛在朋友家里,而荷西也恰巧来向朋友祝贺圣诞节。西班牙有一个风俗,平安夜十二点一过,邻居们就要向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一家家地恭贺说:“平安。”
那时荷西刚好从楼上跑下来,三毛第一眼看见他时,触电了一般,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就这样,霎那的一眼,成就了三毛一生的永恒爱情,也成就了三毛对这个男人故乡的永久思念,以至于在多少年后,还时时挂念着这“梦中的橄榄树”。
后来,爱情的屡次受挫,三毛再次从台湾前往马德里。这次“心情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样,不仅没有离乡背井的伤感,想家的哀愁,反而有一份归乡的喜悦和辛酸。”
二到马德里,她与荷西重逢。他们有六年的时间没有互通消息,但荷西守着一个爱她的承诺。
【广场、皇宫与花园】
在马德里,有一日,天已经很冷了。荷西很认真地跟三毛说:“再等我六年,让我四年念大学,二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们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想望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当三毛听到他这个梦想的时候,突然有一股要流泪的冲动,但六年时间太长了,三毛对这个模糊的未来有些怯意,甚至是有些害怕。接着,他们一齐走到马德里皇宫的一个公园里,园里有个小坡,在这里,三毛看着荷西孩子似的边跑边回头,一面回头,脸上还挂着笑,口中喊着:“Echo 再见!Echo 再见!”很少下雪的马德里开始下雪了,荷西在那片大草坡上跑着,一手挥着法国帽,渐渐地消失在黑茫茫的夜色与皑皑的雪花里。
这样一别,就是六年。
马德里有300多个广场,太阳门广场是全城的中心,7条街道由此呈放射状向四面延伸。广场中央花坛树立着一座独特的雕塑——一只攀扶着小树的棕熊,它是马德里的城徽。
另一个有名的广场是西班牙广场,又叫塞万提斯广场。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Cervantes)的纪念碑就是西班牙广场的标志。
西班牙广场的对面,就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皇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马德里皇宫。它始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这里可说是波旁王朝(the Bourbon)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其豪华壮丽的程度,曾让拿破仑由衷感叹巴黎皇宫的黯然失色。
皇宫是一幢白色的建筑物,2800多个房间,有870扇窗,240个阳台,44套楼梯和1100道门户,一天最多也只能参观50个,足可想象其规模。
皇宫里面极尽奢华富贵之气,圆形的屋顶流金溢彩,巨型的吊灯富丽堂皇,甚至一张地毡,一挂窗帘,一件小摆设都是精品。
国王早就举家迁出皇宫,因此宫内的大多数空间都已向公众开放。议事厅、起居室、宴会厅、卧室、书房……这里既是全马德里最整洁、最豪华的角落,也是夏日避暑、小憩的最佳选择。尤其是皇宫中庭,一个椭圆形的大型广场,可以俯瞰全市市容,甚是养眼。
绕到皇宫背后,就绕过了所有富贵奢华,率性浪漫的欧式民风扑面而来。这里的花园,是情侣们最爱的约会地点,三毛和荷西就是在这儿告别的。
马德里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公园——RITIRO公园。RITIRO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快乐地隐退”。午后,偌大的公园非常宁静,前后只有几个行人,像是在自家的私家花园里流连。有数百座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雕像陪伴,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西班牙历代国王和王后的白色雕像,他们在世时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能在如此仙境中“快乐地隐退”。
在这儿,一坐、一走,甚至在广场的草坪上小睡,都是体验马德里情调的重要方式。
【旧货市场】
三毛也常常去逛马德里的旧货市场:星期天,正好可以早起,走个半小时多路,去逛只有星期日才有的市集——大得占住十数条街的旧货市场。然后,去教堂静静的坐着,闭上眼睛,享受那古老教堂的管风琴演奏。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日子。——《星石》
作为毕加索与高迪的故乡,马德里从来不缺设计与创意,包括购物。
旧货市场 EI Rastro,占据了整个La Ribera de Curtidores大道和旁边的街道,新货旧货一应俱全,同时可以感受到商场中无法觅得的浓郁人气和轻松氛围。在这里,你可以用亲民的价格,买到生僻而又充满设计感的衣服配饰,以及各色的小东小西,用耳目一新来妆扮自己。
这里是西班牙最负盛名的露天市场之一,不过记得是在周末才有哦!
【Gran Via,马德里风格】
马德里最繁华的商业街叫Gran Vía大街。似乎西班牙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叫“Gran Via”的大街,就好像在中国,好多城市都有“中山路”一样。这里是马德里少有的热闹非凡的地方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西班牙著名时尚评论家杰维尔?马汀斯(Javier Martinez Reverte)是这样的描述Gran Via大街的:“假如有人在Gran Via大街漫步,他很快会发现这里充满着一种拓荒者的空气,因为这里有一个完整的灵魂在他心中激荡。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传统与多民族的风格并存,一种流浪的精神与时尚性格相融合。”
不错,这里分布着很多西班牙银行和邮政大楼,各种时代风格的古建筑,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哥特的、巴洛克的、新古典的,都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整条街简直就是一个建筑博物馆。
夜晚的Gran Via大街上到处是人流,一派繁华景象。电影院和戏院有很多夜间场,一些恋人在等着看戏。临街的地方有不少网吧,一些年轻人在这里冲浪。走在街上,现代的、古典的、优雅的、前卫的,都会让你感到时尚从四面八方迎面而来。
这就是马德里的风格。
流浪的橄榄树
记得齐豫那天籁般的声音穿过夜空么?还记得三毛的《橄榄树》么?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
为什么梦中的是橄榄树,而不是胡杨树、柳树之类的,大概是因为这个“有少见的英俊的外表又有可贵的童心的男孩”——荷西就是西班牙人,而橄榄树则是她永远的情结吧。
西班牙橄榄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0%,并且一直保持着世界橄榄油第一大出口国地位。西班牙种植橄榄历史悠久。据载,远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橄榄树就移到西班牙。这种橄榄树属木本科油料植物,耐寒喜暖,生命力极为旺盛,可以结果实达数百年而不衰。在西班牙各地,不少百年“高龄”的橄榄树林至今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
马德里的郊外就有很多橄榄树。来到这儿,你一定要去细细地看看。橄榄树树干不是很高,圆球型的树冠,远远看去仿佛冬青树一般。叶子像柳树叶,微微发白,只是不长条下垂而已,一阵风过,每一片细叶都在兴奋得发抖。
或许是因为三毛的缘故,看到橄榄树枝叶婆娑,觉得优雅清和,又有些流浪的风情与美丽。
橄榄树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你更能随时随地享受到马德里的美味橄榄。马德里人通常拿浸渍的橄榄作为开胃点心,佐以美酒,再同朋友一起聊天,共度美好时光。
【塞哥维亚】
1972年冬, 三毛“决定去塞哥维亚城,看望老友夏米叶·葛罗,是一时的决定。”
车到塞哥维亚时,已是夜间十一点多了。这个在雪山附近的小城,是西班牙所有美的小城中,以罗马式建筑及古迹著称于世的。过了快七天在塞哥维亚的日子。我除了夜间跟大伙一起听音乐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做长长的散步。乌苏拉跟我,成了很好的朋友,其他的人也是一样。在这个没有国籍没有年纪分别的家里,我第一次觉得安定,第一次没有浪子的心情了。——三毛《去年的冬天》
【罗马渡槽】
塞哥维亚有一条西班牙最大的由罗马人修建的高架引水桥——罗马渡槽。就是三毛所称的罗马人运水道。这个运水道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代,至今完好。全长728米,最高处28.9米,共有167孔,分二层。
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按他们的方式,惟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尔河。为了跨过这一天堑到达城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修建输管道,输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撑着的双层拱洞构成。输水道顶端是水渠,到现在还在引导流水。
这座令人惊叹的双拱建筑镶嵌在壮丽的古城之中,成为塞哥维亚的象征。
【阿尔卡萨尔城堡】
到塞哥维亚当然不能错过那座美丽的古堡阿尔卡萨尔,这里就是传说中睡美人的城堡的原型。
建于13世纪的阿尔卡萨尔城堡是西班牙上千个城堡中的佼佼者,也是最古老、雄伟和壮观的一座。城垣高而厚,尖塔高耸。进入城堡必须通过吊桥。大使厅的精致浮雕、优美的回文刻字及墙壁、石柱、屋檐的雕花相当考究。从偶人小院、使节大厅到少女庭园,众多陶瓷装饰和彩绘瓷砖会令人目不暇接。
城堡城堡又是西班牙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147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在这里即位;1570年之前,城堡曾是西班牙国王的行宫之一;费利佩二世国王与史娜在这里举行婚礼……
塞哥维亚总是那些想在西班牙寻找美丽历史遗迹和真正风俗的浪漫旅行者的首选之地。广阔的自然界差异,小而迷人的田园风光住宿地,还有选质优良,风味各样的特色美食,美妙的音乐,剧院和舞蹈,特别是漫步在历史地点,可以静静地体味这一珍贵遗产。
【马约卡岛】
我跟你说,马约卡岛简直太美了,真是一座风景如画的海岛。
在那儿当导游根本就是美差,不仅免费旅游,而且还有钱可赚,那样的地方,就是多花点钱也是很值得的。刚见到她的那一刻,如同见着了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我被惊得喘不过气来,嘴巴张得大大的,呆呆地,竟忘了笑,解说词也半天才想起来。那篇又长又臭的解说词里惟有一句能表现马约卡的动人:‘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和波兰钢琴诗人肖邦,曾在这里度过一段浪漫的生活。’妙就妙在‘浪漫’上,马约卡把这个词诠释得相当丰富。——三毛《倾城》
乔治·桑和肖邦生活过的岛
位于南欧和北非苍穹之间的马约卡岛确是如三毛所说的,就像百宝箱一样,为人类带来无数的惊奇与财富。
在这个每年有300天以上日照充足的海岛上,有欧洲惟一的哥特式圆形城堡——贝尔佛堡,有最具盛名的帕尔玛大教堂。在全世界哥特式天主教教堂中,此教堂不仅以尖塔高度居第三位而又因其曾接纳和见证了无数名人的婚礼而闻名于世。
岛上到处是美丽的沙滩,陡峭的悬崖、种植橄榄或是橘子树的田野。
再走远点儿,还会看到很多美丽的小山村散落在岛屿各处。肖邦和乔治?桑所生活过的瓦尔德莫萨以及像风景一般美丽的迪亚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诗人和艺术家所梦想的一切,造物主都在这里创造了出来。”160多年前,乔治?桑与肖邦在马约卡居住时对这里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远离尘嚣的马约卡岛为肖邦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工作环境,一首首华尔兹、马祖卡、小夜曲源源不断地寄到了出版商普莱耶尔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雨滴》序曲。在乔治?桑的作品《我生活中的故事》中曾详细记录了那次马约卡岛之旅。如今的瓦尔德莫萨村修道院的主要建筑改成了博物馆,肖邦和乔治?桑生活过的房间陈列了一些文物。
【德国】
在西班牙两年,日子久了,习惯了。她感染了周围人热情的天性,不知不觉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里。她庆幸在西班牙有这样一个宽阔的起步,另方面,又感到前途茫茫。考虑良久,她选择了德国。
三毛在马约卡岛上做导游赚了点旅费后,一张机票,就到了德国,进入歌德学院,专攻德文。一天念十六小时的德文。九个月后,连“早安”都不会讲的三毛取得德文教师资格。对一个外国人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成绩,“但也是我留学生活最贫乏的一段”。
三毛对于德国留学的印象远不如西班牙,她曾说,情愿没有拿到什么证书,情愿说不好德文(她学的德文,有“正统”的柏林口音),而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
过了一年,和她交往一段时间的德国人约根在西柏林机场送三毛去美国。上机的时候,他说,“等我做了领事时,嫁给我好不好?我可以等。”这算是求婚了,三毛日后提到这个男友,说是他等了二十二年,一直做到大使,还在等。
在德国,三毛与一位军官的倾城一顾,令多少读者也“一下子有了落水的无力和悲伤”。
【歌德学院】
歌德学院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校,那种性质,大半以文化交流为主,当然也可学习德文。在德国境内的“歌德”,不但学费极为昂贵,同时教学也采取密集快速方法,每日上课五六小时之外,回家的功课与背诵,在别的同学要花多少时间并不晓得,起码我个人大约得钉在书桌前十小时。——三毛《倾城》
建立于1951年的歌德学院,总部位于慕尼黑,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文化活动的机构,目前已遍布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个,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
歌德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开设的各种级别的德语课程班,以其优良的品质,不仅促进了德语的推广,也成为外国留学生进入德国大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柏林歌德学院位于柏林老城中心,设在一座1912年建立、现已精心改造过的工厂建筑中。歌德学院的四周是新柏林最令人心动的城区之一,画廊、小剧院、电影剧院、餐馆、酒吧以及内院咖啡交织成独特的气氛。歌德学院的交通方便,学院门口就是地铁站,最近一个城市轻铁车站步行也只有四分钟。
如今的歌德学院,依旧如三毛当年一样,学费惊人。一期两个月收费在3030-3400马克不等。可谓是用马克铺出的德语路呀!
就在歌德学院在德语文化推广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同时,近来面对全球“汉语热”,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文化也推广到了德国。巧的是,德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就正建在三毛当年宿舍所在的柏林自由大学里。
孔子学院以孔子为海外推广汉语语言文化机构的名称,与歌德学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柏林墙,历史的遗迹】
很多读者都愿意相信,1969年的三毛在穿越柏林墙的时候,与那个陌生军官之间的倾城一顾,相信她那种绝望至死的心情。
欧洲土地上,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1990年柏林墙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今天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残墙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这段残墙伫立在腓特烈大街十字路口的一角,比邻历史上著名的查理检查站,紧挨着查理检查站博物馆的外墙。
查理检查站由美国与其盟国共同设立,是当年东西柏林的关口。“你看,那边再过去,红砖公寓再过去,就是围墙。东柏林,在墙的后面,你去过那个城吗?”一个西德老太太曾这样问过三毛(《倾城》)。
查理检查站博物馆离著名的检查站不远。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昔日柏林墙的资料,也展出了当时一些东德人逃越柏林墙的离奇方法,包括热气球,带秘密隔间的轿车等。十多年后,当初沉痛的历史,却有了一些幽默的元素。严肃的德国人也开始轻松地生活起来。
在德国,长靴不是时髦,它是生活的必需品,穿着它踏着厚厚的积雪去学校,在教室休息时,双脚往暖气管上一放,搁着烘干,跟同学们谈天说地,那份舒适,女皇来了也不换。——三毛《永远的夏娃》
那时学校在闹区最繁华的KURFURSTEDAMM大道的转角处,这条美丽的大道长三公里半,不但是商业的中心,也是艺术家们工作游乐的街头,在这条街上西柏林最大的数家百货公司差不多都是排着来的。(三毛《永远的夏娃》)
说是糜烂的生活吧,倒也不见得,不过是逛逛学生区,旧货市场,上上小馆子,跳跳不交际的舞。我又多了一个单人节目,借了别人机车,深夜里飞驰空旷大街,将自己假想成史提夫麦昆演第三集中营大逃亡。——三毛《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
许多年过去了,西柏林展出了毕加索“性爱素描”的全部作品。我一趟一趟的去展览会场流连,方知性爱的极美可以达到画中的那个深度。那不只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本书教给我唯一的感动,那又是毕加索的另一次教化。今生再见一次惊心动魄,如同小学时操场上那个睁大了眼睛的孩子。过了又几年,西班牙巴塞罗纳城成立了“毕卡索美术馆”,我又去了那儿,在一幅又一幅名画真迹面前徘徊不舍。——三毛《一生的爱》
【美国】
德国生活一年后,三毛又转移目标了。她得到一个机会,到美国伊利诺大学主修陶瓷。于是提着两口大皮箱,走出芝加哥机场。
三毛在伊利诺大学法律系图书馆勤工俭学,负责英美法分类。第一天上班,她就闹了笑话,在两百本书页上盖了两百枚错误的图章,日期是:十月三十六日!
美国一年,父母最关心的是她的婚姻——有不少博士找她,但是,她坚持要嫁一个自己所爱的人。
【蓝色芝加哥】
一提起芝加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公牛队、五大湖、西尔斯大厦,这些美好的印象已经被人们无数次津津乐道。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位于美国中部密歇根湖与芝加哥河交汇处那片蓝色的湖边。
芝加哥有个别名叫“风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的高楼效应,芝加哥整个冬季都被寒冷的风包围着。风从四面来,辨不清方向,是那种立体的、无法抵御的凛冽的风。
芝加哥还有一个别名——“万国建筑博物馆”。100多年前,芝加哥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大火,几乎把整座城市吞噬。在这之后重建的过程中,设计师们第一次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到城市建设中。从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到园林、绿化、城市交通,全都布局有致,至今仍不落后。芝加哥的建筑并不注重外表的华丽。大到曾经世界第一的西尔斯大厦,小到一幢幢别墅,各种形状新奇、色彩各异的建筑使其成为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同时还十分注重建筑物自身的功能,以人为本,舒适自然,随心所欲,乃至最终形成世界建筑学界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走在密歇根湖边,你会惊叹上帝对美国这片土地的恩赐。密歇根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这五大湖连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区。这里的淡水几乎占了全世界淡水的1/4。历经几百年,湖水未受到污染。深蓝的湖水,清新的空气,成群的海鸟和一望无际的湖滨大道已经成为芝加哥人最引以自豪的城市象征。
【西雅图,春之都】
进入美国移民局时,有位移民官问三毛:“你做什么来美国?”她说:“我来等待华盛顿州的春天。”那个移民官笑了一笑,说:“现在正是隆冬。”三毛笑说:“所以我用了等待两字。”
——三毛《你从哪里来》
哈敏的小店挤在西雅图的“PIKEPLACEMARKET”,里面并不起眼。相信每一个去过西雅图的旅客对于这一个必游之地是一定会去的。
市场就在码头的对街,上百家各色各样不同的摊位和商店挤在一起,逛上一天都不会厌。光凭着这个市场,西雅图的可游性就高出洛杉矶太多,比较起旧金山来,稍稍又少了些气氛。——三毛《?阿富汗人哈敏妻子的项链?》
三毛走后,这个城市的浪漫形象又因为电影《西雅图不眠夜》而更加声名大噪。但在西雅图市区根本找不到相关的产品或是电影海报的图像标志。他所散发出来的浪漫味道是一股自然的呈现,没有经过媒体包装,也没有刻意炒作。
西雅图位于华盛顿州普捷湾(Puget Sound),海岸线和湖岸线总长80公里。面积共有218平方公里,人口54万,而距离美国加拿大边境182公里。
在西雅图,最受欢迎的城市观光娱乐点包括有西雅图中心和太空针、帕克市场、开拓者广场,著名的Nordstorm百货公司、星巴克咖啡等。
喝咖啡,对于西雅图的人而言,是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就好像是阳光、空气、花和水一般,是自然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不必赘述的一件事。
西雅图这个浪漫的咖啡之都,平均每一百公尺就会看到一个Cafe这样的字眼,多到数不清的咖啡店,让游客也看到傻眼。
在西雅图购物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小设计师精品店与Nordstrom、Bon Marche 这样的大百货公司并存,另外更有不得不提的帕克市场(PIKEPLACEMARKET) 。
三毛文中哈敏小店所在的帕克市场就屹立在西雅图市中心。
这个由当地渔民自发组织的市场,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不仅保持了原来的特色,而且由于规划完善、商品齐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销售方式,现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有近九百万的游客会到此观光。
帕克市场建筑简单平凡,从外表看来一点儿也不像TOP 1的景点。
当你走进这座有顶市场,晕黄的灯光投射在各类新鲜的鱼虾蟹,一阵阵问价报价的吵杂声不时钻进你的双耳,你会认为不过尔尔。但你可能会突然发现有什么异样:年轻有力的鱼贩正抓起一条大肥鱼往后面柜台扔去,空中接鱼的年轻鱼贩若是心情好,会做出乔丹跳篮式的拉鱼英姿。这空中抛接鱼的营业技巧正是享誉全球的西雅图飞鱼秀。
帕克市场还有各式各样的新鲜海鲜、水果、蔬菜、鲜花、异国美食及特殊商店。这里还群聚着艺术家及街头表演者。
在这里,你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快乐。这里的商人们、表演者、艺术家、游客,都是面带笑容,充满活力的。这里和其它市场一样忙碌,人山人海,但是却多了一种其它市场没有的活力与乐趣。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