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树林民俗三则:北京老房子、陕西皮影及杨柳青年画
(原作于2007年7月)
《 早春树林民俗三则之一:北京老房子》
用“民俗”一词来概括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儿是不合适的,包含在民俗三则中实属凑巧近期所遇到和翻拍的素材有相似之处。民居本来是个更为专门的门类,多少年代里,人们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或乔迁或迁徙或亡故,而旧有民居所支撑出的空间里,还会有人们生活的细节和感受流露出来。区别于历史事件以及故事演绎,民居可以让已经流逝的年代变得触手可及,让历史和人物变得润泽丰满,让过去的凡俗生活在遗留至今的空间里重现。所以,民居也包含民俗的含义。
这一集中的素材翻拍自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北京四合院》明信片册,摄影者为李玉祥,所拍摄的事件应在二三十年前或者更久,共24幅,除了在这篇文章所展示的3幅外,还有20幅,可点击这里打开早春树林msn图籍察看。我也拍摄了不少北京胡同的照片,不过多为近几年对西城附近的拍摄,以后一定抽空整理并写将出来,以资读者们玩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春树林民俗三则之二:陕西皮影
在故纸堆里遇到好的文化素材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你可以看到曾经有一些同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先人、今人们的生活细节,可以看到虽然草根却充满艺术的心灵,可以感到在我们根脉里默默流转的那些元素的具象和重现,而我知道这种感觉不是我一个人所独有的,正如我在春节、在中秋、在清明的时候,一定不是自己在欢乐、相聚和思念。
故纸堆里面的发现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重现那些曾经用审美的艺术眼光审视文化的人们的努力,在网络和博客时代,这种重现只需要对本土文化的钟情和不多的业余时间,最多再加上一些摄影的技巧。而这些,我都拥有。
民俗三则之二推出的是陕西皮影,翻拍自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同名明信片册,收入陕西皮影人像25幅。请点击这里察看msn图籍(25至于皮影是怎么回事情,好像毋庸多言,确不知情或者很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余华的小说《活着》,或者同名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春树林民俗三则之三:杨柳青年画
今天收到了一件不错的礼物,是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印制的“杨柳青”年画月历。我做月历的年头也不少了,但见到这样质朴和民俗感油然溢幅的月历确实很快乐,想到虽然远离了故土,但我的情感、我的精神和我的视线依然能够有着和故土密切的关联,不由得就把孤寂感抛到脑后。回家后把年画月历翻拍了下来,仔细编辑,然后查阅了关于杨柳青年画的相关知识,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近期民俗三则之一。
杨柳青年画即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最初生产于十七世纪中叶(明代崇祯年间)的天津西郊杨柳青镇,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 点击进入早春树林《杨柳青年画翻拍集》
《 早春树林民俗三则之一:北京老房子》
![]() |
东城雨儿胡同13号齐白石故居 |
用“民俗”一词来概括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儿是不合适的,包含在民俗三则中实属凑巧近期所遇到和翻拍的素材有相似之处。民居本来是个更为专门的门类,多少年代里,人们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或乔迁或迁徙或亡故,而旧有民居所支撑出的空间里,还会有人们生活的细节和感受流露出来。区别于历史事件以及故事演绎,民居可以让已经流逝的年代变得触手可及,让历史和人物变得润泽丰满,让过去的凡俗生活在遗留至今的空间里重现。所以,民居也包含民俗的含义。
![]() |
北京老房子(翻拍) 023-四合院 |
![]() |
北京老房子(翻拍) 024-宣武区儒福里 |
这一集中的素材翻拍自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北京四合院》明信片册,摄影者为李玉祥,所拍摄的事件应在二三十年前或者更久,共24幅,除了在这篇文章所展示的3幅外,还有20幅,可点击这里打开早春树林msn图籍察看。我也拍摄了不少北京胡同的照片,不过多为近几年对西城附近的拍摄,以后一定抽空整理并写将出来,以资读者们玩味。
![]() |
北京老房子(翻拍) 001-东城,美术馆东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春树林民俗三则之二:陕西皮影
![]() |
陕西皮影(翻拍) 019-辫子旦 |
在故纸堆里遇到好的文化素材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你可以看到曾经有一些同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先人、今人们的生活细节,可以看到虽然草根却充满艺术的心灵,可以感到在我们根脉里默默流转的那些元素的具象和重现,而我知道这种感觉不是我一个人所独有的,正如我在春节、在中秋、在清明的时候,一定不是自己在欢乐、相聚和思念。
故纸堆里面的发现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重现那些曾经用审美的艺术眼光审视文化的人们的努力,在网络和博客时代,这种重现只需要对本土文化的钟情和不多的业余时间,最多再加上一些摄影的技巧。而这些,我都拥有。
民俗三则之二推出的是陕西皮影,翻拍自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同名明信片册,收入陕西皮影人像25幅。请点击这里察看msn图籍(25至于皮影是怎么回事情,好像毋庸多言,确不知情或者很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余华的小说《活着》,或者同名电影。
![]() |
陕西皮影(翻拍) 023-小丑 |
![]() |
陕西皮影(翻拍) 010-杨仁 |
![]() |
陕西皮影(翻拍) 015-哪吒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春树林民俗三则之三:杨柳青年画
![]() |
杨柳青年画翻拍——有凤来仪 |
今天收到了一件不错的礼物,是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印制的“杨柳青”年画月历。我做月历的年头也不少了,但见到这样质朴和民俗感油然溢幅的月历确实很快乐,想到虽然远离了故土,但我的情感、我的精神和我的视线依然能够有着和故土密切的关联,不由得就把孤寂感抛到脑后。回家后把年画月历翻拍了下来,仔细编辑,然后查阅了关于杨柳青年画的相关知识,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近期民俗三则之一。
![]() |
杨柳青年画翻拍——福善吉庆 |
杨柳青年画即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最初生产于十七世纪中叶(明代崇祯年间)的天津西郊杨柳青镇,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 |
杨柳青年画翻拍——瑞雪丰年 |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 点击进入早春树林《杨柳青年画翻拍集》
![]() |
春牛图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