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重叠(小吃篇)
厦门 八婆婆烧仙草是去厦门前第一敬仰的小食,结果是可以吸的龟苓膏泡成的饮料,辅以花生,软糯的豆类,最想知道的是里面QQ的切的方方正正的食材物是何来头?麻糍的味道很好,皮儿又Q又糯,花生配芝麻的馅料,香的不得了~原巷口鱼丸,鱼丸皮子很韧,味道鲜甜;龙头鱼丸店的鱼丸,似乎名气颇大,鱼丸个头中等,皮略为粉软。 肉燕 霸王别姬里段小楼发配之地,有一种食物叫做肉燕,在鼓浪屿上乱逛时,突然看到一家扁食店,要了两碗,彷如放大版的小馄饨,槌进肉的皮儿竟然是脆生生的,果真惊艳。去马拉桑果汁店里捧一大杯的鲜榨橙汁,再去对面买一份龙头海蛎煎和五香条,海蛎是大个的,混着面糊鸡蛋,小香葱,煎成一大只,蘸着蒜蓉辣椒酱,味道果真鲜美异常....还可以品出一重柔韧爽滑的滋味。五香条 初初误会为是一种素食,实际却是以肉为料,辅以蔬菜,豆皮为衣,裹成小卷,炸成一条,冷吃,将之剪成小段,撒上香菜,浇上蒜蓉辣酱,滋味甚好!去厦门前,听过一种叫馅饼的小食,到了鼓浪屿,果真遍及岛上,其实是一种素馅的酥皮点心,好似老婆饼,迥异于北方的手掌大小的油炸的裹蔬菜和肉馅的小饼。金兰饼店在游人罕至的内厝澳路,买了绿豆馅和肉馅的酥饼,小小一只,一触即碎的酥皮,还有新鲜的椰挞八毛一只。真真厦港就在住的锦江之星对面,晚上下去斩半只卤鸭,一只卤猪手,几只卤鸡翅,佐以赠送的白萝卜泡菜,甜味的大白馒头,可以吃的心满意足,又不会担心肥腻。离开前那天一大早去了南普陀,有大群鸽子嘻游于山门前,作罢,请爸爸买了南普陀素饼,路经厦大旁的顶澳仔路时顺带买了黄则和的花生汤,坐在机场里解决掉最后的几个素饼,绿豆馅不会太甜,酥皮做的绝妙,层叠的颇为繁复,却不碎,比起京八件拎上一小段就七零八碎的那种,更合我心意。
杭州 喜欢江南驿只有一个理由,即使位置再难定,一旦落座,捡着椒麻鸡,南乳子排,酸辣包心菜,腐乳空心菜之类,搭配粗粮米饭,银子仍然是有限的,从零五年至今。
新丰小吃 粉丝汤加新丰大包倒是不错的早餐选择
高祖生煎 鲜肉生煎和鲜虾生煎的味道还好,皮儿比上海的生煎要薄一些外加一碗小馄饨和粥。足够塞满胃袋了。
粤
食在广州这话倒像是南方人的声口。未去广东之前最想吃的就是广州的腊味:烧鹅,叉烧,豉油鸡之类,尤其是腊味双拼和三拼饭,看的丰盛,吃起来味道想必也不错。谁知一路下来,味蕾好像被腊味的油封住,恨不得三餐以水果果腹。陶陶居的早茶。莲香楼的月饼。沾仔记的云吞面,澳洲牛奶公司的蛋白炖奶,兰芳园的丝袜奶茶,泰昌饼家的蛋挞,源记烧腊的双拼饭,南信的双皮奶和北方煎饺,仁信的双皮奶,红豆沙,圣安娜饼屋3块半每块的便宜又好看的小西点,陈添记的鱼皮,滋味坊的陈村粉和芋丝饼,还有那些记不起名字的炖品店和糖水店里吃到的番薯糖水,艇仔粥,皮蛋瘦肉粥,瑶柱粥,状元粥,无花果瘦肉汤,虫草鸡汤,鸡爪汤,猪肺汤,清淡的,又或者甜蜜的,虽然吃起来新鲜有趣,心里却愈加怀念家里的豆浆油条,炸的鲜刀鱼,油酥火烧,白米粥,红烧肉,拍黄瓜也好啊!
桂
桂林的湿气是回来后才发觉的,果真是北方人,即使处于三面环海的青岛,面对阳朔的湿漉漉的房间墙壁,潮乎乎的被褥床单,雾蒙蒙的远山近景,感觉仍然是不适应,这里的夏天似乎比青岛的还不爽利,好在望江楼的位置不错。对着江水汹涌的漓江,阳台被高树遮蔽,微风吹过时有丝丝香气,躺在竹椅上,慢摇着,很有些提前享受老去时光的意思。楼下的有挑着担子卖水果的,妈妈买了个头庞大的粉蕉,娇小的形如皇帝蕉的芭蕉来吃,还有一大堆新鲜的荔枝,皮黑且厚的酸葡萄,绿色的橙,摆满了桌子,就那么坐着看着眼前的山水,一天就过去了。只是怕了荔浦芋头,吃过荔浦芋头蒸肉,炒荔浦芋头,荔浦芋头盒,荔浦芋头条的人恐怕这辈子不碰那又干又硬又粉又噎的芋头也足够了。
失语失语,20天才爬行完一篇日记。
杭州 喜欢江南驿只有一个理由,即使位置再难定,一旦落座,捡着椒麻鸡,南乳子排,酸辣包心菜,腐乳空心菜之类,搭配粗粮米饭,银子仍然是有限的,从零五年至今。
新丰小吃 粉丝汤加新丰大包倒是不错的早餐选择
高祖生煎 鲜肉生煎和鲜虾生煎的味道还好,皮儿比上海的生煎要薄一些外加一碗小馄饨和粥。足够塞满胃袋了。
粤
食在广州这话倒像是南方人的声口。未去广东之前最想吃的就是广州的腊味:烧鹅,叉烧,豉油鸡之类,尤其是腊味双拼和三拼饭,看的丰盛,吃起来味道想必也不错。谁知一路下来,味蕾好像被腊味的油封住,恨不得三餐以水果果腹。陶陶居的早茶。莲香楼的月饼。沾仔记的云吞面,澳洲牛奶公司的蛋白炖奶,兰芳园的丝袜奶茶,泰昌饼家的蛋挞,源记烧腊的双拼饭,南信的双皮奶和北方煎饺,仁信的双皮奶,红豆沙,圣安娜饼屋3块半每块的便宜又好看的小西点,陈添记的鱼皮,滋味坊的陈村粉和芋丝饼,还有那些记不起名字的炖品店和糖水店里吃到的番薯糖水,艇仔粥,皮蛋瘦肉粥,瑶柱粥,状元粥,无花果瘦肉汤,虫草鸡汤,鸡爪汤,猪肺汤,清淡的,又或者甜蜜的,虽然吃起来新鲜有趣,心里却愈加怀念家里的豆浆油条,炸的鲜刀鱼,油酥火烧,白米粥,红烧肉,拍黄瓜也好啊!
桂
桂林的湿气是回来后才发觉的,果真是北方人,即使处于三面环海的青岛,面对阳朔的湿漉漉的房间墙壁,潮乎乎的被褥床单,雾蒙蒙的远山近景,感觉仍然是不适应,这里的夏天似乎比青岛的还不爽利,好在望江楼的位置不错。对着江水汹涌的漓江,阳台被高树遮蔽,微风吹过时有丝丝香气,躺在竹椅上,慢摇着,很有些提前享受老去时光的意思。楼下的有挑着担子卖水果的,妈妈买了个头庞大的粉蕉,娇小的形如皇帝蕉的芭蕉来吃,还有一大堆新鲜的荔枝,皮黑且厚的酸葡萄,绿色的橙,摆满了桌子,就那么坐着看着眼前的山水,一天就过去了。只是怕了荔浦芋头,吃过荔浦芋头蒸肉,炒荔浦芋头,荔浦芋头盒,荔浦芋头条的人恐怕这辈子不碰那又干又硬又粉又噎的芋头也足够了。
失语失语,20天才爬行完一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