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摘录-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三是习惯一和习惯二的具体实践。习惯一告诉你“你是创造者,你掌控自己的人生。”习惯二是关于第一次的创造或者智力上的创造的习惯。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的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和自然表现。
一旦确定了人生方向,你就应该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人生和设想一致。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物优先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成功的决定因素就是习惯三“要事第一”。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毅力克服心理障碍。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要有习惯二中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内心要有燃烧的激情,让自己对所有其他不相关的事情大声说“不”。克服这种心理还需要有独立意志,愿意为自己所不愿为之事,能够做到在特定时刻始终坚持自己的既定价值观,不屈服于一时的冲动和欲望。这种能力会让你成为一个诚信的人,让你忠于自己积极的第一次的创造。
习惯三触及人生管理与时间管理的问题,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从本质上看,我们对时间的使用方式不外乎以下四种。
高效人士总能避免C类和D类事务,因为不论是否紧急,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的时间在B类事务来减少A类事务的数量。B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情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以B类事务为生活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法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有效地管理生活。这需要我们有完善的原则,对个人使命有明确的认识,能兼顾重要的和紧迫的事情,能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
让B类事务成为生活中心的有效工具必须满足以下六个重要标准:
1.和谐一致。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2.平衡功能。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
3.围绕中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着重虽不紧迫却极重要的事。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单位制订计划。一周7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优先目标,但基本上7天为一体,相互呼应。如此安排人生,秘诀在于不要就日程安排表订立优先顺序,应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历。
4.以人为本。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讲求效率,但以原则为中心的人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得失。因此有效的个人管理偶尔须牺牲效率,迁就个人因素。毕竟日程表的目的在于协助工作推行,并不是要让我们为进度落后而产生内疚感。
5.灵活变通。管理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6.便于携带。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以B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一下四个关键步骤:
1.确认角色。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作为一个个体,你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可以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再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还可以将自己在教会或社区事务中的角色也写下来。
2.选择目标。思考下一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事情,作为你选定的目标。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3.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实施时间。
4.每日调整。使用这种以B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习惯三是习惯一和习惯二的具体实践。习惯一告诉你“你是创造者,你掌控自己的人生。”习惯二是关于第一次的创造或者智力上的创造的习惯。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的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和自然表现。
一旦确定了人生方向,你就应该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人生和设想一致。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物优先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成功的决定因素就是习惯三“要事第一”。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毅力克服心理障碍。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要有习惯二中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内心要有燃烧的激情,让自己对所有其他不相关的事情大声说“不”。克服这种心理还需要有独立意志,愿意为自己所不愿为之事,能够做到在特定时刻始终坚持自己的既定价值观,不屈服于一时的冲动和欲望。这种能力会让你成为一个诚信的人,让你忠于自己积极的第一次的创造。
习惯三触及人生管理与时间管理的问题,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从本质上看,我们对时间的使用方式不外乎以下四种。
高效人士总能避免C类和D类事务,因为不论是否紧急,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的时间在B类事务来减少A类事务的数量。B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情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以B类事务为生活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法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有效地管理生活。这需要我们有完善的原则,对个人使命有明确的认识,能兼顾重要的和紧迫的事情,能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
让B类事务成为生活中心的有效工具必须满足以下六个重要标准:
1.和谐一致。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2.平衡功能。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
3.围绕中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着重虽不紧迫却极重要的事。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单位制订计划。一周7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优先目标,但基本上7天为一体,相互呼应。如此安排人生,秘诀在于不要就日程安排表订立优先顺序,应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历。
4.以人为本。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讲求效率,但以原则为中心的人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得失。因此有效的个人管理偶尔须牺牲效率,迁就个人因素。毕竟日程表的目的在于协助工作推行,并不是要让我们为进度落后而产生内疚感。
5.灵活变通。管理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6.便于携带。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以B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一下四个关键步骤:
1.确认角色。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作为一个个体,你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可以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再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还可以将自己在教会或社区事务中的角色也写下来。
2.选择目标。思考下一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事情,作为你选定的目标。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3.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实施时间。
4.每日调整。使用这种以B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