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朝草堂笔记·一万年来谁著史(节选)
郑重声明:谁按读音对号入座谁就是良青毛右!
红朝改革十一年,四月三十,深夜。
京师,御街深处,政事堂。
紫光阁里一片寂静,偶尔有风吹进,将满屋的书页吹得沙沙作响,耳边依稀能听到,御街上叩阙的太学生们哭帷的声音。此刻,阁里仍是灯火通明,一张书案前端坐着一个面容白皙的中年男子,在他的面前,正放着一张政事堂签发,送到中书省来的敕令。
他明白,只要他在这张已经过门下后省书读的敕令的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写上一个“除”字,这张敕令就将作为正式的朝廷命令,送往正驻扎在御街南道的御龙骨朵直、御龙神机直四卫十二所的指挥使手上。
然而,他颤抖着的手却始终无法提笔落下。
“我见这边仍有光亮,想不到今晚是嘉保当值。”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
被唤作嘉保的中年男子听到声音,猛的转过头来,却看到一个面容方瘦,戴着西洋近视镜的男子缓缓踱进屋内。
“下官却不知黎相公也是没睡。”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文嘉保起身行礼道。
进来的人正是当朝的尚书左仆射黎袅越,他摆了摆手,让嘉保坐下,走近桌前,扶了扶眼镜,眯细了眼睛,将目光移向桌上的文书。
“相公……这敕令一下……”文嘉保见黎袅越看向文书,心中一沉,面色变得有些犹疑。
“我知道嘉保心里想着的是什么,”黎袅越做了个手势,让文嘉保不必说下去:“可今日朝会,政事堂诸公已经定了分宜,报知太上也恩许了,嘉保便是不除,子时三刻,陈大尹也会带着太上的手谕去移来龙直四卫。”
文嘉保听闻此言,显是黎袅越并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一张白脸也涨红了:“我却有话要问相公,不知太学生们有何罪?不知故胡相公有何罪?”
黎袅越听得文嘉保此言颇为无礼,也并不生气,微微一笑,却另起了一个话头:“嘉保以为,这世上最难写的字是什么字?”
不待嘉保回话,黎袅越便自己接着答道:“若以本相来看,这世上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黎袅越望向窗外,眼神却依稀是往御街的方向,道:“签在这敕书上,就是千古骂名——这我也是知道的,嘉保不必当我是心眼被蒙了的老头子。可我又能怎样?太学生们要我和杨枢副去职,太上除位,我一个糟老头子,在不在此相位不要紧,但若是一味执于党争,前唐故宋的旧事,还少么?这到底只是苦了天下的百姓,若你我开例于此,后患无穷已。”
听到这里,嘉保站起身来,想为自己解释两句,却又不知说什么好,一张脸是又白又红。
黎袅越见状,展露出笑容,点了点头,伸出手扶住文嘉保的肩膀,按他坐下,又接着说道:“嘉保,你还年轻,路还长着,这字,就我来签吧。”话音落完,也不待嘉保回答,便自己夺过笔来,在敕令的最后,端端正正地写下了“黎袅越”两个大字。
红朝改革十一年,五月初一,子时,御龙直四卫进驻御街,清散了已在在此叩阙近两月的太学生数千名,不日,朝廷下令,将作首的数十名学子革了功名。更有百余学子恐朝廷追查,藏在商船的货舱了,远遁泰西。
《红朝通鉴纪事本末》:
……改革十九年,黎袅越除相,拜门下侍中。文嘉保拜太府寺卿,加参知政事。
……改革二十四年,黎袅越致仕。文嘉保拜尚书左仆射。
红朝改革十一年,四月三十,深夜。
京师,御街深处,政事堂。
紫光阁里一片寂静,偶尔有风吹进,将满屋的书页吹得沙沙作响,耳边依稀能听到,御街上叩阙的太学生们哭帷的声音。此刻,阁里仍是灯火通明,一张书案前端坐着一个面容白皙的中年男子,在他的面前,正放着一张政事堂签发,送到中书省来的敕令。
他明白,只要他在这张已经过门下后省书读的敕令的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写上一个“除”字,这张敕令就将作为正式的朝廷命令,送往正驻扎在御街南道的御龙骨朵直、御龙神机直四卫十二所的指挥使手上。
然而,他颤抖着的手却始终无法提笔落下。
“我见这边仍有光亮,想不到今晚是嘉保当值。”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
被唤作嘉保的中年男子听到声音,猛的转过头来,却看到一个面容方瘦,戴着西洋近视镜的男子缓缓踱进屋内。
“下官却不知黎相公也是没睡。”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文嘉保起身行礼道。
进来的人正是当朝的尚书左仆射黎袅越,他摆了摆手,让嘉保坐下,走近桌前,扶了扶眼镜,眯细了眼睛,将目光移向桌上的文书。
“相公……这敕令一下……”文嘉保见黎袅越看向文书,心中一沉,面色变得有些犹疑。
“我知道嘉保心里想着的是什么,”黎袅越做了个手势,让文嘉保不必说下去:“可今日朝会,政事堂诸公已经定了分宜,报知太上也恩许了,嘉保便是不除,子时三刻,陈大尹也会带着太上的手谕去移来龙直四卫。”
文嘉保听闻此言,显是黎袅越并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一张白脸也涨红了:“我却有话要问相公,不知太学生们有何罪?不知故胡相公有何罪?”
黎袅越听得文嘉保此言颇为无礼,也并不生气,微微一笑,却另起了一个话头:“嘉保以为,这世上最难写的字是什么字?”
不待嘉保回话,黎袅越便自己接着答道:“若以本相来看,这世上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黎袅越望向窗外,眼神却依稀是往御街的方向,道:“签在这敕书上,就是千古骂名——这我也是知道的,嘉保不必当我是心眼被蒙了的老头子。可我又能怎样?太学生们要我和杨枢副去职,太上除位,我一个糟老头子,在不在此相位不要紧,但若是一味执于党争,前唐故宋的旧事,还少么?这到底只是苦了天下的百姓,若你我开例于此,后患无穷已。”
听到这里,嘉保站起身来,想为自己解释两句,却又不知说什么好,一张脸是又白又红。
黎袅越见状,展露出笑容,点了点头,伸出手扶住文嘉保的肩膀,按他坐下,又接着说道:“嘉保,你还年轻,路还长着,这字,就我来签吧。”话音落完,也不待嘉保回答,便自己夺过笔来,在敕令的最后,端端正正地写下了“黎袅越”两个大字。
红朝改革十一年,五月初一,子时,御龙直四卫进驻御街,清散了已在在此叩阙近两月的太学生数千名,不日,朝廷下令,将作首的数十名学子革了功名。更有百余学子恐朝廷追查,藏在商船的货舱了,远遁泰西。
《红朝通鉴纪事本末》:
……改革十九年,黎袅越除相,拜门下侍中。文嘉保拜太府寺卿,加参知政事。
……改革二十四年,黎袅越致仕。文嘉保拜尚书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