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密码》—重走玄奘求法之路
![]() |
书店里带“密码”的书越来越多,神乎其神,但顶多随手翻翻,值得买的不多。这本好书选择密码这个俗名,是个失策,绝对极大影响它的销量。
不得不承认,在纪录片的制作上,国家电视台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实力,能网罗一批像本书作者张讴一样的学者型制作人。本书的前身是中央电视台策划的《玄奘之路》纪录片,作者凭借多年在印度驻扎采访的经验和业余对玄奘的研究,成为该纪录片的首席顾问。《玄奘之路》取得收视成功后, 作者将参与策划和顾问的经验,以及多年对玄奘研究的材料,加上在印度时考察玄奘故迹的笔记,整理汇编成了这本图片、史料、游记兼备的玄奘考察笔记。
古今对照成为本书的主要手法。玄奘当年走过的地方,有的早已灰飞烟灭,有的物是人非,绝大多数仅存废墟,让后人凭借着他的游记来凭吊,嘘嘘感慨。除了以玄奘的行踪作为主线外,每到一个重要地方,作者都展开了全方位的追忆,将该地曾经发生过的,不仅仅局限于玄奘记录的历史通盘托出,辅之以图片,对照今天的处境,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弥漫而出,经久不断,流露着一种沧海桑田的味道。
凭借作者的审美造诣,本书对沿途的建筑和艺术,尤其是佛教建筑遗迹、洞窟绘画和雕刻艺术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新疆伯孜克里克千佛洞、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千佛洞被作者一一描述,让淹没于大漠之中的西域佛教艺术得以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巴米扬周边的详细考察,或许成为对巴米扬大佛和这个地区佛教文化的最后祭奠。随着玄奘脚步进入印度后,鹿野苑、舍卫城、那烂陀等遗迹自然不会错过,对阿旃陀石窟的考察也有新的见解。
游历的过程,也是对印度历史、佛教沿革及宗派教义进行简单梳理的过程,除了追随玄奘步伐对佛迹进行再次瞻仰,佛陀本生故事,传教故事,印度教教义和传说也被引用,增加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大乘和小乘的诸多分野,至今似乎也无论争的必要,二者已在世界范围内呈现融合和提携的趋势,而玄奘当年矢志不渝求索的《瑜伽师地论》和回国后创办的唯识宗,似乎就像砂渍那些被湮没的佛像,中亚草原上仰望星空的石人,除了神秘,唯有沉默。
本书序言中的精英论调似乎在彰显一个趋势:在传统文化崩溃之后,精英不在由知识分子充当,看看那些由企业家、社会名流、文化名人策划的玄奘之路越野旅游,玄奘精神在被重新发现之后还来不及正确阐释,积极传承,就被商业文化包装成精英们的一个生活享受方式,玄奘得知,会怎想。
或许开着路虎、拨弄着卫星定位仪、后备箱装满各类急救用品、在星空、篝火和美女的陪伴下,翻几页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新赋予的玄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