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爱美丽》观后感
用两天的时间看完法国导演让·皮埃尔·儒内的这部电影,明媚的巴黎风光,美丽的奥黛丽·塔图,充满幻想与奇迹的童话般的故事,无一不教人流连。很少见到外国人会拍出如此细腻又美丽的文艺片,我觉得她温暖的童话般的结尾与《海角七号》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些温馨的小小感悟与对人的博爱以及对人生的认真对待,都使看惯了美国人哗众取宠的大场面拯救地球的伟大使命或者对人类绝对的失望等等大制作的我感到有如春风拂面,顿觉生活美好,鸟语花香。
片中对法国人生活的单调孤独描写的恰到好处,虽然很厌恶但是表露得很含蓄。对人与人关系的生冷也十分没有存在过多的褒贬。而是一切均由小处着手。只要细心地听几分钟旁白,你就会知道这是一部为你拍摄的电影。爱幻想的艾米莉在找到50年前的小房客收藏的一小盒玩具之后,开始了自己作为天使的蜕变。为餐厅的同事成就姻缘,为父亲找到出远门的勇气,甚至是惩恶扬善!最有趣的是扶盲人老爷爷过马路,一条街上店铺的介绍,一气呵成。就像一个很久没有说话的人见到了儿时玩伴。我惊异的是她只用送信,做手脚等手段完成,很少跟当事人说话甚至很少见面。最后她帮助过的人帮她鼓起追寻爱情的勇气。不再去赘述故事了,童话式的现实主义(这个词听着就很矛盾)与恰到好处的幻想的结合
电影还是要自己去看才能真正知道好在何处
现在大片泛滥的电影市场这种影片实在是不多见(主要是中国不多见,国内的文艺片不会大范围放映,外国的又没有翻译,所以我觉得还是学好外语,自己去看)。不知道现在把场景拍的静谧是不是已经不可能了?巴黎的天空下,事物非常多,高楼,堤坝,树木,花园,河流...可是人家镜头处理的非常干净
喜欢这部影片的主要原因还是上文提到的那个矛盾的词。生活很现实很不如意,但是童话式的梦想和小幽默完全可以使生活变样。可是我觉得西方人文化与习惯并不适合这样的调整。他们的独立的生活习惯使各自的空间独立,少有交集,也使他们只能关注自己或者一些国家政要社会名流的生活。而在自己生活中也只有名誉金钱和性,对于普通人就更简单了。所以尝试改变别人的生活,有时甚至使用说谎,恶作剧等非常手段改变别人的生活就是不可取的了。但是影片明显是在宣扬这种作为,为什么?
我之前的生活调调也有点忧伤,消极,这在之前的日志里都能看出来。偶然的一次听到一个很喜欢的青年作家说:这一代的青春文学都又一点忧伤的情调,其实十八九岁的他们就是这么想的… 之前还在好朋友的文章中看到林清玄的一句话“每个人的一生总有几次真心的对待,最开始的几次差不多都会失败。失败的时候,有人充满怨恨,有人则生出更广大的爱。”他喜欢把一切交给时间去冲淡,或者说是淘洗。虽然暗含消极,但是这是由他与世无争淡薄的性格决定的,我觉得这对于他很好,对于我们这些他身边的朋友就不尽然了。可是他近来好像又有起伏了,他认为是长大,在我看来是着急了,亦不知道为什么。
扯远了拉回来。影片中的生活也是这样:过去的很好,现在不好,但是将来会好。艾米莉的幻想和改变别人生活的做法暗合了我的某些想法和中国人在改造社会方面的理念。这是喜欢的另一个原因。对于林清玄的话,在社会学上,越是听到看到灰暗和消极越要有信心。有人去关注是改变的开始,又开始就有可能成功。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了对立。他们各自独立的观念越来越不是能适应生产的社会化。城市生活导致的精神问题日益凸显。但是形式的迫切使艾米莉那种方式的改变都成功了,而我们这样有着深厚的悲天悯人的博爱仁和的民族为什么不能成功?
片中对法国人生活的单调孤独描写的恰到好处,虽然很厌恶但是表露得很含蓄。对人与人关系的生冷也十分没有存在过多的褒贬。而是一切均由小处着手。只要细心地听几分钟旁白,你就会知道这是一部为你拍摄的电影。爱幻想的艾米莉在找到50年前的小房客收藏的一小盒玩具之后,开始了自己作为天使的蜕变。为餐厅的同事成就姻缘,为父亲找到出远门的勇气,甚至是惩恶扬善!最有趣的是扶盲人老爷爷过马路,一条街上店铺的介绍,一气呵成。就像一个很久没有说话的人见到了儿时玩伴。我惊异的是她只用送信,做手脚等手段完成,很少跟当事人说话甚至很少见面。最后她帮助过的人帮她鼓起追寻爱情的勇气。不再去赘述故事了,童话式的现实主义(这个词听着就很矛盾)与恰到好处的幻想的结合
电影还是要自己去看才能真正知道好在何处
现在大片泛滥的电影市场这种影片实在是不多见(主要是中国不多见,国内的文艺片不会大范围放映,外国的又没有翻译,所以我觉得还是学好外语,自己去看)。不知道现在把场景拍的静谧是不是已经不可能了?巴黎的天空下,事物非常多,高楼,堤坝,树木,花园,河流...可是人家镜头处理的非常干净
喜欢这部影片的主要原因还是上文提到的那个矛盾的词。生活很现实很不如意,但是童话式的梦想和小幽默完全可以使生活变样。可是我觉得西方人文化与习惯并不适合这样的调整。他们的独立的生活习惯使各自的空间独立,少有交集,也使他们只能关注自己或者一些国家政要社会名流的生活。而在自己生活中也只有名誉金钱和性,对于普通人就更简单了。所以尝试改变别人的生活,有时甚至使用说谎,恶作剧等非常手段改变别人的生活就是不可取的了。但是影片明显是在宣扬这种作为,为什么?
我之前的生活调调也有点忧伤,消极,这在之前的日志里都能看出来。偶然的一次听到一个很喜欢的青年作家说:这一代的青春文学都又一点忧伤的情调,其实十八九岁的他们就是这么想的… 之前还在好朋友的文章中看到林清玄的一句话“每个人的一生总有几次真心的对待,最开始的几次差不多都会失败。失败的时候,有人充满怨恨,有人则生出更广大的爱。”他喜欢把一切交给时间去冲淡,或者说是淘洗。虽然暗含消极,但是这是由他与世无争淡薄的性格决定的,我觉得这对于他很好,对于我们这些他身边的朋友就不尽然了。可是他近来好像又有起伏了,他认为是长大,在我看来是着急了,亦不知道为什么。
扯远了拉回来。影片中的生活也是这样:过去的很好,现在不好,但是将来会好。艾米莉的幻想和改变别人生活的做法暗合了我的某些想法和中国人在改造社会方面的理念。这是喜欢的另一个原因。对于林清玄的话,在社会学上,越是听到看到灰暗和消极越要有信心。有人去关注是改变的开始,又开始就有可能成功。
![]() |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了对立。他们各自独立的观念越来越不是能适应生产的社会化。城市生活导致的精神问题日益凸显。但是形式的迫切使艾米莉那种方式的改变都成功了,而我们这样有着深厚的悲天悯人的博爱仁和的民族为什么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