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的这约十年
约十年前,安妮宝贝好像是横空出世,让多少少女、中少女、少妇、小龄文艺女青年、中龄文艺女青年、大龄文艺女青年等女性拜倒在其文下,但凡文青点的人都知道安妮宝贝。安妮宝贝风靡的大约十年,也是网络和出版发展飞速的十年。于是乎,女孩子们一旦有点小伤感,小情绪,大到大伤感,大情绪,甚至失恋,离婚等,都套用个安妮宝贝文字里的装样,好像不如此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或伤痛。很多人在生活中也学着模仿安妮或安妮文中的女性形象,从情绪表达到衣著打扮,甚至到生活行为方式,都一一模仿。那些年,很少人觉得这样矫情,反而觉得这样是很有范,甚至觉得自己特立独行。随之,越来越多的类似的非类似的不同类型的统统横空出世来,让安妮宝贝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少。毕竟安妮宝贝也慢慢从文艺女青年变成大龄文艺女青年直到嫁为人妇成为作家的角色甚至深入简出,也就慢慢沉淀在粉丝的心中了。
于是乎,安妮时代过去了,而那些没有经历过多少安妮时代的人,具体地说在安妮时代很少看安妮的书的人们,开始嘲笑非自己喜欢类型的。不知是否因为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呢?反正,现在安妮成了和郭小四一类被讽刺的对象。其实呢,也没有如此严重。只是因为安妮被一些人群定为一些标签后受到的嘲笑,让安妮的粉丝很不乐意。虽说我不是安妮的粉丝,但是我是一个十分尊重文字的人。安妮的文字,很具有自我的与他人不太一样的成分在里面。我崇尚自我的自由,所以对安妮的文字很尊重。我自己也不是没有看过安妮的文,对于喜欢阅读的我在纷扰的出版物中信手拈来之时多多少少会读到她的文字。如果长期追踪安妮文字的人,是不会轻易去定位或评价或嘲讽她的。身边不少朋友喜欢安妮甚至受她的风格,个性多少有些浸染。有的时候不得不说,安妮风格一眼就看得出来。在这个重口味的时代,YY风行的时代,安妮被附于的形象如此也无可厚非了。
写文字的人,随着时间慢慢变得内心圆熟,这可以从各个时段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思想的变化。安妮2007出的《素年锦时》算是自己的一个小小对自己情感的梳理。但是往往从这样的文字中最能看出作者的内心。这样再回头想想她之前的文字,一切都明白了。真正喜欢文字的人,是会这样去想想的。所以,那些嘲讽她的人,是没有认真读她的人。只看到她的文字展现的表面,而没有看到如此文字的内在。话说,我们在读文字的时候,到底在读什么呢?难道不是在读文字里的生活反观自己的内心么?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已,文字里面富含的情感才是作者真正的东西。
话说,本人偷偷地拿了好友买来珍藏的《素年锦时》在上厕所时看,大为感动。不是因为好友舍得借给我她的珍藏的书,而是因为安妮在此书中的文字。(ps:好友其实很不乐意借给我上厕所看,担心书沾染臭气,看看我多坏啊,搞的内疚了好久。其实呢,往往我上厕所的时候才会看我看得上的书啊。)
于是乎,安妮时代过去了,而那些没有经历过多少安妮时代的人,具体地说在安妮时代很少看安妮的书的人们,开始嘲笑非自己喜欢类型的。不知是否因为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呢?反正,现在安妮成了和郭小四一类被讽刺的对象。其实呢,也没有如此严重。只是因为安妮被一些人群定为一些标签后受到的嘲笑,让安妮的粉丝很不乐意。虽说我不是安妮的粉丝,但是我是一个十分尊重文字的人。安妮的文字,很具有自我的与他人不太一样的成分在里面。我崇尚自我的自由,所以对安妮的文字很尊重。我自己也不是没有看过安妮的文,对于喜欢阅读的我在纷扰的出版物中信手拈来之时多多少少会读到她的文字。如果长期追踪安妮文字的人,是不会轻易去定位或评价或嘲讽她的。身边不少朋友喜欢安妮甚至受她的风格,个性多少有些浸染。有的时候不得不说,安妮风格一眼就看得出来。在这个重口味的时代,YY风行的时代,安妮被附于的形象如此也无可厚非了。
写文字的人,随着时间慢慢变得内心圆熟,这可以从各个时段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思想的变化。安妮2007出的《素年锦时》算是自己的一个小小对自己情感的梳理。但是往往从这样的文字中最能看出作者的内心。这样再回头想想她之前的文字,一切都明白了。真正喜欢文字的人,是会这样去想想的。所以,那些嘲讽她的人,是没有认真读她的人。只看到她的文字展现的表面,而没有看到如此文字的内在。话说,我们在读文字的时候,到底在读什么呢?难道不是在读文字里的生活反观自己的内心么?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已,文字里面富含的情感才是作者真正的东西。
话说,本人偷偷地拿了好友买来珍藏的《素年锦时》在上厕所时看,大为感动。不是因为好友舍得借给我她的珍藏的书,而是因为安妮在此书中的文字。(ps:好友其实很不乐意借给我上厕所看,担心书沾染臭气,看看我多坏啊,搞的内疚了好久。其实呢,往往我上厕所的时候才会看我看得上的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