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保罗•皮尔斯,从8岁做起
每当我纠结于怎么给一篇文章起头时,思绪最终都会飘到“选秀大会”上。这四个字是NBA赐予我们的瑰宝,不管你怎么耗尽心思的挖苦、讽刺都永远不嫌多。所以我打算用下面这句来开始:
让我们回顾一下1998年的选秀大会……
那一年,奥拉沃坎迪开万世之先河,成为“水货状元”的鼻祖,被历史铭记;留着90年代郭富城般中分发型的德克·诺维斯基在第9位被小牛选中,而他的选秀权是小牛用……“大拖拉机”特雷勒从密尔沃基换来的;拉沙德·刘易斯的顺位是骇人听闻的第……32位;北卡和堪萨斯大学各有两名球员进入乐透,多伦多第4位选了安托万·贾米森、金州第5位选了文斯·卡特,然后两队又亲切友好的把这对北卡双雄互换;堪萨斯大学第一个被选走的人,叫里夫·拉弗伦茨(第3顺位),而那支堪萨斯队的绝对领袖一路跌到第10位,才被凯尔特人选中——保罗·皮尔斯,一个从小喊着“我湖威武”的、土生土长的加州人,彷佛命中注定一般(把这句改成“拜选秀大会的脑残传统所赐”阅读效果更佳),来到了我凯。我不想把这事儿说的太矫情,但事实就是,保罗·皮尔斯是上天赐给我童年最好的礼物,并且一路伴我共同成长。
在我8岁那年,我老爸租到一盘NBA录像带,1987年凯尔特人vs湖人总决赛的第四场。他对这盘录像带视若珍宝,拉着我跟他一起观看。在看完一遍之后,他果断决定借了不还,以便日后还能翻来覆去的看(事实上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爷俩儿每个礼拜都要看一次……)。他是个湖人球迷,确切的说他们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看NBA的人都是湖人球迷,从他们所有人都爱在篮球场上用同样的“小天勾”动作勾手投篮就看的出来。理所当然的,他希望我也能追随他的脚步成为湖人球迷。显然他忽视了一个问题,那会儿我只有8岁啊!审美观还停留在“这些黑人看起来真吓人啊!那个又高又秃又戴眼镜的格外吓人啊(后来我知道这人叫贾巴尔)!”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发现身穿白色球衣的那一队里有好几个白人——那年湖人轮换阵容里只有兰比斯一个白人;而凯尔特人队里的白人有:伯德、麦克海尔、丹尼·安吉、杰里·斯奇汀、弗雷德·罗伯茨、里克·卡莱尔、斯科特·韦德曼、以及在板凳席上颇为上镜的比尔·沃顿——既然白人更符合我的审美观,为什么我不支持他们呢?老爸告诉我这支球队叫凯尔特人。嗯,“凯尔特人”,虽然名字比湖人难念了点,但我还是毅然决然的支持了长相英俊的这一队。那年是1996年,我正式成为凯尔特人的球迷。
之后的97年,老爸买了家里第一台电脑;98年他又用内置的33.6K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我生命中第一次可以接触到凯尔特人的即时消息了(还记得我当时给《电脑报》游戏版的编辑“小生”写信,询问在什么网站可以看到我凯的最新消息。结果,他没鸟我)。没错,98年,正是皮尔斯加入凯尔特人的第一年。而这12年来网络和皮尔斯都彻底影响并改变了我的人生。以下就是12年来我脑子里关于皮尔斯的几段记忆碎片:
(A)那是04年凯尔特人vs公牛的一场季前赛,跟皮尔斯对位的是刚进NBA的诺西奥尼——99年奥运会美洲预选赛上在KG和邓肯头顶上一记晴天暴扣、被KG评价为“这一扣足以让他扣进NBA”的阿根廷人。皮尔斯在前两回合面对诺西奥尼的防守用两记生拔轻松得手;第三回合当他抬手做出投篮动作时,诺西奥尼条件反射般跳起来,皮尔斯轻松的上空篮;第四回合,皮尔斯左晃-拉回-右晃-拉回-投篮假动作-诺西奥尼应声被晃起-皮尔斯低手上篮得分,留下一脸委屈的诺西奥尼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旁白:“欢迎来到NBA,菜鸟”)……等等,为什么我会记得这个无关紧要的场景?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在那之后的很多年,这个场景无数次出现在我梦里。在梦里皮尔斯变成了我,而诺西奥尼还是诺西奥尼(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变成武贾西奇),左晃,右晃,晃飞,低手上篮……哦!这可是真是做一次爽一次的美梦啊!这就是篮球这项运动带给我的乐趣!这就是“爱你所爱,恨你所恨”的体育精神啊……好了,玩笑到此结束,这段回忆其实是关于“诺西奥尼如何在职业生涯之初就成为我心目中最佳背景布的不二人选”的,让我们正式开始关于皮尔斯的回忆:
(A)2000年9月25日,打完自己生涯第二个赛季的皮尔斯在波士顿一家名为“Buzz”的夜总会被刺11刀,其中有一刀直刺入胸、穿透肺部、距离心脏不足1英寸。在此之前,1986年伦·比亚斯在被我凯选中的当晚过量吸食可卡因死亡;7年之后的1993年,刚从伯德手上接过队长袖标的雷吉·刘易斯在训练中猝死;又是7年之后的2000年,只差那么1英寸,我们就要再失去第三个建队核心。为什么每一个即将以领袖身份带领球队延续辉煌的年轻人都要离奇死亡?为什么凯尔特人的球迷们要承受这样的无妄之灾?故事的剧本本应是这样的——在伯德的背伤和麦克海尔的腿伤开始困扰他们时,伦·比亚斯进入球队,伯德会把自己的一切教给他,再把凯尔特人的一切交给他,而雷吉·刘易斯会以球队二当家的身份辅佐比亚斯,他们会在伯德退役后继续统治NBA若干年,哪怕乔丹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84年NCAA八强赛后,乔丹:“输给伦·比亚斯很正常,平时一对一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那场比赛比亚斯27投17中47分,跟他对位的乔丹26投8中19分,北卡当年的不败神话被破)——但现实却像《迷失》里的815航班,坠落在一个荒凉诡异的岛上,所有人的人生都因此面目全非,并且被困在这个该死的岛上!
好在2000年这一次,噩梦终于结束,皮尔斯幸免于难。1个多月后,他甚至如期回到常规赛揭幕战上。这样的剧情难道不是只应发生在电影里吗?《低俗小说》里,萨缪尓·杰克逊和约翰·特拉沃特就是这样“躲”过那些子弹的。而在现实中,被刺11刀不死、还能在一个月的内恢复如初,你只能用“他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庇护”来解释。当然,更科学的解释是,那天皮尔斯穿了一件很厚的名牌夹克,这件夹克减轻了他所受的伤害。但是,我才不鸟什么科学,我坚信那是他体内的凯尔特人血统对他的庇护,而这次行刺就是激活他体内绿色血液的仪式!
故事还没结束,当皮尔斯回到赛场后,他打满了当季所有82场比赛,在客场打湖人的比赛里被奥尼尔冠以“真理”的绰号,在01年3月份拿到了月最佳球员(1986年以来我凯的第一次月最佳),单季场均得分25.7分,以及,单季总得分2071分——这是拉里·伯德的87-88赛季后,我凯第一次有球员在单季得分超过2000。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凯终于不用一边忍受安东尼·沃克的三分球一边把他当做球队核心了,因为我们有皮尔斯!复兴波士顿的希望!他将会是我们唯一的领袖!
你瞧我之前说的没错吧,那真的就是激活他体内绿色血液的仪式……
(B)2006年的2月27日-3月8日,皮尔斯12天内奉献3场绝杀。对我而言,06年和07年是做为一个凯尔特人球迷最耻辱最难熬的两年。虽然96年-01年我们也曾连续6年无缘季后赛(其中包括97年单季15胜),但那些年我看不到比赛直播,无法切身体会那种“我们烂到家了,而且一烂就是六年”的痛苦。而到了06年,网络已经足够发达,虽然我们无法通过网络得知郑中基和阿sa在那一年结婚,但通过网络收看一支NBA球队的比赛则毫无问题。说到06年的那支凯尔特人,你一定要知道那年我们球队大名单都有谁——还记得开篇说过的98年选秀大会吗?除了皮尔斯,06年的我凯还收集了98一代的两大悲剧。皮尔斯的大学队友、第三顺位的拉弗伦茨就在我凯,他有6尺11那么高,每场只能抓5个篮板、顺便要扔出全队最高的每场3.5次三分球;以及98年选秀的最大刺头,里基·戴维斯!一个赛场上总是第一个放弃比赛的家伙!而这个家伙竟然是我们球里的第二号人物!也许丹尼·安吉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全明星赛前通过一个7人大交易把里基·戴维斯送去了森林狼(森林狼时任总经理是伟大的凯文·麦克海尔,他在第二年又给了我们KG),但是,让我咽口口水,换回来的竟然是98年选秀最大的悲剧,水货状元奥拉沃坎迪,以及瓦利·“我的名字就是到期合同的代名词”·斯泽比亚克!出场16次,一共得到45分,被球迷嘘了差不多3000次——以上就是奥拉沃坎迪这个大杯具在06年为我凯做的一切。
这样一支人心涣散、在赛季中途经历过“傻X换烂货”大换血交易的球队,全季只有33胜。如果在这个令人作呕的赛季里还能找出什么兴奋点的话,就只有皮尔斯希望曙光般的那三次绝杀。我知道,在别人看来,那不过是三次运气和人品爆发的绝杀而已,但在凯尔特人球迷的眼里,那代表着皮尔斯的取胜欲望并没有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只要你的球队领袖还有取胜欲望,那你的球队总归还有希望。
第一次绝杀发生在2月27日,凯尔特人客场打湖人。那时的湖凯大战完全是科比和皮尔斯两个缺少帮手的光杆司令之间的一对一。科比全场23投11中,罚球15罚14中,砍下40分;而皮尔斯20投12中,罚球21罚14中,得到39分。终场前3秒,比分还是111平,皮尔斯面对科比的防守,祭出波士顿人民喜闻乐见的造犯规大招,2罚1中,留给科比1.7秒的时间。最后时刻科比选择了三分线外出手,球滑筐而出,我凯获胜!
一周以后的3月4日,皮尔斯又用一记三分绝杀了步行者;3月8日,客场挑战奇才,这一次跟皮尔斯上演彪分大战的换成了阿里纳斯。皮尔斯照例在彪分大战中输给了对手,他全场31分,而阿里纳斯全场39分。但是皮尔斯在加时赛里统治了进攻端,以一己之力赢得了和对面阿里纳斯、贾米森和巴特勒的“三英战吕布”大戏,用一记压哨中投1分绝杀了奇才。
另外,这三次绝杀在我眼里还有一层意义:从98年我关注皮尔斯起,直到06年,他的绝杀次数寥寥无几(我印象里只有04年绝杀开拓者、05年绝杀山猫两次而已)。而当他接连奉献出这些绝杀的时候,他身上终于展现出了某些凯尔特人前辈球员身上才有的特质,那是真正的凯尔特人精神——在最关键的时刻以最冷静的态度站出来力挽狂澜,搞定一切,如同拉里·伯德的一次次绝杀,如同名垂千古的“哈弗里切克抢断”,就是这样。
(C)说到拉里·伯德和哈弗里切克,他们身上都有“凯尔特人式骄傲”,这是一种“自始自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近乎于自负的高度自信+偶尔一反自己低调闷骚的常态做出惊人之举”三者的混合体。再加上同样具备这种特质的比尔·拉塞尔和鲍勃·库西,这四个人就是我心目中凯尔特人的“四人组”。当然,要进入这份名单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以球队领袖的身份为球队赢得过总冠军(这一点让我排除了比尔·沙曼和萨姆·琼斯;而虽然哈弗里切克的前6枚戒指是以“最佳第六人”的身份取得,但74和76年的两次总冠军他是球队老大);为凯尔特人效力十年以上、且终生都是凯尔特人球员(全世界都选择自动无视鲍勃·库西在41岁那年,为了给自己执教的辛辛那提皇家队增加一点球票收入而复出的34分钟)。那么:
鲍勃·库西 职业生涯13年,领袖,冠军。
比尔·拉塞尔 职业生涯11年,领袖,冠军。
约翰·哈弗里切克 职业生涯16年,领袖,冠军。
拉里·伯德 职业生涯13年,领袖,冠军。
保罗·皮尔斯 正在打第12年,领袖,冠军。
我应不应该把皮尔斯放进这个名单,组成“五人组”呢?别着急,我们再来说一下“凯尔特人式骄傲”里面的“惊人之举”。比尔·拉塞尓的惊人之举是退役后跟里克·巴里搭档解说比赛(两个迟钝无趣的人组成了NBA史上最烂解说组合)、在饱受诟病后转行去儿童剧场演话剧;鲍勃·库西的惊人之举——如果他那开创历史先河的运球还不算惊人之举的话——是曾经在哈弗里切克的新秀赛季断言他是个“会自己累死自己的差劲射手”;哈弗里切克的惊人之举是在库西说完这段话后的第二年成为球队得分王,击碎了库西“差劲射手”的预言,而当他退役时出场时间是当时NBA的最高,又击碎了库西“自己累死自己”的预言,哦对,哈弗里切克退役时还不忘抛出一句“我的袜子必须高挂风干,我的人生必须遵行轨道”最后风骚了一把;拉里·伯德的惊人之举是……好吧也许下期我会单独花6000字介绍一下。
最后是保罗·皮尔斯的惊人之举,2002年季后赛第一轮第五场,砍下48分击败艾佛森的76人后,皮尔斯一反低调常态,说出了著名的那句“No one in NBA can play one on one on me!(NBA里一对一没人是我的对手)”;然后是08年夺冠之后,他在西班牙马德里的WOB大学参观时回答网友提问,“我不认为科比是最好的球员,我才是最好的球员”——现在我要正式把“四人组”改成“五人组”了。
(D)本季的保罗·皮尔斯,已经从当初的“得分手段和身体素质同样超卓的球员”变成了“大师级地板流选手”。对皮尔斯自己而言,这种转变是好的,他的体能在衰退,必须减少自己的晃动和那些一连串的脚步动作,改用最直接的“运球-投篮/运球-寻找角度直接突破”打法(我称之为“老年球”……),这的确有利于他保存体力,打更多场比赛。但对凯尔特人而言,这种转变并不好,如今这支球队里最好的球员是拉简·朗多,但球队领袖还是皮尔斯。朗多并没有做好成为领袖的准备,他每场还会有至少一节的时间处于“我不能突进去,因为我罚不进那些该死的罚球,那我试试远投吧,靠,也投不进,那我只能消失了”状态,于是老迈的凯尔特人只能指望皮尔斯每场得20分才能赢球。
但问题是如果你的球队志在总冠军,那你绝对不能把所有的希望押宝在一个在赛季中经历过右膝、左脚、右肩、以及右手大拇指多处伤病的33岁男人身上,哪怕这个人是拉里·伯德都不行。 再加上——本季凯尔特人常见场面一:全队手风顺、大家一起投、大比分领先、朗多也能进三分、三节领先20分的球最后因为浪投只赢10分;本季凯尔特人常见场面二:全队手风不顺、大家继续执着的投、大比分落后、皮尔斯杀入内线造犯规、挣扎一下然后缴械投降——所以即使3月份皮尔斯打出了本季最佳表现,带领球队取得11胜6负的战绩,但实际上我凯还是已经退出了“总冠军争夺者”行列。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一支冠军球队,像本季的这支凯尔特人一样,如此的依赖中远距离跳投。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相信我的胡言乱语,继续支持凯尔特人并期待奇迹发生。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打算相信上面这两段话,我写它们的目的仅是为我凯低调攒人品而已……
(E)在进入这片文章的结尾之前,我差点忘了下面这个经典段子。
那是03年爵士和凯尔特人之间的一场常规赛。皮尔斯在第一节打爆了马特·哈普林,斯隆只能换上身高臂长的基里连科上场盯防他。那天皮尔斯在基里连科的防守下拿到41分、11板、7助攻、4盖帽(其中的3个是赏给基里连科的),而基里连科在第三节就被皮尔斯打到6犯离场。赛后基里连科接受采访时绝望的表示自己完全不适合打NBA,并在媒体面前像个受了打击的姑娘一样潸然泪下。
在众多关于皮尔斯的回忆里,这是我第二喜欢的。原因是它让我联想起魔术师约翰逊对伯德的评价,“在所有我曾经与之交过手的人当中,我唯一真正惧怕的——或者担心顾虑的——就是拉里·伯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和波士顿交手,不管比赛进展到了何种程度,我总会在心底里担心:拉里·伯德会过来干掉我!”我爱这种对手发自内心对你感到恐惧的感觉,到今天我们把这段里的“拉里·伯德”换成“保罗·皮尔斯”也绝无问题,北岸花园广场的上空迟早会有一件34和那件33共同飘扬。最后,接下来是所有关于皮尔斯的记忆中,我最爱的一段:
(F)2008年总决赛第六场,皮尔斯在第四节投了一个三分三不沾,那时我凯已经领先湖人30分,第17座总冠军奖杯唾手可得。里弗斯换下了皮尔斯——世人都记得之后皮尔斯把一整桶佳得乐饮料倒在里弗斯头上,却很容易忽视在那之前的事——他一瘸一拐的挪回到替补席,眼神空洞几近虚脱,“我累坏了”,这就是他当时说的话。
他能不累吗?距离他加入这支球队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我们从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成为拉里·伯德之后带领我凯重回辉煌的领袖,再到对他失望、认为他是个缺乏领袖精神的失败者,再到最后重新信任他。而他也在职业生涯的第10年完成了自我救赎,他在半决赛第7场、总决赛第1场、第5场、第6场的表现都足以载入队史史册,并为我凯赢回了久违的总冠军。这样的事有过先例吗?确切的说是,一支球队10年来都坚守一个人,把他当做自己的领袖,而这个人也在球队里坚守了10年,最后终于梦想成真,为这支球队带来冠军,这样的事联盟以前从未有过。10年实在太久了,久到在一支球队里呆超过10年且从未被交易的现役球员只有邓肯、科比、诺维斯基、皮尔斯基四人而已。而且我相信这样的事在以后也不会发生,因为在今天的这个联盟里,球队经理和球员本身都越来越少耐性,如果一个球队领袖不能给球队带来冠军,那么或者球队会把他交易,或者他会自己要求交易。
对我而言,这句“我累坏了”的意义是,不同于我凯之前的16次夺冠,这一次我是以“见证者”的身份目睹了整个过程。我见证了皮尔斯如何从一个男孩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男人并跟他一起成长,见证了他捧起总决赛MVP站在世界之巅,见证了我凯第17次赢得冠军——而且是战胜湖人、赢得冠军。对一个凯尔特人球迷来说,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完美的吗?有,只有一件:
距离1996年已经过去了14年。14年后的今天,带我篮球入门的老爸已经不怎么看NBA了,做为一个老湖蜜,他甚至不知道DJ·姆本加是谁。而我有了自己的篮球专栏、有了在杂志和网络上公开赞扬我凯、攻击他湖的机会。毫无疑问我的很多篇文章都会让他极度不爽,但是,出于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自豪、出于一个儿子对自己父亲的了解,我知道他还是会认真观看我的每一篇文章,就像我们当初认真观看那盘录像带一样。对我而言,这才是最完美的。
转自梁指导。。。
让我们回顾一下1998年的选秀大会……
那一年,奥拉沃坎迪开万世之先河,成为“水货状元”的鼻祖,被历史铭记;留着90年代郭富城般中分发型的德克·诺维斯基在第9位被小牛选中,而他的选秀权是小牛用……“大拖拉机”特雷勒从密尔沃基换来的;拉沙德·刘易斯的顺位是骇人听闻的第……32位;北卡和堪萨斯大学各有两名球员进入乐透,多伦多第4位选了安托万·贾米森、金州第5位选了文斯·卡特,然后两队又亲切友好的把这对北卡双雄互换;堪萨斯大学第一个被选走的人,叫里夫·拉弗伦茨(第3顺位),而那支堪萨斯队的绝对领袖一路跌到第10位,才被凯尔特人选中——保罗·皮尔斯,一个从小喊着“我湖威武”的、土生土长的加州人,彷佛命中注定一般(把这句改成“拜选秀大会的脑残传统所赐”阅读效果更佳),来到了我凯。我不想把这事儿说的太矫情,但事实就是,保罗·皮尔斯是上天赐给我童年最好的礼物,并且一路伴我共同成长。
在我8岁那年,我老爸租到一盘NBA录像带,1987年凯尔特人vs湖人总决赛的第四场。他对这盘录像带视若珍宝,拉着我跟他一起观看。在看完一遍之后,他果断决定借了不还,以便日后还能翻来覆去的看(事实上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爷俩儿每个礼拜都要看一次……)。他是个湖人球迷,确切的说他们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看NBA的人都是湖人球迷,从他们所有人都爱在篮球场上用同样的“小天勾”动作勾手投篮就看的出来。理所当然的,他希望我也能追随他的脚步成为湖人球迷。显然他忽视了一个问题,那会儿我只有8岁啊!审美观还停留在“这些黑人看起来真吓人啊!那个又高又秃又戴眼镜的格外吓人啊(后来我知道这人叫贾巴尔)!”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发现身穿白色球衣的那一队里有好几个白人——那年湖人轮换阵容里只有兰比斯一个白人;而凯尔特人队里的白人有:伯德、麦克海尔、丹尼·安吉、杰里·斯奇汀、弗雷德·罗伯茨、里克·卡莱尔、斯科特·韦德曼、以及在板凳席上颇为上镜的比尔·沃顿——既然白人更符合我的审美观,为什么我不支持他们呢?老爸告诉我这支球队叫凯尔特人。嗯,“凯尔特人”,虽然名字比湖人难念了点,但我还是毅然决然的支持了长相英俊的这一队。那年是1996年,我正式成为凯尔特人的球迷。
之后的97年,老爸买了家里第一台电脑;98年他又用内置的33.6K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我生命中第一次可以接触到凯尔特人的即时消息了(还记得我当时给《电脑报》游戏版的编辑“小生”写信,询问在什么网站可以看到我凯的最新消息。结果,他没鸟我)。没错,98年,正是皮尔斯加入凯尔特人的第一年。而这12年来网络和皮尔斯都彻底影响并改变了我的人生。以下就是12年来我脑子里关于皮尔斯的几段记忆碎片:
(A)那是04年凯尔特人vs公牛的一场季前赛,跟皮尔斯对位的是刚进NBA的诺西奥尼——99年奥运会美洲预选赛上在KG和邓肯头顶上一记晴天暴扣、被KG评价为“这一扣足以让他扣进NBA”的阿根廷人。皮尔斯在前两回合面对诺西奥尼的防守用两记生拔轻松得手;第三回合当他抬手做出投篮动作时,诺西奥尼条件反射般跳起来,皮尔斯轻松的上空篮;第四回合,皮尔斯左晃-拉回-右晃-拉回-投篮假动作-诺西奥尼应声被晃起-皮尔斯低手上篮得分,留下一脸委屈的诺西奥尼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旁白:“欢迎来到NBA,菜鸟”)……等等,为什么我会记得这个无关紧要的场景?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在那之后的很多年,这个场景无数次出现在我梦里。在梦里皮尔斯变成了我,而诺西奥尼还是诺西奥尼(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变成武贾西奇),左晃,右晃,晃飞,低手上篮……哦!这可是真是做一次爽一次的美梦啊!这就是篮球这项运动带给我的乐趣!这就是“爱你所爱,恨你所恨”的体育精神啊……好了,玩笑到此结束,这段回忆其实是关于“诺西奥尼如何在职业生涯之初就成为我心目中最佳背景布的不二人选”的,让我们正式开始关于皮尔斯的回忆:
(A)2000年9月25日,打完自己生涯第二个赛季的皮尔斯在波士顿一家名为“Buzz”的夜总会被刺11刀,其中有一刀直刺入胸、穿透肺部、距离心脏不足1英寸。在此之前,1986年伦·比亚斯在被我凯选中的当晚过量吸食可卡因死亡;7年之后的1993年,刚从伯德手上接过队长袖标的雷吉·刘易斯在训练中猝死;又是7年之后的2000年,只差那么1英寸,我们就要再失去第三个建队核心。为什么每一个即将以领袖身份带领球队延续辉煌的年轻人都要离奇死亡?为什么凯尔特人的球迷们要承受这样的无妄之灾?故事的剧本本应是这样的——在伯德的背伤和麦克海尔的腿伤开始困扰他们时,伦·比亚斯进入球队,伯德会把自己的一切教给他,再把凯尔特人的一切交给他,而雷吉·刘易斯会以球队二当家的身份辅佐比亚斯,他们会在伯德退役后继续统治NBA若干年,哪怕乔丹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84年NCAA八强赛后,乔丹:“输给伦·比亚斯很正常,平时一对一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那场比赛比亚斯27投17中47分,跟他对位的乔丹26投8中19分,北卡当年的不败神话被破)——但现实却像《迷失》里的815航班,坠落在一个荒凉诡异的岛上,所有人的人生都因此面目全非,并且被困在这个该死的岛上!
好在2000年这一次,噩梦终于结束,皮尔斯幸免于难。1个多月后,他甚至如期回到常规赛揭幕战上。这样的剧情难道不是只应发生在电影里吗?《低俗小说》里,萨缪尓·杰克逊和约翰·特拉沃特就是这样“躲”过那些子弹的。而在现实中,被刺11刀不死、还能在一个月的内恢复如初,你只能用“他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庇护”来解释。当然,更科学的解释是,那天皮尔斯穿了一件很厚的名牌夹克,这件夹克减轻了他所受的伤害。但是,我才不鸟什么科学,我坚信那是他体内的凯尔特人血统对他的庇护,而这次行刺就是激活他体内绿色血液的仪式!
故事还没结束,当皮尔斯回到赛场后,他打满了当季所有82场比赛,在客场打湖人的比赛里被奥尼尔冠以“真理”的绰号,在01年3月份拿到了月最佳球员(1986年以来我凯的第一次月最佳),单季场均得分25.7分,以及,单季总得分2071分——这是拉里·伯德的87-88赛季后,我凯第一次有球员在单季得分超过2000。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凯终于不用一边忍受安东尼·沃克的三分球一边把他当做球队核心了,因为我们有皮尔斯!复兴波士顿的希望!他将会是我们唯一的领袖!
你瞧我之前说的没错吧,那真的就是激活他体内绿色血液的仪式……
(B)2006年的2月27日-3月8日,皮尔斯12天内奉献3场绝杀。对我而言,06年和07年是做为一个凯尔特人球迷最耻辱最难熬的两年。虽然96年-01年我们也曾连续6年无缘季后赛(其中包括97年单季15胜),但那些年我看不到比赛直播,无法切身体会那种“我们烂到家了,而且一烂就是六年”的痛苦。而到了06年,网络已经足够发达,虽然我们无法通过网络得知郑中基和阿sa在那一年结婚,但通过网络收看一支NBA球队的比赛则毫无问题。说到06年的那支凯尔特人,你一定要知道那年我们球队大名单都有谁——还记得开篇说过的98年选秀大会吗?除了皮尔斯,06年的我凯还收集了98一代的两大悲剧。皮尔斯的大学队友、第三顺位的拉弗伦茨就在我凯,他有6尺11那么高,每场只能抓5个篮板、顺便要扔出全队最高的每场3.5次三分球;以及98年选秀的最大刺头,里基·戴维斯!一个赛场上总是第一个放弃比赛的家伙!而这个家伙竟然是我们球里的第二号人物!也许丹尼·安吉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全明星赛前通过一个7人大交易把里基·戴维斯送去了森林狼(森林狼时任总经理是伟大的凯文·麦克海尔,他在第二年又给了我们KG),但是,让我咽口口水,换回来的竟然是98年选秀最大的悲剧,水货状元奥拉沃坎迪,以及瓦利·“我的名字就是到期合同的代名词”·斯泽比亚克!出场16次,一共得到45分,被球迷嘘了差不多3000次——以上就是奥拉沃坎迪这个大杯具在06年为我凯做的一切。
这样一支人心涣散、在赛季中途经历过“傻X换烂货”大换血交易的球队,全季只有33胜。如果在这个令人作呕的赛季里还能找出什么兴奋点的话,就只有皮尔斯希望曙光般的那三次绝杀。我知道,在别人看来,那不过是三次运气和人品爆发的绝杀而已,但在凯尔特人球迷的眼里,那代表着皮尔斯的取胜欲望并没有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只要你的球队领袖还有取胜欲望,那你的球队总归还有希望。
第一次绝杀发生在2月27日,凯尔特人客场打湖人。那时的湖凯大战完全是科比和皮尔斯两个缺少帮手的光杆司令之间的一对一。科比全场23投11中,罚球15罚14中,砍下40分;而皮尔斯20投12中,罚球21罚14中,得到39分。终场前3秒,比分还是111平,皮尔斯面对科比的防守,祭出波士顿人民喜闻乐见的造犯规大招,2罚1中,留给科比1.7秒的时间。最后时刻科比选择了三分线外出手,球滑筐而出,我凯获胜!
一周以后的3月4日,皮尔斯又用一记三分绝杀了步行者;3月8日,客场挑战奇才,这一次跟皮尔斯上演彪分大战的换成了阿里纳斯。皮尔斯照例在彪分大战中输给了对手,他全场31分,而阿里纳斯全场39分。但是皮尔斯在加时赛里统治了进攻端,以一己之力赢得了和对面阿里纳斯、贾米森和巴特勒的“三英战吕布”大戏,用一记压哨中投1分绝杀了奇才。
另外,这三次绝杀在我眼里还有一层意义:从98年我关注皮尔斯起,直到06年,他的绝杀次数寥寥无几(我印象里只有04年绝杀开拓者、05年绝杀山猫两次而已)。而当他接连奉献出这些绝杀的时候,他身上终于展现出了某些凯尔特人前辈球员身上才有的特质,那是真正的凯尔特人精神——在最关键的时刻以最冷静的态度站出来力挽狂澜,搞定一切,如同拉里·伯德的一次次绝杀,如同名垂千古的“哈弗里切克抢断”,就是这样。
(C)说到拉里·伯德和哈弗里切克,他们身上都有“凯尔特人式骄傲”,这是一种“自始自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近乎于自负的高度自信+偶尔一反自己低调闷骚的常态做出惊人之举”三者的混合体。再加上同样具备这种特质的比尔·拉塞尔和鲍勃·库西,这四个人就是我心目中凯尔特人的“四人组”。当然,要进入这份名单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以球队领袖的身份为球队赢得过总冠军(这一点让我排除了比尔·沙曼和萨姆·琼斯;而虽然哈弗里切克的前6枚戒指是以“最佳第六人”的身份取得,但74和76年的两次总冠军他是球队老大);为凯尔特人效力十年以上、且终生都是凯尔特人球员(全世界都选择自动无视鲍勃·库西在41岁那年,为了给自己执教的辛辛那提皇家队增加一点球票收入而复出的34分钟)。那么:
鲍勃·库西 职业生涯13年,领袖,冠军。
比尔·拉塞尔 职业生涯11年,领袖,冠军。
约翰·哈弗里切克 职业生涯16年,领袖,冠军。
拉里·伯德 职业生涯13年,领袖,冠军。
保罗·皮尔斯 正在打第12年,领袖,冠军。
我应不应该把皮尔斯放进这个名单,组成“五人组”呢?别着急,我们再来说一下“凯尔特人式骄傲”里面的“惊人之举”。比尔·拉塞尓的惊人之举是退役后跟里克·巴里搭档解说比赛(两个迟钝无趣的人组成了NBA史上最烂解说组合)、在饱受诟病后转行去儿童剧场演话剧;鲍勃·库西的惊人之举——如果他那开创历史先河的运球还不算惊人之举的话——是曾经在哈弗里切克的新秀赛季断言他是个“会自己累死自己的差劲射手”;哈弗里切克的惊人之举是在库西说完这段话后的第二年成为球队得分王,击碎了库西“差劲射手”的预言,而当他退役时出场时间是当时NBA的最高,又击碎了库西“自己累死自己”的预言,哦对,哈弗里切克退役时还不忘抛出一句“我的袜子必须高挂风干,我的人生必须遵行轨道”最后风骚了一把;拉里·伯德的惊人之举是……好吧也许下期我会单独花6000字介绍一下。
最后是保罗·皮尔斯的惊人之举,2002年季后赛第一轮第五场,砍下48分击败艾佛森的76人后,皮尔斯一反低调常态,说出了著名的那句“No one in NBA can play one on one on me!(NBA里一对一没人是我的对手)”;然后是08年夺冠之后,他在西班牙马德里的WOB大学参观时回答网友提问,“我不认为科比是最好的球员,我才是最好的球员”——现在我要正式把“四人组”改成“五人组”了。
(D)本季的保罗·皮尔斯,已经从当初的“得分手段和身体素质同样超卓的球员”变成了“大师级地板流选手”。对皮尔斯自己而言,这种转变是好的,他的体能在衰退,必须减少自己的晃动和那些一连串的脚步动作,改用最直接的“运球-投篮/运球-寻找角度直接突破”打法(我称之为“老年球”……),这的确有利于他保存体力,打更多场比赛。但对凯尔特人而言,这种转变并不好,如今这支球队里最好的球员是拉简·朗多,但球队领袖还是皮尔斯。朗多并没有做好成为领袖的准备,他每场还会有至少一节的时间处于“我不能突进去,因为我罚不进那些该死的罚球,那我试试远投吧,靠,也投不进,那我只能消失了”状态,于是老迈的凯尔特人只能指望皮尔斯每场得20分才能赢球。
但问题是如果你的球队志在总冠军,那你绝对不能把所有的希望押宝在一个在赛季中经历过右膝、左脚、右肩、以及右手大拇指多处伤病的33岁男人身上,哪怕这个人是拉里·伯德都不行。 再加上——本季凯尔特人常见场面一:全队手风顺、大家一起投、大比分领先、朗多也能进三分、三节领先20分的球最后因为浪投只赢10分;本季凯尔特人常见场面二:全队手风不顺、大家继续执着的投、大比分落后、皮尔斯杀入内线造犯规、挣扎一下然后缴械投降——所以即使3月份皮尔斯打出了本季最佳表现,带领球队取得11胜6负的战绩,但实际上我凯还是已经退出了“总冠军争夺者”行列。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一支冠军球队,像本季的这支凯尔特人一样,如此的依赖中远距离跳投。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相信我的胡言乱语,继续支持凯尔特人并期待奇迹发生。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打算相信上面这两段话,我写它们的目的仅是为我凯低调攒人品而已……
(E)在进入这片文章的结尾之前,我差点忘了下面这个经典段子。
那是03年爵士和凯尔特人之间的一场常规赛。皮尔斯在第一节打爆了马特·哈普林,斯隆只能换上身高臂长的基里连科上场盯防他。那天皮尔斯在基里连科的防守下拿到41分、11板、7助攻、4盖帽(其中的3个是赏给基里连科的),而基里连科在第三节就被皮尔斯打到6犯离场。赛后基里连科接受采访时绝望的表示自己完全不适合打NBA,并在媒体面前像个受了打击的姑娘一样潸然泪下。
在众多关于皮尔斯的回忆里,这是我第二喜欢的。原因是它让我联想起魔术师约翰逊对伯德的评价,“在所有我曾经与之交过手的人当中,我唯一真正惧怕的——或者担心顾虑的——就是拉里·伯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和波士顿交手,不管比赛进展到了何种程度,我总会在心底里担心:拉里·伯德会过来干掉我!”我爱这种对手发自内心对你感到恐惧的感觉,到今天我们把这段里的“拉里·伯德”换成“保罗·皮尔斯”也绝无问题,北岸花园广场的上空迟早会有一件34和那件33共同飘扬。最后,接下来是所有关于皮尔斯的记忆中,我最爱的一段:
(F)2008年总决赛第六场,皮尔斯在第四节投了一个三分三不沾,那时我凯已经领先湖人30分,第17座总冠军奖杯唾手可得。里弗斯换下了皮尔斯——世人都记得之后皮尔斯把一整桶佳得乐饮料倒在里弗斯头上,却很容易忽视在那之前的事——他一瘸一拐的挪回到替补席,眼神空洞几近虚脱,“我累坏了”,这就是他当时说的话。
他能不累吗?距离他加入这支球队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我们从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成为拉里·伯德之后带领我凯重回辉煌的领袖,再到对他失望、认为他是个缺乏领袖精神的失败者,再到最后重新信任他。而他也在职业生涯的第10年完成了自我救赎,他在半决赛第7场、总决赛第1场、第5场、第6场的表现都足以载入队史史册,并为我凯赢回了久违的总冠军。这样的事有过先例吗?确切的说是,一支球队10年来都坚守一个人,把他当做自己的领袖,而这个人也在球队里坚守了10年,最后终于梦想成真,为这支球队带来冠军,这样的事联盟以前从未有过。10年实在太久了,久到在一支球队里呆超过10年且从未被交易的现役球员只有邓肯、科比、诺维斯基、皮尔斯基四人而已。而且我相信这样的事在以后也不会发生,因为在今天的这个联盟里,球队经理和球员本身都越来越少耐性,如果一个球队领袖不能给球队带来冠军,那么或者球队会把他交易,或者他会自己要求交易。
对我而言,这句“我累坏了”的意义是,不同于我凯之前的16次夺冠,这一次我是以“见证者”的身份目睹了整个过程。我见证了皮尔斯如何从一个男孩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男人并跟他一起成长,见证了他捧起总决赛MVP站在世界之巅,见证了我凯第17次赢得冠军——而且是战胜湖人、赢得冠军。对一个凯尔特人球迷来说,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完美的吗?有,只有一件:
距离1996年已经过去了14年。14年后的今天,带我篮球入门的老爸已经不怎么看NBA了,做为一个老湖蜜,他甚至不知道DJ·姆本加是谁。而我有了自己的篮球专栏、有了在杂志和网络上公开赞扬我凯、攻击他湖的机会。毫无疑问我的很多篇文章都会让他极度不爽,但是,出于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自豪、出于一个儿子对自己父亲的了解,我知道他还是会认真观看我的每一篇文章,就像我们当初认真观看那盘录像带一样。对我而言,这才是最完美的。
转自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