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山泉有点田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个陶渊明。隐逸文化的侵染下,人人都有田园想象,寄托着诗意栖居之理想。有网友将其描述为“农妇,山泉,有点田。”
居都市不易,隐居更不易。当代中国人既愿成为物质的短暂情人,又想充当远方忠诚的儿子,此种夹杂不清的纠结,令人揪心。只主动接驳时代的快速车道,还是放弃大都市成为“瓦尔登湖”时的隐士,大多数人的向往是:都要。于是, 终南捷径是“高调隐居”,近都市而修庐,淡交际而呼友。
隐居终究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摘自《视野》
读完深有体会,恐怕大部分的国人都有这种想法,大部分热爱事业热爱工作的人,在忙碌之余,心头估计都会有这种想法,虽然可能只是短暂的想一想,觉得不现实,但是自己心内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让这些成为国人的一个憧憬。林语堂文章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能概括这种现象,他说,国人在工作时是奉行的孔子哲学,而在休闲时奉行的则是老子的道家哲学,吾深以为然。所以才不至于在孔子积极的入世精神的提倡下脱离大自然,而又不至于在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消极精神的提倡下懈怠。所以,古人才是“天人合一”的最佳奉行者,至于“和谐”那更是long long ago的词汇了。
可能是个人水平有限,在读《道德经》时有时会陷入无边的悲伤之中,觉得书中说的什么都看透了,那既然什么都看透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活着的精彩在于探索未知,经历自己没经历过的,同时这些经历和探索能给人类减少苦难,带来幸福,那这就是有意义的生活,个人觉得是这样。可是《道德经》中说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我实在是理解不了,好吧,据说《道德经》是最聪明的处事之道,那说明我还涉世太浅。其实,我宁愿这样,我不愿自己成为一个太社会的人,我只是希望从《道德经》中得到思想方面的启迪。
居都市不易,隐居更不易。当代中国人既愿成为物质的短暂情人,又想充当远方忠诚的儿子,此种夹杂不清的纠结,令人揪心。只主动接驳时代的快速车道,还是放弃大都市成为“瓦尔登湖”时的隐士,大多数人的向往是:都要。于是, 终南捷径是“高调隐居”,近都市而修庐,淡交际而呼友。
隐居终究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摘自《视野》
读完深有体会,恐怕大部分的国人都有这种想法,大部分热爱事业热爱工作的人,在忙碌之余,心头估计都会有这种想法,虽然可能只是短暂的想一想,觉得不现实,但是自己心内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让这些成为国人的一个憧憬。林语堂文章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能概括这种现象,他说,国人在工作时是奉行的孔子哲学,而在休闲时奉行的则是老子的道家哲学,吾深以为然。所以才不至于在孔子积极的入世精神的提倡下脱离大自然,而又不至于在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消极精神的提倡下懈怠。所以,古人才是“天人合一”的最佳奉行者,至于“和谐”那更是long long ago的词汇了。
可能是个人水平有限,在读《道德经》时有时会陷入无边的悲伤之中,觉得书中说的什么都看透了,那既然什么都看透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活着的精彩在于探索未知,经历自己没经历过的,同时这些经历和探索能给人类减少苦难,带来幸福,那这就是有意义的生活,个人觉得是这样。可是《道德经》中说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我实在是理解不了,好吧,据说《道德经》是最聪明的处事之道,那说明我还涉世太浅。其实,我宁愿这样,我不愿自己成为一个太社会的人,我只是希望从《道德经》中得到思想方面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