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逃避自由》笔记
逃避自由 圣经神话中,就其正面而言,人所犯的罪是吃了智果。作为一项自由的行为而言,这种反抗的行为则是理性的肇始。这段神话还谈到此首次自由行为的其他后果。人与自然之间的原有谐和状态破裂了。上帝宣告了男人与女人的战争,及自然与人之间的战争。人脱离了自然,由于变成了一个“个人”,而朝着做人的方向,迈进了第一步。 他已做出了首次自由行为。这段神话强调这次行为所导致的痛苦,由于想超越自然,想脱离自然及其他人类。使他裸露,使他觉得羞耻。他是孤独而自由的,但是也是无权力和恐惧的。新获得的自由显然像是一个天罚,他脱离天堂的可爱的枷锁,获得了自由,但是他却不能自由地去管理自己。 人类获得自由的过程,与个人生长的过程,有着相似的辩证性质。 一方面,这是日益增长的力量与统一的过程,这是日益可以控制自然,增长理智,日渐与其他人类团结的过程。在另一方面,这种日益个人化的过程,却意味着日渐的孤独、不安全,和日益怀疑他在宇宙中的地位,生命的意义,以及日益感到自己的无权力及不重要。 人类个人化过程所以来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不能作为实现个人化的基础,而同时人们又已失去了给予他们安全的那些关系(束缚),那么这种脱节的现象将使得自由成为一项不能忍受的负担。 新的自由似乎给他们带来两样事情:日益地感到有力量,和日益地感到孤独、怀疑、猜忌以及因此感到焦虑。 这种由于个人在充满敌意的世界,处于孤立状态,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就说明了文艺复兴时代中个人的特点,即对名誉的渴求——而中世纪社会结构里的人,至少不会如此强烈地渴求名誉。 中世纪封建社会制度的瓦解,对社会各阶层,都具有一项重要意义:个人受到冷落和孤立。他自由了。这种自由具有双重的结果。人失去了他以前曾享受到的安全感,失去了归属感,感到焦虑和孤独,但是他可以自由地作为和独立地思考,他成为他自己的主人,可以按自己的能力过生活——不必听命于他人。 但这两份自由的分量是不平均的。最成功的社会阶层才得到资本主义的好处,获得了真正的财富和自由。较低的阶级,城市的穷人,尤其是农夫,渴求自由,切望不再受到经济与人的压迫,他们对于教条的细微区别不感兴趣,而对圣经的基本原则感到兴趣。这个基本原则是友爱与正义。对于中产阶级来说,自由带来的是孤立与个人的不重要,而没有带来力量和信心。 新教教义表现出对这种不重要性和憎恨的情绪;新教教义摧毁了人对于上帝之无条件慈悲的信心;他教人轻视和不信任自己与他人;它使人成为工具,而不是目的。 新教教义为个人指出一种克服焦虑的办法。它告诉人们要完全地承认自己的无权力和本性的邪恶,要认为自己的整个生命是为了赎罪而有的,要羞辱自己,而且要不停地努力。 新教教义解答了受恐吓的、孤立的、没有根的个人的人性需要。这种由经济与社会的改变,和受到宗教理论的强化的新个性结构,反过来,又成为塑造经济与社会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此种个性结构的一些属性——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俭约,把个人的生活成为达到别人权力之目的的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些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不可能的。 唯有当观念能解决一个指定社会人格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别需要时,这些观念才能成为有力的力量。 迫切想要不眠不休地工作的欲望,是出于孤独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