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挑选指北-----我的无花果情结
不知不觉的,我已为无花果写了这么多字,回头看看,挺让人无语的:馋得还挺长情。尤其是篇篇几乎都提到“乳房”,对母乳的依恋至今不去,更让人无语。不过对于非无花果产地的人来说,吃到鲜果不易,而不常吃,挑选起来也不内行,看看这些,有机会可以演练演练。但话又说回来,好多外地人并不喜欢吃它,所以讲了也相当于没讲,而这项“选果术”离了这地界,也就成了屠龙术:学成不易,却无用武处。
2006年8月:
无花果应该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典范,除了有时让人联想到女子没有经过婚礼的开花而“珠胎暗结”,哑巴吃黄连-----说不出的苦。无果花就不好了,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它做“谎花”,也就是雄花。舅舅在园子里种瓜,开着很好很大的黄花,蜜蜂进进出出的,好玩。可他总要摘去一些,我舍不得,他就说:这都是没用的谎花,结不了瓜的。
本地海边的气候适合无花果生长,据说在距海岸线十五公里以内都行。奇怪的是大连与我们隔海相望,只几小时的船程,竟然没有无花果。当地小贩头天晚上坐船带两大篓子过去,第二天回来,除去来回船票,赚头还很大。
叶裂短而阔的是本地种,深而狭的是外地种。两个品种都极易栽培,到集市上找农村老大爷花几块钱买株尺把高的苗种上,不用施肥也不用浇水,第二年能长一米多高,第三年就挂果,四五年后树冠展开得能占满半个院子。本地品种果形矮胖,外地种稍细长且果皮有点发红,本地种则无论多熟,即使是熟得发黑也不会发红。
春天就长出来的那批果实叫“春果”,夏天长的叫“秋果”。春果生长时间长,长得有小苹果那么大,夏初上市;秋果长得小,不过李子般大小,秋天上市。不过春果不如秋果甜,可能是因为雨水大,经常长着长着果皮发暗,里面就“絮”了,没法吃。熟得好的秋果是黄绿色的,果皮不光滑,有点起“棱”,撕去外皮一咬,脆而清甜,极好!再熟一点儿呢,也很好。果皮变得很薄甚至发黑,近乎透明,果实并不裂开(裂开的基本是雨水大了“挣”开的,不是真熟),而是在顶部的小口儿里噙着一小洼儿蜜!吃下去因为太甜了,会齁嗓子。
看那本关于新疆旅游的书里介绍新疆的无花果,当地人用无花果叶子托着卖,书中说:“由于太过香甜,一次吃不了几个。”这话说得很对,尤其是在新疆那个日照时间长的地方,更甜。
无花果干是种失败的食品。除了甜,它没有保存下无花果的一丝风味。因为无花果极难储存,一熟就烂,所以无花果干必须是在无花果尚未全熟的时候采摘下来,迅速烘干脱水才行。绿色的果皮成了黄色,里面红色的种子们变成褐色;吃起来极硬而韧,原来的稀烂软荡然无存------从外到里变了个遍,仿佛白骨精从妙龄女变成鸡皮叟的差别。
我在冬天一边嚼着无花果干一边遥想它年轻时的风味,差得远了,招魂都招不来。
不熟的无花果千万别吃,会“螫”人,你的嘴唇和舌头会有火辣辣的针刺感,既粘且涩。这是因为无花果的白色汁液有毒,“以毒攻毒”,有人拿它擦手上长的痦子,有奇效。其实无花果全树都有这种白色有毒的汁液,所以它不生虫儿。花不开出来,也不招蜜蜂。只是成熟后要及时采摘,甜得招苍蝇,尤其是秋果流“蜜”的时候。
从小吃无花果,怎么吃也吃不够。早市上买来斤半,我自己就能全部干掉,吃得眯眯笑。吃了还不算,梦里时常有它。只要梦到水果一定是无花果,而且都是那种巨大、稀软、透熟,仿佛再等一刻钟不去摘它就会“啪嗒”自己掉下来的!梦中全是黑夜,在寂静的巷子里,我象做贼一样去寻摸,叶子背后赫然软软的还在!遗憾的是采得的果实从来没有享用过,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吃不成。醒来后我懊悔得恨不得伸手到梦里去拿出来。
弗罗伊德学派的析梦者遇到我的这种梦一定欣喜万分:梦中下垂、透熟而软的果实象极了乳房,由此可见,我内心深处有着对母亲和母性的不可名状的依恋。我不否认这个,梦中的无花果的确不是现实中存在过的样子,应当就是乳房。是不是跟小时断奶过早有关?看有浮世绘插图的《枕草子》,其中一幅是小孩子噙着母亲的乳头,手里捻弄着另一个,母亲微微俯首,若有所思的温馨着------最常见的乳儿与母亲镜头,两者都幸福着。我呢,两者都做过,是不是都没做够?
刚才GOOGLE了一下,周公解梦里说:无花果代表了收敛和不张扬,并因而得到幸福。梦见吃无花果,会通过隐蔽的手段发财。梦见吃腐烂的无花果,则意味着自己将要依靠别人施舍生活。病人梦见无花果,则意味着身体将会康复。孕妇梦见吃无花果,将会生下儿子。梦见丢失无花果,意味着生意不顺利。没一条与我的梦相符,可见我在发“洋”梦,土解无效,哈哈。
2008年11月:
小时候在我们村,无花果是稀罕东西,种的人家修枝很勤,怕它长得低了被偷去。好容易给小孩子一两枚吃,要拿长竹竿去捅,结果自然是在地上摔得稀烂,主人还在旁解说:摔得烂的才熟,摔不烂的吃了有毒呢-----太生的果子吃了螫得嘴唇一片红肿,痛得碰也碰不得。所以我们都习惯吃沾了泥土的果子,因为少,滋味好得不得了。
今年雨水少,无花果史无前例地甜。我买过的最好的一次无花果是国庆节后的一个雨天,一个穿旧军装的小贩用三轮车拉了四五木箱的无花果,因为没有生意,他枯对着路边的灌木丛出神,我喊了几声都没听见。后来商量好了十块钱五斤,拣了半天。果子又大又好,发黄的半透明果皮,起棱起得厉害,一看就是甜似蜜的那种。熟得有点过了,要轻拿轻放,里面象油一般地流出汁水。买得了我快快回家去------无花果放在软的塑料袋里最要不得,互相挤压着很快就变了形,然后马上会变酸。家人吃着,都说:太甜了,拿不下嘴来。
十月份买的当然是秋果。春果是夏初上市,很大,很绿,很贵,却几乎都不甜。秋果小而多,产量占了全树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成熟期长,一茬一茬的,采了又有采了又有。九十月份是秋果上市的高峰期,凌晨乡下的客车到市里,车顶上装满了巨大的柳条篮子,车边上且有绑着的铁独轮车。一经卸下,买卖人就象水银泻地般瞬间分散,每个街角皆是无花果了。柳条篮子也有讲究,里面绷一层白棉布,如此方不伤果皮;柳条间有缝隙,通风透气,果不易酸馊;柳条篮子硬而稍有弹性,果子一层层摆放不易挤压走形;篮子上再搭一层白棉布,既可防尘又可供买家拣完了擦手用;至于独轮车,省力自不必说,防火防盗防城管也很起作用。
卖家装备既如此完备,买家也要练就一身合格的挑拣功夫方能与卖家对垒。买无花果的诀窍跟买柿子相似,拣软的捏,照着贾母的口味“无非软烂”就行,不过因为果子太过软烂,定要细加挑选,防止酸馊。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上手就拣光滑完整、不裂不棱的,定是外行。这时卖家最是高兴,赶紧帮忙,把不熟的尽数挑出,一边还夸那姑娘有眼光啊,真会挑啊。遇到挎着菜篮子的师奶,出手就奔黄、烂、软的去,先观其果身是否起棱,是否开裂呈条状,且每一个均放到鼻前闻一闻,是取是舍,瞬间定夺:此时卖家袖手,知道一伸手必被喝止。只好安慰自己:反正拣了了也卖了了。
到了十月底,街头的无花果小贩日见稀少,但要少到没有,至少还得一个月,下雪了也不见得没人卖。这时的无花果,经了秋雨风霜,果皮皱缩不再开裂,整个果子很象罗丹塑的那个老妓女的乳房,卖相极差。但却最是果子精华内敛的时期,水分少,极甜,果皮干缩到剥不下来,整个入口,绵软而略有咬劲,介于水果与干果之间,滋味妙绝。
所以我看到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封底的那句话,总以为是在写深秋的无花果。那段话是这样的:“哎!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
可是,那痛苦里浓缩了青春的记忆,有异样的甜蜜。
2010年10月:
今年的无花果整体不好。春天来得太晚,五一前一天还下雪。八九月份竟然跟南方一样,来了梅雨,家中霉菌长得茂盛,使用数年的铁器锈得开了花,这真让老北们开了眼,因为此前即使住海边,铺盖半年一晒也就可以了。所以无花果九月开始上市,又硬又生,还都裂开了。不光没法吃,螫嘴,还容易烂,买卖双方都叫苦。进入十月份天气干爽起来,无花果的品质也好起来,只是春天受了冻,坐果少,产量太低,价钱一直居高不下。往年三块两块的价格是主流,今年我只买过一回两块五,再最低十元三斤,到现在一路升来,四块、四块五、五块,六块一斤的昨天也出现了。
有个现象很有趣,水果店、水果摊上是没有无花果卖的,而卖无花果的人就只卖无花果,绝不卖第二样水果。要买好无花果,一定要到大的果贩那里。就是那种开着车到村子里收,一次收到几百上千斤的。这种贩子的无花果,产地好,品质有保障,供货也稳定,最好的果子一定在他们手里。当然,对于有五百斤果子就可以垄断三条街的市场来说,这种贩子的价格一般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好货不愁卖么。推小车拎篓子卖货的都是产地的农妇,好处是到处都有,随时随地可以交易,坏处是品质不大有保障。她家的那块地呀,也许不是阳坡,也许水气太大。超市里有时也有卖,这要碰运气。好的时候真好,坏的时候就全是别人挑剩下的坏果子,也许是来的货就不熟。
不管在哪里买,只要是熟得好、新鲜的果子,甜度就相当一致。因为本地无花果只有一个品种,引进品种还没有成气候。这个品种什么样子是熟呢?阿城的《豆腐》里,做了一辈子豆腐的孙福说过:好豆腐就像女人的奶子。无花果果皮起楞,开裂,还有点硬度,但握到手里,感受到它内里的软,软到叫你心里一动,那就是了。
2006年8月:
无花果应该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典范,除了有时让人联想到女子没有经过婚礼的开花而“珠胎暗结”,哑巴吃黄连-----说不出的苦。无果花就不好了,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它做“谎花”,也就是雄花。舅舅在园子里种瓜,开着很好很大的黄花,蜜蜂进进出出的,好玩。可他总要摘去一些,我舍不得,他就说:这都是没用的谎花,结不了瓜的。
本地海边的气候适合无花果生长,据说在距海岸线十五公里以内都行。奇怪的是大连与我们隔海相望,只几小时的船程,竟然没有无花果。当地小贩头天晚上坐船带两大篓子过去,第二天回来,除去来回船票,赚头还很大。
叶裂短而阔的是本地种,深而狭的是外地种。两个品种都极易栽培,到集市上找农村老大爷花几块钱买株尺把高的苗种上,不用施肥也不用浇水,第二年能长一米多高,第三年就挂果,四五年后树冠展开得能占满半个院子。本地品种果形矮胖,外地种稍细长且果皮有点发红,本地种则无论多熟,即使是熟得发黑也不会发红。
春天就长出来的那批果实叫“春果”,夏天长的叫“秋果”。春果生长时间长,长得有小苹果那么大,夏初上市;秋果长得小,不过李子般大小,秋天上市。不过春果不如秋果甜,可能是因为雨水大,经常长着长着果皮发暗,里面就“絮”了,没法吃。熟得好的秋果是黄绿色的,果皮不光滑,有点起“棱”,撕去外皮一咬,脆而清甜,极好!再熟一点儿呢,也很好。果皮变得很薄甚至发黑,近乎透明,果实并不裂开(裂开的基本是雨水大了“挣”开的,不是真熟),而是在顶部的小口儿里噙着一小洼儿蜜!吃下去因为太甜了,会齁嗓子。
看那本关于新疆旅游的书里介绍新疆的无花果,当地人用无花果叶子托着卖,书中说:“由于太过香甜,一次吃不了几个。”这话说得很对,尤其是在新疆那个日照时间长的地方,更甜。
无花果干是种失败的食品。除了甜,它没有保存下无花果的一丝风味。因为无花果极难储存,一熟就烂,所以无花果干必须是在无花果尚未全熟的时候采摘下来,迅速烘干脱水才行。绿色的果皮成了黄色,里面红色的种子们变成褐色;吃起来极硬而韧,原来的稀烂软荡然无存------从外到里变了个遍,仿佛白骨精从妙龄女变成鸡皮叟的差别。
我在冬天一边嚼着无花果干一边遥想它年轻时的风味,差得远了,招魂都招不来。
不熟的无花果千万别吃,会“螫”人,你的嘴唇和舌头会有火辣辣的针刺感,既粘且涩。这是因为无花果的白色汁液有毒,“以毒攻毒”,有人拿它擦手上长的痦子,有奇效。其实无花果全树都有这种白色有毒的汁液,所以它不生虫儿。花不开出来,也不招蜜蜂。只是成熟后要及时采摘,甜得招苍蝇,尤其是秋果流“蜜”的时候。
从小吃无花果,怎么吃也吃不够。早市上买来斤半,我自己就能全部干掉,吃得眯眯笑。吃了还不算,梦里时常有它。只要梦到水果一定是无花果,而且都是那种巨大、稀软、透熟,仿佛再等一刻钟不去摘它就会“啪嗒”自己掉下来的!梦中全是黑夜,在寂静的巷子里,我象做贼一样去寻摸,叶子背后赫然软软的还在!遗憾的是采得的果实从来没有享用过,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吃不成。醒来后我懊悔得恨不得伸手到梦里去拿出来。
弗罗伊德学派的析梦者遇到我的这种梦一定欣喜万分:梦中下垂、透熟而软的果实象极了乳房,由此可见,我内心深处有着对母亲和母性的不可名状的依恋。我不否认这个,梦中的无花果的确不是现实中存在过的样子,应当就是乳房。是不是跟小时断奶过早有关?看有浮世绘插图的《枕草子》,其中一幅是小孩子噙着母亲的乳头,手里捻弄着另一个,母亲微微俯首,若有所思的温馨着------最常见的乳儿与母亲镜头,两者都幸福着。我呢,两者都做过,是不是都没做够?
刚才GOOGLE了一下,周公解梦里说:无花果代表了收敛和不张扬,并因而得到幸福。梦见吃无花果,会通过隐蔽的手段发财。梦见吃腐烂的无花果,则意味着自己将要依靠别人施舍生活。病人梦见无花果,则意味着身体将会康复。孕妇梦见吃无花果,将会生下儿子。梦见丢失无花果,意味着生意不顺利。没一条与我的梦相符,可见我在发“洋”梦,土解无效,哈哈。
2008年11月:
小时候在我们村,无花果是稀罕东西,种的人家修枝很勤,怕它长得低了被偷去。好容易给小孩子一两枚吃,要拿长竹竿去捅,结果自然是在地上摔得稀烂,主人还在旁解说:摔得烂的才熟,摔不烂的吃了有毒呢-----太生的果子吃了螫得嘴唇一片红肿,痛得碰也碰不得。所以我们都习惯吃沾了泥土的果子,因为少,滋味好得不得了。
今年雨水少,无花果史无前例地甜。我买过的最好的一次无花果是国庆节后的一个雨天,一个穿旧军装的小贩用三轮车拉了四五木箱的无花果,因为没有生意,他枯对着路边的灌木丛出神,我喊了几声都没听见。后来商量好了十块钱五斤,拣了半天。果子又大又好,发黄的半透明果皮,起棱起得厉害,一看就是甜似蜜的那种。熟得有点过了,要轻拿轻放,里面象油一般地流出汁水。买得了我快快回家去------无花果放在软的塑料袋里最要不得,互相挤压着很快就变了形,然后马上会变酸。家人吃着,都说:太甜了,拿不下嘴来。
十月份买的当然是秋果。春果是夏初上市,很大,很绿,很贵,却几乎都不甜。秋果小而多,产量占了全树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成熟期长,一茬一茬的,采了又有采了又有。九十月份是秋果上市的高峰期,凌晨乡下的客车到市里,车顶上装满了巨大的柳条篮子,车边上且有绑着的铁独轮车。一经卸下,买卖人就象水银泻地般瞬间分散,每个街角皆是无花果了。柳条篮子也有讲究,里面绷一层白棉布,如此方不伤果皮;柳条间有缝隙,通风透气,果不易酸馊;柳条篮子硬而稍有弹性,果子一层层摆放不易挤压走形;篮子上再搭一层白棉布,既可防尘又可供买家拣完了擦手用;至于独轮车,省力自不必说,防火防盗防城管也很起作用。
卖家装备既如此完备,买家也要练就一身合格的挑拣功夫方能与卖家对垒。买无花果的诀窍跟买柿子相似,拣软的捏,照着贾母的口味“无非软烂”就行,不过因为果子太过软烂,定要细加挑选,防止酸馊。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上手就拣光滑完整、不裂不棱的,定是外行。这时卖家最是高兴,赶紧帮忙,把不熟的尽数挑出,一边还夸那姑娘有眼光啊,真会挑啊。遇到挎着菜篮子的师奶,出手就奔黄、烂、软的去,先观其果身是否起棱,是否开裂呈条状,且每一个均放到鼻前闻一闻,是取是舍,瞬间定夺:此时卖家袖手,知道一伸手必被喝止。只好安慰自己:反正拣了了也卖了了。
到了十月底,街头的无花果小贩日见稀少,但要少到没有,至少还得一个月,下雪了也不见得没人卖。这时的无花果,经了秋雨风霜,果皮皱缩不再开裂,整个果子很象罗丹塑的那个老妓女的乳房,卖相极差。但却最是果子精华内敛的时期,水分少,极甜,果皮干缩到剥不下来,整个入口,绵软而略有咬劲,介于水果与干果之间,滋味妙绝。
所以我看到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封底的那句话,总以为是在写深秋的无花果。那段话是这样的:“哎!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
可是,那痛苦里浓缩了青春的记忆,有异样的甜蜜。
2010年10月:
今年的无花果整体不好。春天来得太晚,五一前一天还下雪。八九月份竟然跟南方一样,来了梅雨,家中霉菌长得茂盛,使用数年的铁器锈得开了花,这真让老北们开了眼,因为此前即使住海边,铺盖半年一晒也就可以了。所以无花果九月开始上市,又硬又生,还都裂开了。不光没法吃,螫嘴,还容易烂,买卖双方都叫苦。进入十月份天气干爽起来,无花果的品质也好起来,只是春天受了冻,坐果少,产量太低,价钱一直居高不下。往年三块两块的价格是主流,今年我只买过一回两块五,再最低十元三斤,到现在一路升来,四块、四块五、五块,六块一斤的昨天也出现了。
有个现象很有趣,水果店、水果摊上是没有无花果卖的,而卖无花果的人就只卖无花果,绝不卖第二样水果。要买好无花果,一定要到大的果贩那里。就是那种开着车到村子里收,一次收到几百上千斤的。这种贩子的无花果,产地好,品质有保障,供货也稳定,最好的果子一定在他们手里。当然,对于有五百斤果子就可以垄断三条街的市场来说,这种贩子的价格一般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好货不愁卖么。推小车拎篓子卖货的都是产地的农妇,好处是到处都有,随时随地可以交易,坏处是品质不大有保障。她家的那块地呀,也许不是阳坡,也许水气太大。超市里有时也有卖,这要碰运气。好的时候真好,坏的时候就全是别人挑剩下的坏果子,也许是来的货就不熟。
不管在哪里买,只要是熟得好、新鲜的果子,甜度就相当一致。因为本地无花果只有一个品种,引进品种还没有成气候。这个品种什么样子是熟呢?阿城的《豆腐》里,做了一辈子豆腐的孙福说过:好豆腐就像女人的奶子。无花果果皮起楞,开裂,还有点硬度,但握到手里,感受到它内里的软,软到叫你心里一动,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