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度,漫画长度换算。
一部电影变成漫画会有多厚?
当然这里想讨论的不是有多厚,而是这样长度的漫画该怎样做好?
首先得提到分集漫画。分集漫画的好处是在于他将整个故事的节奏和悬念切开,分成一集一集。这样读者看的时候就不会疲乏。在这里,每一集之间的停顿,比如“标题的出现”,或者”前一集的最后一个画面,在后一集中再次换角度、构图的出现“,“场景的转换”在单行本中都起到了很好的打断节奏和连续性的作用。所以读者能从中得到休息,带着悬念走入下一环。
所以相对来说分集漫画在同一时期的编剧工作范围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不是分集漫画(例如山田章博的《罗德岛战记》),单纯的去掉每集标题,每段之间没有必要的节奏和布局的话是很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的。比较好的反面例子也是《罗》。这种阅读疲劳放在电影里讲就是节奏等方面没有注意,比如错误地将场景的长度均匀非配;情绪重复,违背“效果递减原理”等等,一些在分集漫画里不可能变成错误的东西会在这类长短的漫画里成为致命的错误。
对于如何处理此类长短漫画的疑惑可以试比较电影这种更广泛的媒介做参考。(毕竟此类长短的漫画为数不多。)以下是一个简单换算:
电影长度(分钟)=漫画长度(页数)X5(分钟)/20(页数)
按照一页脚本约等于一分钟影片,以及我的经验:5页脚本约等于20页漫画。可以得出:上下两卷(各225页左右,总共450页左右)的一部漫画故事,正好约等于一部两小时左右的电影。
按照这个规律,电影看多的朋友如果要画类似长短的漫画(比如山田章博的《罗德岛战记》上下两卷,Vol 1,285+ Vol 2,221页)可以直接按照电影脚本的长度、页数来确定三幕架构。做到心里有数。 其实是与电影一样的。
或者换句话说,要把这类长短的漫画编剧做好,或许就完全可以把漫画脚本当做影视剧脚本来写,确定三幕构架,然后布局谋篇。
何蔚 2010.10.23
当然这里想讨论的不是有多厚,而是这样长度的漫画该怎样做好?
首先得提到分集漫画。分集漫画的好处是在于他将整个故事的节奏和悬念切开,分成一集一集。这样读者看的时候就不会疲乏。在这里,每一集之间的停顿,比如“标题的出现”,或者”前一集的最后一个画面,在后一集中再次换角度、构图的出现“,“场景的转换”在单行本中都起到了很好的打断节奏和连续性的作用。所以读者能从中得到休息,带着悬念走入下一环。
所以相对来说分集漫画在同一时期的编剧工作范围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不是分集漫画(例如山田章博的《罗德岛战记》),单纯的去掉每集标题,每段之间没有必要的节奏和布局的话是很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的。比较好的反面例子也是《罗》。这种阅读疲劳放在电影里讲就是节奏等方面没有注意,比如错误地将场景的长度均匀非配;情绪重复,违背“效果递减原理”等等,一些在分集漫画里不可能变成错误的东西会在这类长短的漫画里成为致命的错误。
对于如何处理此类长短漫画的疑惑可以试比较电影这种更广泛的媒介做参考。(毕竟此类长短的漫画为数不多。)以下是一个简单换算:
电影长度(分钟)=漫画长度(页数)X5(分钟)/20(页数)
按照一页脚本约等于一分钟影片,以及我的经验:5页脚本约等于20页漫画。可以得出:上下两卷(各225页左右,总共450页左右)的一部漫画故事,正好约等于一部两小时左右的电影。
按照这个规律,电影看多的朋友如果要画类似长短的漫画(比如山田章博的《罗德岛战记》上下两卷,Vol 1,285+ Vol 2,221页)可以直接按照电影脚本的长度、页数来确定三幕架构。做到心里有数。 其实是与电影一样的。
或者换句话说,要把这类长短的漫画编剧做好,或许就完全可以把漫画脚本当做影视剧脚本来写,确定三幕构架,然后布局谋篇。
何蔚 201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