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行者013】暗夜学院
【书行者013】暗夜学院
文/柳具足
2010.09.09
上次乘火车,一个小男孩随身带一本漫画杂志,他想看车窗外的风景,我就和他换了座位,于是他借杂志给我,还告诉我赠刊要紧连在哪一页后边看。我经常在车上看到盯着手机读小说的人,其实中国还是一个喜爱阅读的国度!虽然比不上法国或是日本,地铁与JR线上人手一本书的风景。但世界上的确存在着不爱读书的人,不看书,从来也不看,一本也不看,这并不妨碍他或她高枕无忧地吃喝玩乐并赚大笔的钞票。这种生活没什么问题,只是略有遗憾——一种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体会的感动,他们无法触及。
英国某位文化官员得知中国出版《狄更斯全集》,十分惊讶:“现在难道不是僵尸和吸血鬼的天下吗?”出版人微笑着说:“在中国也一样。”
吸血鬼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和海盗、寻宝的潮汐一样,去而复返。始祖级的当数《德古拉》,这位老牌贵族也在历代吸血鬼小说中被奉为图腾。虽然人们对吸血鬼题材多投向轻蔑目光,但历代小说影视多有突破,比如早期作品着力渲染吸血鬼的邪恶与神秘,后来又热衷于塑造半人半吸血鬼的猎人,比如菊地秀行的吸血鬼猎人D,对照大红电影《盗梦空间》,《梦中的D》也必须打破一层又一层梦境回到现实,最后发觉困住自己的,原来是一具枯骨所做的梦——又颇有佛教的禅意。
近年流行新品种吸血鬼,从美国喷涌而出,更多盯住中学生的幻梦。有人说,其实美国人的生活很呆板,瞧瞧中学舞会就明白了,那几乎是一个普通美国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这一点,在我读了《暗夜学院》后也有一些触动。接力出版社一口气引进《暮光之城》和《暗夜学院》,两部都是畅销书,动作很快、卖点很足。国内读者也可以自己去读去确认:外国女孩们到底为什么样的暗夜人生而迷恋与疯狂?《暗夜学院》由一对母女写成,她们最成功的一点,就在于鲜明又传神地写出美国年轻学生的日常生活,储物柜、家庭关系、对酒的好奇(在美国只有年满21岁才能合法饮酒),而吸血鬼引发的奇幻,抹平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人类少女佐伊在学校时,突然被暗黑血族的追踪者留下新月形烙印,成为这个族群的新生。她的继父和生母、她亲密的好友甚至与她交往多年的男友希斯,都将她视为暗夜中的怪物。”于是,故事就在21世纪新生代的巨大幻想与冲突的交集点上,展开了。在亚马逊网站,我搜索到一些评语,认为这套书纯粹是teenagers小女生的“玛丽苏”——幻想自己成为冒险的中心,而所有英俊男生都对自己爱或恨得要死。这不正是青春文学的某种特点吗?《暗夜学院》,正是一部美国青春小说,吸血鬼、半人半神、魔法学校,这个结合点就是创新之处——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论及创新,微博改变生活……这一次特地在微博(http://t.sina.com.cn/prinkanjou)上请读者们推荐书目,@鸢乌贼说: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父与子》……哪个都好,没有不好的。他的长篇的确值得挨个读,就像夏目漱石也值得挨个读。屠格涅夫《贵族之家》中的丽莎,她在修道院后与拉夫列茨基最后一次相见时这样说:“当我怀着幸福的希望时,我的心也总是痛苦的。”有些作家文字的气质会带给我“雾重烟轻”的氤氲感,内心抽痛如丝如缕,比如屠格涅夫、夏目、黑塞。阅读这类文字的感觉对我来说是个人隐私,就像曹丕《善哉行》里所说的“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END
如何加入【书行者】
写调查表或发送短信,也可直接登录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prinkanjou/)提出自己看过的、或想与我交换看法的书。被选中的下一位书行者,将免费得到当月“STORY100”样刊一本哦~
文/柳具足
2010.09.09
上次乘火车,一个小男孩随身带一本漫画杂志,他想看车窗外的风景,我就和他换了座位,于是他借杂志给我,还告诉我赠刊要紧连在哪一页后边看。我经常在车上看到盯着手机读小说的人,其实中国还是一个喜爱阅读的国度!虽然比不上法国或是日本,地铁与JR线上人手一本书的风景。但世界上的确存在着不爱读书的人,不看书,从来也不看,一本也不看,这并不妨碍他或她高枕无忧地吃喝玩乐并赚大笔的钞票。这种生活没什么问题,只是略有遗憾——一种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体会的感动,他们无法触及。
英国某位文化官员得知中国出版《狄更斯全集》,十分惊讶:“现在难道不是僵尸和吸血鬼的天下吗?”出版人微笑着说:“在中国也一样。”
吸血鬼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和海盗、寻宝的潮汐一样,去而复返。始祖级的当数《德古拉》,这位老牌贵族也在历代吸血鬼小说中被奉为图腾。虽然人们对吸血鬼题材多投向轻蔑目光,但历代小说影视多有突破,比如早期作品着力渲染吸血鬼的邪恶与神秘,后来又热衷于塑造半人半吸血鬼的猎人,比如菊地秀行的吸血鬼猎人D,对照大红电影《盗梦空间》,《梦中的D》也必须打破一层又一层梦境回到现实,最后发觉困住自己的,原来是一具枯骨所做的梦——又颇有佛教的禅意。
近年流行新品种吸血鬼,从美国喷涌而出,更多盯住中学生的幻梦。有人说,其实美国人的生活很呆板,瞧瞧中学舞会就明白了,那几乎是一个普通美国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这一点,在我读了《暗夜学院》后也有一些触动。接力出版社一口气引进《暮光之城》和《暗夜学院》,两部都是畅销书,动作很快、卖点很足。国内读者也可以自己去读去确认:外国女孩们到底为什么样的暗夜人生而迷恋与疯狂?《暗夜学院》由一对母女写成,她们最成功的一点,就在于鲜明又传神地写出美国年轻学生的日常生活,储物柜、家庭关系、对酒的好奇(在美国只有年满21岁才能合法饮酒),而吸血鬼引发的奇幻,抹平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人类少女佐伊在学校时,突然被暗黑血族的追踪者留下新月形烙印,成为这个族群的新生。她的继父和生母、她亲密的好友甚至与她交往多年的男友希斯,都将她视为暗夜中的怪物。”于是,故事就在21世纪新生代的巨大幻想与冲突的交集点上,展开了。在亚马逊网站,我搜索到一些评语,认为这套书纯粹是teenagers小女生的“玛丽苏”——幻想自己成为冒险的中心,而所有英俊男生都对自己爱或恨得要死。这不正是青春文学的某种特点吗?《暗夜学院》,正是一部美国青春小说,吸血鬼、半人半神、魔法学校,这个结合点就是创新之处——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论及创新,微博改变生活……这一次特地在微博(http://t.sina.com.cn/prinkanjou)上请读者们推荐书目,@鸢乌贼说: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父与子》……哪个都好,没有不好的。他的长篇的确值得挨个读,就像夏目漱石也值得挨个读。屠格涅夫《贵族之家》中的丽莎,她在修道院后与拉夫列茨基最后一次相见时这样说:“当我怀着幸福的希望时,我的心也总是痛苦的。”有些作家文字的气质会带给我“雾重烟轻”的氤氲感,内心抽痛如丝如缕,比如屠格涅夫、夏目、黑塞。阅读这类文字的感觉对我来说是个人隐私,就像曹丕《善哉行》里所说的“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END
如何加入【书行者】
写调查表或发送短信,也可直接登录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prinkanjou/)提出自己看过的、或想与我交换看法的书。被选中的下一位书行者,将免费得到当月“STORY100”样刊一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