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多:从“悬疑”中看社会
![]() |
那多这个名字,在《萌芽》杂志最红火的年代初露锋芒,许多人对他的最初印象或多或少会牵扯及他的父亲、作家赵长天。而时至今日,笔耕不缀的那多已经出版了灵异手记系列、那多小说密室、三国事件簿系列等30多部灵异、推理、悬疑小说;已是公认的国内悬疑小说的先行者,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最近,那多的小说《返祖》在泰国发行了译本,其他作品的译本出版也在进行中。
我们借用绅公馆的一隅书香宝地,进行那多的拍摄和专访。摄影师有意在画面中呈现那多读书的状态,请他去书架上挑些有兴趣的书。一会儿,摄影师的镜头已放下,他仍捧着一本名为《历史真相》的相片集继续翻阅,另一本他饶有兴趣的书则是《欧洲古典装饰图案1500例》。
涉猎丰富的那多说,自己最为关注的读物始终是推理、悬疑类的前辈著作,少时他贪婪地读过大把倪匡,如今则钟情东野圭吾和丹•布朗。那多叹说:“欧美国家有许多为推理悬疑小说设置的专业奖项,日本的推理悬疑小说也在读者心目中地位非凡,可惜在中国,这一题材的作品还没有获得权威的认可。”
那多是以深谋远虑而著称的摩羯座,言谈间带着天性的审慎,但不乏一些对自我期许的流露:“中国作家的作品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确实很不易,出版过译作的多为王安忆、莫言这样老一辈的传统作家。但我的小说带有更多好莱坞式的曲折性,在语言的转换上相对也不那么难。”那多最近埋头写就的新作中,就动用了量子力学和梦境杀人等“时鲜手法”,似乎正与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遥相呼应。
死亡是那多作品中无可回避的主题,所以诸如灵异、死亡之类的黑色话题就像那多身上自带的敏感开关。拍摄现场,摄影师随口说道:“看过一个故事,好像主人公也叫那多……”话音未落,那多就脱口而出:“他后来死了没?”这种职业惯性和好奇心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那多说自己和朋友聚会,如果玩的是找出凶手、估测凶器和判断死亡地点一类的桌游,他的赢面总是很大,推理毕竟是他的“娴熟伎俩”。
而现在这位用推理小说笑傲江湖的年轻作家,以每天2千到4千字的稳定速度创作新作品,写了那么多年,居然也没有遇到过瓶颈期,“总觉得可以写得更好”。
那多告诉我们,如若追根溯源,和他同样写推理悬疑小说、并影响了国外其他地域的中国内地作家,唯有旅美作家裘小龙,但那也是六七十年前的事了。那多的作品显然更讲究时代性——他的“那多手记”小说背景都为现代,每年新写一份“手记”,故事就必然定格在当下新的年份。在故事先行的前提下,那多热衷于思考面对死亡时,人们激烈、尖锐、残酷的种种心理碰撞。“我想把当代国人的一些心理状态反映出来,在剖析破案、找到凶手或者说被追杀者要逃亡时,社会也被切开了。”那多如是说。
(原载于《ELLE》2010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