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一天
我们到达这个城市有2两周了。
老城Urbino建筑在这个丘陵地区若干山丘中的一个小山丘上,从外面看黄色小砖房们层层叠叠高高低低地叠到山丘顶端。城墙边有类似城堡组成部分的 东西,不知道应该称作什么。贫乏的语言无法描述,第一眼看到这个城市的时候,只是感觉,这个城市太酷了,居然看上去仍然是那么完整地老模样。土黄砖,土红瓦,从城外能瞄到城市里支起的起重机脚手架。听说这里常年四处都在修葺。我们上学的路上还路过一栋看上去像是危楼但是实际上可能不是危楼的房子,半栋无人居住,窗户漏风里面空洞洞,而另外一半,我看到一个喜欢穿白色外套白色拳击鞋的年轻人从楼里几次走出来过。
说到年轻人。urbino老城中几乎只有老年人和在这里上学的大学生,而大多数的本地人都居住在旁边的新城区中。对于现代人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宽广的环境生活,而不是高墙和狭窄的天空。于是据说,到暑假的时候,这座城市就会如同死了一般。学生们回家了,城内的店铺也没有了主要的消费群,可能也会大多数关门吧。
urbino老城部分很小很小,两条较宽的主街十字交叉于中心广场,其余窄窄的小路稀稀拉拉地汇入这两条主街中。城中只有一家超市——意大利的一家联锁超市Conad,尺寸也仍然小得要命,总的尺寸可能都不超过我们wg的总面积。里面能买到的东西也极其有限。比如只有速冻的蔬菜,新鲜蔬果得要到另外的小店去买。距离城区数公里的地方也有大型的超市,跟德国的大型超市也无法相较。saturn这种店子城市内自然不会有,要买普通的电灯什么的大致还能在六七平米那么大的小店里找到,想要再多些选择必须坐几十分钟的公共汽车到附近的一座海滨城市pesaro去买。德国的mediamarkt和obi还有lidl都有侵入到意大利的这个小角落,但是也都分布在pesaro的郊外。有车有钱的人在这里生活可能相对方便,开开车兜兜风就顺便购个物了。
我们住的地方在老城周围的学生宿舍里,大片的学生宿舍一大坨一大坨地巴在山丘上,于是,我每日的伊始就是不停地爬楼梯和爬坡。城内也是,城外回家也是。虽然都是阶梯城坡,比起重庆的爬坡上坎儿,还算是比较轻松吧,但是久未锻炼,每天进到学校的时候也都还是大汗淋漓的。
说回学生宿舍,是个很有趣的结构,它整体的建筑结构至今对我来说还是个…迷,需要将来弄明白后用图解说。简单的说主要的。八个人一个单元,每个人有间小屋子,大约6平米吧。房间内配备有台灯,有着若干实用抽屉的长书桌,床架下有抽屉的床,床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排书架。还有一个迷你的衣帽间,里面放着一个瘦长的架子,有窄小的抽屉可以放些内衣内裤秋衣秋裤什么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长期生活在小屋子里的我还是很满意。8个人公用一间厨房,厨房里的工具分属于不同的成员,但是也都一起公用,所以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用再买。调料也是公用的,用完了谁看到了就再买了放上去。这些信息我们到了几天后才知道,所以还是多买了些,不过也就提前为厨房做贡献了。
我们很幸运被分配到这个单元,什么公用设施都有,而且同住的其他学生也都很平易近人。一个主修意大利语的柏林来的德国人,告诉我们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四处帮忙。一个学德语英语俄语的有趣瘦小的乌克兰人。一个瘦瘦的没事就坐在厨房抽烟的学拉丁语人很好有些年龄的的urbino本地姐姐。还有一个长相感觉很像化了烟熏装的郑希怡的学新闻的有个学过厨技艺高超但是现在学某某科学的男朋友的家在6小时车程外南方城市的意大利女生。还有一个每天几乎见不到只偶尔打招呼的扎长辫子的黑人女生,据说应该是意大利本地人。另外还有个住我隔壁的常年不见人影的学德语到过德国做交换生但是德语仍然听不太懂的意大利女生。她们平时都很闲,也没有什么作业,只是临近期末会有写不完的论文。于是每天她们坐在厨房抽烟聊天吃饭到深夜,周三周四就出去泡吧disco,小日子逍遥乐无边。而我们相对来说,需要学习和作业的东西相对来说就多很多了。所以我并不常坐在厨房里,也只跟她们去过一次disco。唯一我觉得对我有些干扰的是房间的隔音不太好,厨房的喧闹有时会让我无法入睡或者突然从睡梦中被吵醒。不过这一般是在周四的party日,其他时候,我对抗干扰的能力还是很强悍的。我很喜欢她们。虽然与她们的交谈并不多。其中那个乌克兰女生经常用德语跟我们交流,不知道为什么她每次都叫我"yi呢“,我问她,她也说不出为什么,不过听起来觉得还蛮可爱的。
走前,每个人都说,你要到温暖的意大利去了么。我也曾经抱有温暖的幻想,可其实urbino冬天不但下很多的雪,而且还下很多的雨,山里还经常会雾蒙蒙。我喜欢有雾的朦胧的天气,冰冷的雪天也会在我们回奥堡之后才频繁出现,但是雨天在urbino是可怕的。而目前,冬天的气氛只有下雨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晴天白日里的urbino仍然充满着秋日的温暖,与冬天相比)。下雨天,你可能提着一堆材料,背着笔记本,举着把什么都遮不住的小雨伞想要有效率些去赶次公共汽车,结果,公交车死活就是不来。当你决定走路去学校的时候,手脚冰冷鞋子已经全湿了。山间窄窄的小路上是不是就会踩进个小水坑,而走进城门,你会看到,陡陡”山“街上,那滚滚而来的水在街上形成的是条河。等到了山顶的学校,衣服裤子书包全湿了,唯一庆幸的是,雨水并未侵入笔记本包,而书包里的书啊本子也全都被波及了。上周二,就是这样的一天。我浑身湿漉漉的打着寒颤地上完我第一堂插画课,心里想我的膝盖不进寒气才怪。中午又只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连饭都每吃上。听课又听不懂,实在是很难熬的一天。不过,雨天过后,天气好得又让人忘记了雨天的烦扰。而神奇的是,我居然在那天过后并没有感冒。
语言么,目前还成问题。不过也在解决中。也有好多的绝望与挣扎,不过这些等到解决过后再说吧。今天晚上还要去上语言班。先写到这里吧。
老城Urbino建筑在这个丘陵地区若干山丘中的一个小山丘上,从外面看黄色小砖房们层层叠叠高高低低地叠到山丘顶端。城墙边有类似城堡组成部分的 东西,不知道应该称作什么。贫乏的语言无法描述,第一眼看到这个城市的时候,只是感觉,这个城市太酷了,居然看上去仍然是那么完整地老模样。土黄砖,土红瓦,从城外能瞄到城市里支起的起重机脚手架。听说这里常年四处都在修葺。我们上学的路上还路过一栋看上去像是危楼但是实际上可能不是危楼的房子,半栋无人居住,窗户漏风里面空洞洞,而另外一半,我看到一个喜欢穿白色外套白色拳击鞋的年轻人从楼里几次走出来过。
说到年轻人。urbino老城中几乎只有老年人和在这里上学的大学生,而大多数的本地人都居住在旁边的新城区中。对于现代人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宽广的环境生活,而不是高墙和狭窄的天空。于是据说,到暑假的时候,这座城市就会如同死了一般。学生们回家了,城内的店铺也没有了主要的消费群,可能也会大多数关门吧。
urbino老城部分很小很小,两条较宽的主街十字交叉于中心广场,其余窄窄的小路稀稀拉拉地汇入这两条主街中。城中只有一家超市——意大利的一家联锁超市Conad,尺寸也仍然小得要命,总的尺寸可能都不超过我们wg的总面积。里面能买到的东西也极其有限。比如只有速冻的蔬菜,新鲜蔬果得要到另外的小店去买。距离城区数公里的地方也有大型的超市,跟德国的大型超市也无法相较。saturn这种店子城市内自然不会有,要买普通的电灯什么的大致还能在六七平米那么大的小店里找到,想要再多些选择必须坐几十分钟的公共汽车到附近的一座海滨城市pesaro去买。德国的mediamarkt和obi还有lidl都有侵入到意大利的这个小角落,但是也都分布在pesaro的郊外。有车有钱的人在这里生活可能相对方便,开开车兜兜风就顺便购个物了。
我们住的地方在老城周围的学生宿舍里,大片的学生宿舍一大坨一大坨地巴在山丘上,于是,我每日的伊始就是不停地爬楼梯和爬坡。城内也是,城外回家也是。虽然都是阶梯城坡,比起重庆的爬坡上坎儿,还算是比较轻松吧,但是久未锻炼,每天进到学校的时候也都还是大汗淋漓的。
说回学生宿舍,是个很有趣的结构,它整体的建筑结构至今对我来说还是个…迷,需要将来弄明白后用图解说。简单的说主要的。八个人一个单元,每个人有间小屋子,大约6平米吧。房间内配备有台灯,有着若干实用抽屉的长书桌,床架下有抽屉的床,床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排书架。还有一个迷你的衣帽间,里面放着一个瘦长的架子,有窄小的抽屉可以放些内衣内裤秋衣秋裤什么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长期生活在小屋子里的我还是很满意。8个人公用一间厨房,厨房里的工具分属于不同的成员,但是也都一起公用,所以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用再买。调料也是公用的,用完了谁看到了就再买了放上去。这些信息我们到了几天后才知道,所以还是多买了些,不过也就提前为厨房做贡献了。
我们很幸运被分配到这个单元,什么公用设施都有,而且同住的其他学生也都很平易近人。一个主修意大利语的柏林来的德国人,告诉我们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四处帮忙。一个学德语英语俄语的有趣瘦小的乌克兰人。一个瘦瘦的没事就坐在厨房抽烟的学拉丁语人很好有些年龄的的urbino本地姐姐。还有一个长相感觉很像化了烟熏装的郑希怡的学新闻的有个学过厨技艺高超但是现在学某某科学的男朋友的家在6小时车程外南方城市的意大利女生。还有一个每天几乎见不到只偶尔打招呼的扎长辫子的黑人女生,据说应该是意大利本地人。另外还有个住我隔壁的常年不见人影的学德语到过德国做交换生但是德语仍然听不太懂的意大利女生。她们平时都很闲,也没有什么作业,只是临近期末会有写不完的论文。于是每天她们坐在厨房抽烟聊天吃饭到深夜,周三周四就出去泡吧disco,小日子逍遥乐无边。而我们相对来说,需要学习和作业的东西相对来说就多很多了。所以我并不常坐在厨房里,也只跟她们去过一次disco。唯一我觉得对我有些干扰的是房间的隔音不太好,厨房的喧闹有时会让我无法入睡或者突然从睡梦中被吵醒。不过这一般是在周四的party日,其他时候,我对抗干扰的能力还是很强悍的。我很喜欢她们。虽然与她们的交谈并不多。其中那个乌克兰女生经常用德语跟我们交流,不知道为什么她每次都叫我"yi呢“,我问她,她也说不出为什么,不过听起来觉得还蛮可爱的。
走前,每个人都说,你要到温暖的意大利去了么。我也曾经抱有温暖的幻想,可其实urbino冬天不但下很多的雪,而且还下很多的雨,山里还经常会雾蒙蒙。我喜欢有雾的朦胧的天气,冰冷的雪天也会在我们回奥堡之后才频繁出现,但是雨天在urbino是可怕的。而目前,冬天的气氛只有下雨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晴天白日里的urbino仍然充满着秋日的温暖,与冬天相比)。下雨天,你可能提着一堆材料,背着笔记本,举着把什么都遮不住的小雨伞想要有效率些去赶次公共汽车,结果,公交车死活就是不来。当你决定走路去学校的时候,手脚冰冷鞋子已经全湿了。山间窄窄的小路上是不是就会踩进个小水坑,而走进城门,你会看到,陡陡”山“街上,那滚滚而来的水在街上形成的是条河。等到了山顶的学校,衣服裤子书包全湿了,唯一庆幸的是,雨水并未侵入笔记本包,而书包里的书啊本子也全都被波及了。上周二,就是这样的一天。我浑身湿漉漉的打着寒颤地上完我第一堂插画课,心里想我的膝盖不进寒气才怪。中午又只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连饭都每吃上。听课又听不懂,实在是很难熬的一天。不过,雨天过后,天气好得又让人忘记了雨天的烦扰。而神奇的是,我居然在那天过后并没有感冒。
语言么,目前还成问题。不过也在解决中。也有好多的绝望与挣扎,不过这些等到解决过后再说吧。今天晚上还要去上语言班。先写到这里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