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瓶盖
1.
前天晚上,一位MM拧不开饮料瓶盖,我顺理成章的帮她拧。这种事我已经做过无数次,可这一次,就在塑料咔啦断裂的瞬间,我突然悟到了一点什么。
我对那位MM说:
女性用户在拧开瓶盖这件事上存在困难,这件事已存在多年,绝非一朝一夕。作为饮料生产商,决无可能对此没有察觉,但他们从不对此做任何改进、解决。这种态度只能理解为:故意。
为什么要故意这样做呢?因为在他们看来:“女性拧不开瓶盖,男性为之代劳”,这一行为已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社交模式,其中包含了诸多社交元素:女性的柔弱、求助、信任;男性的体贴、热情、有力;双方的呼应、互动、配合……一递一送之间,有效拉近了双方距离。
女性示弱,男性逞强,乃是男女交往的不二法门之一。什么爬山时男搀女啊,什么上门修电脑啊,均在此范畴。然则这些用例大多频次低、成本高。哪有隔三差五相约爬山?哪有三天两头电脑中毒?日常社交中用不上啊。
现在好了,只需一瓶饮料在手,双方即可随时随地小规模互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示弱-逞强”这一模式的各种要素无不齐备。正如烟民们相互递烟点烟作为一种社交行为,已经超越了抽烟的本意;男帮女拧瓶盖,同样使得饮料这一客体同时具备了社交工具的作用。
这正是饮料为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如果饮料厂商积极解决女性用户拧盖难的问题,岂非削减了这项增值服务,降低了产品价值?这种事,当然不能做。
说完这些,我和MM道别,各自回家。
2.
回家后又想:拧瓶盖固然是有效社交方式,但这种方式也未免太过廉价。
归根结底,拧开瓶盖并非难事。对某些强壮MM而言,拧开瓶盖轻而易举,无形中丧失了诸多展示女性柔弱,钓凯子泡小伙的机会。对男性而言,拧开瓶盖如此简单,以至藉此炫耀男性魅力变得无比可笑。如果是我啊,我也要解决拧瓶盖问题,不过不是把它变得更容易,而是更难……
难到什么程度呢?但凡女性,通通拧不开;即便是男性,也有50%拧不开。这样一来,任何MM,无论柔弱强壮,都不得不向男性求助。而男性呢,也未必人人都能搞定。
春游的路上,那位班花大汗淋漓,口干舌燥,粉腮飞红,男生们一见之下无不血脉贲张。她掏出一瓶绿茶,楚楚可怜,柔弱无助……
“我来!我来!”,男生们争先恐后,或牙关紧咬,或小脸通红,或嗷嗷怪叫……然则无不败下阵来。七零八落,一群废柴。
这时,他来了。他平素沉默寡言,貌不惊人,班花甚至叫不准他的名字。他默默接过绿茶,一双大手紧握瓶体,眉头一皱,腱子肉条条胀起……咔嚓一声,瓶盖拧开了!
人群中爆出一阵喝彩。他依旧默不作声,把绿茶递给班花,转身走开。
班花不由看得痴了,竟忘了喝绿茶。良久,她轻声问一个女同学:“那个男生叫什么名字?”
“那是我们班同学呀,叫陈秉正!”
——如此,才是饮料瓶盖作为社交工具的完美演出。
最后问一句啊,谁听懂“陈秉正”这个冷笑话了?
前天晚上,一位MM拧不开饮料瓶盖,我顺理成章的帮她拧。这种事我已经做过无数次,可这一次,就在塑料咔啦断裂的瞬间,我突然悟到了一点什么。
我对那位MM说:
女性用户在拧开瓶盖这件事上存在困难,这件事已存在多年,绝非一朝一夕。作为饮料生产商,决无可能对此没有察觉,但他们从不对此做任何改进、解决。这种态度只能理解为:故意。
为什么要故意这样做呢?因为在他们看来:“女性拧不开瓶盖,男性为之代劳”,这一行为已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社交模式,其中包含了诸多社交元素:女性的柔弱、求助、信任;男性的体贴、热情、有力;双方的呼应、互动、配合……一递一送之间,有效拉近了双方距离。
女性示弱,男性逞强,乃是男女交往的不二法门之一。什么爬山时男搀女啊,什么上门修电脑啊,均在此范畴。然则这些用例大多频次低、成本高。哪有隔三差五相约爬山?哪有三天两头电脑中毒?日常社交中用不上啊。
现在好了,只需一瓶饮料在手,双方即可随时随地小规模互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示弱-逞强”这一模式的各种要素无不齐备。正如烟民们相互递烟点烟作为一种社交行为,已经超越了抽烟的本意;男帮女拧瓶盖,同样使得饮料这一客体同时具备了社交工具的作用。
这正是饮料为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如果饮料厂商积极解决女性用户拧盖难的问题,岂非削减了这项增值服务,降低了产品价值?这种事,当然不能做。
说完这些,我和MM道别,各自回家。
2.
回家后又想:拧瓶盖固然是有效社交方式,但这种方式也未免太过廉价。
归根结底,拧开瓶盖并非难事。对某些强壮MM而言,拧开瓶盖轻而易举,无形中丧失了诸多展示女性柔弱,钓凯子泡小伙的机会。对男性而言,拧开瓶盖如此简单,以至藉此炫耀男性魅力变得无比可笑。如果是我啊,我也要解决拧瓶盖问题,不过不是把它变得更容易,而是更难……
难到什么程度呢?但凡女性,通通拧不开;即便是男性,也有50%拧不开。这样一来,任何MM,无论柔弱强壮,都不得不向男性求助。而男性呢,也未必人人都能搞定。
春游的路上,那位班花大汗淋漓,口干舌燥,粉腮飞红,男生们一见之下无不血脉贲张。她掏出一瓶绿茶,楚楚可怜,柔弱无助……
“我来!我来!”,男生们争先恐后,或牙关紧咬,或小脸通红,或嗷嗷怪叫……然则无不败下阵来。七零八落,一群废柴。
这时,他来了。他平素沉默寡言,貌不惊人,班花甚至叫不准他的名字。他默默接过绿茶,一双大手紧握瓶体,眉头一皱,腱子肉条条胀起……咔嚓一声,瓶盖拧开了!
人群中爆出一阵喝彩。他依旧默不作声,把绿茶递给班花,转身走开。
班花不由看得痴了,竟忘了喝绿茶。良久,她轻声问一个女同学:“那个男生叫什么名字?”
“那是我们班同学呀,叫陈秉正!”
——如此,才是饮料瓶盖作为社交工具的完美演出。
最后问一句啊,谁听懂“陈秉正”这个冷笑话了?
-
kkki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17 23:37:29
-
履风之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19 22:48:31
-
一dext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19 19:32:59
-
石花先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19 19:22:40
-
新右卫门大将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19 18:17:27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19 17:40:52
-
易水寒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1-08 13:37:11
-
人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8-08 10:40:48
-
蓝箭火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1-08 22:05:52
-
豌豆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29 18:25:15
-
Chokeslam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25 14:16:24
-
有 猫 出 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22:32:16
-
躺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27 20:29:30
-
布鲁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7 10:20:49
-
叽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1 20: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