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好人
今天得到了两次非常难能可贵的评价,之所以难能可贵,一是因为毫无保留,二是因为一针见血。相识不久的同事F能够那么坦白地向我提出这样的意见,真是觉得自己很幸运。
之一:“为什么要道歉呢?”
昨晚很晚了应总监要求去确认一份白天由F做好的行程。当时看着机票价格觉得很便宜,便认为是单人的行程,所以没有查证之下就把机票费用全部翻倍,做出了所谓的两人用行程表。
第二天回来和F一说。
“本来已经是两人的行程了呀。”
“哦,是吗?”
“你是凭感觉觉得机票很便宜所以应该是单人的是吧?”
“是啊。”
“其实如果你查证一下,马上就能知道了。”
“啊,是的,不好意思”
“为什么要道歉呢?对我没有什么坏处啊。耗费的也只是你的时间。”
旁边同事K突然插话,“咦,你们在说什么?”
F:“没什么。有份表格,他因为自己一些地方没确认好就改了,结果搞得那份表格不好用了。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他跟我道歉了。”
听完这话我立马想起了以前读到的一种见解:道歉若不是发自内心而是随口说说,那么很快你的抱歉就变得很廉价了。
我继而意识到的是自己原来一直都那么喜欢道歉,不管事情到底跟自己有没有关系。别人有点情绪不快遭遇不顺了就先“不好意思啊”“I'm sorry”的抛出去了再继续话题。仔细一想,这种时候对方听罢连忙转过头来跟我说“No, it's not your fault. You don't need to apologize.”的情况也不在少数。然而我还是继续道歉道得不亦乐乎。
扪心自问,我很大程度上是在卖乖装好人,博取好感而已;实在是一种很伪善的行为。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可能更多地只是急迫地想要提醒对方这事跟我无关而已。然而事实上或对或错黑白分明,在不应道歉的时候说出这种装好人的话,恐怕是有点低估了听者的判断能力了,又何尝不是一种冒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二:“不是因为你不能思考,而是因为你放弃了思考的权利。”
下班后跟F出去吃饭,完了顺便逛一下商场买床被子。一路没看上眼,最后来到一家,刚好有张大号被子,在我那张小床上秋天盖单层冬天盖双层非常合适。
恰逢这家店在做满300送100的活动,同事F就顺便看了看四件套。最后我的被套加被单三百多,他的四件套也是三百多。
正当我们思忖着两个人都可以省100的时候,店员做了说明:是送价值100的商品。所以只能是某人满了三百然后在对方那边减掉。
而一番异想天开随口说说加上实际讨论之后我们发现以下两个事实:
1)枕头69起价。
2)送100货品的优惠不需要当天立即使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当时没再进一步追问有效期)再享受。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如果我买了枕头,F享受了我满300减一百的折扣之后,再加上枕头的价格,正好可以再享受一次送100货品的优惠,对F来说当然是更好的事情。而我自己本身是睡不睡枕头都可以的人(现在在用的是跟没有差不多的“平板”枕头),于是我就反复问F他还有没有其他东西想买。
最终,那个起关键作用的枕头,我没买。在回家的路上我和F说起别人对我的看法之一是我很容易受人影响;没等我说完F便表示赞同,并举了刚才家纺店里的情形作为例证。
“其实买还是不买那个枕头,是你个人的事情。即使你真的想让我享受更多的优惠而决定买枕头,那也应该是你自己的决定。”
“能够优惠多少这个问题你并不是不能想到的。不是因为你不能思考,而是因为你放弃了思考的权利。”
“另外如果做决定的不是你,你也就不用负责。”
所以从心理上说,我是会潜意识地规避责任的人吧。
以上两点综合起来看,不得不承认我有一段很长的装B装好人的历史,一来博取他人好感,二来卸掉责任毫无担当。当了解只一点之后,就开始对自己的这种性质感到一点不舒服。
有些事情,一旦了解,就不可能再装作不知道。不过今天的一点琐事,能不能变成改变的契机,还要看日后的自律和努力程度了。希望,能做更好的自己,能够对自己的事情,更加负责。
之一:“为什么要道歉呢?”
昨晚很晚了应总监要求去确认一份白天由F做好的行程。当时看着机票价格觉得很便宜,便认为是单人的行程,所以没有查证之下就把机票费用全部翻倍,做出了所谓的两人用行程表。
第二天回来和F一说。
“本来已经是两人的行程了呀。”
“哦,是吗?”
“你是凭感觉觉得机票很便宜所以应该是单人的是吧?”
“是啊。”
“其实如果你查证一下,马上就能知道了。”
“啊,是的,不好意思”
“为什么要道歉呢?对我没有什么坏处啊。耗费的也只是你的时间。”
旁边同事K突然插话,“咦,你们在说什么?”
F:“没什么。有份表格,他因为自己一些地方没确认好就改了,结果搞得那份表格不好用了。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他跟我道歉了。”
听完这话我立马想起了以前读到的一种见解:道歉若不是发自内心而是随口说说,那么很快你的抱歉就变得很廉价了。
我继而意识到的是自己原来一直都那么喜欢道歉,不管事情到底跟自己有没有关系。别人有点情绪不快遭遇不顺了就先“不好意思啊”“I'm sorry”的抛出去了再继续话题。仔细一想,这种时候对方听罢连忙转过头来跟我说“No, it's not your fault. You don't need to apologize.”的情况也不在少数。然而我还是继续道歉道得不亦乐乎。
扪心自问,我很大程度上是在卖乖装好人,博取好感而已;实在是一种很伪善的行为。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可能更多地只是急迫地想要提醒对方这事跟我无关而已。然而事实上或对或错黑白分明,在不应道歉的时候说出这种装好人的话,恐怕是有点低估了听者的判断能力了,又何尝不是一种冒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二:“不是因为你不能思考,而是因为你放弃了思考的权利。”
下班后跟F出去吃饭,完了顺便逛一下商场买床被子。一路没看上眼,最后来到一家,刚好有张大号被子,在我那张小床上秋天盖单层冬天盖双层非常合适。
恰逢这家店在做满300送100的活动,同事F就顺便看了看四件套。最后我的被套加被单三百多,他的四件套也是三百多。
正当我们思忖着两个人都可以省100的时候,店员做了说明:是送价值100的商品。所以只能是某人满了三百然后在对方那边减掉。
而一番异想天开随口说说加上实际讨论之后我们发现以下两个事实:
1)枕头69起价。
2)送100货品的优惠不需要当天立即使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当时没再进一步追问有效期)再享受。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如果我买了枕头,F享受了我满300减一百的折扣之后,再加上枕头的价格,正好可以再享受一次送100货品的优惠,对F来说当然是更好的事情。而我自己本身是睡不睡枕头都可以的人(现在在用的是跟没有差不多的“平板”枕头),于是我就反复问F他还有没有其他东西想买。
最终,那个起关键作用的枕头,我没买。在回家的路上我和F说起别人对我的看法之一是我很容易受人影响;没等我说完F便表示赞同,并举了刚才家纺店里的情形作为例证。
“其实买还是不买那个枕头,是你个人的事情。即使你真的想让我享受更多的优惠而决定买枕头,那也应该是你自己的决定。”
“能够优惠多少这个问题你并不是不能想到的。不是因为你不能思考,而是因为你放弃了思考的权利。”
“另外如果做决定的不是你,你也就不用负责。”
所以从心理上说,我是会潜意识地规避责任的人吧。
以上两点综合起来看,不得不承认我有一段很长的装B装好人的历史,一来博取他人好感,二来卸掉责任毫无担当。当了解只一点之后,就开始对自己的这种性质感到一点不舒服。
有些事情,一旦了解,就不可能再装作不知道。不过今天的一点琐事,能不能变成改变的契机,还要看日后的自律和努力程度了。希望,能做更好的自己,能够对自己的事情,更加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