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包、小笼包
汤包、小笼包是江浙沪一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面点,尤其是南京下游的长江两岸,可谓是汤包最盛行,品种最多,口味最好的区域了。现在很多地方对于汤包和小笼包的概念是不细分的,因此我在这里也就不在细细区分,再加上这两种包子本身也越做越接近,于是便混同起来,放在一块说。
就先从我的家乡南京说起。南京的汤包类型不少,我小时候最有名的当属鸡鸣酒家的鸡汁汤包,只可惜后来由于拆迁,鸡鸣酒家不知所踪,偶尔见路上有开张的自称鸡鸣酒家的店铺也不知道真假与否,鸡鸣酒家的包子就像以前大三元的糕点一样逐渐成为南京人的回忆了。
不过虽说吃不到鸡鸣酒家的鸡汁汤包,但南京还是有好吃的鸡汁汤包,那便是尹式汤包。尹氏汤包(曾经)皮薄、馅大、汁多,可以说是上上之选。现在尹氏开了不少分店,价格不断地上涨,口味虽然大体未变,但还是让人觉得质量不如从前。尹氏汤包不同于其他汤包的地方在于包子上部没有褶子,而是把褶子捏在了包子下面,这样可以保证汤汁的不流失,还是非常成功的。尹氏汤包的口味偏甜腻,如果单吃包子会有点受不了,倘若佐上附赠的豆腐皮汤或者再买一份鸭血粉丝汤,才能会更加可口。
如果尹氏汤包的特点是甜的话,那么刘长兴的小笼包算的上是咸的汤包。刘长兴的店铺还算有名,但是由于承包的原因,汤包质量可谓是每况愈下,喜欢吃的人感觉尚可,不喜欢吃的人会觉得比尹氏汤包还要油腻,同时味道也不够鲜美,更难受的是汤包陷子里的生姜往往偏多,口味不是很好。
南京还有一处有名的汤包就是龙袍蟹黄汤包。没到秋高气爽河蟹肥美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南京人前往六合,去品尝那独特的龙袍汤包。龙袍汤包的特点就在于蟹黄,而不同于其他蟹黄汤包的弄虚作假,龙袍汤包的蟹肉和蟹黄绝对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包子中都能鲜明的看到蟹黄,包子汁也有黄色的油脂,十足真金。而吃龙袍汤包要是再蘸上螃蟹醋,那味道会更好。
无锡的小笼包是我最喜欢的包子,因为甜。我个人的口味偏甜,而无锡人的口味也偏甜,因此我在无锡吃汤包甚至比较南京还要舒服。无锡最有名的小笼包应该是王兴记,但是说实话那里的小笼包并不是如何鲜美,倒是无锡大街小巷上的一些“超王记”,反倒是味道更加可口。我在五爱路上就寻到过一家小笼包子店,价格不贵,包子的肉馅还十足,汤汁味道鲜美,更关键的是够甜。只可惜无锡吃不到正宗的鸭血粉丝汤,不然可能感觉会更好。
常州的小笼包味道鲜,但在我看来就是咸。而我本身不喜欢吃这种口味的汤包,因此在常州尝试了几次都是连一笼都咽不下去。倒是常州加蟹的小笼包比较有名,可是我都一直没有机会尝试,可能加蟹的味道会更好吧。因为不喜欢常州小笼包子的口味,因此对它们的包子了解也不多。
苏州的小笼包我没有吃过,而苏州更有名的应该是它的姑苏生煎包子。据我的感觉,苏州的东西也是偏甜的,想必苏州的小笼包也是这个味道吧。值得说一下的是,在吴方言区,很多人称小笼包子为小笼馒头,甚至直接把包子叫做馒头,有的人是把包子馒头统称为馒头,也有人把馒头成为包子,包子成为馒头,我一直没有弄清楚他们区分这些东西的依据和规律。
至于上海的包子,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概念——去城隍庙吃小笼包,而上海最为有名的小笼包应该是南翔小笼包了吧。不过由于多年没有去过上海,上海包子的味道已经淡忘,所幸世博结束了,以后又可以放心去上海了。
写到这里几乎把苏沪长江以南的城市说了个遍,但惟独没有说镇江。镇江本身没有什么有特色的包子,但是镇江的香醋确是吃包子不可或缺的作料,因此镇江对于包子来说也说非常重要的城市。其实在扬州、淮安、泰州都有很多有特色的包子,但是我都没有真正品尝过,因此不好乱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些城市,吃吃那里的包子。
就先从我的家乡南京说起。南京的汤包类型不少,我小时候最有名的当属鸡鸣酒家的鸡汁汤包,只可惜后来由于拆迁,鸡鸣酒家不知所踪,偶尔见路上有开张的自称鸡鸣酒家的店铺也不知道真假与否,鸡鸣酒家的包子就像以前大三元的糕点一样逐渐成为南京人的回忆了。
不过虽说吃不到鸡鸣酒家的鸡汁汤包,但南京还是有好吃的鸡汁汤包,那便是尹式汤包。尹氏汤包(曾经)皮薄、馅大、汁多,可以说是上上之选。现在尹氏开了不少分店,价格不断地上涨,口味虽然大体未变,但还是让人觉得质量不如从前。尹氏汤包不同于其他汤包的地方在于包子上部没有褶子,而是把褶子捏在了包子下面,这样可以保证汤汁的不流失,还是非常成功的。尹氏汤包的口味偏甜腻,如果单吃包子会有点受不了,倘若佐上附赠的豆腐皮汤或者再买一份鸭血粉丝汤,才能会更加可口。
如果尹氏汤包的特点是甜的话,那么刘长兴的小笼包算的上是咸的汤包。刘长兴的店铺还算有名,但是由于承包的原因,汤包质量可谓是每况愈下,喜欢吃的人感觉尚可,不喜欢吃的人会觉得比尹氏汤包还要油腻,同时味道也不够鲜美,更难受的是汤包陷子里的生姜往往偏多,口味不是很好。
南京还有一处有名的汤包就是龙袍蟹黄汤包。没到秋高气爽河蟹肥美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南京人前往六合,去品尝那独特的龙袍汤包。龙袍汤包的特点就在于蟹黄,而不同于其他蟹黄汤包的弄虚作假,龙袍汤包的蟹肉和蟹黄绝对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包子中都能鲜明的看到蟹黄,包子汁也有黄色的油脂,十足真金。而吃龙袍汤包要是再蘸上螃蟹醋,那味道会更好。
无锡的小笼包是我最喜欢的包子,因为甜。我个人的口味偏甜,而无锡人的口味也偏甜,因此我在无锡吃汤包甚至比较南京还要舒服。无锡最有名的小笼包应该是王兴记,但是说实话那里的小笼包并不是如何鲜美,倒是无锡大街小巷上的一些“超王记”,反倒是味道更加可口。我在五爱路上就寻到过一家小笼包子店,价格不贵,包子的肉馅还十足,汤汁味道鲜美,更关键的是够甜。只可惜无锡吃不到正宗的鸭血粉丝汤,不然可能感觉会更好。
常州的小笼包味道鲜,但在我看来就是咸。而我本身不喜欢吃这种口味的汤包,因此在常州尝试了几次都是连一笼都咽不下去。倒是常州加蟹的小笼包比较有名,可是我都一直没有机会尝试,可能加蟹的味道会更好吧。因为不喜欢常州小笼包子的口味,因此对它们的包子了解也不多。
苏州的小笼包我没有吃过,而苏州更有名的应该是它的姑苏生煎包子。据我的感觉,苏州的东西也是偏甜的,想必苏州的小笼包也是这个味道吧。值得说一下的是,在吴方言区,很多人称小笼包子为小笼馒头,甚至直接把包子叫做馒头,有的人是把包子馒头统称为馒头,也有人把馒头成为包子,包子成为馒头,我一直没有弄清楚他们区分这些东西的依据和规律。
至于上海的包子,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概念——去城隍庙吃小笼包,而上海最为有名的小笼包应该是南翔小笼包了吧。不过由于多年没有去过上海,上海包子的味道已经淡忘,所幸世博结束了,以后又可以放心去上海了。
写到这里几乎把苏沪长江以南的城市说了个遍,但惟独没有说镇江。镇江本身没有什么有特色的包子,但是镇江的香醋确是吃包子不可或缺的作料,因此镇江对于包子来说也说非常重要的城市。其实在扬州、淮安、泰州都有很多有特色的包子,但是我都没有真正品尝过,因此不好乱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些城市,吃吃那里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