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洗碗术
阿子
现在洗洁精貌似已经变成了家庭必需品了,和洗碗这件事牢牢捆绑在一起,就好象洗衣粉、洗衣液之于洗衣服,吸尘器之于打扫卫生。对于几十年前的人们来说,这副景象恐怕是有些难以想象的吧。我记得20年前,我们家还在使用煮面剩下的水来洗碗,而我外婆家使用的则是加热的淘米水。
在老家我们吃的面条和广式面条相似,都是用碱水和面。煮面的面汤绝不可以喝,黄澄澄的颜色,都是煮出来的碱。用这样的煮面水来洗碗,就算再油腻的碗也无往不利。旧年间的厨房里,都会放上一小碗碱面,作为洗碗刷锅的终极利器。现在貌似只有军营之类的地方还保留这样的古风。碱水洗碗经济便利,就是不知道对环境的影响,和使用了那么多表面活性剂、含磷很高的洗洁精比起来,究竟谁更大些。日常要生产出碱水来,前提是早上一定要在家煮碱水面吃,然后把面水留下来。为了更妥善地利用煮面水,还可能把中午和晚上的饭碗合并到一起来洗,否则可能出现中午吃完饭,面水已经告罄,晚上一顿不知道该怎么办的问题。
这个程序如今要走起来,实在是难度有些高。北方碱水面难得且不说,早上起床就煮一碗面,对肠胃的要求也委实有些高。如今大家体力劳动都少,大多是枯坐一上午的工作,似乎用不着那么高的热量。再说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早上吃一碗热腾腾的面,特特地减少20分钟的睡眠。
淘米水似乎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早上不吃面,中午总是要吃饭的吧。就算中午也在外面吃便当,晚上总是要回家吃饭的吧。当然了,一日三餐全部在外面解决的人群,就完全不用考虑用什么东西来洗碗更加低碳环保的问题,洗碗是外太空的事情。不过就算能用上淘米水,新问题还是会出现。大多数人都为了吃肉而苦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吃过饭的锅碗难免油腻不堪。人们吃精米越来越多,淘米水也越来越干净澄清,用如此清澈的淘米水去洗碗,效果很难让人乐观,很有可能不得不用洗洁精再去洗一遍。假如常年吃的是所谓的“免淘洗米”,那就更难成事,只好向日化厂低头了。
前一阵子去了一个生态有机农场,参观过招牌的不用干活光吃料的吉祥物小毛驴“教授”(不知是否因为此地是大学的农业产学研基地,毛驴的名字都几有文化),睡在半米高的发酵床上的母猪和猪仔,遥望了一番已经近在眉睫的经济适用房工地,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农民大叔主厨,主菜是猪头肉,猪肉不是吃大规模生产的饲料长大,纯古法喂养,出栏时间也慢,吃起来果然味道不同凡响。光是猪头肉这样大路的做法,已经让人惊艳了,不知道加以精细烹饪,能达到什么效果?吃完了没有人伺候洗碗,要自己来——多好的公社生活啊。洗碗,用的是麦麸。猪头肉算油腻的了,碗里还沾有胶质,我担心会刷不干净。结果干麦麸放进去,沿着碗摩挲几圈,粘住的麦麸抠下去,清水一冲,干干净净。用过的麦麸可以拿去做肥料,物尽其用。这样乡村气息的循环系统,真是让人神往,可惜对一般人来说,实在太过遥远。越来越近的经济适用房工地,也在不停冲击,不知此循环系统能坚持到几时啊。
现在洗洁精貌似已经变成了家庭必需品了,和洗碗这件事牢牢捆绑在一起,就好象洗衣粉、洗衣液之于洗衣服,吸尘器之于打扫卫生。对于几十年前的人们来说,这副景象恐怕是有些难以想象的吧。我记得20年前,我们家还在使用煮面剩下的水来洗碗,而我外婆家使用的则是加热的淘米水。
在老家我们吃的面条和广式面条相似,都是用碱水和面。煮面的面汤绝不可以喝,黄澄澄的颜色,都是煮出来的碱。用这样的煮面水来洗碗,就算再油腻的碗也无往不利。旧年间的厨房里,都会放上一小碗碱面,作为洗碗刷锅的终极利器。现在貌似只有军营之类的地方还保留这样的古风。碱水洗碗经济便利,就是不知道对环境的影响,和使用了那么多表面活性剂、含磷很高的洗洁精比起来,究竟谁更大些。日常要生产出碱水来,前提是早上一定要在家煮碱水面吃,然后把面水留下来。为了更妥善地利用煮面水,还可能把中午和晚上的饭碗合并到一起来洗,否则可能出现中午吃完饭,面水已经告罄,晚上一顿不知道该怎么办的问题。
这个程序如今要走起来,实在是难度有些高。北方碱水面难得且不说,早上起床就煮一碗面,对肠胃的要求也委实有些高。如今大家体力劳动都少,大多是枯坐一上午的工作,似乎用不着那么高的热量。再说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早上吃一碗热腾腾的面,特特地减少20分钟的睡眠。
淘米水似乎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早上不吃面,中午总是要吃饭的吧。就算中午也在外面吃便当,晚上总是要回家吃饭的吧。当然了,一日三餐全部在外面解决的人群,就完全不用考虑用什么东西来洗碗更加低碳环保的问题,洗碗是外太空的事情。不过就算能用上淘米水,新问题还是会出现。大多数人都为了吃肉而苦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吃过饭的锅碗难免油腻不堪。人们吃精米越来越多,淘米水也越来越干净澄清,用如此清澈的淘米水去洗碗,效果很难让人乐观,很有可能不得不用洗洁精再去洗一遍。假如常年吃的是所谓的“免淘洗米”,那就更难成事,只好向日化厂低头了。
前一阵子去了一个生态有机农场,参观过招牌的不用干活光吃料的吉祥物小毛驴“教授”(不知是否因为此地是大学的农业产学研基地,毛驴的名字都几有文化),睡在半米高的发酵床上的母猪和猪仔,遥望了一番已经近在眉睫的经济适用房工地,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农民大叔主厨,主菜是猪头肉,猪肉不是吃大规模生产的饲料长大,纯古法喂养,出栏时间也慢,吃起来果然味道不同凡响。光是猪头肉这样大路的做法,已经让人惊艳了,不知道加以精细烹饪,能达到什么效果?吃完了没有人伺候洗碗,要自己来——多好的公社生活啊。洗碗,用的是麦麸。猪头肉算油腻的了,碗里还沾有胶质,我担心会刷不干净。结果干麦麸放进去,沿着碗摩挲几圈,粘住的麦麸抠下去,清水一冲,干干净净。用过的麦麸可以拿去做肥料,物尽其用。这样乡村气息的循环系统,真是让人神往,可惜对一般人来说,实在太过遥远。越来越近的经济适用房工地,也在不停冲击,不知此循环系统能坚持到几时啊。
阿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龙年最后一天,来一个新年resolution (79人喜欢)
- 2024大事记(简略版) (16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