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地下教育》相关介绍
![]() |
彭浩翔 PANG HO-CHEUNG
1973年生于香港。5岁时被任职社工的母亲怀疑患轻度智障,欲将他送往特殊小学,但却在智力测验中,证实为智商达135分的天才儿童。母亲于是转念,祈望栽培他成为科学家,可惜彭从小学业成绩欠佳,中学时五度转校,并经常旷课逃学,从后门潜进电影院里看霸王电影。
12岁起与兄长用摄录机自导自演录像短片。其后于高中时,由于运动细胞不济,因此决定写文章,在女生面前装文艺青年。
1994年,辍学加入亚洲电视任综艺节目编剧,同时为报章撰写小说及影评。
2001年执导首部电影《买凶拍人》。身兼作家、制片人、编剧及导演多重身份,电影及文字创作繁多,曾获香港金像奖最佳新导演、香港最佳电影首作奖、香港金紫荆最佳编剧、香港金紫荆最佳创意奖、釜山影展PPP奖、葡萄牙波图影展最佳亚洲电影、曼谷世界影展最佳电影及台湾时报文学奖。
执导电影作品有《买凶拍人》、《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伊莎贝拉》、《出埃及记》、《志明与春娇》及《维多利亚壹号》;文字著作则有短篇小说集《破事儿》。
彭创作类型混杂,但朋友公认其最杰出的才华,就是品评人时的贱嘴毒舌。为免浪费天赋,因此决定于2009年9月在博客开设《爱的地下教育》答信专栏,专门解答读者各种奇难杂症。由于文字恶搞辛辣,推出后迅即于网络火热。每周数十万网民追棒转发,更被各大报刊杂志邀请开设《爱》的专栏,虽然约稿媒体众多,但他却坚持不滥答。但由于专栏太受欢迎,因此即使一篇回信在某杂志首刊后,仍被别家媒体争相邀作二轮转载(当然要付稿费),更被电影公司洽购版权,计划以其内容改编成电影,足见此栏在答问界中风头的一时无两。但与此同时,彭却决定急流勇退,在专栏结集成书之时,金盘洗手淡出答问界。彭目前游居香港及北京两地。
作者微博:http://t.sina.com.cn/panghocheung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nghaoxiang
作者电邮:panghocheung@hotmail.com
《爱的地下教育》内容简介
本书是2009年9月在博客开设《爱的地下教育》答信专栏,专门解答读者各种奇难杂症。内容涉及爱情辅导、性教育、心理治疗等范围。
由于文字恶搞辛辣,推出后迅即于网络火热。每周数十万网民追捧转发,更被各大报刊杂志邀请开设《爱》的专栏,被电影公司洽购版权,计划以其内容改编成电影,足见此栏在答问界中风头的一时无两。
江山代有才人出
“答读者来信是件很有趣的事。问和答的互动和化学作用,常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惊喜;很多时,有人问到,才知原来我是这么想的。
另外,来信的、答信的,素未谋面,但一个知无不言,一个言无不尽,那种信任,和缘分,也难得。”
以上是我在拙作《绝顶爱情》中的一段话。《绝顶爱情》在二零零五年出版,是当年香港最畅销的书。那两年,我是个全职的爱情家,晚上在电台主持《绝情谷》,解答听众的爱情问题。又替杂志主持信箱,形式嘛,就跟彭浩翔的《爱的地下教育》差不多。
可能我是前辈,作品也受欢迎。彭浩翔写《爱的地下教育》前,给我传了个短讯,问我答读者来信的心得。有人会觉得这样颇唐突,但发生在我和彭浩翔之间又十分自然。他问我,是看得起我,欣赏我的作品,和称赞我没分别。我和他虽然一年才见几回,其中还包括春节在他公司的聚赌,但从来,知道彭浩翔是个努力的人。有才情的人,很少这么努力了,我怀疑只有对自己的才情有怀疑的人,才会这么努力。我和他,都疑似。我没有藏私,把自己揣摩出来的一些心得,用短讯千里传功。后事如何?彭浩翔接收到多少?算不算对症下药?会不会虚不受补?我都不知道。
忽尔,彭浩翔又来短讯,说在国内的爱情专栏反应很好,要结集出书了,想求序。我答应了,他就给我电邮来一大堆稿件,说参考一下才动笔。我当年不再写爱情,就因为写厌了。自己都没有新意了,还骗什么稿费?最好的都已给了读者,就是画上完美句号的时候。厌了写,当然更厌看,所以又一直拖着,直到彭浩翔电邮三催四请,才勉强开了档案看。彭浩翔比我想象中更努力,每封信,他都扭尽六壬,但举重若轻;浑身解数,却一针见血。哥儿们写爱情,走的是一条说多少真话的钢索。说少了,太假,不好看,对读者也没帮助;说多了,血淋淋的现实太残酷,又没有读者喜欢看。游走在真与假的多与少之间,尽量最婉转地说最多真相,就是我和彭浩翔这派的风格。当然,文章要好看,要有娱乐性,不然再有内涵,读者看不下去有屁用?
实不相瞒,我曾经自信地以为,答读者的爱情问题,我之后再无来者。因为我深知只有大材小用,才会游刃有余,才能挥洒自若。看罢彭浩翔的稿件,我知我错了,彭浩翔写得比我还好。我在他的文字中,处处看到了自己。原来总有有心有力的人,替迷失在漆黑中的痴男怨女发光发热。我也放心了,原来我派还有这么出色的一位高手。唯一要寄语彭浩翔的是,
这样有水平的作品,无以为继时、干塘时,就要停手,不要坏了一件完美的作品。
解答爱情问题其实像评马。香港有很多马评人,其实他们的“贴士”不算准确,但只要言之有理,对马迷有所启发,令马迷触类旁通,其功德,就远远超过一场半场的胜负。彭浩翔的《爱的地下教育》,既实用,又幽默;既理性,又感性;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最难得,是把读者当朋友,当亲人,既爱,又恨。《爱的地下教育》就像个又俊俏,又风趣,又博学,床上功夫又好的男朋友。碰见这样完美的男生,通常都是痛苦的开始。但书老实得多,拥有了就铁定一辈子跟你,这一本,更不能错过。
倪震
写于结婚一周年纪念
给你一记耳光的课
虽然我只有隔着大屏幕,当过他一个安分的观众,却意外地得到为他新书写序的邀请,高兴之余,确实是有点受宠若惊!至于彭导演本人是如何如何——抱歉无缘和大家分享,皆因我们暂时缘浅——但可以肯定告诉你(或根本不用我告诉你),他确实是个才华洋溢、聪明过人的才子。从处女作《买凶拍人》到《伊莎贝拉》到《志明与春娇》,都能看出他独特过人的风格。
这本《爱的地下教育》,光听书名就令人血脉沸腾。
你可以不认同他说的,就如艺人的地下情不被接纳一样,但他们是没有错的。
你可以说他的话偏激,就如地下乐队的乐与怒音乐一样,不喜欢是你不会欣赏而已。
很明显,这里不会有父母教你那一套。话虽如此,却不难看出他的苦口婆心——毕竟,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里,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崇高的情操、高贵的心灵,总要有一两个非常诚实又有点毒的人在你左右,随时给你一记耳光,把你及时救出火坑。
各位情海翻波的痴男怨女们,在爱了无数个,上了无数课之后,不如上一课《爱的地下教育》,看看以前的学费是不是都白给了呢?
梁咏琪
现代才子
认识彭导演,是从《大丈夫》、《公主复仇记》、《破事儿》等,印象中的他,架黑眼镜,神情饱满,加上看完他的电影,更感他是位带点色情的艺术家,直至他找我倾谈《志明与春娇》的剧本,才发现对他确实主观了。
彭导演的真身是个大细路1,充满幽默感,说话动听,从剧本对白当中,更发现他对于谈情说爱的独特见解,还有一个更大的发现,原来他不只是个编剧及导演,更是位爱情性爱顾问,读过这本《爱的地下教育》才了解到,他并不色情,而是对于两性间相处,有一套摩登的程序。
阅读他的文章,是一种享受,用字到肉之余,又不失修养,唯希望他会为自己过分的一针见血而偶尔斋戒,以作补偿其口德。彭浩翔令我改观。现代才子,不再是左手摇红酒杯,右手拿雪茄,而是左手一瓶花旗参茶,右手一包么凤2。
杨千嬅
1 大细路:粤语“大小孩”。
2 么凤:香港老字号“上海么凤话梅王”,号称全球最贵话梅。
我的第一篇序
这是我第一次写序,也是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导演,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认识,但是没见过对方。
我从许多的电影慢慢认识他,他的每一部作品我几乎都看过,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买凶拍人》—当时的我年纪还比较小,看不懂影片叙述的故事。真正喜欢上彭导是因为《出埃及记》和《破事儿》,接着找来《AV青春梦工厂》及《伊莎贝拉》。
其实回看过去,他的电影陪着我成长了一段时间。从《买凶拍人》、《大丈夫》、《公主复仇记》——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说来也巧,自从有了微博之后,人与人的沟通方便了许多,我们也就这样认识了。虽然有几次错过的见面机会,但还有很多时间,我相信我们很快会见到的。是吧彭导?哈哈。
很荣幸彭导邀我为《爱的地下教育》写序。希望大家能从这本书里受到一些教育。
周笔畅
精彩试读
\\窃以为,凡是点了北京片皮鸭,却不追加炒鸭丝和鸭壳熬汤作三吃的,都是笨人。要是事情都做啦,何不在里头多找点附加价值呢?
\\凡尘没几个圣人,大都是些相濡以沫的贱人。
\\高风险投资可骗你的钱,城管能锁你的车,领导会睡你女人,同事想抢你功劳,父母欲窥你私隐,网友常偷你的菜。但自慰,谁也拿不走,抢不了。
\\人生过了三十,就有别的看法。生命中许多时候,有许多事情是不能成全,何不站在另一个角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好消息是你并没失去他,因为坏消息是,你根本从来没完全拥有过他吧。
\\我们每次吃螃蟹,老会觉得头皮发麻;进了升降机,就自然便急,为什么?因为犯贱这个密码,早就刻藏于我们遗传基因中。
\\你对他,不是出自真爱的不离不弃,只是源于盲目的不忿不甘。
\\弗洛伊德说,我们行为上没有什么是偶尔的,就像在婚礼上,新郎忘记拿结婚戒指,就代表他在潜意识里,对婚姻承诺有种恐惧与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