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影像
![]() |
亚运会首次降临北京,留给了生活在90年代的人无限记忆和怀念。诞生于那个年代的许多电影、书籍也能从只言片语中寻找到亚运的影子。
《我的九月》
1990年,全北京如火如荼为亚运会做准备的时候,这个城市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亚运会开幕式的万千参与者,年龄由小学到大学不等,为了一个在外人看来很普通的开幕式表演名额,他们努力争取,在这个芸芸众生的小世界中,每一个孩子都视其为最至高无上的荣耀。
电影《我的九月》就找到了这样一个小人物,小学生安建军的生活被放置在亚运会大背景下,由此展开了一段喜怒哀乐的故事。
影片不足100分钟,却有许多让观影者会心一笑的镜头,仿佛让人找回了自己的童年一般。影片主人公安建军,也就是被同学名起绰号为“安大傻子”的四年级小男孩,虽然努力辛苦地为大型武术团体操训练了一年,却还是因为定员有限被刷了下来。随后,种种恶作剧和嘲笑接踵而至,安建军的善良使其一次次遭人嘲弄:他花两元钱买的亚运会彩票中了奖,并将奖金捐给了亚运会,但现场记者却阴差阳错地把荣耀算在了别人身上;同学刘庆来把欺负女同学的后果转嫁在安建军的身上,又让后者连遭白眼……
影片最后还是给安建军和读者一个很好的交代,因为坚持不懈练功,安建军在离开幕式只有两天半的时间里终于顶替一名受伤的同学,成为正式的开幕式参与者。当你看见我们的小安同学在开幕式上做武术表演,那英姿飒爽的一招一式,你是否也有流泪的冲动呢?如果有,你也一定是因为在安建军同学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影片中除了随处可见的老北京镜头——四合院、北冰洋汽水、熊猫盼盼,二十年前人们所向披靡,齐心为亚运的氛围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直到现在我们都可以说,二十年前亚运会第一次光临中国的时候,人们就是这样迎接的。
《她来自台北》
这部公映于1992年的电影,以1990年北京亚运会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喜欢武术的女孩,一心想拜高师,以达到参加亚运会武术比赛的梦想的故事。拜师期间,女孩又邂逅了北京的“功夫王子”,由此产生了一段微妙恋情。
《我是你爸爸》
王朔在90年代初创作的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不忘当时中国最热点事件——1990年北京亚运。那样一个亚运当道的时代,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亚运会的憧憬、期待。父亲马林生和儿子马锐在电视机前等待亚运会开幕式的场景,其实正是无数个北京家庭的缩影。
书中,王朔写到马林生在看亚运会开幕式时,看到身材凹凸有致,亮丽光鲜的女大学生走过主席台的时候,一向在儿子面前以高大形象出现的爸爸“走下了神坛”,他“一杯接一杯地灌酒、欣赏着、评论着。他的注意力被数百名新入场的穿得很少的女大学生吸引住了,暂时没话,等看了个够后,又欢眉喜眼地开了口。”
90年代初的人们对美的定义还很模糊。亚运会首次光临北京,北京通过一场开幕式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新面貌,而这场开幕式也给每个国人上了一堂课——一堂关于美的课。
http://mag.book.qq.com/a/20101102/000004_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