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德勒兹

《经验主义和主体性》英译本序言[1] 吉尔·德勒兹 / 文 石绘 / 译 ———————————————————— 我们有时梦想这样一种哲学史,它只列出伟大哲学家所创造的新概念,即他或她最具创造性的贡献。就休谟(Hume)哲学来说,我们可列举如下: 1)他确立了信念(belief)这一概念,并用它取代了知识。他通过使知识成为一种正当信念(a legitimate belief)来将信念世俗化。他追问信念正当化的诸多条件,并且基于此考察,勾画出一种可能性(probabiliti...    (8回应)
作者:(日)国分功一郎(英译:Wren Nishina)中译: 【后记】 国分功一郎 德勒兹把他的希望寄托在相遇的偶然性上,通过这种偶然性,思维被强行引出。事实上,对于被理解为偶然性的相遇,有一些不可减少的悖论。必然性”这个词本能地带来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普遍性意识,而“偶然性”这个词则带有特殊性。基于这个原因,种赋予偶然性以特权的哲学似乎也是一种将单体看得高于一切的哲学。毕竟,每个偶然的相遇只能发生在一个单一和特殊的情况下。然而,根据这个概念本身,偶然的相遇是引发思想的原因,...
我们创造了间奏[1] 迪埃•埃里蓬&吉尔•德勒兹 /文 石绘 /初译 ———————————————————— 迪迪埃•埃里蓬[2]:您对哲学的定义相当激进(offensive),您不会担心招致那种批评吗?即您在维护或恢复授予哲学的传统特权。 吉尔•德勒兹:我们可以思考若干不那么激进的哲学定义:自我认识,惊奇,反思,正确之思……它们之所以温和(inoffensive)是因为它们含混不清并且没有明确界定某种工作。我们将哲学定义为概念的创造。我们需要展现科学就其自身而言是如何通过...    (2回应)
电影哲学中的伦理学:卡维尔、德勒兹与列维纳斯 (Ethics in Film Philosophy: Cavell, Deleuze and Levinas) 作者:D.N.罗多维克(D.N.Rodowick)是哈佛大学视觉与环境研究专业的教授, 也是电影与视觉研究的研究生导师。 译者:廖鸿飞 在《电影的本性》(Theory of Film)后记的开始处,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问到:什么是好的电影经验?(Kracauer 1960:285...
动物的速度很快。动物不会意识到自己拥有身体。异性恋男性也一样。 完成序论后,便入春了,论文第一章的进度算得上顺畅。之前一直说打算就职的K最终去了别的学科读修士,在那里他也可以做他向往的研究。对于今后的路,K好像比看起来更加纠结苦恼。 12月下半截是截止期限。目标是填满250页稿纸。 却没料到,我的写作在第二章突然失速了。遇上的问题确实有些琐碎,但也十分重要,不允许丝毫松散思考。 成为动物和成为女性,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呢?我在这个问题面前摇摆不定。 虽然《千高原》第十章整体都在谈...    (6回应)
经验主义者不是理论家,而是实验者:他们从不解释,他们没有原理。经验主义就像英国小说一样。重要的不是创作哲理小说,也不是把哲学置于小说之中。重要的是以小说家的方式创造哲学,以哲学的方式成为小说家。本文节选自《对话》中《论英美文学的优越性》第二部分。《对话》是德勒兹与克莱尔·帕尔奈之间进行的哲学探讨,主要围绕着德勒兹哲学探索的主线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可以看作一部精简版的德勒兹哲学指南,也可以说是德勒兹(与加塔利)哲学的最佳“导读本”,是《千高原》的基本纲要。 关于经验主义。为什...    (1回应)
作者邰蓓,原载《求是学刊》 2014年第2期 P39-46页 本文表述清晰,论证有力,是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到慧田哲学后台找编辑 摘要:精神分析将“欲望”置于家庭结构之中,置于社会法则之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神分析成为资本主义的同谋。与此相反,德勒兹和加塔里在《反俄狄浦斯》中倡导解放欲望。他们将“欲望”与“生产”、“欲望”与“机器”联系起来。“欲望”、“生产”、“机器”是来自不同领域的概念。在德勒兹和加塔里的文本中,它们彼此连接,形成共振。 “欲望机器”(d...    (2回应)
词条作者:John Protevi 在《反俄狄浦斯》中,一种偏执的欲望与一种精神分裂的(或革命的)欲望相对立。而为什么说《反俄狄浦斯》的主要关注点是法西斯主义呢?这也许应该归功于米歇尔·福柯的英译本序言,在序言中,福柯称文本为“一本去法西斯化(non-fascism)生活的导论”(D&G 1983:xi)但事实上,正如福柯所承认的那样,那些似乎应当谈论的法西斯主义历史表现在《反俄狄浦斯》中很少明确地被提到。尽管对历史上的那些法西斯主义缺乏关注,德勒兹和加塔利对法西斯主义在意识...
“实体的存在不构成人的本质,换言之,实体不构成人的形式。 [1] ”在斯宾诺莎的哲学架构中,人类的存在等级自一开始就得到了明确的限定。只有唯一的,通过自身被认识的实体,其存在才被包含在本质中,可以成为自身的原因。人与实体的分别,首先体现在人类自身的存在并不能包括在这一概念的本质之内。当提及人这个概念,我们想到的是人作为诸多个体的存在形式,在与外物、他者相联系的种种方式中展开我们的生活图景。而无论宗教和神话如何试图描绘一个单个的,足以凭借自身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的理念,这种单一完...
Title:Postscript on the Societies of Control Author:Gilles Deleuze Date:May, 1990 Topics:authoritarianism,capitalism,control,Deleuze,foucault,France,postanarchism,society Source:https://www.jstor.org/stable/778828 Notes:This essay first app...    (4回应)
<前页 1 2 3 4 5 ... 6 7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