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思维模式

以前总瞧不起自己的发散式思维(常导致不专注),觉得是一种错或笨,可如今发现正是这种发散思维,加上个人的较真行为,才会在多个领域和思维维度中不断深入、触及觉知层面的假设,进而看到假设的局限,最终真正觉醒。而接下来,我需要借用自己的智慧发展自己的专注聪明,展开此生的业力。而且发散思维本身就有其宝贵的价值,可以不拘泥于体系——至少某个维度的框架,从而触及更为广阔的觉知。感谢这种看起来浅但广的发散思维,才使得自己没有在过往的激荡经历中犯什么致命的错误,在自己尚未意识的情况下,一直稳定...
文/爱啃骨头的猫咪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陷入迷茫的时候,找不到目标,看不清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其实都是因为你没有系统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就会让自己陷入迷茫和混乱当中。所以,学会转变自己思维方式,训练自己的思考逻辑,会让你更能认清自己和当下的环境,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隐性逻辑》 作者卡尔•诺顿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讲师,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惯性的思维,大脑通常按照一些固有的“套路”去思考,并且很可能让我们掉入思维陷阱之中...    (13回应)
回想你过往的经历,你觉得下面这句话说的是否有道理?任何时候,有钱的人追着有平台的人在跑,而有平台的人追着有思想的人在跑。 你发现没有,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缺钱,也不会缺平台,有思想或者说有自己独立思维的人变得越来越稀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人会慢慢站在金字塔的顶部。而你与你的期望之间,只是缺少了一些思维模式。 接触过化学的人都明白,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而就是这个5%却让很多人为之疯狂,那也是各家成功的秘方。人,和何尝不是这样呢?95%的东西基本相似,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
文:Young(ID:confusedyoung) 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两种思维模式 人的大脑和计算机很像,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可以时刻不停的处理着各种各样的数据,无论数据多么庞大和复杂,它都能按照既定的方式完成;但对于感性和逻辑问题,他就会变得力不从心。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带我们去认识我们自己的大脑,教会我们如何高效的学习。 01两种思维状态 对计算机来说,它只会马不停蹄的按照早已经设计好的程序进行运算,并获取预期的结果。而人的思维却不一样,在面对重要或者...
昨天听粥佐罗的课,讲到专注思维。 他说他2016年刚进入新媒体时,为了写出10万+爆文,把所有时间都花费在工作上,电影不看了,滑板不玩了,聚餐取消了。只要对工作无用的事情全部停掉。 然后只用了3个月就能写出10万+文章,半年时间就从小编做到经理。 听到他的经历让我打心底里佩服。 也让我想到了最近在看的《梨泰院class》中的女主角赵伊瑞,她的所作所为也是对专注思维很好的诠释。 赵伊瑞是一个智商160的天才少女,坐拥70万粉丝的ins博主,第一次遇到男主时高三还没毕业。 对男主...
前几天看到一幅罗振宇跨年演讲的图,提到“整理师思维模型”,那到底什么是整理师的思维模型呢? 思维模型,是基于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出的理论,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指的是一个人做出决策的理论依据,是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 不同职业和生活经历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型,比如一名整理师与一个艺术家、投资人或一个游戏设计师的思维模型一定不是完全相同的,尽管他们可能有相通的部分。 整理解决的是“混乱”问题,目的是有序。 不论是一个房间里物品混乱,还是一个人头...    (3回应)
什么叫做问题的解决? 繁忙的一周告一段落,我们可以停下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维,来深度思考一些观念,比如说什么是解决问题呢? 每天大家作为管理者,上下左右内外之间总会涌来无数的具体问题,我们一般的习惯是有问题就解决它。可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因为每个人观察视角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针对性和效果。 一般人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下次来了重复解决;受过管理训练的人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但是要同步进行抽象思考,看看是不是存在系统原因,争取类似问题今后不再发生。 所以按照丰田的认识,解决问题其实有两个完全不...
什么是“潜意识” 弗洛伊德是在1895年出版的《歇斯底里症研究》Studies in Hysteria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大部分反映人“意识”层面的所思所想,字里行间里的信息反映人“潜意识”的所思所想,更准确可以理解为: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欲求”。我们通常听不到别人“潜意识”里的信息,甚至对自己的“潜意识”也难以摸透。这是个正常现象,特别是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和头脑都比较麻木。 举例 - 发现潜意识 端午节小长假来了,...
498|《第8个习惯》(1)卓越与平庸,最大区别在于「意识到有选择权」 共计 2,840 字 | 阅读时间 4 分钟 你知道,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迈出的那一步,如同从安全感环绕的舒适区中,迈向成长区,这时会有恐慌、不舒服、感觉不愉快,但这些都只是「结果」。因为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你还是有能力去影响你的行为,也让你自己相信,你可以做到。 这也是卓越与平庸间,最大的区别,因为卓越者在迈出那一步时,已经人「意识」到自己拥有「选择权」。 如同神木之所以被称作神木,在于神...
1, 据我接触发现,你有完美主义,大多是因为孩童成长时期,控制欲极强的父母、老师对你的要求过于严格,最直观的就是分数,即使你很努力得了98分,父母老师对你,也没有任何鼓励,只会说不要骄傲、或是责问你丢的2分去哪了? 长期的"负面反馈",也让你慢...    (4回应)
<前页 1 2 3 4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