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沈从文
沈从文经典语录 1.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湘行散记》 2.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 《雨后》 3.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沈从文 《边城》 4.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沈从文 《边城》 5.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沈从文 6.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沈从文 《...
每天一篇人文经典 微信公众号:半亩书田 No.220610 编辑:羽毛秋 | 排版:栗松 中国人的病 沈从文 国际上流行一句对中国很不好的批评:“中国人极自私。” 凡属中国人民一分子,皆分担了这句话的侮辱与损害。办外交,做生意,为这句话也增加了不少麻烦,吃了许多亏!否认这句话,需要勇气。因为你个人即或是个不折不扣的君子,且试看看这个国家做官的,办事的,拿笔的,开铺子做生意的,就会明白,自私的现象的确处处皆可以见到。它的存在,原是事实。它是多数中国人一种共通的毛病。 一个自私的...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成为沈从文的入室弟子,沈先生对文学创作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并且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的老师沈从文》中,汪先生将自己对沈从文的怀念从容挥洒于笔尖,文字朴素,但是字里行间流淌的都是真情。 《我的老师沈从文》 文 / 汪曾祺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西南联大的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种。中文系的语言学概论、文字学概论、文学史(分... (1回应)
来自话题 纪念沈从文
妈因为爱惜,从不忍折一朵下来给人,因此,谢落了的,不久便都各于它的蒂上长了一个小绿果子。妈又要我写信去告在长沙读书的大哥,信封里九妹附上了十多片谢落下的玫瑰花瓣。那年的玫瑰糖呢,还是九妹到三姨家里折了一大篮单瓣玫瑰做的。 ——沈从文《玫瑰... (133回应)
一九八零年,沈从文在一封给朋友的回信中提到“你问的张爱玲,我和家中人均未认识。张家在合肥十个大族,“和”字辈弟兄姐妹多大百十人,就大半就未见过。抗战八年中,我一家大小四人,在昆明乡下住了八年,复员后才返回北京。” 不知道沈从文通信的对象王毅汉是何方人士,但多半是一位文艺工作者或者爱好者。八十年代,张爱玲在港台地区又渐渐火了起来,而那时大陆,五年后柯灵的著名文章《遥寄张爱玲》才发表,我想只有特别关注海外华语文学界的人才会想到张爱玲。 显然,沈从文对张爱玲是陌生的。 张爱玲的祖母...
沈从文、老舍、闻一多……这些“民国大师”在被经典化的过程中,其形象难免变得遥远和严肃。但如果曾经与其从游共处,认识的“大师”们或许就是另一个样子。比如在汪曾祺眼中,他们就像是我们学生时代的老师一样,有趣而又接地气。 他们也会在上课的时候扯些有的没的,经常会忘记自己讲课讲到哪里了,偶尔真性情,偶尔恶趣味。 汪曾祺一次性“爆料”过多位民国大师的趣事逸闻,让无缘亲见的我们也有机会认识在声名背后,那一个个真真切切的“人”。 沈从文 我(汪曾祺)一九四六年到上海,因为找不到职业,情绪很... (41回应)
如果沈从文没有把九妹带离湘西、去到上海,九妹最终的命运是不是就会有所不同,是一件很可怀疑的事情,因为把她的哥哥和她带离家乡的那种力量,本来也是有可能使她免于噩运的力量,沈从文因为一点五四余波的影响,怀揣天真到近乎可笑的文学梦想,一文不名地去到北平,凭着常人所无的颖悟、不近人情的刻苦与"耐烦",以及对湘西的风物与世界的热爰与记忆,凭着难以理喻的机运和一个再也不会重现的时代的祝福,成为一代文学大家,并最终让自己的名字与心魂汇入汉语言文学的长河之中,而九妹,由湘西所孕育又要回到湘西... (3回应)
这个冬日疫病肆虐,哪也不能去,每日捧杯咖啡看陈丹青讲《局部》,就是下午茶。第一季2015年就开播了,迄今已三季,五年间我居然没接触到关于这部系列片的任何信息,不知哪里出了问题。 如今看视频多了个消遣,观众可以边看边发弹幕,有人说陈丹青的耳朵有佛相,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果然长且大。但是陈老师常年满腹牢骚,双目炯炯,一看就不容易讨好的样子,跟佛家的慈悲相距离有点远,窃以为他更像嵇康。为什么呢?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写过的: 魏晋时代,崇尚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
写这本书的时候,沈从文三十出头,已经是一个文人,穿着城里人的衣服,回到乡下,书里有大段抒情,简直有点过多,不过可以理解,沈富有浪漫精神,感情和想象都很多,湘行书简里充分流露。 他对于沿途风景、街市人情有铺张的描写,写了水手与妓女,比如一个叫牛保的水手,在即将开船之际,还与妓女缠绵,后来终于分开,又把沈送他的苹果跑去送给妓女,这正是在恋爱。还有开船载他去辰州的三个水手,53的掌舵,31岁叫七老的拦头,14岁的学徒,都没有结婚,收入很低,每天很忙碌。七老最辛苦,几个人怂恿沈给七老...
从千灯回苏州的途中,同行的一车人对这趟古镇之行似乎意犹未竟,遂提议再往附近的锦溪,以全所谓对“水乡古镇的痴恋”。从界浦中路南折,沿路一直南行。路边的绵延的河塘湖荡被西斜的秋阳照得横波粼粼。车过之处所见的江南秋景如画,有近处的高柳,扶风轻摆,也有远处的秋荷,残香袅袅,更远处千重稻浪的边际便是黛瓦粉墙的村庄。 或许因地势上“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缘故,水网密布的江南以水乡著称。水乡的河湖纵横处,因舟艇归港或鱼米交易的需要,便于此行成古镇。这些古镇在水运时代遍布河埠湖港,曾见证过北... (11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