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浮生六记

作者简介:陆林(1957-2016),安徽望江人。元明清文学、戏曲戏剧学研究专家。生前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出版著作有《元代戏剧学研究》《知非集——元明清文学与文献论稿》《求是集——戏曲小说理论与文献丛稿》《金圣叹史实研究》等;主编《清代笔记小说类编》,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等。发表论文百馀篇。这本《青泥莲花记》是陆林先生在1998年校点版的基础上增加注释而成。 壹 《青泥莲花记》十三卷,是明代学者、诗人、戏曲作家梅鼎祚辑纂的一部奇书。说...    (1回应)
我有一位早年玩摇滚的朋友,北京人,年少不羁时曾经带着乐队去广州,一落地就感受到文化上的水土不服。某次在当地一家茶餐厅表演,正慢悠悠呷着夜茶的食客显然对这样的音乐毫无精神准备,当贝斯手刚刚弹出第一个重低音,他清晰地听到座中“当啷”一声脆响...
这是一本叫讲述一个丈夫用自己后半生追忆自己亡妻的故事。主人公沈复一生也就写了这一本书,却给后世留下了一段平凡却充满爱意的暖人故事。生活清贫,却也能带来精神上无比的富足。书中有平凡人的苦辣酸甜,夫妻两人却始终共同面对,患难与共。虽然主人公沈复书中,感叹到“恩爱夫妻不到头”这样伤感的话语,但我却想说“有陈芸这样的妻子,一生死而无憾了”。下面为了更好体会这篇文章,我引出苏轼纪念自己初恋亡妻写下的千古悼词,让大家更好的体会陈复的感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
葛亮 江南是个出作家的地方,这一点没什么争议。古往今来,此地的文脉,似乎从未断过。若细细想来,却也会觉得这文脉里头,多少有些“非主流”。 所谓修齐治平的大丈夫情结,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之道,于其中影影绰绰,若隐若现。然而求本溯源,或是梳理出一个群英谱,才晓得这文脉的好与丰厚,本就无关庙堂。若真要一言以蔽之,原来是因为“旁逸斜出”四个字。 说得再白些,总有些和时代间的格格不入。一以贯之的,可说是一种奇与通透。“通透”易解,大概就是吴敬梓说的“烟水气”。 “奇”则复杂些,看起来,...
看沈复的《浮生六记》,看得真是荡(qi)气(si)回(ge)肠(ren)。 刚开始讲他们夫妇的闺房小事,你写字来我画画,你煮书来我泼茶,小情小趣的,看着让人心里舒舒坦坦的。我心想着慢点看,回家也泡壶小茶来,姿势我都想好了:仰卧在沙发上,看到开心处,拎起我的小茶壶慢慢啜饮着。 哪成想,还没到一半就开始讲他老婆陈芸给他找小妾的事儿! 以我多年带看带不看深宫剧的经验,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判定: 咦~这是试探她丈夫呢!没想到还上钩了。 呵,男人! 这女的怕是要通过上右上左下下左右不...    (5回应)
浮生六记》 卷一 闺房记乐 1、其型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2、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砰砰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3、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 4、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5、世间反目多...
好久没看书了,嫌纸质书累赘,电子书没劲。又尝试拾起一篇《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曾经想看,但是静不下心来看。 到了现在这个二十有四的年纪,再加上深秋静夜,伴着丝丝冷风,一灯如豆,在屏幕前滑动鼠标。越看越觉沉迷,因觉书中文字跃然于脑海中,形成...

《浮生六记》笔记

momo momo 2015-12-09 23:19:07
p28 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星澜醉后兴发曰:“补凡能为君写真,我能为花图影。 余笑曰:“花影能如人影否?” 星澜取素纸铺于墙,即就兰影用墨浓淡图之。日间取视,虽不成画,而花叶稀疏,自有月下之趣。 p29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
さ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を見た。もう三回目だけど、とても感動された。 魔法も神も超える力、それは愛のちからでしょう。 宮崎駿は本当に世界のアニメの第一人だ。 「ハクは私を助けてくれたの、私もハクを助けたい」 その簡単な理由のために、千尋は一...

浮生记.序章

CN95Winnie CN95Winnie 2015-05-25 00:07:00
余生乙亥年夏八月二日,正值改革之春,国之盛世,天下太平矣,且幸生于书香门第,父母皆为人师表这,耳濡目染多学识,居武陵道水河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 吾观沈三白浮生六记,亦有所感,恐难成作,但记己之情志而已。 弱冠将至,虽无惊世骇俗之身世,思...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