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理性
今天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让我心情挺不好的。气得我心情无法平复,爬起来写日记。 随便讲讲最近有感触的一些事: 1. 我和某些人一样,很犟。今天想了想,犟会不会是理想主义者的共同特质呢?我们都是需要被说服的人。 作为理想主义者,对这个世界总是有超乎现实的预设。那个预设是从直觉而来(这个直觉可能来自于想象、经验和大脑的自动化处理),而我们选择相信这个直觉、而非眼前板上钉钉的一切,必须有人立足于我们的期待来说服我们,我们才能接受。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想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而你却告诉我“这个...
自1月份,请流浪狗吃年夜饭的活动开始,我们陆续收到了一些质疑的消息,“活动是不是真的?!”“粮食真的会送到救助站手里吗?”等等。 感谢这些网友的质疑精神。小编这就来公示一下,收到捐粮的小伙伴们的名单。 点此查看猫粮捐助详情 点此查看狗粮捐助详情 捐助的份额,是根据每个救助小院的规模大小而定的。救助站里的每只狗狗/猫咪将得到3-5斤的粮食。 假如是100只规模大小的救助小院,他们将得到400斤左右的粮食。 400斤大概是多少呢? 但是,对于100只狗狗的救助小院,这些还不够狗狗...
《今日的启蒙》(Enlightenment Now)是向惶惶无措的信众做的一场理性主义布道。要是认为这本书是任何意义上的学术作品,那就犯了范畴错误。 尚未启蒙的思考 斯蒂芬·平克令人尴尬的新书不过是一篇写给慌乱中的自由主义者的孱弱布道词 译者的话 《今日的启蒙》(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 是当代著名认知科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平克(St... (8回应)
今天听了罗永浩老师与罗翔老师的对话,显然这是个广告,是果麦文化在推介罗翔老师的新书,很久之前的一次谈话了。当然,在我看过这段谈话之后,视频网站会给我推荐更多罗永浩老师的视频,但是,我特别想告诉他,“嘿,哥们儿,你错了,我对另一个人有兴趣!” 目前这个阶段,对我而言,似乎是一个对知识的崇拜阶段。 我无法像罗翔老师那样,能成为“法治之光”。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动物而言,如果可以,我想成为身边人的一根蜡烛,从我出生那刻,蜡烛开始点燃,直到我变成一抔黄土,蜡烛熄灭。在这之中,我追求过光明...
1.沟通的困境,混淆不清的思想与概念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种感觉?那就是和很多人交谈很费劲,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人。他们有太多先入为主的观念,总直接下定论,使沟通困难重重,打消我的积极性。我认为真正讨论问题应该从最根本的东西出发,不能轻易地把很多概念当作理所当然,应不断地理清各种概念和逻辑。对于这个困境,《苏菲的世界》里的比喻特别贴切:如果说魔术师变出的小白兔是整个宇宙,那么所有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刚开始对于这场难以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 (3回应)
妈:“你到底啥时候给我把媳妇引回家,啥时候结婚?” 我:“还儿媳妇、结婚呢,女朋友都没谈呢,急啥呢。” 妈:“呀~~你这要愁死我了呀~” 我:“别急嘛,该有的都会有,该做的事一件都不会落下的。” 妈:“我能不急嘛,你看你都多大了。“ 我:“小伙儿一个,还小着呢。“ 只要打电话回家,这个话题像座山总绕不开。既然如此,那就琢磨琢磨,“催婚”行为后头的逻辑到底是啥? 于父母而言“这是我的责任” 生儿育女,抚养成人,给其操办婚配嫁娶大事,然后搭把手带带孙子/女……祖上、身边的人都是这... (1回应)
感性若没有理性的指引,就会不断碰壁和跳坑,最终会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将自己坑死。 理性,如此明智而有决断力的极厉害之能,若不为感性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没有得到感性的认可和支持,也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 所以,你偏向感性还是理性呢?感性是随心而欲,驱动之力。理性是感性的军师和罗盘。只有感性和理性默契配合,我们的心理和生活才能好起来。
如果感性认识太差了,那么理性认识就必然强大。这是上天给予个性和精神方面的弱者的补偿,在理解和推理方面的强大可以有效的避免许多不该出现的尴尬。可惜,基础层面的感性感知的较多错漏和偏差,偶尔的错误,可以使推论和结论偏差很大,心持偏见和误解无法走远和向上。所以,理性若不能使感性修复和发展,理性也将不复存在价值和作用了,也无法稳定起来了,是双输,也是个人的不幸,甚至灾难。
大家好,这里是书本滑的哲学篇。前两期节目分别分享了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以及怀疑过后确证下的"我思故我在"。 经过怀疑和沉思后,笛卡尔所确认的一点再无法质疑的便是"我在"(或说"我是"),因为只要在思考、在质疑就总有一个思考的主体,而这个主体即是"我"。那么"我"是什么?从在思考、在质疑这一点上再拓展,笛卡尔进一步指出"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这就是说,我是一个在怀疑,在肯定,在否定,知道的很少,不知道的很多,在爱、在恨、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 通过反思"在思...
越长大,越学习用宏观角度看待世界、分析问题。我也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转变思维模式。学会用宏观角度看问题,很多事情就都豁然开朗,不再纠结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爱谈恋爱、不想结婚,甚至以“单身”“不婚主义”标榜自己特立独行,来为自己的“自由的人权”加持。这是时代的“精神文化思维意识”产物。当然,女性独立、财务独立、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许多人已经可以不用通过“婚姻”来换取资源的保障、维持关系,相反,独身的年轻人免于家庭负担,利用资金去旅游、阅读、交友,... (1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