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绞缬

昨日,国染馆最小的学员再次来到国染馆小院。要重温一下她念念不忘的“花瓣缬”。 “花瓣缬”是绞缬的一种,由于花型类似花瓣,故名。 这个花型如花瓣散落,既简单又实用。还可以做出渐变的效果。 无论在棉麻丝绸,羊毛上都有出彩的表现。 在裙摆下沿做上一段也是非常好看。 这次是在一条莫代尔的披肩上染色,布料很宽,有一米六之多,以前还真没有做这么宽的布料。 染料采用的是靛蓝,染色三遍而成。 该学员是国染馆开办传统染色专业研修班以来300多位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仅十五岁,还是初中生。喜欢传...    (1回应)
植物染的魅力在于颜色多,花型变化多。这可能超出了一些人的想象。 中国传统染色经历了数千年的不断进步,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地大物博不是一句空话,这就是优势,从南到北,植物或者说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染材丰富,取之不绝,用之不尽。同时还可再生,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手工染色不是落后的生产力,是艺术来源的创造力。因为艺术基本上是手工制作而不是机器大生产。这里不仅有温度,更是有态度。 不多说了,上图: 这组布料是准备今年做文创的,做了很多个色,这只是其中一个而已。面料都是桑...
蓝染是爱好者做得比较多的。但其中鱼龙混杂,很多用化学染色的也混在其中冒充天然植物染。 这里面水真的很深。最近几天不断有人问我,为啥我的染液与你不一样?都是蓝色,不是绿色?布料也没有未还原的绿色。。这个原因很多,借此小文回答大家。 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植物染的技术。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尽然。比如,蓝草打蓝,不是用水泡几天,加石灰就可以。是需要温度的,大太阳晒48到72小时,蓝草腐烂发酵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石灰加多少?也是有比例的,不是随心所欲。染色也要有温度和时间,然后氧化要...
中国传统染色技艺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可惜的是,有不少技艺没有传承下来。 有人把这个原因怪罪于工业化化学合成染色的兴起。其实不完全是。 染匠与其他工匠一样,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基本没有什么读书,更多人不识字,所以关于染色技艺方面几乎没有留下资料。 虽然有极少的文献有点记载,但不是手艺人写的,不是寥寥数语就是知之不详,甚至错误。 在颜色染色技艺上的记载更是极少,绿色就是典型一例。 为做出纯正的绿色来,笔者可谓是朝思暮想,屡败屡战,终于有了些收获。 “荣华绿”就是其中之一。 不...
手艺手艺,常练手才有艺。 逗留绍兴,恰逢台风烟花过境。也不能闲着,看着“烟花”,就再练练云染。这些图案也类似烟花: 上图是全棉布,下面再来几张苎麻的: 蓝色看多了,就看红色吧,也不能太艳,热! 上面是桑蚕丝染色的。 大家看着,有人说:扎染,是么?有扎染的痕迹么?没有。 大家对中国传统染色了解还是不够。中国传统染色也没有扎染这个说法,是绞缬。 对于云染的技艺,了解的人更少。以为是什么创新的技法,其实不是,云染云染也属于绞缬技艺中的一种,比一般的绞缬更为艺术,当然掌握好也不是一件...
要说最近大火的单品,那当属“脏脏服”了,它因为个性和独特的花纹设计,着实“惊艳”了这个夏天,“潮气十足”的设计亮点任谁穿在身上都非常亮眼哦! “脏脏服”可不是指衣服很脏哦,而“脏脏”其实就是衣服上的一种晕染设计,大面积“颜色晕染”在衣服上,吸睛效果超强。并且“脏脏服”颜色的变化非常多样化,减轻了纯色系的单调,让衣服看起来比较饱满一些! 时尚旋风风水轮流转,绞缬这项古老的染色技术,从很久以前便被人类所运用。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是一举成为了嬉皮士们的标志。正式步入了主流时尚的...
元代胡三省记道:“缬,撮彩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也。其色斑斓谓之缬。” “绞缬”为我国古代传统手工艺三缬之一,即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 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