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行为经济学
三个核心点: 1. 前景理论(损失厌恶与参照点) 2. 社会性偏好 3. 概率判断偏误 理性人——人的决策必须是内在一致的 目的:保证人们的决策可以被数学化、效用化(效用函数) 满足以下2个条件就可以被认为是理性人: 1. 完备性:人要能够对选择排序。 2. 传递性:保证选择的内在一致,不会朝三暮四。 如何研究人的经济学行为 · 方法:田野实验(field experiment) → 大数据分析(淘宝等) · 理论模型:估计行为特征系数 + 跨情境预测行为 概率判断偏误 1.... (2回应)
受疫情所赐,今年阅读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还有几本书因为没有读完,就没有收录到目录里。对我而言,都是功利性读书,大多数书都是泛泛而读,平均下来甚至还不到 10天就1本的速度,有些偏快。但有很多本5星书籍,确实深深触动了我。 欢迎大家找我讨论与书相关的话题,我的微信是:wang686f 《自私的基因》一本书一般超过10年以上还会被再版的都值得一看,本书已经是40周年了。本书对于基因、生命、系统、进化、博弈、复杂等很多基础的观点进行了论述。并且对很多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后来的很多书...
来自话题 记录我的每月收支流水
交易不能忽视的绩效价值 在我们这个越发复杂的世界,我们不可能指望人们拥有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在任何必须做出选择的领域能够做出接近于最佳水平的决策。不过,即使我们有时会犯错,我们每个人仍然很享受自己做决定的感觉。 交易活动在现实社会里并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了知名度更高的品牌而付出更多的金钱呢? 要想证明消费者对靠前的品牌估值过高,我们可以做以下两件事情: 1. 确定我们自己的收入 有钱的人为了得到想要的商品,想付多少钱都可以,但毕竟有钱人只是极少数。绝大...
当今世界,行为科学无孔不入。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铺天盖地,被(政府、企业、媒体)用来左右我们看到的新闻、购买的产品,并且被用于构建我们的文化和知识环境,影响我们在网络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网络。过去,人们遵循个人习惯、本能或者社会传统、规范来做出行动,而现在,人们往往会参考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和科学理论来做决定,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意或无意地塑造社会。 政府和私有企业使用的行为科学手段并不是为了要求我们运用理性;它们并不企求有意识地以信息和论据说服我们。相反,这些手段是...
《超越经济人》1.1三大假设 BPC(Beliefs; Preferences; Constraints)假设替代Rationality 假设; Behavioral Game假设替代Strategic Game假设; Evolutionary Equilibrium假设替代Nash Equilibrium假设。
请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具备至高无上的权利,你希望消除抢劫,还是职场舞弊?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在思考上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你首先比较的是两起不同的犯罪活动、两个不同的犯罪者形象,还是二者对社会造成的总损失? 显然,我们应该消除造成总损失更大的那一项,2004年,美国抢劫案总涉5.25亿,职场雇员盗窃与舞弊造成损失6000亿。然而,二者之间的悬殊并没有让职场舞弊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抢劫犯的凶恶形象,还是那些被媒体报道的臭名昭著的抢劫案,都使更多的人希望抢劫从世界上消失。更...
第1章: 幼儿园对未按时接孩子的家长罚款3美元,迟到次数却增加了,激励机制起了反效果,内疚比罚款更有效。如果每迟到1分钟罚5美元就会有效;AA制情况下,和按自己点菜金额分别付账相比,平分账单的人点菜更贵。点菜最多、价格最高的人对其他点菜的人造成...
白银行情平淡要学会四招: 第一阶段:学会看点位。当您最初进入一个市场的时候,第一个接触到的肯定会是各种各样的评论,或是建议,如果您对市场有兴趣,一定会想办法去找资料来学习这些理论,这些理论会为您提供最简单的技术分析基础,同时,当您有一定的...
受买伞故事启发,从不同角度来讨论一下认知偏差的事儿。 首先,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判断的时候出现偏离理性的偏差。人们通过建立情感上的状态分享系统,错误地告诉自己别人(或者未来的自己)也具有同样的想法(投射偏差)。 对认知偏差有各种各样的分类,...
汪丁丁老师的《行为经济学讲义》是一本跨学科的,以研究问题为导向,以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博弈论、神经脑科学为工具来研究“合作何以产生”这个问题的综合型著作。 由于我关注的方面是社交网络,所以关注重点大多也是关于社交网络的,其次一些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