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设计教学

今年的建筑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课程设计的改革,其实是我来了这所学校之后,一直建议和呼吁的。但可能因为缺乏动力,一直被忽略。 今年出现了契机,就是“专业评估”出了一些状况,专家组对教学过程提出了诸多问题和质疑,倒逼学院和系里对整个课程设计体系要进行改变。 Anyway,就促成了这次课程的大手术改变。 改变的主要思路,跟我预想的基本一致(教研室会上再三、再三、再三坚持): (1)第一学期,试做长题(16周), (2)长题,分为前后两个相对独立又联系(嗯,借鉴下张文宏医生的措辞)题目,...
去年带完山地建筑,向hb老师请教了教学的经验,受益良多,记录下。 采访、记录日期:2021年1月11日 功能在任务设定中的作用: 教学中的功能不要和实际的情况完全相关,直接指定你想要他讨论什么空间(空间组织)类型。设定功能的时候,要(转换)落到对空间问题的讨论上,比如希望增加一个演艺空间,那就是个大空间,那可能就是要讨论大小空间的关系,或者大空间和一个有坡度基地的关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矛盾是什么。你要提供几种方式供学生讨论。 核心问题可以单独抽离成为一个训练单元,一开始不给...    (11回应)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重视、正视基本功锻炼。以我的经验看,除了极少数真正有天赋(多数也是小时候有比较多的美学训练或空间想象力的锻炼)的同学,基本功训练,是习得正确的建筑学知识、快速建立理解建筑概念、形成建筑思维、跨越启蒙关的必要途径。否则,只会一味的模仿或硬拗,但并不知道自己在做的究竟是什么,甚至连什么叫做建筑,什么叫做设计,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框架都建立不起来,更罔论学习设计、入门了。 ———————————————————————————————— 前几天偶发了有关于“建筑学基本...    (12回应)
和hb老师讨论完,接又和wk老师聊了一个多小时,受益匪浅,记录下 访谈时间:2021年1月11日 关于松和紧: 看方案,感觉该紧的地方有点随机。有些空间品质如果是因为自由、松弛带来的,这样就可行,如果不是这样,就缺乏讨论。有些地方明显是应该有空间趣味的,但没有有意识地讨论和塑造。不过能先松松绑挺好,先把不好的习惯忘掉。最好松紧可以平衡,但也要看同学个性。 关于因材施教: R同学:这学期W同学没有很让人满意。之前可以给ta提问题,ta可以迅速思考回答。有几种做法,好处是什么,坏...    (4回应)
以下内容仅限于本人对自己教学中的想法,假如哪位建筑学老师被刺激到了,纯属巧合。 经常听到很荒唐的一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抓大放小”““立意”,然后做老师的就顺着“指点指点”,整体教学非常松散。这类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不足取,而且要不得。 教学中,其实,应该持之以恒的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控制做坚决的设计和执行,应该注重几类问题: (1)基本功的引导。在什么学习阶段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功,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基础。否则,轻则学生难以理解如何做设计,重则连...
可以谈谈校外留学辅导机构做起的“留学作品集”辅导业务,以及“学校”究竟为什么“没教给你”这些。 首先,需要祛魅一个针对“作品集”辅导的结论:在学校学不到这些。这个结论既不是否定的,也不是肯定的。但有一点是可以指出的:多数这类需要“辅导”的学生,还是期望一种“灌输式”“手把手教”的学习方式,像考试辅导一样,才觉得自己“能学到东西”。 实际上,这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了4年到5年,有了充分的基础之后,再到这些培训机构进行“总成”,却否认了两点:1.作为临近或已经毕业的学生,这些建筑学的...    (1回应)
好的设计不仅应该是美观的、可用的,更应该具有实用性,合意性,且有吸引力。每一个属性都是为了能够让产品发挥作用而存在的,而如何使这些属性真正达到可用,易用甚至吸引的层面,就需要通过可用性测试来进行验证。 这期的直播也就是今天MUzi老师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可用性测试的那些事。如果同学们有这方面的疑惑可以在文章下留言,直播时会为大家解答,也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直播内容 PART 01 什么是可用性测试? 大家认为的可用性测试是什么样的呢? PART 02 可用性测试的类...
基于“体验-感知-转译”的公园茶室设计——以留园作为参照转译对象的课程已经进行3年。每次课前或课后都会在QQ群空间结合课程进度结合各阶段知识要点、思考要点及设计要点给学生布置作业或提供设计指导。全部摘抄下来,也就是全过程的设计真实记录,详细反映了自己以及学生在这过程中的状态与问题 2017-09-04 10:27:47(第一周第1次课后) 注:第一次课是集体大课,下文“今晚布置的作业”即指这次大课上布置的作业。 @全体成员 要求所有同学在下周一之前,除了今晚布置的作业,需要做...    (6回应)
以“集装箱”作为建筑单元的设计教学已经进行了两年,去年是1500平集装箱青年旅舍设计。今年修改为组团(别墅)式度假营地设计。这次重点强调自上而下的整体性、结构性空间逻辑和自下而上的以“原型+衍生变体”为方法的组团单体(及其集群呈现)设计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维度、多系统的逻辑闭合训练 注记:这次教学很有特点,集装箱作为不可分解标准建造单元、组团单元作为基本功能单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启发性教学”的基本功能:(1)每个同学都要通过集装箱的堆叠方式以及它们的“类似性”空间构造方式,...    (2回应)
作为初学建筑学的童鞋,最难的就是怎么进入到“设计学习”的状态,是他们也是我们面对的直接课题。 1.设计是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大,不需要作为课题向童鞋们回答。而是如何向他们灌输这个知识,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设计的本意、本质,开始逐步创建设计学习的意愿,转变学习的方式,转变观察的方式,转变思维的方式。 设计,是针对某一特定功能(之所以定义为“功能”,主要基于设计的“物”一定要有“用”的现实)目标,提出能够解决问题、满足功能、产生美感(广义的美感,主观感受到的舒适、好用、便利、真实或者...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