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费的“女性主义”
前一段去参加了一个男性作家的读者见面会,他的新书主角从以往的男性换成了女性; 他的作品以前改编过电视剧,他说认识的编导建议他,把主角换成女性试一试;他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度很痛苦,深感自己以前自大,因为他发现他在很多时候其实根本无法想像以一个女性的视角会如何去看...
(展开)
《素锦的香港往事》,三百多封信,看一个女人的一生
去香港寻夫的素锦,可能当时35岁左右,面临的局面非常不利;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婚书,即便有,以时局的混乱,地域的差异,她也很难以法律的方式得到什么保障和补偿。 她和丈夫章文俊之间的关系,在那个时候是艰难的,可以感受到章的遗弃之心,他有自已嫡亲的子女,有新欢,对素锦...
(展开)
只有“性”是不够的——从身体的极至享乐中滑落
如果将”性“的体验及探索走向极致会发生什么呢?上一部我看的电影是《苦月亮》,看的书是《失乐园》,它们更多的在男女关系中探索“性”的边界。 这一部上下级的电影以女主个人的经历为视角,更个人化,也更为深入,看女主一开始自由、魅力、享乐,一步步发展到痛苦、挣扎、施...
(展开)
Boys help boys
我知道这是一部再出发的故事,导演说得很明白;先说清楚,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不错的; 一个人滑落到边缘,要再重新立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容易在哪里呢?最大的难关可能是内心的沉重; 中心意味着目光,意味着成就,意味着意义,那边缘就要承受无意义,被贬低,无价值引起...
(展开)
张桂梅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但不要把她放上神坛
我看过关于张桂梅的纪录片,电影从学生和青年教师的角度丰富了故事,使她的形象更加鲜活。电影的结构也很好,以第一届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学生、学校、各位老师、张桂梅甚至是教育局领导都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得到了成长。 一个人是非常多面的,如果让你描...
(展开)
出去是风刀霜剑,回来是封闭死寂
作为一个极其厌恶吹风的人,我对电影中场景中的大风非常关注。在电影中,无论是人物还是马只要一出门,就会被狂风无情鞭打,无处可逃,让人倍感煎熬。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感受,就像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出门,面对的都是无法停歇的刺激,外表可能看似冷静,内心却早已狂风...
(展开)
这施受虐的关系,好压抑
昨天看了娄烨的另一部电影《紫蝴蝶》,很是不满意,感觉就象一群没爸妈的小孩,受了挫折一起乱嚎,按说也可以拍得好看,可导演跟他们一边大,掺和在一起,就象看一群小屁孩儿满地打滚,难免让人有些心烦; 今天的浮城谜事就让我舒服了很多,导演长大了一丢丢,可以隔开一定的距...
(展开)